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節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中繼生長素的發現之後,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麼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的知識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概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本節的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不僅是學習內容的延續,還可以讓學生透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並領悟做預實驗的意義。

  二、教學實施的程式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觀察“問題探討”中的曲線圖,並思考其中的問題。

  分析教材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訊,以及教師提供的資料,並進行討論和交流。

  對照教材圖3-7,體會生長素類似物的作用。

  觀察預實驗的操作。

  接受探究實驗活動的培訓,如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用具的注意事項。

  組成小組,成員間分工協作,設計探究實驗的初步方案,提交給教師。

  進入實驗室,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藥品,製作實驗裝置,接受教師檢查。

  小組內交流實驗方法和過程,進行操作。

  將實驗裝置帶到教室、家庭或自選場所。注意安全和實驗裝置的完整。

  圖形引導,以問題入手,探究“嵌入”,引導學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種資料,提供應用的例項,幫學生理清應用原理。

  利用2,4-d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激發探究2,4-d等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興趣。

  演示預實驗。

  進行本探究實驗主要方面的培訓,如扦插枝條、沙土篩洗與消毒、扦插枝條製作等。

  用提前錄製的預實驗的主要過程錄影,演示探究實驗的關鍵步驟。

  對學生提出的初步方案給予適當的指導。

  教師對每一個小組探究實驗方案做到心中有數,巡迴指導。

  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提醒學生注意學會傾聽和吸納別人的意見;指出探究實驗注意事項,特別是水分要充足,溫度範圍保持在25~30℃。

  指定小組負責人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訓練高中學生讀懂模式圖、示意圖和圖解的能力;從圖解發現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培養利用現代化學習手段進行快捷、高效學習的意識,學會資源共享,欣賞他人,提高自己。

  教師領引,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

  使學生減少盲目性,樹立自信,學習借鑑他人的探究經驗和方法,以實際行動啟發學生要善於資源共享。

  及時瞭解各小組情況,確認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激勵參與,注重過程評價。

  遵循探究實驗的過程性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實驗的成果都不是容易獲得的,耐心是重要的。

  大約一週後,小組成員各自整理探究實驗記錄,繪製不同的表格或曲線圖,完成探究實驗報告。

  自願進行進一步探究活動,提出探究實驗方案。

  瞭解學生探究實驗總體情況,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探究實驗結果的交流,即“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表達與交流”。

  提出進一步探究活動的建議,提供進一步探究的適當實驗指導和實驗條件。

  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初步確立嚴謹的作風。學會分享成功的快樂,或敢於面對失敗,積極分析原因,尊重客觀事實。

  四、其他問題及對策

  1.本節的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教學的難點。突破難點的方法之一是,教師一定要親自做“預實驗”,並在“預實驗”過程中,收集相關的錄影、照片等資料。

  2.由於本探究活動需要一週時間,因此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的整體設計。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2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以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實驗、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植物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及時滲透科學史、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2、課時計劃:

  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用三課時完成。以教師提供討論素材,組織引導學生討論、活動,最後由師生共同總結的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階段,由教師提問或呈現植物感性運動、向性運動的材料,啟發學生思考、討論;練習,提出假說、設計實驗求證假說;第二階段,由教師介紹達爾文的實驗以及達爾文根據實驗觀察提出的假說。

  第二課時:第一階段,由教師提供有關驗證達爾文假說的實驗素材,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素材,引導學生得出對達爾文假說的驗證實驗結果,並總結對激素進行研究的具體實驗方法;第二階段,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練習。

  第三課時:提供素材使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種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係,懂得植物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以及在生產實踐中如何應用有關生長素的知識。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生長素髮現過程中的三個實驗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

  在科學研究與發現的歷史過程中,不斷髮生著觀察(包括實驗觀察)、根據觀察過程中所發現問題進行的分析、根據分析提出的假說和對假說的求證活動。課文中所介紹的生長素髮現歷史中的三個實驗,完整地再現了一個假說的提出和求證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史教育的極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為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訓練的一個極好機會。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科學研究的成果只有透過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才能造福於人類。透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既有助於學生理解科學研究要為社會生產服務,也有助於學生理解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

  (3)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這部分內容,也是在教學中應著重處理的一個重點。只有讓學生對植物體內的其他激素有所瞭解,才能使學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動是由多種激素共同調節的。

  難點: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及其運用兩重性分析問題。

  “引起不同器官(莖尖、根尖)細胞生長的生長素濃度不同”。如果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這一特點,就會在運用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分析實際問題時出現混亂,因此此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難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設法突出地明確兩點:第一:生長素對各種器官具有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特點;第二:生長素對不同器官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

  4、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透過語言陳述、由課本的彩圖呈現或由教師呈現事先準備好的植物的向性運動實驗裝置,首先應與緒論課的內容聯絡,明確所發生的現象是植物應激性的表現。提出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主要教學過程:透過動畫媒體介紹發現生長素的一系列實驗,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訓練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問題,提出假說、求證假說、得出結論的能力。

  第一課時

  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植物為什麼會表現出向性運動呢?早在1880年達爾文就針對這一現象進行過實驗。”(可利用動畫課件,分為兩部分對達爾文實驗的進行介紹,從而實現引導學生學會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根據實驗的第一部分結果,你認為產生向光運動的部位在植物體的什麼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學生會很自然地得出這個結論。

