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5篇)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1

  閱讀,就像射進生命旅程中的一束陽光,劃破重重迷霧,讓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很高興寶貝的幼兒園能夠組織這樣的活動,透過班級活動,讓我更加意識到閱讀的重要,也使我更堅定持續的開啟親子閱讀之旅。

  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我引用了教育專家尹建莉的一個比喻,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幸讀到了她的書,這本書在我育兒路上影響著我,給了我力量,我也由衷的推薦給別人。

  人們常說“育兒先育己,育人先育心。媽媽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跟隨”,很遺憾孩子四歲前斷斷續續的並沒有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盡也一味的外求,給孩子報舞蹈,畫畫等等,只可惜孩子似乎並不感興趣,那段時間我反思自己,早期啟蒙教育我到底該做什麼?我便深刻翻看尹建莉老師的幾本書籍,先後看了李躍兒、孫瑞雪等作者的書籍,讓孩子愛上閱讀是多少補習班都換不來的啊,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當然閱讀什麼時候都不晚,尤其是幼兒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寶貝竟也不知不覺的讀了好多書,每天讀故事是她最喜歡的活動了。電子時代資訊太多,吸引孩子的東西也太多,如果孩子基礎識字完成的太晚,閱讀興趣沒有在早期建立,很可能孩子會一直停留在不愛閱讀,或淺閱讀的水平上。起初,我們拿一本書給孩子講時,孩子可能不會全神貫注的聽,聽幾句就去玩別的,也可能把書搶過去亂翻,甚至撕了,這些我覺得都很正常。孩子往往不可能乖乖地做著聽你講故事,有時可能更想是他更想知道別的內容,或確實不想聽了。我們不要強行讓孩子安靜聽故事,也不要開啟一本書就必須從前往後講,孩子翻哪頁就講哪頁,或感覺他不想聽就不再講,來日方長,順其自然,不要讓孩子覺得講故事是件令人厭倦的事,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始終愉快就好。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接觸了圖書,對閱讀建立起了興趣,“大量”的閱讀就不會成為他的“任務”,而是生命中的一種享受,想要讀得多,就要儘可能的讀得早!

  讓我們將閱讀成為習慣,一起加油!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2

  前幾天幼兒園領導組織班級重新佈置區域角,豐富區域裡物品擺放,我們發動家長拿來許多幼兒喜歡的各種玩具放在區域裡,頓時班裡的區域馬上錦上添花。

  區域時間到了,我們班的幼兒對區域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每當老師還沒有說完規則,幼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進區了。今天跟往常一樣,在教師的指令下,幼兒紛紛湧入區域角,看著孩子們在區域角里開心的遊戲著,突然發現有一個冷清清的區域—圖書區,那裡只有崔恆軼和劉靜雯兩名幼兒。這兩名幼兒平時都很內向,不喜歡說話。這時我對各個區角的人數做了相應的調整,避免個別區域擁擠。但是,在我的調整之後,圖書角內的幼兒也是手中拿著故事書,眼睛卻看著其他幼兒遊戲,看到這裡,我感覺,圖書區裡的幼兒好像受虐待了,真的是於心不忍。

  分析:

  在圖書區中,故事書都是以圖書為主,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能夠清楚的瞭解書中內容,但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幼兒願意去欣賞呢?

  此刻我馬上反思了自己,想起前幾天婷婷老師給我們培訓的《區域裡教師應該如何介入》,感覺現在應該馬上介入活動中,引導並鼓勵幼兒欣賞故事。幼兒天性喜歡遊戲,那我就用遊戲的方式介入,提高幼兒對圖式的閱讀興趣。如:“孩子們,我們先把書開啟,看看誰發現的動物最多。”“誰先來告訴老師,這本書裡有什麼動物?”或“有個男孩走丟了,他最後找到媽媽了嗎?”“大家能幫他一起找媽媽嗎?”

  問題說完後,就看到孩子們認真仔細的翻書,嘴裡還不停地與小夥伴交流著,瞬間,圖書區裡熱鬧了起來。

  在每個區開設時,教師都要巡視觀察,當區域進行不下去時,要馬上用適當的方式介入。今天圖書區裡,幼兒興奮不高,是因為開啟一本書,常常是無目的性,盲目的翻閱。當教師給幼兒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時,幼兒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從閱讀中找到答案,還培養了同伴之間的交流。

  為了提高幼兒閱讀圖書的興趣,教師要採取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遊戲方式,調動幼兒閱讀圖書的積極性。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3

  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著的色彩、影象、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閱讀的興趣和行為。嬰幼兒早期閱讀,是當前國內外非常關注的熱點之一。嬰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對其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影響其個性發展和學習成功的要件之一,它有利於嬰幼兒獲得語言、提高其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嬰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1-3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發音的關鍵期,2-3歲是掌握基本語法和句法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大腦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穩定腦結構,促進語言的發展,而早期閱讀是嬰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於嬰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原型不斷向對外擴充發展的過程,他們最初所學習、掌握的字、詞、句都會與某一特定的物件相聯絡,且有專指的特質,而且,幼兒生來具有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將會成為他們心智發展的原動力,教師只有深入接觸,瞭解他們還有的經驗基礎和原有的認知結構,就不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其實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把早期閱讀認為是單單的識字活動,產生了一種偏面的現象,其實,早期閱讀的內容很廣泛,當今社會的一切資訊、任何符號都能作為閱讀的一個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踐、反思,我來談談對“早期閱讀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組織幼兒早期閱讀時,要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環境。

  皮亞傑認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主客體互動過程中獲得的。”幼兒與客體環境互動作用越積極、主動,發展就越快。良好的閱讀環境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在實踐中,我們非常重視閱讀環境的創設。

