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讀國學有感

讀國學有感

讀國學有感(彙編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國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國學有感1

  我在網上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有趣的書----《所羅門王的指環》,它是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洛倫茨著作的,講述的是作者與動物之間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這本書共分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動物的麻煩,講述了動物在家裡發生的妙趣橫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群裡大叫:“嘎嘎!嘎!”其實是在召喚他的鸚鵡,人們都非常驚訝地看著他,一會兒鸚鵡發現了主人它飛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作者的父親把灰雁邀請到書房裡,讓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給它們喂麵包,還把鬥魚,書中把水藻的搖動寫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魚。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把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寫得特別生動。動物與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覺好溫馨呀!我的收穫是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好段,還知道在動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樂,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擁有一個小動物。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吸引住的。

讀國學有感2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記錄來,就成了一本本的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底蘊豐富,蘊藏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道理,其思想內涵的核心就是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所謂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來說吧。“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絡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於身,也都不可能透過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就像《愚蠢的狼》這篇文章講述的一樣:愚蠢者總會被聰明著戰勝。這就如同聰明者總會騙的了愚蠢。因此,現在就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變的更聰明!

  五年級:春之花櫻

讀國學有感3

  五歲時,媽媽就教我背《弟子規》。“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如今我仍然能銘記於心,倒背如流,其中的道理隨著一天天長大也明白了不少。

  快開學了,吃完早飯,媽媽讓我拿出作業單梳理一下,看有沒有作業沒完成,查漏補缺。我一看還真是粗心,第三個作業讀《我愛國學》並寫出讀後感給漏了,於是我趕緊開啟這本書讀了起來。“兒子,吃飯了。兒子,吃飯了”,媽媽叫了好幾遍我竟然沒有聽見,媽媽只好開啟房門叫我,唉,我回應了一聲,這才從書中回過神來,原來我讀了整整4個小時,此時的我淚眼朦朧……我讀過許多書,被感動過被吸引過,但讀的時間都不太長。像今天這樣4個小時坐著不動專心讀書還是頭一回,媽媽總說我有多動症,原來我不多動,我的腳被書中的香味勾住了。

  《閔子騫的故事》中“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讓我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的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我真正體會到孝行的感化力量和偉大所在。我要以閔子騫為榜樣,與同學友好相處,學會寬容,不斤斤計較。有時同學碰我一下,我非要打他一下才覺得不吃虧;有時同學把我的筆袋弄到地上,我非讓他撿起來並道歉才行;有時同桌不經過我的同意,拿我的筆用,我會發脾氣,好幾天不和他說話。從現在開始我不會再這樣做了。

  然而更讓我心動的是《馬鵬飛的故事》:馬鵬飛5歲時,父母離異,先後遺棄了他,他只能與雙目失明並有糖尿病的奶奶相依為命。為了照顧奶奶,他每天5點起床燒兩壺開水涼成溫水灌到暖瓶裡,留著白天給雙目失明的奶奶喝。然後照顧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針、吃藥、準備好早飯、午飯、收拾好碗筷後去上學。這是馬鵬飛每天的必做事情,9年過去了,從沒間斷過。如今14歲的馬鵬飛品學兼優,被評為遼寧省“道德小模範”。他長大想當醫生去幫助向奶奶一樣患糖尿病的人,為他們解除痛苦。感動的淚水在我的臉頰上無聲地流淌……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深深地理解了大孝無言,大愛無聲的真諦。同時也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享受爸爸媽媽的關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疼愛。可我還在福中不知福,動不動發脾氣,使小性子,學習不用心,成績好壞無所謂。此時此刻,我感到很慚愧,不由自主地說:“馬鵬飛,你真了不起!”我此時才明白媽媽經常嘮叨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含義。望著窗外飄著的雪花,內心如同打翻的五味瓶,我陷入了沉思……迴歸神來,我想起學過的亡羊補牢的故事,對!我現在就改掉不良的習慣,向馬鵬飛學習。沉重的心變得愉快起來,我覺得我長大了。

