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名士觀後感

國學名士觀後感

國學名士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名士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名士觀後感1

  這個經典誦讀影片由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三個主題組成,每個主題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個影片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看了這個關於國學的影片,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這個影片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孔子學院”於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裡?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中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指南。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國學名士觀後感2

  回眸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洗禮,它承載的文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21世紀,大快人心的手機和電腦已經使人們淡忘了古典詩詞的韻律美和境界美。所以,為了讓歷史不斷線,為了使傳統經典中的知識和精神更好的傳承,我省舉辦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比賽。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樣的開頭,每天都有意外的收穫和驚喜

  我是一名初中生,很享受詩詞朗誦,享受其中的韻味,享受投入其中的感情。可以說,雖然我不是一位古典美女,但我對經典的古詩文非常喜愛,喜歡它的抑揚頓挫,喜歡它的朗朗上口。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一字一句都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可是,對於現在的大部分中學生來說,古詩詞就是一些極難理解而又極適合於寫在試卷上的句子。但是,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國學小名士》中的參賽選手用他們稍加思索,便可回答問題的速度真切地告訴我們:古詩詞,是需要理解的。

  所以,我們要放棄傳統的不求甚解的觀點了,我們應該試著理解經典,與詩為友。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應該融入到古時的意境中,和詩人一起漫遊於它的意境。和李白一起觀賞"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與吳均一起享受"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的有趣生活;和劉方平一起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的夜色下等待春天的到來。

  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顧名思義,古人擅長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我們還要用心體會詩中的境界。白居易在《觀刈麥》中一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道出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陸游曾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高潔與堅貞。

  意境與境界的結合,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作,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我們,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把古人的智慧接過來,並傳下去。

  我們應該向《國學小名士》中的同學學習,讓古詩詞陶冶我們的情操,讓經典在心中永存

國學名士觀後感3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星期天下午,我開啟電腦,看了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國學小名士》,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我愛記詩詞》,根據大螢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和名句,每次答題限時5秒,答錯出局,依照出局順序,5名選手分別可以得到5分,10分,15分等分數,本環節共兩回合。第一回合的關鍵詞是風、雨的古詩詞,我好佩服大哥哥大姐姐,他們腦子裡全是古詩詞啊,有的幾乎我都沒聽說過,比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等等,但也有我們以前學過的,例如: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等等。以前我們背古詩詞都是死記硬背,聽了二號選手的竅門,我才知道可以把洶湧澎湃的關於“江”的分成一類,比較平靜柔和的分成一類,憑感覺來背。

  第二個環節是“名家對對碰”,這個遊戲邀請了諸位文壇大咖,他們手中持有10分,20分,30分不同分值的題目,選手根據自身不同分值的情況選擇題目進行答題,答對得分,答錯扣除相應分數。這些題裡面我唯一會的就是“把福倒過來貼是什麼意思?”,我知道把福倒過來其實就是“福到了”的意思,運用了諧音。

  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叫“美德大考驗”,透過導演組在選手日常任務中,特別設定的隱藏環節中,考察選手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是否實踐傳統美德,是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看完這個短片,我明白了:在飯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賓客;就餐結束後,餐具必須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也亦應摺好,放在桌上。還知道了在我國傳統禮儀中,“更衣”說成“如廁”是一件非常有禮貌的做法。我在這方面有些也做得不夠好,但我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朗誦古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知識,還可以讓內心變得豐富,透過觀看《國學小名士》,讓我喜歡上了祖國的傳統文化,明白了怎樣做一個擁有美德的小少年!

國學名士觀後感4

  歷史就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那美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什麼是詩詞?如果讓小時候的我來說,那就是那一句兩句難理解的句子;或者說是,隊形排列整齊的幾十個字。而現在讓我說,那就是中華文化中的顆顆珍珠,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或者說,那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對於文學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語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萬語匯聚成幾句簡短的詩句,而且又有那麼豐富的內涵,並且富有藝術魅力。我想,只有特別好的詩詞才會流傳至今吧,畢竟歷史都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

  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豔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中那個耀眼的太陽,漆黑夜晚裡熠熠閃耀的燭光……詩詞在我們的心中變成了唯一而有記憶的東西!

