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1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他孝感天地。

  年紀小小的馮莫林,已能深深感到父母的悲苦,心疼著爸爸媽媽,深愛著爸爸媽媽,卻無法力挽狂瀾,只能用稚嫩地雙手,幫助爸爸媽媽生活起居,照顧爸爸媽媽衣食溫飽。7歲那年,馮莫林開始上小學。他的家距離集鎮15華里,報名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父母騎車送,他和母親卻是一步步走過去的;別的新生哭哭鬧鬧不讓父母離開,馮莫林卻默默地找來一根木棍交給媽媽,再三叮嚀媽媽回家一定要靠路里邊走。他知道媽媽看不清,來時的路上有他照應,回家的路,媽媽要一個人走,他生怕媽媽一不小心跌進路邊山溝。

  一年冬天,媽媽李興翠給了馮莫林十塊錢,讓他給自己買雙襪子,免得上學凍著了。週末回家,馮莫林腳上仍光溜溜的,卻從書包裡掏出一雙嶄新的毛絨襪給媽媽穿上。媽媽流下了幸福而難過的淚。馮莫林幫媽媽擦去淚水,安慰媽媽說:“媽媽,家裡比學校冷,你身子弱,更需要保暖。我在學校和同學們在一起,天天活動,一點都不冷。”

  和普通開放式的農家院落不同,馮莫林家的院子有一個封閉的半截圍牆。馮莫林的爸爸因為失明看不見,曾多次掉到院子外側兩米多高的水田裡。為了父母安全,20xx年秋天,馮莫林和父親在鄰居左宏舉幫助下,一起砌這個圍牆。

  說起馮莫林,鄉親們都讚不絕口,無不感嘆佩服。鄰居左宏舉說:“馮莫林的確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娃娃,每次週末上學前,他都要做好多好多的菜放在冰櫃裡,讓爸爸媽媽只熱熱就能吃了,並且再三囑託我,請我幫著照看他爸爸媽媽,害怕他爸爸媽媽眼睛看不見,在家裡出事。”

  “有了冰櫃,上學前就可以多做點菜,讓爸爸媽媽多吃幾天,有了電視,爸爸就不會寂寞,雖然他看不見,但他最喜歡聽新聞。”馮莫林一一介紹為什麼要買這兩樣家電。

  吃苦耐勞,省吃儉用,他自強不息

  面對生活困境,馮莫林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雙手去戰勝它,用自己的意志去戰勝它,把日子過下去。而能夠戰勝這一切,讓馮莫林及其父母能夠幸福平安生活到如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和自強不息。

  每次放學,別人家孩子要麼坐車要麼家長騎車接,而馮莫林,卻只能獨自一人走一個半小時泥窪路回家。在家裡,他不僅洗衣、做飯、收拾房間,還上坡挖地、種玉米、土豆和蔬菜。並在週末抽空為鄉鄰烤煙戶打零工,拔草、編菸葉,掙點工資,補貼家用。兩年來,他打零工攢下20xx多元,給家裡添置一臺電冰櫃和一臺舊電視。每次領到國家發放的低保金,馮莫林都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半,買米、買面、買肉,卻從未給自己買過新衣服。

  20xx年暑假,他給鄰居家幫忙摘菸葉、編菸葉,炎炎夏日,身上長滿了痱子,磨破了雙手,可他一直堅持。一個暑假下來,掙了一千多元。馮莫林家取暖和生活用的蜂窩煤,每一塊都是馮莫林從距家500米外的公路上揹回家來的。

  然而,在砌圍牆定木樁時,負責掌握木樁的馮莫林,被雙目失明的父親不慎砸傷手指,鮮血直流,疼痛萬分。父親老淚縱橫,讓馮莫林馬上去村衛生室包紮。小馮莫林沒有答應,他強忍著疼,不哭出聲來,從媽媽的針線袋裡找出些布條和線,上了一點雲南白藥,包紮之後繼續幹活。父親馮聯許說:“十指連心啊,他是怕哭出來我們曉得了難過,還有他是心疼錢……”說到這裡,父親馮聯許早已是淚流滿面。