  生活中,爸媽的言行也深深影響著我。記得奶奶58歲那年因煤氣中毒導致半身不遂。爸爸媽媽除了上班還要護理奶奶,每天為奶奶按摩30分鐘,攙扶著走1小時,每次爸媽都感覺很累很累,但他們從無怨言。13年過去了,在父母的精心護理下奶奶竟能拄拐自己走了,醫生都說不可思議。我想是爸媽的“孝行”感動天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此時的我懂得其中的內涵。我也會主動抽課餘時間給奶奶講學校的趣事,幫奶奶洗腳、剪指甲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都誇我長大了,我覺得這麼做是應該的,因為我是龍的傳人。孔子曰:“孝,就是給父母長輩好臉色”。我會將其化為自覺的行動,爭做一名有“孝行”的好少年。

  陽春三月,讓我們沐浴“愛”的陽光成長,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少年。“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又大聲地背誦起來,心如同被微波爐烘烤著,暖暖的。

讀國學有感4

  我熟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懂得它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也就是說: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兒子也鬧著要去,她就哄兒子要聽話,回來給他殺豬吃。當她回來時,曾子當真要殺豬。可她上前制止,說是騙兒子的。曾子就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向父母學,今天你欺騙他,以後他就不相信你了。”曾子殺了豬,給兒子煮肉吃。

  在我的家裡,也有這樣的故事。記得二年級的期末時,媽媽答應我,只要我專專心心做事,認認真真學習,考好了就給我買全套《笑貓日記》和我喜愛的玩具。當成績單拿下來時,媽媽毫不猶豫就實現了我的願望。

  在學校裡,我借了課外書來看,到了該還時,如果看完了,按時歸還;如果沒看完,我一定會去申請再延長几天,看完後立即歸還。

  現在,我身在學習部,身為老師的助手,光信用還不夠,還應該多一份信任。每天不但要把學習功課做好,還要把班上該做的事做好,才能獲得老師、同學的信任。《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學習例子。

  同學們,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共同努力吧!你幫我,我幫你,心靈誠,品行美!

讀國學有感5

  最近,我們都在學習國學。我也讀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由得發出一些感嘆。

  這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兩個部分。第一單元主要講的是節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句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歷觀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風,往往勤儉節約意味著成功,奢侈浮誇意味著失敗。是呀,這句話用於我們現在是再適合不過了。當我把第一單元讀完時,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時,把水開得很大,媽媽看見了,提醒我說:“把水開小一點吧,一噸水可要好幾塊錢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說:“節約錢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要節約水資源。”我聽了,慚愧不已,連忙關小了自來水。

  節約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們就會想出節約的好辦法。你瞧,這是我和姐姐想出來的:

  1、將用剩的小塊肥皂收集起來,做成了大塊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來,用來澆花。

  3、把沒有用完的作業本合訂在一起,做成了一個新本子。

  4、把洗完臉的水用來衝馬桶。

  怎麼樣?這些節約的辦法你用過嗎?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強自信。“天地之性,人為貴。”這句話選自於,《孝經。聖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都一樣的得到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為尊貴。這句話說得多麼好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沒有發揮出來罷了。我就把自己的優點和特長髮揮出來了:

  1、我把字寫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師稱讚。

  3、我的舞蹈跳得很,還獲得了證書。

  4、我很守時,上學,集會從不遲到。

  瞧!我的優點和特長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優點和特長,趕緊發揮出來吧!