  歷史悠久的華夏民族,文化豐富的華夏民族,地大物博的華夏民族,有多少英雄兒女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捍衛你而不屈不撓,造就瞭如今我們擁有豐富內涵的不屈不撓的藝術傳承!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我會出生在這個地方?學習這種語言?長成這種樣子?因為有種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需要我們美化和改造!

  然而,我唯一不解的是,這偉大的文化究竟是從何而來?是從睡夢中忽然領悟,從遊戲中忽然獲得啟發,還是……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而那結晶封存到現在被我們再次開發,提煉出了更美的東西——詩詞!但這並不是我們改變或者改造,而是對它的深度利用,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早汗青”的愛國精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深邃理念!以及“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領悟!每一句詩詞都啟發著人們去開發更美的東西……

  現在的我在想念著古人時,覺得他們竟有如此智慧,為我們文化藝術鋪好了發展的道路!那時候的人們,有鑿壁偷光的精神,有聞雞起舞的意志,有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那些所謂的精神熬到現在,卻都是化為烏有,就好像跟著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起化蝶飛走了!

  其實沒有!

  那些所謂的精神只是被一步步篩選掉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我們不再需要那老掉牙的精神灌輸。現代並不等於過去,往事隨風,一吹就散,剩下的就只有回憶、悼念!

  中國,隨著語言發展而發展,從文言文到白話文,而現在那些過去的語言卻又被髮掘出了另外一種價值。哦!它們應該是無價的!

  黑夜中流星劃破了天空……就在那一瞬間留下了最美的風景——詩詞!

國學名士觀後感5

  歷史是美好的,歷史是偉大的,知識好比是大海,學習就是一面小小的帆船,而歷史,就是船上的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國學小名士》充分的讓學生們展現了自己的歷史才華,更讓我們,對歷史有了一份瞭解。

  看完《國學小名士》總決賽後,我深有感觸,“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短短十六字的口號讓我們對國學更有了一份新的認識,來自中國各地的選手們躍躍欲試,經過一輪輪的選拔,選出了十二位能書善畫的小名士,來參加最後的總決賽。比賽中,大家不相上下,比賽結束,大家互相照顧,這才是一種最美的人品,一份最好的美德。

  第一輪,我愛記詩詞,根據大螢幕上出現關鍵字,背誦帶有這些字的古文詩詞,大家不相上下,比賽越來越激烈,一連過了好幾十輪,仍未分出勝負,我真為大家的詩詞儲備量感到震驚,隨著比賽的輪數越來越多,選手重複頻出,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總算,比賽結束了,剩餘的六位同學繼續參加下一輪比賽,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想想那些哥哥姐姐對國學的喜愛和認真,我不禁暗暗佩服起他們來。

  到了第二輪,賽場上越來越緊張,第二輪的比賽是舞文弄墨,比賽中選手根據提示答題,知道答案便可按下答題器,獲得答題機會的選手,即可用毛筆寫下答案。在這一關中,大家認真聽題、看題,個個都躍躍欲試,用毛筆寫字時,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第二關過後,場上只剩下四位小名士,在場的觀眾和我都緊張起來。

  第三輪是棋逢對手,這個環節每兩人一組,兩人透過答題,與下五子棋相結合,直到五顆五子棋兩連成一條直線,則贏。場上,大家淡定的答題,一點兒也不焦躁,沉著冷靜,而我倒替選手緊張起來,這一輪比賽終於結束了,場上只剩下劉康寧、謝奕晨兩位選手準備進入冠軍爭奪戰,我真替她們高興。

  總算到了冠軍爭奪戰:楹聯對決。本關中,根據所提供的上聯,兩位選手分別對出下聯,三局兩勝者即為冠軍。選手們躍躍欲試,更是這輪比拼,讓我知道了寫對聯的很多習俗,比如說要對仗,還有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往往都是仄聲,所以,下聯就必須是平聲,經過這一輪的緊張對決,最後劉康寧奪冠。

  小時候,詩詞是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國學更是我們不懂的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自豪的說出:“我們愛詩詞!我們愛國學!因為它們,是祖國的精華!”

國學名士觀後感6

  從春秋戰國的風雲變幻,到秦風漢韻的氣壯山河。從激情三國的風起雲湧,到盛世唐宋的青春多情。山水中華美不勝收,詩詞歌賦華如錦帛。這個寒假,我欣賞了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節目,讓我近距離接觸了國學的神奇與魅力!

