閱讀屋>歷史>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精選10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現實社會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1

  我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滾滾不止的泗水岸邊說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時是一種怎樣的表情。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這同樣亙古如斯的浩嘆之下肯定會深掩著一種斑駁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樂,有激昂和堅定,也有寂寥和無奈……

  因這情感凝聚而成的話語,洞穿千年而讓我隱隱作痛。

  把燈夜讀,當看到那個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的時候,看到他擊磬於衛、受拘於匡、遭難於宋、絕糧於陳的時候,我不由得潸然淚下。他的嘆息也夠深夠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他受到的譏諷也夠多夠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懷玉,僕僕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鐸徇於天下一任江漢以濯秋陽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個永遠斯文又永遠倔強無比的孔子。

  想起執教《侍坐》一章時,我總是和孩子們一遍遍吟詠那令孔子深情喟嘆也令無數後世文人歆羨的詩性圖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詳與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的那份和樂與滿足。而此時,我真的感覺到這才是我心目中真實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此時的他,一如莊周筆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緣葦間”的漁父,單純而明淨,脫去奔波勞碌的塵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經歷,在生命與文化熔鑄的琴絃上,靜靜地流瀉一個人的和聲……

  大學畢業前的一個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圍寧靜了許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過迷濛的煙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幾千年前那些“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的弟子們。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來祭奠夫子腳下那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涯和感謝先師也給了自己餵養生命與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學於道卻又最終寄道於學的孔子也許永遠都走不出當時社會所帶給他的心靈陰影,但那輛在春秋大地上週遊了十四年的破舊的牛車卻在歷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轍痕,讓後人在它的燭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2

  孔子是每個人都瞭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唸讀的同時要反覆地思考,思考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裡,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覆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床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裡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著呢。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3

  走進孔子廟復古的大門,一個裝著各種各樣的鯉魚的大水塘映入眼簾。走過水塘就是人山人海的祠堂,就在這祠堂附近,你總是能看見一些要大一點的孩子,旁邊有三四個人在輔導著他們,而他們唯一一件裝飾品就只有胸前那閃亮的採訪證。沒錯,他們就是小記者,有新聞怎麼能少的了他們呢?別忘了,他們可是未來的大記者呀!而旁邊的幾位則是記者姐姐們和攝影大哥!

  身為學生記者團裡的一員,我也參與了本次活動。拜了孔子,領了紅蛋,那就只剩寫開筆石了。來到排隊隊伍裡,我突然聽見一位一年級新生對一位家長說:媽媽,為什麼要寫開筆石呢?只聽,那位家長耐心的回答:寫了開筆石,你以後就會把字寫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麼:哦,媽媽,你放心,我上了小學,一定能把字寫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長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裡祝福著這些學弟學妹,祝他們有著輝煌的成績。

  現在,真正的任務開始了。我一手拿著筆,一手拿著本子和一張採訪輔導,開始寫著我等一下要採訪的問題。寫完了問題,我就到處走,尋找著我的目標。終於,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採訪,所以有點緊張,我不斷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緒。終於,在記者小吳姐姐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慢慢地接近那個小男孩。到那個小男孩身邊了,我發聲道:請問我能採訪你一下嗎?那個小男孩轉過身來,輕輕地說:嗯。顯得有些害臊。於是,我便對他進行了採訪,不過他害臊,有些問題回答不出來,所以不是很成功。後來,我又找了幾個物件,把幾個問題都問完整了。

  採訪過後,我才意識到已經很晚了,我得趕緊回家了。與小吳姐姐道別之後,我就騎著腳踏車,趕緊回家了。

  這次的採風活動,讓我收穫了很多:更有經驗了,知識面更廣了未來一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你們也趕緊到孔子廟裡領紅蛋吧!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4

  先賢孔子,早在春秋的禮樂聲與戰火中逝去,但人們對他的追思,卻是不可斷絕的。

  街頭、巷尾、文廟、學校,孔子像無處不在。我們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氣派威嚴,有聖人的氣質;但“孔子”也會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懷;他有仙風道骨,那是智者的風範;他有剛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這是孔子像,是我們塑造的孔子,是公認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聖人。然而,我們覺得這樣的孔子離我們太遠,我們與孔子的距離不僅存在於時空上。而且,在精神領域中,孔子達到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而我們所做的,僅是仰視。

  這是真孔子嗎?

  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

  孔子認為“如己者”只有顏回。但顏回的早逝,僅能帶給孔子寂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論語》之中,“子曰”之後講的多是仁義理智信,卻少有對友誼的論述。我們看到《論語》中頻頻出現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們看到孔子周遊列國時,帶的是弟子而非朋友。為什麼?因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夠理解他、認同他。他決定當個官,讓世人明白他的學術。

  孔子51歲當官,52歲辭官,55歲周遊列國,14年後無功而返,晚年修書講學,73歲病卒於家,落魄一生。孔子想當官的理想終究沒有實現。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沒有朋友,世人也並不認同孔子。孔子終其一生弘揚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時代,卻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後世多出仁義之儒,後世卻多窮酸之儒;孔子希望人們理解他的思想,人們卻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們做到,人們卻不停說到。

  這個世界,與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遠。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們俯首以拜,他希望人們眼神中多一絲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會寂寞,才不會落魄。

  那麼,塑造一個又一個不真實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嗎?