  第三單元主要講的是智慧。“知者創物”。這是《周禮。冬官。考工記》中的一句話,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設計發明。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人也很多,下面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賀龍同志在緊要關頭讓戰士們扔掉草帽,使敵軍自相殘殺。包公運用智慧,使用了計謀,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還有許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說明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讀國學有感6

  國學充滿了美,裡面有優良的品行得到我們學習,有充滿趣味的美食文化可以品味,也有有趣的文字謎語等都體現出國學的美。

  在國學裡我知道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當有我惹父母生氣了,我會自己大聲背給父母聽,這個時候媽媽都會開心一笑。這就是國學教給我的要做一個有美德的孩子。

  國學裡有對美食的描寫,在節目裡我看到了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愛吃,在他的詩歌裡把螃蟹寫成了“橫行介士”“無腸公子”多麼有趣又得體的名字呀!我學到了古代文人這樣有趣的表達,也看到了他們對美食文化的熱愛,作為一個小吃貨,在吃的同時我也應該向古人學習真心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吃也能吃出一種飲食文化。媽媽說這也是對生活的愛。

  國學裡面的文字遊戲也很有趣,一個“日”字居然有那麼多的猜法,連對話都是用謎底,我最愛猜謎語了,這個節目立刻更吸引了我,國學的魅力真的很大,在裡面王安石和王吉普的對話,用的是一個字謎,表達出的文字卻是不同的,真的很有趣,更激發了我對字謎的興趣。

  在裡面我還了解了很多節日的風俗,從古到現在,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傳統,體現出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人物,讓我們怎樣去做一個有美德有理想的學生。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去傳承國學裡面美好的一切。

讀國學有感7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新學期以來,我們開設了國學經典課,主要是學習有關《弟子規》的內容,而這本書傳承著歷史文化。

  書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示,我學會了很多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孝道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孝道的故事。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無微不至,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我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溫和而又關切地說“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的那一絲絲銀髮……

  讓我們用心去體悟親情,感恩父母吧,願天下的所有父母都能健康長壽,平安快樂的生活吧!

讀國學有感8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開啟書,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

  《國學經典誦讀》你們讀過嗎?這本書精選了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所積澱下來的經典中的精美華章,這裡有最美的古典詩詞……

  讀完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國學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蘊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其中,“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了我們:自己每天是否多次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的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呢。--你答應過別人要做的事,是否完成呢。老師傳授給你的知識是否想過,複習過。

  曾子說過的話,深深印在我的心中。現在我知道了,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答應過別人的事要盡心竭力的完成。與朋友交往要信守誠諾。

  同學們,學不可以已。茫茫書海,好書難求,願《國學經典誦讀》這樣的好書多起來。讓我們一起讀聖賢書,與聖賢為伴。與經典同行,做有道德的人。

讀國學有感9

  讀完《國學教育讀本》後,我驚奇地發現,幾千年來,古今人們的思想竟然如此相融相通。

  其中,我覺得“仁愛”才是國學精神的精髓,它是歷朝歷代人們共同的精神需求。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仁愛”的呼喚更加強烈。

  《論語》中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意思是: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護他人”,即尊重他人、關心他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而在當今社會上,是不是處處有仁愛呢?

  清潔工人辛苦地打掃衛生,有些人卻視而不見,隨手亂丟垃圾。他們是否想過清潔工人的感受呢?他們尊重別人的勞動了嗎?他們做到“仁愛”了嗎?在新聞裡,老人摔倒無人扶、小孩被撞傷無人管的事件頻出,一些人怕幫助他人自己反被誣陷,就選擇冷漠、逃避,這樣做是“仁愛”嗎?難怪有人憂慮:仁愛,與我們漸行漸遠了嗎?

  不!仁愛不會漸行漸遠,因為“仁愛”的思想綿延了兩千多年,它是真善美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精粹,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仁愛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具有永恆的光芒,我們這一代人將把它發揚光大。

  我班的李鴻同學就是一個富有仁愛之心的人。他背身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的劉同宇同學上學,堅持了兩年,被同學們稱為“最美好同桌”。無獨有偶,行知中學九(2)班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先進集體。“小胖子”葛飛的成績很好,然而,他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只能長期坐在輪椅上。三年來,他全靠全班同學的照顧,才得以順利上學。