  父母是福,苦難是金,他樂觀自信

  在馮莫林心裡,父母是他最大的福氣,而苦難他根本沒放在眼裡,甚至他自己都不覺得所走過的路和做過的事是苦是難,除了個別時候的“害怕”,他始終充滿著樂觀自信。

  比如,當記者採訪他有沒有怕過,是否感覺很苦很累時,馮莫林說:“我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山上野豬很多,我一個人在山坡上幹活,的確有些害怕,也偷偷哭過多次,真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守在一旁,那樣我就不怕了……可是,爸爸媽媽眼睛看不見,上不來……我最害怕的還不是這些,是哪一天放學回家後見不到爸爸媽媽,叫爸爸媽媽時沒人答應,一個人做飯,幹活,一個人上學……還好,爸爸媽媽都在,只要爸爸媽媽在,我就高興……我感覺我家不比別人差,我也感覺很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在……”在馮莫林接受採訪時一段不足1分鐘的談話中,竟七次提到“爸爸媽媽”。

  再比如,當記者問他有沒有信心憑著自己買下一臺洗衣機時,他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說,自己已經透過暑假給別家編菸葉,攢錢買了一臺冰櫃和一部電視機,現在手頭已有500多塊,只差100多塊了,明年再打工,很快就尿崩買回來。說完,他笑了,笑得是那麼充實、自信而幸福。

  在馮莫林的心中,父母是福,苦難是金,家庭的困難更沒有阻擋他上進的心。馮莫林家的牆壁上,有多張馮莫林的獎狀。在班裡,他是班長,在宿舍,他是社長。三年來,馮莫林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幹部。班主任趙坤說:“馮莫林話不多,但做事總在前頭,總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在同學中威信特別高。”先後被評為嵐皋“十佳先進典型”、“十佳美德少年”和“陝西省最美孝心少年”。

  如今,當許許多多的人感覺憂心忡忡,頹廢空虛,無所事事,苦苦追尋快樂在哪裡,快樂是什麼時,年僅13歲的馮莫林用自己的行動和心語,給出了令人痛徹心扉又茅塞頓開的答案,那就是,人之所以快樂,只因心中有愛。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2

  馮莫林,13歲,20xx年8月18日出生於嵐皋縣堰門鎮青春村一個貧困農村家庭。母親天生青光眼,父親在馮莫林6歲那年,水泥灰嗆進眼裡,由於沒有及時正規醫治,不久便雙目失明。從此,這個年僅6歲的孩子,便成了全家僅有的一雙“眼睛”,也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依靠和來源。

  秋日的陽光照耀在嵐皋與紫陽分界的洞河兩岸,晨霧已經散去,河谷中偶爾傳來的雞鳴,讓這方水土顯得更加寧靜和安詳。馮莫林的家,就住在這條河谷東岸的山坡上。

  因為背東面西,時至正午,陽光才剛剛曬進馮莫林家的院場,這裡原本是鎮村合併前天聖寺村村委會活動室,距馮莫林老家還有五六里山路。20xx年,村幹部見他老家房屋年久失修,即將倒塌,便安排他們舉家搬到這裡寄住下來。

  多年來,這個家靠著馮莫林自強不息以及國家低保、鄉鄰接濟維持著。雖然貧困,但由於有愛,家依然溫暖。

  在媽媽李興翠心中,馮莫林是個特別孝順的孩子。7歲那年,馮莫林開始上小學。他的家距離集鎮15華里,報名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父母騎車送,他和母親卻是一步步走過去的;別的新生哭哭鬧鬧不讓父母離開,馮莫林卻默默的找來一根木棍交給媽媽,再三叮嚀媽媽回家一定要靠路里邊走。他知道媽媽看不清,來時的路上有他照應,回家的路,媽媽是一個人,他生怕媽媽不小心跌進路邊的山溝裡。

