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一次有趣的觀察》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選讀課文裡的一篇略讀課文。整篇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體現一個“趣”字:首先,這個題目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其次,“聽大人說,扁豆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這個問題的提出很有趣;其三,我種扁豆,特意把蔓兒從竹竿的左邊繞纏,而蔓兒偷偷繞到了竹竿的右邊。這太有趣了!於是“我”便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細心的觀察,終於相信扁豆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

  教學本課,要著重引導學生自己默讀,發現並提出問題,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保護學生自己讀書的熱情。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好奇心強,又身處農村,對身邊常見植物有比較多的瞭解和較濃厚的興趣,教學中很容易在教師引導下對課題產生好奇心,對生髮較強的讀書熱情。加上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默讀能力,課文語言又十分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並不難。

  三、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

  2、練習默讀課文。

  3、喜歡觀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熱情,肯動腦筋想辦法。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②在默讀課文過程中感悟課題的“趣”。

  2、教學難點:

  透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探究慾望。

  五、教學策略(教具準備)

  1、我首先透過課件出示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具有特殊生活習性的植物(牽牛花、芙蓉樹、睡蓮)圖片,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適時出示扁豆圖片,激發探究慾望。

  2、讀課題質疑,激發讀書興趣。

  3、展示初讀:檢查生字讀音,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在默讀中感悟扁豆生長的“有趣”。

  5、在交流中體驗觀察的樂趣,從而喜歡觀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探究的熱情,肯動腦筋想辦法。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課件依次出示:牽牛花、芙蓉樹、睡蓮、扁豆圖片

  師:這是什麼植物?你知道它有什麼特點嗎?

  2、由“扁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匯出“觀察”一詞。

  板書:觀察

  大家知道嗎?扁豆生長時會發生一種有趣的現象,大家想知道到嗎?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朋友去進行“一次有趣的觀察”,板書並補充課題,生齊讀。

  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簡要板書,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到課文中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提示:

  ①劃出不認識的字,對照拼音讀準確。

  ②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讀通順。

  2、展示初讀,糾正字音(重點糾正“蔓兒”讀音)。

  3、交流學情: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默讀思考,感悟“有趣”(出示默讀提示)

  “我”聽大人說,。

  起先,我。

  於是,我就。

  最後我終於相信。

  這真是一次的觀察。

  (四)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1、你覺得扁豆的生長有趣嗎?有趣表現在哪些句子中?

  引導學生找出表現有趣的句子。

  2、感悟有趣:

  (1)句1:我常聽大人說,扁豆的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

  引導感悟趣一:扁豆是植物,它真的會向右繞著爬嗎?

  (2)句2: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起床了,跑去一看,扁豆蔓兒偷偷地繞到了竹竿的右邊。

  引導感悟趣二:它是怎麼從左邊轉到右邊的呢?

  (3)句3:星期天,我又把扁豆蔓兒從左邊繞著纏在竹竿上,還在竹竿上用紅墨水做了記號。

  引導感悟趣3: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4)句4:我緊盯著它。過了半個小時,扁豆開始離開了記號,向右邊移動。又過了兩個小時,扁豆蔓兒離記號更遠了。我還注意到,每隔一小時左右,扁豆蔓兒就突然抖一下。四個小時以後,扁豆蔓兒又轉到竹竿右邊,繞著纏上去了。

  感悟趣4:扁豆蔓兒竟然會抖動,還會自己改變纏繞方向!

  自由讀第3自然段,劃出作者的觀察過程。

  指名說說作者的觀察過程。師板書:

  半小時

  兩個小時

  每隔1小時

  四小時

  小結:扁豆就是透過“蔓兒”的抖動,纏繞“慢”地向上生長。你們明白了“扁豆的生長”嗎?

  指導學生帶著喜歡的心情讀第3自然段。

  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3、透過小作者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扁豆的生長過程。誰來說說小作者是怎樣知道的呢?

  “觀察”

  4、再讀第3自然段,想想“我”是怎樣觀察的。

  生說,師板書:

  作記號

  緊盯著

  還注意到

  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什麼?

  指導讀,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學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我”終於明白了(),我也終於明白了()。

  (五)討論拓展:

  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七、板書設計

  18、一次有趣的觀察

  半小時種

  生長兩個小時做記號

  有趣每隔1小時緊盯著

  四小時還注意到

  觀察

  八、練習設計

  課後利用一週左右的時間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並寫好觀察日記。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留心身邊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課件出示:一朵朵桃花畫面。

  生欣賞,師:“這是什麼?美嗎?”