  可見,仁愛就在我們身邊。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家裡,我們要關心父母和親人;在學校中,我們要關心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上,我們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愛就會生根發芽,愛就會開花結果。

讀國學有感10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這些事做好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典籍,以獲取對自己有益的學問,使自己變得充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則溫,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無常,業無變”這一段,它的意思是說: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向父母問好,下午到家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並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放心。外出離家時,必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自己回來了,讓父母放心。

  平日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規律,做事也要有規矩,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擔憂。讀到這,我覺得我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安逸幸福了,每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出去玩從來不和父母稟報,等玩累了,天都黑了才不情願的回家,回家後父母如果嘮叨幾句就會覺得煩躁,覺得他們管的太多,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父母這麼做都是為我們好,而我們卻沒有做到子女的本分。但至少現在改變還為遲不晚,我以後一定要多讀國學啟蒙,要尊重父母,對人有禮貌,不能出言不遜,要懂得體貼關心別人,真正從國學中受到人生的啟蒙。

讀國學有感11

  我以前寫作業很拖拉,經常十點才能睡覺,老師和家長常常為此批評我,可我總是想著:“不就是慢點嗎?至於這麼生氣嗎?”

  有一天我寫作業時又開小差了。停筆開始回味我看過的電視、玩過的遊戲以及我喜歡的書和我喜歡讀的《朝讀經典》裡的.句子……

  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我接著想它們的意思,對了,“無失其時”和“勿奪其時”不就是說每個時間都有它應該做的事情嗎?像我這樣,中午午休和下午託管時間看課外書,放學回家寫作業又開小差,不就是違反了“無失其時”嗎?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則指的是“無失其時”的結果。而我總是“不行當下之事”才導致作業拖到很晚完成,如果不改正,又如何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呢?

  想到這裡,我忙提起筆“唰唰唰”地寫起作業來,很快就完成了學習內容,媽媽悄悄在我耳邊說“我發現你的'拖拉病'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這對於我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很大的進步呢!

讀國學有感12

  《國學經典誦讀》是令我受益匪淺,讓我今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厚。就像是用這本書,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一樣。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孝”,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孝”。

  以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就像《不聽話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媽媽和藹的跟我說話,可是我卻以不耐煩的態度回絕她。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間裡靜靜的寫作業,媽媽推開我的房門,端水來給我喝。媽媽對我說:“月月,喝點水吧,休息一下,一會兒再寫。”我不耐煩的對媽媽說:“不行,我還沒寫完作業呢!等一會兒再喝,你先出去!”媽媽一邊不知所措一邊離開了。媽媽走了,我還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寫作業嗎?”說完,指了指門外的媽媽,繼續埋頭學習。突然,我有點餓了,我大聲的對奶奶說:“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做飯!”奶奶沒有動靜,我再一次重複了我說的話,連叫了3 次“媽媽”,可依舊沒有動靜,我不得不離開板凳,站起來對媽媽說。媽媽還是在看電視,還是不理我,過了一會兒,媽媽終於在我說大約100 遍“媽媽”的時候,招架不住,說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說完,媽媽給我做飯的了。頓時,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告訴我要怎麼盡孝,這件事我覺得我做的一點都不好,透過這本書《國學經典誦讀》裡的“孝經”,我懂得了孝是怎樣寫的。 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孝經譯註孔子說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 ∶ “ 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

  孔子說∶“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 。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

讀國學有感13

  國學經典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論語》、《孟子》、《詩經》……那傳承千年的文字記載了古聖先賢的智慧,還蘊藏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寒假期間,我重溫了《教師的國學素養》一書。這本書主要是介紹經典、解讀經典,讓教師具備國學素養,從而在生活和教學實際中熟練運用國學經典的智慧。透過張振鵬教授對國學的參悟,我明白了不僅要讀經典、學經典,更要用經典,並從中受益,這才是學習經典的正確態度。教師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應,這樣,才能真正體悟到國學的妙處。下面我就來談談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點拙見。

