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風箏》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讀寫文中生字詞,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同學們認識到親情的可貴,懂得珍惜親情。

  二、教學重點:

  1、生字詞的掌握;

  2、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這篇散文詩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主題,學生存在一定困難。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放風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風箏帶給你們很多很多的快樂,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魯迅先生,來了解一段魯迅兄弟之間關於風箏的故事。

  首先,讓咱們先來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魯迅先生。

  二、檢查學生預習生字及詞語積累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我”回憶了有關()的故事?要求邊聽邊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2.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 ),後來我知道自己( ),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 )。

  3.全文的感情基調是()?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4.全文分為幾部分?應如何劃分?全文的結構如何?

  四、課文精講

  研讀課文第一二段,回答問題

  1、第一段屬於什麼描寫?作用? 此段有何作用?

  2.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為什麼?

  3.既然基調是悲哀的,為何“故鄉的風箏時節”卻寫得很溫和、鮮明?

  4.“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研讀課文第三段:劃出我和弟弟對風箏態度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章當中的作用

  讀第四段:劃出我發現弟弟偷做風箏後,我和弟弟的神態和動作,我為什麼那樣做?弟弟是怎樣反應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讀第五至十一段:回答問題

  1.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3.為什麼說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4.為什麼20年來毫不憶及?

  5.劃出我是想如何補過的及弟弟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後的神態。

  6.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

  7.“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末段的語句怎樣理解: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五、賞析課文的藝術特色

  1.意蘊豐富 深刻

  2.構思精巧

  本文以“風箏”為線索,用第一人稱展開敘述,顯得親切、真實。

  3.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這首尾的照應是由實而虛由北京的風箏而想起故鄉的春天;又由虛而實,由回憶中的春天進入現實的嚴冬。

  4.語言精當

  5.聯想的運用

  六、引導討論:

  1、課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不少玩具吧?選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3、想想現在有沒有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現象?

  七、教師小結: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一個人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光顧著玩,因為學習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帶給我們知識與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勞逸結合,該玩耍的時候玩耍,該學習的時候學習。

  八、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

  2、寫一篇關於親情的作

  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500字,下週五的語文課交。

  九、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課的教學,本人認為存在著以下問題:

  1由於對新課標的理解不夠,在講解過程中沒能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學習

  2 在教學環節中:過於突出介紹作者;另外選取的聽讀材料,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各環節的設定不夠新穎。

  3 整個教學還是屬於傳統式的,沒有滲透新課標理念。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讀寫文中生字詞,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學重點

  1、生字詞的掌握;

  2、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訴學生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文章思想深刻,學生理解主題,存在一定困難。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帶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我們便會想到我們天真爛漫的童年。多麼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為風箏帶給我們很多快樂,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魯迅先生,來了解一段魯迅兄弟之間關於風箏的故事。

  首先,讓咱們先來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魯迅先生。

  (二).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1902年去日本學醫,後棄醫從文,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0年代陸續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篇》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三)、進入課文:

  請大家帶著問題(全班讀/抽讀/默讀)全文。

  任務:在讀過程中劃出段落序號;找出文中生字詞;思考課文的中心內容;在有問題的地方做下記號。

  生字教學

  shí huáng sè 什 物 驚 惶 瑟縮 shù

  寬 恕

  chà líng dīngxián wù bǐ 丫 杈伶仃 嫌 惡可鄙 zhìnüè du 擲 虐 殺 墮

  yì

  苦心孤詣

  qiáo cuì mú wú gōngchéng

  憔悴模 樣 蜈 蚣懲罰 多 音 字

  給下面的字注音並組詞。

  shí 什物 mó 勞模 什 模

  shén 什麼 mú 模樣

  è兇惡

  ě噁心

  wù 嫌惡

  內容概要(可以先讓學生試著概括)

  課文記敘了“我”小時候毀掉了弟弟的風箏,二十年後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段落劃分

  第一部分(1—2)寫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風箏,引出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3—4)當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風箏給他造成的傷害。 第三部分(5—8)時過境遷,“我”為當年的行為感到深深的自責。