  你們知道桃花一共有多少花瓣嗎?匯出“觀察”一詞。

  師生共同書寫“觀察”。

  2、你們平時對什麼事物進行過仔細的觀察嗎?

  生自由說:

  今天,有一位朋友帶著我們進行“一次有趣的觀察”好嗎?板書並補充課題。生齊讀

  3、質疑: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

  生自由提問。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地方作記號。

  讀書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通句子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2、識記生字:蔓、纏、竟

  ①讀生字②交流識記生字

  3、理解字詞:

  蔓:細長不能直立的莖

  究竟:結束

  偷偷地:悄悄地,不知不覺地

  4、解決了課文中的生字詞,接著我們來觀察扁豆的生長。

  出示課件:扁豆的生長圖

  5、同學們,你們知道扁豆是怎樣長的嗎?

  文中的“我”聽大人說過呢!課文中是哪裡講到的呢?

  指名說並讀第1自然段。

  6、課件出示句子:這是真的嗎?

  誰來讀,讀出疑問的的語氣,多讓學生讀。

  師:說明作者一定要自己觀察觀察

  三、學習2——3自然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2——3自然段,劃出你喜歡的詞或句子並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理解詞語:繞、纏、奇怪、決心、抖(生可以演示理解)

  2、“我”為了觀察扁豆的生長過程,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3、課件出示句子:“我很奇怪,它是怎麼從左邊轉到右邊的呢?”

  指導讀句子“第二天竹竿的右邊。”

  4、作者明明讓蔓兒向左纏,面它偷偷地向右長,你們覺得奇怪嗎?讓我們帶著好奇的心情讀句子“我很奇怪究竟。”

  5、自由讀第3自然段,劃出作者的觀察過程。

  6、指名說說作者的觀察過程。師板書

  半小時

  兩個小時

  每隔1小時

  四小時

  7、師小結:扁豆就是透過“蔓兒”的抖動,纏繞“慢”地向上生長。你們明白了“扁豆的生長”嗎?你們覺得它的生長怎麼樣?

  有趣,你們喜歡嗎?

  8、誰能帶著喜歡的心情讀第3自然段。

  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9、透過小作者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扁豆的生長過程。誰來說說小作者是怎樣知道的呢?

  “觀察”

  10、再讀第3自然段,說說“我”是怎樣觀察的。

  生說,師板書:

  作記號

  緊盯著

  還注意到

  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出“我”觀察:仔細。

  指導讀,生齊讀第3自然段。

  11、作者透過自己實驗、觀察,終於明白了什麼?

  指名說。

  出示句子:我終於爬的。

  齊讀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作業:

  1、熟讀課文

  2、課後利用一週左右的時間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並寫好觀察日記。

  板書:

  一次有趣的觀察

  半小時 做記號

  生長 兩個小時 緊盯著仔細

  有趣 每隔1小時 還注意到觀察

  四小時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瞭解觀察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留心身邊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

  教學準備:

  練習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一次有趣的觀察》(板書課題,齊讀)。學習了生字 詞,我們先來複習下。(PPT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師:我們再來回顧下課文的大概內容,完成填空題。(PPT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題)

  二、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師:課文中的“我”常聽大人說扁豆的蔓兒是向右繞著爬的,關於這個有趣的話題,我起先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我”前後想法和態度的句子。

  學生默讀。

  指名回答,師板書:我不相信 終於相信

  師:“我”前後態度有什麼不一樣?我起先不相信是為什麼?後來終於相信了又是因為什麼?是什麼改變了我的看法?

  指名回答,師總結:是的,是“我”一步步的仔細觀察,看到了現象後自己得出了結論。師板書:仔細觀察

  學生自由讀2~3自然段,圈出表示“我”認真觀察的詞語。指名回答,師板書:特意 緊盯

  比較句子,PPT出示句子:a 我看著它。b 我緊盯著它。

  指名讀句子。

  三、課堂練習

  師:課文中寫了“我”幾次觀察?是哪一次最終改變了“我”的看法?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在學習小組內完成練習紙上的題。

  學生朗讀並做題,教師巡迴指導。

  投影儀反饋學生的練習。總結:只有一步步認真觀察,才能最後得出結論。 師:讀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課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師:那讓我們帶著讚揚的語氣再次讀讀課文吧。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師:學了這篇課文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總結:我們要學會留心觀察生活,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業: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去觀察豆芽生長過程,寫好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一次有趣的觀察

  特意

  ↓

  我不相信→仔細觀察→看到現象→最終相信

  ↑

  緊盯

  的觀察,思考,把問號拉直變為歎號。)

【一次有趣的觀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