  我最喜歡看七強選手巔峰對決那一期。節目剛開始,三位導師李山、酈波、馬伯庸妙語連珠,為選手們送上鼓勵和祝福。接著,七強選手引據經典,詩詞歌賦信手沾來,發表激情洋溢的賽場宣言。真不愧是國學少年啊!

  比賽開始了,第一個環節是“突出重圍”,出題官出題,選手們搶答,只要搶對兩個題目,就能直接晉級四強。七強選手個個聚精會神,仔細地聽著主持人說的題目,又似乎在爭分奪秒地按下搶答器。第一個問題開始了,“叮”,選手闞立言快速按下搶答器,別的選手認真地聽著他的`答案,看看是不是失去了答題的機會。“答對了。”主持人激動地說道。答題者似乎也鬆了一口氣,繼續準備下一道題的搶答。而其他選手好像也在心底裡為自己打氣,下一題加油!一題接一題,現場氣氛緊張又熱烈。其中有一道題是關於儒家文化的,我正在跟著國學老師學習儒家文化,於是,我豎起耳朵仔細聽題:國學社為宣傳儒家文化定製了一批文化衫,請選擇一條標語印到文化衫上。我選擇B人文化成,止於至善。我只記得“止於至善”出自《大學》。“耶!”竟然答對了,我激動地跳起來……

  在觀看過程中,有時我和選手們一起答題,偶爾也能答對一些簡單的題目,我就非常開心。有的題目還是學校裡必背古詩裡的呢,還有的是我的校本課程裡的,這些我都記在心裡了。但是,有些詩詞我雖然背過了,並不太懂它們的意思,更不瞭解詩人的創作背景。以後,我背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將詩詞的創作背景瞭解一下,詩詞的意思細細領悟,真正做到對國學的理解和運用。我也要多接觸歷史和地理知識。

  《國學小名士》電視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宗旨的國學益智類競技節目。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到《國學小名士》,這些節目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引起很大反響,讓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學是我們民族的基因,詩禮傳承,少年是我們未來的自信。我一定要從現在努力學習,多背些古詩文,我相信,祖國的未來會因為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而更加美好!

國學名士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讓我知道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而國學,是我們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經典誦讀讓我們學會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擇其善者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還學會了讀書的方法,《弟子規》曰:"讀書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不僅如此,古詩文就連寫字讀書的選擇及信心的培養也精闢入理:"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如此種種,讓我們歎為觀止,終生受益。

  透過經典誦讀,你會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體味到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你會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領略古人的豪邁氣概。又會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體會到清新婉約的韻味。你會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領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風光。會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體味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壯志豪情,還會激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強烈的愛國之心……

  經典誦讀教我們珍惜時間。我們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時間,同時告誡人們"幼不學,老何益","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白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讓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正如毛澤東爺爺所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帶是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為祖國建設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加油!

國學名士觀後感8

  真情流淌於血液,文化蘊含於精神。國學則是從古至今所有文人墨客的智慧結晶。朗朗乾坤,堂堂中華。高齡五千歲,繁衍百億人。

  在過去渺遠的歲月當中,撫慰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心;如果你聽過<<廣陵散>>,你就能夠體會古人那種簡遠淡泊;如果你欣賞過<<風雨雞鳴>>你就可以讀懂中華兒女的悲慨過往。滄桑流淌於指尖,神情落墨在紙上,人生如棋,落子無悔,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是國學帶給我們的生命真諦。

  天空之大,唯有白雲漂浮其中;文化之深,唯有國學熠熠生輝。

  當我們靜下心來,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是否曾被其中璀璨的文化所震撼?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一個擁有五千年智慧的國家。

  看著臺上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少年,從口中流暢的道出一幅幅押韻的對聯和一句句優美的古詩,我的眼中充滿了羨慕,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我們明明年齡相同,而且同樣是中學生,可是他們是如何留出足夠時間來背誦,瞭解和欣賞這些優美的古詩詞呢?難道自己當下的學習任務就可以放輕鬆了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認真看下去,臺上的兩位少年依然是伴隨著古色古香的中國古典文化和振奮人心的音樂進行比拼。如果答題速度跟不上,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回答自己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但是臺上的人絲毫不分心,他們始終保持一個信念:我永遠是最棒的!而在生活中的一些人,僅僅遇到一些雞毛蒜皮,不足掛齒的小事就滯留不前,自暴自棄。國學,不僅僅是古文,古詩,對聯等方面,它還包括著一個人最起碼的信念,在感覺自己無路可走時,我們一定要堅持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在遭受別人冷漠是,我們一定要學習孔子“人不知而不慍”的的精神--亦君子乎。

