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1

  手勢,是演講者運用手指、手掌、拳頭和手臂的動作變化,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態勢語言。它是態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認為,在身體的各部分中,手的表達能力僅次於臉。講話中的衝動,也往往可以從手的動作幅度、位置、緊張程度等方面表現出來。在演講中,手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恰當地運用手勢,對於加強口語的語勢,補充口語的不足,表現演講者的體態形象,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都有著重要作用。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2

  1、按表達功能特點分類:

  (1)情意性手勢。在演講中運用較多,表現方式也極為豐富。這種手勢語,主要用於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內容,能表達出演講者的喜、怒、哀、樂。它的表達情深意切,感染力強。

  (2)指示性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於指示具體人物、事物或數量,給聽眾一種真實感。它的特點是動作簡單,表達專一,一般不帶感情色彩。指示性手勢有“實指”和“虛指”之分。實指涉及的物件是在場聽眾視線所能看到的;虛指涉及的物件是遠離現場的人和事,是聽眾無法直接看到的。

  (3)象形性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模擬演講中的人或物的形狀、高度、體積、動作等,給聽眾以生動、明確、形象的印象。這種手勢常常略帶誇張色彩,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過分的誇張和有過多的表演痕跡。

  (4)象徵性手勢。這種手勢的含義比較抽象,如果能配合口語,運用準確、恰當,則能啟發聽眾的思考,引起聽眾的聯想,給聽眾留下鮮明的具體的印象。

  2、按活動的區域分類:

  (1)肩部以上,稱為上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悅、祝賀等;手勢向內、向上,手心也向上,其動作幅度較大,大多用來表示積極肯定的、激昂慷慨的內容和感情。

  (2)肩部至腰部,稱為中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多表示敘述事物、說明事理和較為平靜的情緒,一般不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其動作要領是單手或雙手自然地向前或兩側平伸,手心可以向上、向下,也可以和地面垂直,動作幅度適中。

  (3)腰部以下,稱為下區手勢。手勢在這一區域活動,一般表示憎惡、鄙視、反對、批判、失望等。其基本動作是手心向下,手勢向前或向兩側往下壓,動作幅度較小。

  3、按使用單、雙手分類:

  單手做的手勢叫單式手勢;用雙手做的手勢叫複式手勢。它們能在不同程度上輔助口語的表情達意。在運用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感情的強弱。一般來說,講到批評或表揚,肯定或否定,贊同或反對時,其情感特別強烈時,則可用複式手勢。在一般情況下,用單式手勢較為合適。

  (2)聽眾的多少。一般來說,會場較大,聽眾較多的場面,為了強化手勢的輔助作用,激發聽眾的情感,可以用複式手勢。反之,用單式手勢較為合適。

  (3)內容的需要。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這是決定用單式手勢或複式手勢的最根本的依據。如果離開了內容的需要,即使會場再大,聽眾再多,也不宜用複式手勢。同樣,根據內容的需要,應該用複式手勢時,如果使用單式手勢,則顯得單薄無力。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3

  1、雅觀自然

  運用體態語言、動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學的要求。人們聽演講,除了獲得資訊,受到啟迪這外,也需要獲得美的享受。演講的體態動作要做到姿態優美、恰如其分,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演講者的手勢貴在自然,自然才見感情的'真實流露,自然才能真實地表情達意,才能給人以美感。優美自然的體態語言還必須符合演講者的性別、年齡、經歷、職業及性格等特徵。

  2、保持三個協調

  第一、手勢與全身的協調。演講者的手勢從來不是單獨進行的它的,它的一舉一式,總是和聲音、姿態、表情等密切配合進行的。演講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沒有動作的演講只能講話而已,但動作要和演講者的體態協調才美。

  第二、手勢與口頭語言的協調。手勢的起落應和話音的出沒是同時的、同步的,不可互為先後。如果話說出去了,手勢還沒有做;或話已講完,手勢還在繼續,不僅失去了它的意義,而且也使聽眾感到滑稽可笑。第三、手勢與感情協調。演講中感情激昂時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則小一點,手勢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例如:下面這段演講詞的動作幅度就應該大:

  如果說,中國是頭沉睡的雄獅,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用熱情去喚醒,讓他咆哮,讓他吶喊!

  如果說,中國是條俯臥的巨龍,就更需要我們做主人的用雙手去托起,讓他騰飛,讓他振興,讓他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到那裡時,我們都將會自豪地說:“我是中國的主人。”

  而下面的一段演講詞的動作幅度就必須小: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腳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腳步,但不管是誰,無論你邁的是什麼樣的腳步,都是憑著兩隻腳,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之路的。朋友們,我們正在走著這條路,請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腳步,更不妨仔細想想,在未來征途中,我們的雙腳該怎樣邁步,往哪邁步?