  “根據實驗的第二部分結果,你是否能夠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環境中的什麼因素的刺激才產生影響的?它的影響方向大概是朝向哪個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單側光的刺激才發生影響的。”但要得出“它的影響作用方向是從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這個結論,還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產生向光運動是因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發生了彎曲。至此,就可以介紹達爾文根據實驗結果提出的假說――尖端產生了某種向下的影響。

  科學方法訓練:

  要落實對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和訓練,既要把對科學研究一般過程的介紹貫穿在生物學的知識教學過程之中,還要注意及時為學生總結前人進行工作的具體的實驗(操作)方法。

  “回顧生長素的發現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1880年到1934年的幾十年時間裡,有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在為揭開植物生命活動的奧秘進行了不懈地努力。我們還可以嘗試著分析一下科學家們所使用的一些具體的實驗方法。”“在達爾文實驗的第一部分中,他對胚芽鞘進行了什麼樣的處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這就是達爾文使用的實驗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時,是否只觀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將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沒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對比觀察。” “這就是開展實驗必須設定的對比實驗的方法。”

  第二課時

  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利用胚芽鞘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他在達爾文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的操作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利用動畫課件介紹溫特的實驗)“從溫特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證實了達爾文關於植物向光性運動原因的假說――確實存在一種物質致使胚芽尖端產生了向光運動”。

  “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植物中分離出了這種能使植物產生向光性的物質,並確定它就是吲哚乙酸。”這就真正從化學物質的角度證實了達爾文的假設。

  科學方法訓練:

  “溫特的實驗不僅證實了達爾文關於植物產生向光運動原因的假說――確實存在某種物質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彎向光源生長,而且在實驗方法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在切除之後又設法把假設存在的物質添加回植物體,然後進行對比觀察。這成為後來的植物學家對激素進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新增’的實驗方法。”

  第三課時

  科學方法訓練:

  學生了解了研究植物體激素的具體操作方法,才能展開思維的翅膀,使教師對學生進行拓展思維的訓練成為可能。

  (1)“根據溫特的實驗,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只能向下運輸,而不能向上運輸?”透過這樣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體內,除了胚芽鞘尖端能產生生長素之外,還有哪些部位的細胞能產生生長素?你認為應該選擇哪種細胞進行檢測?”經此一問,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也可轉入對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和分佈的教學活動。

  (3)“在能夠從植物體中分離提取出生長素之後,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產生向光運動之外,生長素對於植物的器官還有什麼作用?’你可以採用哪種方法來進行試驗?”透過這一提問,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也可以順利地轉入關於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學活動。

  對難點的破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陳述:當科學家們能夠分離、提取生長素後,利用生長素做進一步的實驗就成為可能。

  引導分析:從對實驗結果的描述中我們能發現什麼?三種生長素難點變化曲線圖

  師生討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新增的生長素濃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長速度並不總是隨之加大。而是當濃度超過一定值以後,隨著生長素濃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長速度反而呈下降趨勢。這就使科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條結論:“生長素促進生長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進一步的.分析:“那麼,促進或抑制生長的生長素濃度是否對植物體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根、芽、莖所需要的促進生長的生長素濃度各不相同,對它們起抑制作用的生長素濃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這個濃度值對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長作用的,而對莖來說則是起促進作用的。

  創設問題情景:把一粒正在萌發的蠶豆種子水平放置,持續提供生長所需要的條件,蠶豆的胚芽會向上生長、胚根會向下生長。分析在胚芽、胚根轉彎的那一部分,生長素濃度的分佈情況是怎樣的呢?動畫片段

  進一步的討論分析:莖的背地性是較高濃度的生長素促進了近地一側細胞的生長。而根的向地性是較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了近地一側細胞的生長。根和莖在生長素的作用下都表現出了應激性的現象,但生長素對它們的作用機理並不相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不同。

  總結提高:無論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還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調節作用,都存在著促進或抑制某種植物生命活動兩個方面的過程。這兩個相互矛盾的過程,共同調節著植物體的生命活動。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3

  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1.達爾文透過對比觀察提出了假設: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在光的刺激下對下面的部分產生了影響。

  2.溫特透過實驗證實了達爾文的假設:確實存在某種物質。

  3.郭葛分離並鑑定出了產生影響的物質:吲哚乙酸,即生長素。

  二、生長素的合成與分佈:

  合成部位:生長旺盛的細胞、分生組織。

  分佈:1、向光一側比背光一側少

  2、在尖端產生,向下運輸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例:頂端優勢。

  2、能促進植物不同器官生長的生長素濃度不同

  四、生長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1、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2、促進果實發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黴素

  2、脫落酸

  3、細胞分裂素

  4、乙烯

  探究活動

  探究芽的向性運動

  在驗證植物向性運動的設計實驗中,可以提示學生將大蒜、洋蔥、蘿蔔等植物倒放或側放,觀察芽的向性運動。

  探究植物的莖運輸生長素運輸的方向

  可以就植物的莖是否會把生長素向上運輸?這個問題展開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從選材到實驗的設計與實施開展探究活動。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選未長葉的楊樹將幾個枝條折彎,使其頂芽向下,觀察生長髮育的現象。在實驗設定完成以後,應對可能的實驗結果做出預期,並做觀察記錄。當枝條上的葉片全部長出後,彙總觀察記錄,做出總結報告和實驗結果分析。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