  我想問題也該解決了,學習國學,是一個人基本的道德修養,是用來提升自己水平,昇華自己能力的一種方法。所以,現在開始,讓我們愛國學,學國學,敬國學,共同歌唱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典雅文化。

  現在,無需壓抑,用一副對聯來表達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敬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炎黃子孫萬代千秋。

國學名士觀後感9

  老師在組織觀看《山東省第三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zzz剛看了三集,我也特意去看了下決賽,有道題“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講的是哪裡的湖。如果知道詩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當然就簡單多了,但是記得詩名往往比記得詩本身更難,如果記得後面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再加上點地理知識,稍作推斷也可以得出答案。詩的前面四句我一概不知。

  記不清是在哪裡看到過的,孟浩然是食鮮疾動而死,與老友相聚,觥籌交錯,相談甚歡,本來孟浩然抱病在身,雖無大礙,但需忌口,但孟浩然看到鮮魚,食慾大動,結果吃了魚,也就跟著魚去了。納蘭容若的死,情況也大抵類似,與好友相聚,然後一病不起,幾日後便撒手人寰,這倆人的離去都是那麼灑脫。但是在世的時候卻是截然不同的。以我有限的瞭解,也不知是否理解正確,以前我一直以為孟浩然是個隱士,而且是心甘情願地做個隱士的,他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想隱逸卻限於役,只能說“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以後會跟巖棲者殊途同歸做個隱士的,但是看到洞庭湖那首詩的後面幾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我覺得他還是有點糾結的,這是一首有點毛遂自薦意思的詩,不甘心端居在家,寫詩贈給張九齡丞相,希望可以引薦做官。一會想做隱士,一會想入仕途,不過後來終於明白自己不是做官的料,於是回家安心做起了隱士。而納蘭容若貌似一直都鬱鬱寡歡,不夠灑脫,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可就跟孟浩然不一樣多了。

  李白是很欣賞孟浩然的,吾愛孟夫子,高山安可仰。多有意思的,詩人的詩跟他的際遇是分不開的,據說杜甫也是好多天捱餓,沒有飯吃,所以杜甫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白可以寫出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李白好像從來不用愁這些,達的人尤其是一生都達的人,讓他體會窮的人的情景,大抵也是奢望吧,那個時候也不興下鄉鍛鍊啥的,雖然到處遊歷,但還是不缺呀。

  一大早被成文學長批:只有一張嘴是長在自己頭上,腦子都長到別人頭上去了。確實是,自從成文學長回來之後,我的體重一直穩居三位數,真的是心寬體胖呀,只能上不能下,而成文學長體重卻減了不少。春風又吹紅了花蕊,要健身了,自然不是因為我的體重,只是因為成文學長急急地爬了青城後山,體力不濟,跟那些爬了下來還想再爬一次的相比,真的是弱爆了。

國學名士觀後感10

  這個經典誦讀影片由學國學、誦經典、傳美德三個主題組成,每個主題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跟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個影片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看了這個關於國學的影片,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跟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這個影片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跟自豪,“孔子學院”於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跟現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跟今人的學術機構。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跟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裡?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中小學生的生活跟學習指南。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國學名士觀後感11

  寒假中,我在家裡認真觀看了山東少兒頻道的經典誦讀大賽—《國學小名士》,心裡產生了很大的觸動。

  《國學小名士》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分別來考驗小選手的詩詞積累,文化運用,品行美德。第一環節“我愛記詩詞”,主要弘揚我國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選手們根據指定的字,然後輪流在規定的時間內作答出帶該字的詩句。該環節考驗的是選手對古詩詞的積累與靈活運用。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有幾個穿著古裝的小朋友按照不同分值進行提問,該環節要求答對加分,答錯直接減掉該分值。這個環節考驗的是選手對詩句、詞語的理解與運用。第三環節“美德大考驗”,在選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考驗他們的品行和涵養。