  3、適宜、適量、簡練

  一是與演講內容相適宜。手勢動作只有在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配合時,其含義才最為生動具體。演講者的手勢必須隨演講的內容、自己的情感和現場氣氛自然地表現出來,手勢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應與演講的有聲語言、面部表情、身體姿態相適宜,協調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強去湊手勢。

  二是手勢的多少要適量,要不多不少。手勢動作過多了,一兩句話一個動作就會顯得輕挑作態、喧賓奪主,會使聽眾感到眼花繚亂,聽眾甚至會拿演講者的動作開心。但是,如果演講者在臺上從頭到尾都不運用手勢,那樣就會顯得侷促不安就會失掉演講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講者的氣質、風度也就無法體現出來,使聽眾不能深刻理解演講的思想內容而感到枯燥無味。

  三是手勢動作要簡單精練。體態語言畢竟是口語的輔助手段,使用時切忌過多過濫,毫無節制,而應儘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說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語言能力強一樣,態勢語言表演過多,不一定能加強演講效果。所以演講中的手勢動作應簡練、得體,寧少勿多。演講者每做一個手勢,都要力求簡單精練、清楚明瞭、乾淨利索、優美誘人,不可瑣碎,不可拖泥帶水。小動作、碎動作千萬不要做,重複動作也不要多做。

  4、因人制宜

  在演講中態勢語的恰當運用可以表現一個人的成熟、自信、涵養、氣質和風度。演講者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別、職業、體貌的、有表現力的、合適的手勢。就性別而言,男性的手勢一般剛勁有力,外向動作較多;而女性的手勢主要是柔和細膩,手心內向動作較多。就年齡而言,老年演講者因體力有限,手勢幅度較小,精細入微;而中青年演講者身強力壯,手勢幅度較大,氣魄雄偉。就身高而言,個子比較矮小的演講者可以多做些高舉過肩的手勢來彌補不足,這樣可以自己形體顯得高大一些,而個子較高的演講者,可多做些平直橫向動作。

  對於在什麼情況下該打什麼手勢,做什麼動作,是無法確定的,全靠自己摸索、模仿。但初學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追求那種千人一招、萬人一式的模式化的態勢動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突出自己的特點並美化定型就行。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五)、演講中忌諱的動作

  演講手勢貴在自然,切忌做作;貴在協調,切忌脫接;貴在精簡,切忌氾濫;貴在變化,切忌死板;貴在通盤考慮,切忌前緊後松或前松後緊。除此之外,以下一些手勢動作切忌不能在演講中出現的:

  1、拍桌子;2、拍胸脯;3、拍手掌;4、拳頭對聽眾;5、手指向聽眾指指點點;6、雙手插入口袋;7、揹著手;8、雙手交叉在胸前;9、雙手插腰;10、雙手亂動或亂晃;11、撓癢癢、摳鼻子、揉眼睛、抓耳撓腮等;12、擺弄衣角鈕釦等;13、亂動話筒;14、拿桌上的東西;15反覆用手摸頭髮。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4

  1、手指的運用

  在演講中手指的動作是十分常見的,運用起來人人都會,簡單明瞭。但有一點,不少演講者都不太注意,那就是不能用手指直接指聽眾、指他人,這是一種缺乏禮儀常識和不禮貌的舉動。因此,在演講中、生活中每一個人都要避免用手指直指他人的習慣。手指的運用主要能表示以下幾種情況。

  (1)表示數目; (2)表示態度; (3)指點事物或方向;

  (4)凝聚注意力; (5)表示微小或精確;

  2、手掌的運用

  (1)推掌——表示堅決、否認、果斷、排斥、勢不可擋等意。

  (2)伸手(單或雙掌心向上)——表示請求、交流、許諾、謙遜等。

  (3)抬手(單或雙手心向上、兩臂抬起)——表示號召、喚起、祈求、激昂、憤怒、強調等。

  (4)擺手(掌心向下)——表示否認、蔑視、不屑一顧等。

  (5)壓手(掌心向下)——表示要安靜停止或氣憤、激動等。

  (6)揮手——表示興奮、果斷、鼓動、呼籲、前進、致意等。

  (7)手掌放在胸前——表示自己、祝願、願望、心情等。

  (8)兩手心相對——表示距離、物狀、說明、描述等。

  (9)手掌放在身體一側——表示憎恨、鄙視、氣憤、指示人和事等。

  (10)兩手由分而合——表示親密、團結、聯合等。

  (11)兩手平端向上揮動——表示鼓動、號召、激勵聽眾行動等。

  3、拳頭動作

  拳頭的動作在演講中,一般表示無比激動、堅定信心、充滿自豪、力量、鬥爭、奮鬥、義憤、仇恨等。拳頭動作有較大的排他性,一般在演講儘量少用。

【演講中的手勢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