  透過《大學》看人生

  朱子認為,四書之中一定要先讀《大學》。程子亦言只有《大學》讀好了,才可以讀其他三書。可以說,宋明理學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大學》這部書。而在宋以後的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把《大學》作為其人生價值取向的座右銘,用生命去實踐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道,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境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大學之道--整個《大學》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這九個字:"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後邊的一切,都是對它的解釋和展開。首先我們要"明德",老子叫作"道",我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自性之德,這是修行的第一步。指示自身具有自性之德是不夠的,就需要我們"親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新,從而"止於至善",達到至善圓滿的境界。

  透過《論語》看教育

  《論語》內容豐富,"主張孝悌等家族倫理,又強調仁義忠信等社會道德,堅持以正名整頓社會秩序,實行德政,強調個人道德修養,既重人的內在忠信之質,又重外在的禮義的修飾。"此外,還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他獨特的教育哲學也在《論語》中得

  到了充分的體現。 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一下亮點:一是培養君子。他教育他的學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二是內賢外王的教育思想。"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立身,通達了,也不要忘記使別人也能立身,通達。也就是說,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他人的需要,兩者都滿足了,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內聖外王之道".

  透過經典看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擔負起傳承經典的責任。國學經典有助於感染薰陶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如利用低年級學生記憶黃金週,利用碎片化時間大量積累古詩詞。上學期,我班學生利用晨誦時間記憶了除《經典誦讀》之外的其他故事,《觀滄海》、《月下獨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古詩大部分學生已經倒背如流。個別學生還透過理解詩意,在晨讀課上展示感情朗讀。除此之外,我還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簡單的國學經典名句:引導學生複習時要知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向別人學習時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潛移默化的滲透,相信會對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讀國學有感14

  在寒假,我讀了《國學·詩經》這本書,使我深受感觸。再次翻開,“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幾個字引入我的眼簾。其中,就數第四單元——家國篇給我的感觸最深,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熾熱的家國情懷、人間真情,還寫出了遠在他鄉之人的思鄉之情。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這句話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飛呀飛,忽上忽下叫聲悲。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南邊。遙望不見姑娘影,心裡悲傷柔腸斷。寫出了兄長對妹妹的不捨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閉上眼睛,回想著書中的內容,可卻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個溫暖而又和諧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從未對我發脾氣,每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爸爸會耐心的給我講題,不厭其煩的說著,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聽會了為止。媽媽更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為我做可口的飯菜……當我在外面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時,父母親會為我排憂解難。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長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可即使是再和諧的家庭,也不可能沒有爭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寫寒假作業,正在玩電腦,媽媽就開口說:“別玩了,快去寫作業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極不情願地答道:“知道了”嘴上這麼說,眼睛和身體從未離開過電腦,10多分鐘過去了,媽媽看我還沒有停止玩電腦,便生氣地喊道:“快去寫作業!不許玩電腦!”我只好慢悠悠的轉身,媽媽看我動作慢,就一下拔掉了電腦插頭。我當時也不情願,看到這就更生氣了,便把頭一扭,氣沖沖的去了臥室,把門用力的關上,門被弄得叮噹響,我寫完作業後無事可做,翻開了寒假讀物《國學·詩經》看到了家國篇中遠在他鄉之人的思想情懷,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現在和父母在一起,他們對我這麼好,我卻還不知足,還與他們發脾氣,我真不該呀!要是我長時間不見父母的話,還會這麼對他們嗎?想到這兒,我便跑過去對媽媽說了聲:“媽媽,對不起!”媽媽笑著說:“沒什麼事,我也有不對,不該魯莽。”我們都一起笑了起來,媽媽的笑容是那麼美麗,溫和,裡面包含著對我的讚揚,笑聲久久迴盪著,迴盪著……

  家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著我們的一切。當我們內心受到創傷,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必傷心,因為家成了我們的夥伴,我們的知己。家,是屬於我的,唯一的避風港!

讀國學有感15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裡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現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

  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讀國學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