  透過觀看該節目,小選手們淵博的詩詞積累、機智靈活的對答,深深的觸動了我20xx山東國學小名士觀後感400字3篇讀後感。名家流傳下來的精品詩詞是那樣優美、膾炙人口,作為小學生,我們身上承擔著將這樣精深的文化繼續傳承、發揚的責任。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透過不斷的沉澱,去其槽粕,留給我們的是藝術的瑰寶

  當我們朗朗的讀書聲傳出窗外時,是否每個人都已讀懂、理解了它們的含義呢?透過觀看該節目,我覺得自己在知識求知的道路上還有長遠的路去走,思想決定行動,只有不斷傳承經典文學、積累更多的學識,豐富了自己的內在,才能不斷影響、提高我們的外在、修養。

  在美德大考驗環節中,選手們面對考驗所呈現的不同表現,更是對我們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拷問。在社會中,我們面臨著美德考驗的時候也是不計其數,但我們真正做到傳承美德了嗎?在公交車上,年邁的老人顫顫微微的站在車中,那滿車的乘客又有誰主動讓座了呢?在盲人摸索著過路時,我們是否願意停下疾走的腳步幫扶一把呢?在名勝古蹟上的塗鴉中是否有你的一筆?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祖國對我們有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只做徒有虛表的人,內在的修養、美德的提升才是對我們的更高要求。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在求知的道路上傳承經典文學,積累更多的知識,豐富內涵。在美德方面,真正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高標準、高素質要求自己,做一個新時代的國家棟梁。

國學名士觀後感12

  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蘇軾是在懷念何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是描寫什麼節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是指的何人?

  看完20xx國學小名士冠軍爭奪賽,有很多題我都不會,就例如上面幾個問題,我就一概不知,我的國學知識積累的確遠遠不如參賽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作為一個小學生,這似乎情有可原,但是,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們的爸爸媽媽眼裡,國學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東西,那麼,國學是什麼呢?

  在我想來,國學,是四書五經,是古詩詞,是之乎者也,是文言文;在老人們看來,國學,是祖祖輩輩積累下的點點滴滴的生活哲學;在國學大師們看來,國學,是流傳百世的經典,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事的"聖經",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百事錦囊……

  在我們的長輩們看來,國學文化是極其重要的,這是中國人的靈魂,是中國的祖輩們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在古代,四書五經,是無論如何必須會讀的,想參加科舉考試,四書五經所佔的分數,舉足輕重。

  可是,在我們這一代,國學似乎被輕視了,沒有多少人喜歡之乎者也和四書五經,為什麼你們都不理我?

  我們可以姑且將名著換看成國學,實際上也是一樣的。我們這一代,更多的接觸到的是電子遊戲,是漫畫書,是吸引人的動畫片,它們就是看起來五光十色的 "美味快餐",實際上,對我們沒有什麼益處。而真正的有營養的"營養大餐"--國學名著,卻幾乎無人問津。

  透過"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我發現了我的很多不足,比如積累的古詩詞不夠,積累的成語不夠,而且對國學文化學習的較少,也不怎麼了解它。如不瞭解,何來流傳?所以,我要好好彌補我在國學文化上面的空白,我要多讀《論語》、《史記》這樣的書籍,我還要多背古詩、成語以積累。

  因為我們對國學的興趣不高,學習瞭解的也不廣泛,所以我們的國家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文言文在中高考中開始逐漸受重視,大家也開始注意對國學的積累了。最後,《論語》中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也勉勵大家:"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國學名士觀後感13

  最近,少兒頻道播出了少兒經典誦讀的比賽,在這個節目中,欄目組用比賽的方式來考驗同學們對古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這種活動對我們青少年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經典誦讀,是大課間行為藝術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謂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識的拓展,對傳統經典做到耳熟能詳,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用傳統文化精華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是告訴我們,一個從小就要養成勤奮,樸實,愛勞動的好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對他們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小至家庭,大至國家與民族的優良傳統與良好習俗的形成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不貪意外之財,不謀意外之想”這是告訴我們,做人從要保持艱苦樸素、淡泊明利、廉潔處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質,“父母訓,要牢記”這是在向我們闡釋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更提醒我們從小養成做謙虛、誠實之人的習慣,經典精華,更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宜未雨而綢繆,無臨渴而掘井”提醒我們做事應有充分準備,亦不打無準備之仗,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線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經典誦讀,不僅有其獨特的精神魄力,更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知識拓展的廣闊空間,從表層看,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而它的內在卻是讓學生在從科學的記憶規律中體驗了傳統習俗中所倡導的“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了也會吟”的勤奮學習之妙訣。