  第四部分(9—12)我想討小弟的寬恕,他卻全然忘卻,我更加悲哀。

  (四). 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線索)

  ③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麼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時候,使得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④文章記敘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敘的順序是什麼?(順序、倒序、插敘)

  (五)課文分析

  思考:

  1.“我”為什麼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規思想的影響,認為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2.文章第一段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

  烘托出我的悲哀

  為下文奠定感情基調(悲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章內容

  二、分析文章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為什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裡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時過境遷,二十年過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說是久經逝去。現在,在北京,看見天空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

  1.找出文中對小兄弟入迷情狀的描寫的詞句,說說這樣的描寫有何作用?分析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透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裡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感受文中透過誤解和衝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德育目標: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境匯入:在大螢幕上展示

  放風箏

  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和歡快的旋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談談放風箏的感受。為課文學習設定情景,營造氛圍。

  二、作者簡介

  三、背景簡介

  四、出示目標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麼故事?(聽讀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聽讀後解答

  (2)師總結

  六、研讀課文

  (一),尋找誤解和衝突

  1、在文中找出描寫弟弟對風箏入迷情狀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讀句子後做答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麼態度?我為什麼認為小孩玩風箏是沒出息的?

  (1)生答

  (2)師總結

  3、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

  (1)生答

  (2)師總結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的反應?

  七、研讀課文

  (二),自我反省

  感受親情

  1、是什麼原因讓我閃電般甦醒過來了?

  2、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我想討弟弟的寬恕,但弟弟卻什麼也不記得了,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1)生交流

  (2)師總結

  八、合作探究

  1、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為什麼說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師總結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你能從精神虐殺的這一幕看出什麼樣的社會意味?

  (1)生分小組討論

  (2)師總結

  九、品味語句,滲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認為用的貼切的詞語或精彩的語句加以品味。

  十、體驗反思

  對待早年的魯迅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老先生的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發言,師歸納

  十一、拓展延伸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遊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遊戲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

  十二、小結

  師總結,生欣賞歌曲《三月三》

  附:板書設計

  風

  箏

  魯迅

  風箏

  我

  弟弟

  親情

  自省

  嫌

  惡

  喜

  歡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積累“什物、驚惶、瑟縮、丫杈”等詞語;品味課文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透過問題探究,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情感變化,解讀課文意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暴以及“我”由此而產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學難點:

  探究解讀課文意蘊,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文章主題。

  主要教法:

  講讀、質疑、探究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欣賞音樂《三月三》,營造氛圍,匯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正音

  請同學們自己推選一位“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大螢幕上展示的字詞。

  三、走進課文

  今天,我們的診所來了一個病人,他竟是大文學家魯迅先生……

  1、說病症: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1、2段,說說這位先生有什麼異常之處。 ( “風箏”——驚異、悲哀)

  2、探病因:

  再次速讀課文,概括縈繞在“我”心頭的到底是一件什麼事?

  (結合時間、人物、事件複述課文內容)

  3、分析病情

  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同桌兩人搶答,看看你們倆誰是更優秀的醫生? 病情一:“我”對風箏是一種什麼態度?為什麼?

  病情二:小兄弟做風箏被發現時,他是怎樣的反應?

  病情三:“我”的觀念,從什麼時候起發生了變化?

  病情四:為什麼“我”認為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4、治療經歷

  對於早年的過錯,“我”彌補的方法有哪些?結果怎樣?

  方法一:“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和他一同放”----“然而他其實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失敗

  方法二:“去討他的寬恕”----“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失敗

  5、對症下藥:

  “心病還須心藥醫”, 請同學們寫幾句話,煲一劑心靈雞湯,來安慰一下作者。

  6、建立病歷檔案

  (以“風箏”為線索再次梳理課文)

  四、合作探究

  從“風箏”的故事裡,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同桌合作完成。

  五、拓展延伸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將自己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遊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

  六、課後思考

  反省一下,你犯過令你痛心的錯誤嗎?你有過慘痛的教訓嗎?像魯迅一樣,把他們寫下來吧!

  七、板書設計

【魯迅《風箏》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