  孔子會有八米的身高嗎?孔子會穿上如此華麗的衣服嗎?孔子會讓人們不停地抱著腳脖子、親吻腳趾嗎?

  請還我們一個真實的孔子,請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會快樂吧。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4班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思賢—紀念聖人孔子的誕辰》。即將到來的9月28日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聖人孔子的第2567個誕辰,他的思想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歲月的洗滌,依舊屹立在世紀文化之巔。

  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被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也被世界公認為古代大教育家,尊為人類的老師。而孔子開創的儒家就是這樣一種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體系:儒家學說,以仁為本,中庸之道,修齊治平,克己復禮,天下為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文章,歷久彌新,春風化雨,澤被後世。我們學習他倡導好學,不恥下問,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好學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教育人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在外對長輩、對師友和對周圍的人要敬重、友愛。做人謹言慎行、心胸寬廣;講話要誠實可信,關愛他人。在教學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鑽研興趣,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對待學生,他秉承的是有教無類的思想;關於教法,為人處世時,他說:仁者愛人。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無不透出孔子的樸素、豁達和智慧。

  這些偉大的成就我們應當瞭解,但更應去探尋光環背後,這位聖賢所走過的無數泥濘。孔子政治上主張仁政,可身處亂世,他的才華沒有施展的空間。年逾七十,孔子才得以在魯國施展一腔抱負,儘管只有短短三月,卻使強齊也忌憚魯國和孔子的才能。

  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衛靈公曾問政於孔子,希望孔子能助他發展軍事。孔子主張仁政,不願看到百姓為戰亂所累,最後婉拒了衛靈公的請求,從此孔子在衛國倍受刁難,於是他帶著弟子離開了衛國。也許在旁人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利己的選擇,但於孔子而言,仍舊能守住原則,不做出違背良心的事,這何嘗不是一種受益呢?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大部分精力放於教育事業上。他自青年時期開始辦學,打破了貴族教育壟斷,使平民亦有機會接受教育,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又有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使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

  宋代朱熹曾經說過: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親愛的同學們!在紀念孔子誕辰之際,就讓我們在經典誦讀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6

  這麼一個名流千古的人,其實,他從沒想過讓自己名流千古,他只想,塬塬本本做自己。

  “自己?”是的。

  那是一個禮樂逐漸崩壞的年代,似乎,被後人稱為春秋時代。祖先雖是宋國貴族,但他卻兩袖清風,在那個價值與尊嚴都蕩然無存的時代裡,只有血液,還留有身為貴族的傲氣吧!

  幸得,他還有一項能走遍天下的技能,那便是知識。雖然他總告訴學生他喜歡風乎舞雩,但沒有人發現他更愛深夜無人的星空,思索人生的意義。有時他會感慨:如果沒有這個亂世,他是否需要這麼飄蕩流離?但是,沒有這個亂世,他卻永遠可能醉生夢死。

  “十五而志於學”,它比同年的小孩要更早熟,不是他看到什麼樣的未來,只是懂得空想毫無益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麼兩句彷佛輕描淡寫的兩句話,卻是他用生命刻畫來的。

  輾轉求用,歷經了大半輩子,做過“委吏”、“乘田”、“中都宰”,五十歲時,還曾經當過彷如宰相的司寇。只是,他心愛的魯國不肯重用,他只有黯然的率領弟子離去,周遊列國。

  這麼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應該是苦難吧!但是他活的快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吃東西嘛!貪點口腹之慾,人之常情,那又何妨?只要不過分即可。“惟酒無量,不及亂。”酒呢?偶爾來那麼一點,那也是人生快意!高興的時候,他也會聽點音樂,擊節而歌。與學生聊天時,他也會像個朋友般,拉著學生談笑。遇到學生能舉一反叄,他高興的稱讚,自己不小心發點牢騷,被學生指證,他也會立刻承認。誰說他望之儼然?他從沒端過架子,也沒有刻意要裝出道學樣!他只是塬塬本本的,以他心目中的價值觀過活。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他在說什麼了!說“仁”,講“禮”,主張“正名”,強調文藝的“興、觀、群、怨”。這些,都是他用生命體驗來的智慧,“朝聞道,夕死可以。”好的東西,怎麼能不跟好朋友分享呢?是的,分享!不就是生命的分享嗎?儘管沒有太多的人聽進去,他仍風塵僕僕,執意讓更多人分享他生命的智慧。