  一年冬天,媽媽李興翠給了馮莫林十塊錢,讓他給自己買雙襪子,免得上學凍著了。週末回家,馮莫林腳上仍光溜溜的,卻從書包裡掏出一雙嶄新的毛絨襪給媽媽穿上。

  媽媽流下了幸福而難過的淚。馮莫林幫媽媽擦去淚水,安慰媽媽說:“媽媽,家裡比學校冷,你身子弱,更需要保暖。我在學校和同學們在一起,天天活動,一點都不冷。”

  在父親馮聯許的心目中,馮莫林吃了許多不該是現在的孩子應吃的苦,承擔了太多不屬於他那個年齡應該承擔的責任。他說,別人家孩子放學後要麼坐車,要麼家長騎車去接,而馮莫林,卻只能獨自一人走一個半小時泥窪路回家。

  在家裡,他不僅洗衣、做飯、收拾房間,還上坡挖地、種玉米、土豆和蔬菜。並在週末抽空為鄉鄰烤煙戶打零工,拔草、編菸葉,掙點工資,補貼家用。兩年來,他打零工攢下20xx多元,給家裡添置一臺電冰櫃和一臺舊電視。

  “有了冰櫃,上學前就可以多做點菜,讓爸爸媽媽多吃幾天,有了電視,爸爸就不會寂寞,雖然他看不見,但他最喜歡聽新聞。”馮莫林一一介紹為什麼要買這兩樣家電。

  每次領到國家發放的'低保金,馮莫林都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半,買米、買面、買肉,將一家人生活安排地妥妥當當,卻從未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

  20xx年暑假,他給鄰居家幫忙摘菸葉、編菸葉,炎炎夏日,身上長滿了痱子,磨破了雙手,可他一直堅持。一個暑假下來,掙了一千多元。馮莫林家取暖和生活用的蜂窩煤,每一塊都是馮莫林從距家500米外的公路上揹回家來的。

  和普通開放式的農家院落不同,馮莫林家的院子有一個封閉的半截圍牆。馮莫林的爸爸因為失明看不見,曾多次掉到院子外側兩米多高的水田裡。為了父母安全,20xx年秋天,馮莫林和父親在鄰居左宏舉幫助下,一起砌這個圍牆。

  然而,在砌圍牆定木樁時,負責掌握木樁的馮莫林,被雙目失明的父親不慎砸傷手指,鮮血直流,疼痛萬分。父親老淚縱橫,讓馮莫林馬上去村衛生室包紮,小馮莫林沒有答應,他強忍著不哭出聲來,從媽媽的針線袋裡找出些布條和線,上了一點家裡的雲南白藥,然後包紮之後再繼續幹活。父親馮聯許說:“十指連心啊,他是怕哭出來我們曉得了難過,還有他是心疼錢……”說到這裡,父親早已淚流滿面。

  說起馮莫林,鄉親們都讚不絕口,無不感嘆佩服。鄰居左宏舉說:“馮莫林的確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娃娃,每次週末去上學前,總要來到我家,再三囑託我,請我幫著照看他爸爸媽媽,害怕他爸爸媽媽眼睛看不見,在家裡出事。”

  馮莫林家的牆壁上,有多張馮莫林的獎狀。家庭的困難並沒有阻擋他上進的心。在班裡,他是班長,在宿舍,他是社長。三年來,馮莫林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幹部。班主任趙坤說:“馮莫林話不多,但做事總在前頭,總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在同學中威信特別高。”先後被評為嵐皋“十佳先進典型”、“十佳美德少年”,20xx年,馮莫林脫穎而出,被評為“陝西省最美孝心少年”。

  雖然只是年僅13歲的少年,但馮莫林的感恩、孝心、堅強、樂觀,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人。說起自己父母,他依然眼淚汪汪。他說,自己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只害怕哪天放學後沒有了爸爸媽媽,只要爸爸媽媽在,就是幸福。

【馮莫林的感人事蹟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