  如果說,全課程教育是科學教育領域之中的一棵長青之樹,那麼,經典誦則是這棵長青之樹所結的金色碩果,願這累累碩果為教育這塊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輝煌與絢爛。

國學名士觀後感14

  這個假期,我看了一部關於國學知識競技類的節目,這個節目叫做《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我剛看了一期,就被這個節目深深地吸引住了眼球。這個節目不僅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古詩的積累和運用、對詩人和了解,還考驗了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和修養素質,是對國學和美德的雙重考察,我非常喜歡。

  節目有一個環節“經典誦讀”是考察選手對古詩詞的掌握情況的。就是出一個題目,選手回答的詩中要符合題目的要求,輪到哪位選手卡殼或回答得不符合要求,哪位選手就要被淘汰。比方說:“山”,選手們要輪流說出包含山字的詩句,我只想起了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選手們滔滔不絕,一連說了好幾個回合才決出輸贏,那些詩句有的是選手們說出來了我才想起我也學過,有的我根本聽都沒聽過,他們的古詩詞掌握得可真多呀!這個環節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還要有沉著冷靜的頭腦和現場的發揮,真是不一般呀。

  還有一個環節是“美德大考驗”,節目組安排了很多看似不經易的行為,考察小選手們的第一反應和習慣修養,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隨地的垃圾,扶還是不扶,撿還是不撿都只是一瞬間的決定,結果也不會是怎樣的驚天動地。但你可曾想過,如果每個人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長此下來我們的周圍會變成什麼樣?無論你的外表多麼光鮮,成績多麼優秀,讓人記住的卻是你的自私自利和“以小善而不為、以小惡而為之”的品格。我看到這些,也禁不住一陣陣的慚愧,引起了不少反思。而我更在意的是選手們在看了自己美德大考驗環節的錄影回放之後的反應:有的選手千方百計地找藉口為自已辯解;有的選手是很乾脆地承認自己的不足並表示以後改正;也有的選手在這個環節中的表現完美,無可挑剔,讓人佩服,體現了自己由內而外的修養和素質。

  所以說《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這個節目就是讓人知道不光要學會做人的道理,還要把這些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真正實現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目的,我想,這也是我們老師讓我們平時多讀經典,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與書香相伴的原因,希望我們真正能懂的道理和能夠做的更好。

國學名士觀後感15

  《經典誦讀》是我們學生必背的,可對於我們來說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這兩天我看了一個節目《國學小名士》,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經典誦讀》我們必須牢記的國學文化,所謂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識的拓展。對傳統經典做到耳熟能詳,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傳統文化精華的精神盛宴,可是我們呢?每天都在浪費時間,不學無術,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慚愧——對不起老師和父母。

  古代文人,穿越時空,為國學小名士出題。這些身著古裝的孩子,分別扮演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蘇軾,他們為國學小名士現場表演出題,讓節目增添了更多童真童趣。

  真人秀外景短片,體現選手“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理解。在初賽結束時,大賽組委會專門拍攝了60強選手的外景短片,在拍攝中透過對參賽選手設定障礙,考察參賽選手在實踐中的想法和做法,體現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一環節的設定,在於透過對經典的誦讀,傳承中國傳統美德。

  當我看到那些選手們激情洋溢的演講,我的內心備受鼓舞,他們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努力學習。以後我要多看書,讀報紙,來豐富我的知。

  看完後我有了深刻的醒悟:應未雨綢繆——提醒我無論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中所含的國學文化須牢記。

  《經典誦讀》中有許多優美的詩詞,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在《國學小名士》上有評委說:“松,在古人筆下是一個備受讚揚的一種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還有——高直,堅強,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徵在他身上。另外還暗含著堅持不懈,認真對待事物的精神。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這個節目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以後要不斷的改善自己。

【國學名士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