  有一天,他終於覺得自己老了!以往走慣了的田野大道,突然覺得遙遠了!學生體恤的,刻意慢下了步伐,但他終於還是知道了,自己的年齡不再適合奔波。望著那麼一大群跟著他的學生,總有那麼幾個,是可以栽培的,自己年少的志向,就由他們去實現吧!自己老了,總要留些什麼吧!整理《詩》《書》《禮》《樂》,並刪魯史、修春秋。自己在星空下領悟得來的道理,不自覺的全灌在書中了。他,不寫書,卻仍藉著整理書而把自己的意念灌注其中,一如千百年後不斷追隨的史筆春秋。

  於是,也許大家愛稱他至聖先師,可是,他永遠還是喜歡那個志於學、孜孜不倦於禮,總被喚做“仲尼”的自己。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7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孔子誕辰。

  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那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的紀念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歷經人世73載。其畢生經過諸多磨礪考驗,始終發奮自學,廣遊涉獵,師傳問道,授業解惑,終成為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學問家,教育家。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

  而記錄他言行的《論語》則是儒家傳統思想的精華,裡面所倡導的以“六德”、“六藝”為中心的“仁”的思想,亦成為了我們中華千年淵源文化的主流,而且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到現在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同學們,還記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等千古名句嗎?讓我們珍惜獨屬於中華兒女的文化精髓,努力地學習,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創新人,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創新之先鋒!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8

同學們、老師們:

  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紀念日。世人皆稱孔子為聖人,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這句回答透露出了兩個意思。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孔子兩次在《論語》裡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麼兩樣。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歷經人世73載。孔子說,吾少也賤。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後,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幹什麼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幹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於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幹活,哪會這麼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並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麼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

  《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意思是,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但是,跟誰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儒家思想創始人、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誕辰2563週年紀念日,我們在這裡隆重紀念活動。首先,謹讓我代表高霞小學全體師生對在百忙之中來參加這次活動的領導、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之瑰寶。多年來,我校圍繞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建設以民族精神為底色的校園文化。我們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發展需要,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為歸宿,以“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學做真人”為主旋律,透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國學,愛國學,用國學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增長才幹,為民族文化的綿延、創新與發展打造基石。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採用“讀(每週一人人讀)、找(查詢經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課程)、操(在全校推廣國學禮儀操)、賽(班級、學校比賽)、賞(配樂、配畫吟誦)、展(手抄報、畫展)、寫(根據情節描寫,展開想象讀寫)、演(舉行國學教育文藝匯演)、用(生活中運用)”等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用國學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五愛”人,增強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做到“五大結合”,即國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書寫能力和誦讀能力的同時提高人品;國學與校本課程相結合,開發了《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孝敬》《增廣賢文》《論語》等國學校本課程,構建獨具“感恩、愛心、善念”的學校文化;國學與傳統節日活動結合,挖掘、拓展端午節、老年節、除夕等傳統節日的特定內涵;國學與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相結合,開展“文明銀行儲蓄”活動,每月一個專題活動等;國學與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開展三禮(禮儀、禮貌、禮節)、“開筆禮”等活動。人民、新浪、東南早報、海峽都市報、晉江電視臺、晉江經濟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我校的創新活動。

  孔子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他的功績和影響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紀念活動,是為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對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對繼往開來者傳承光大的責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園道德風尚,樹立構建和諧校園的思想,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高霞學子。讓我們借鑑孔子的精神財富,傳承優良的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建立一個美麗、文明、富饒的晉江而奮鬥。

  謝謝大家!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莊嚴地站在這裡,就是要紀念一位教師。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為物質生活的困頓苦惱過,為自己的主張不被人重視牢騷滿腹,即使這樣,他依然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做著“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他是一位偉大的教師,是所有教師的教師,是在他之後所有知識分子、士農工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教師。他是第一位教師,是教師的鼻祖,更為重要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光輝榜樣,教師職業的神聖和偉大才獲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師才成了一門與眾不同的職業。

  他是教師的起點,一個光輝的起點。回望人類歷史的長河,在教師這個行業中,能夠同他並列的,整個人類歷史上也只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愛因斯坦……

  這位教師不是別人,正是孔子。

  2561年前9月28日,孔子誕生於山東曲阜。15歲時,他立志做學者。27歲時,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後,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55歲——68歲,孔子經歷了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孔子回到魯國後,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專修詩書禮樂。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時去世。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的儒學,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產,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寶庫。宋代朱熹在詩中寫道:“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長夜明燈,照耀著人類歷史的長空。

  當然,人們提起孔子的時候,想起的更多的還是他的《論語》。《論語》就像是一本語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他的學生記錄下來。這些語錄,有的是孔子上課所說,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簡短的話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樸素、豁達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把孔子的生活態度、生活智慧廣為傳播。

  如果說人的眼睛有兩種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無限寬廣的世界,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見識。二是朝內看,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世界,讓它更為潔淨。那孔子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去看自己的內心,如何讓它平和而溫暖。

  對待學習,孔子這麼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指導人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在外對長輩、對師友和對周圍的人要敬重、友愛。做人要謹嚴慎行,心胸寬廣;講話要誠實可信,關愛他人。在教學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講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鑽研興趣,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細緻。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觀念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都具有非常好的啟迪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裡淨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歷史人物孔子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