  1、為幼兒創設圖書角或圖書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提供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並定期更換讀物。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讀物閱讀。

  2、創設閱讀牆面環境,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所以我們充分在教室牆面上(幼兒拿得到的地方)開闢“感知積累漢字”與“主動探索漢字”角。對閱讀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放在“感知角”中;對在生活中遇見的常用漢字,由幼兒放人“探索角”中。幼兒可在空餘時間隨意翻玩、辯認,以激發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漢字的慾望。

  3、創設閱讀活動區域角。閱讀內容透過看圖編故事、木偶表演、畫圖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在講評時給幼兒表演的時間,培養幼兒勇於在集體中表演的大膽性格,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組織幼兒閱讀活動時,形式要新穎多樣。

  閱讀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閱讀教育的過程。它是傳遞閱讀教育的資訊,將閱讀教育目標落實到每一位幼兒身上,促使其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透過多種手段,開展多類閱讀活動。

  1、大、小圖書閱讀活動交替進行。

  中班

  幼兒可以一個活動用大圖書,一個活動用小圖書,或一個活動中大小圖書都用,而小班幼兒則適合用大圖書閱讀,大班幼兒則適合用小圖書閱讀。大圖書閱讀能夠幫助幼兒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如:大圖書閱讀活動《猴子摘桃》,老師引導幼兒看大圖書後,組織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設計一些過渡性的問句,幫助幼兒能將前後畫面內容。在理解畫面的延續與情節的發展中,使幼兒能將前後畫面聯絡起來看圖書,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小圖書閱讀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閱讀、觀察畫面,自己發現每幅畫的變化,自己提出問題。幼兒在自我探索中,逐步體會到圖書畫面有故事的開始,故事的發展變化和故事結尾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畫面,每一幅畫前後都有聯絡。在不斷的體驗、感受中,幼兒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

  2、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活動。

  在閱讀活動中利用幻燈、投影、錄影等手段,進行教學活動,目的在於激發幼兒興趣,拓寬資訊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多媒體教育手段具有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特點。它經直觀生動的形象,使幼兒身臨其境、深受其感。在動態、立體的資訊傳遞中,幼兒調動視覺、聽覺和感覺,更充實地把握閱讀內容。特別是對幼兒不能理解,有質疑的內容,多媒體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術條件,有利於幼兒重點觀察、分析、思考。如:在閱讀活動《迷路的小花貓》中,教師運用了多媒體,這一多媒體的運用馬上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錄影活動以後,我則讓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情節或某一片段。如孩子們觀看了錄影《貓和老鼠》後,我就問幼兒:“你喜歡老鼠還是貓?為什麼?請你來說說故事中最有趣的一段好嗎?”這下孩子們來勁了,紛紛掙著說“我喜歡老鼠,因為他很聰明。每次遇到貓來抓他時他都會想辦法對付貓,然後讓貓上當,自己卻逃走了”孩子們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在閱讀延續活動中,我則為幼兒提供頭飾、木偶、桌面玩具等,讓幼兒自己結伴表演,如讓幼兒觀看《白雪公主》以後,我就為幼兒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引導幼兒有表情地學說角色間的對話。

  3、聽錄音講故事。

  在區角活動中設立語言區,讓幼兒聽著錄音故事來複述故事內容,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學習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講述故事,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演,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幼兒的表演慾望。如聽完《龜兔賽跑》後,可問:“兔子跑得那麼快,烏龜爬得那麼慢,為什麼烏龜得了第一名?”在交流時,應以孩子說為主,老師必須注意傾聽,及時引導孩子的話題,使之緊緊圍繞故事主題,又能聯絡到自身或周圍的生活。引導孩子對故事內容和人物進行評價,提高孩子辨別、分析和概括能力。在幼兒充分理解和掌握這個故事內容以後讓幼兒進行表演,孩子們一下子很投入,表演起來可真是像模像樣的。

  4、“小小新聞角”

  --印尼發生了海嘯,有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大家一起為災區兒童募捐。

  --春天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做好衛生保健工作,預防“非典”的傳播。

  你可別以為電視臺在播放新聞,這是我們的小小廣播員在廣播呢,而且能激發幼兒從小關心國事的情感。

  5、“小青蛙故事賽”

  小青蛙故事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孩子們透過故事比賽,增強了競賽意識,提高了幼兒講故事的能力。

  6、“小小氣象員”

  每天讓幼兒回家聽好天氣預報,第二天來園請一位幼兒模仿氣象員來預報今天的天氣情況,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組織幼兒閱讀活動時,要注重整合。

  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純粹的書面語言學習存在,因而我們應注意將早期閱讀活動與其它方面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讓幼兒開展自編自畫故事書、自編畫報、詩配畫、聽音樂編故事等活動。

  這些活動目的在於幫助幼兒進行不同於符號的相互轉換,使幼兒將閱讀經驗遷移於其他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如幼兒自編自畫故事書,首先引導幼兒自編故事,並請幼兒將自編的故事在集體中講述與評析。教師啟發幼兒:“他編的故事主人公是誰?”“故事的開頭怎樣?”“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樣?”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編故事配上與其情節相符的畫面,裝訂成冊,制定圖書。再如聽音樂編故事,讓幼兒先欣賞音樂,引導幼兒:“你覺得這段音樂裡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這些過程中,使幼兒語言、想象、美術、個性等方面均得到發展。如:在早期閱讀中融入美術教學:幼兒的世界到處充滿著美麗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製作,可在美術活動中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早期閱讀《父與子》在幼兒對此文有初步的瞭解,就組織幼兒用繪畫形式展現自己的猜測、想象,讓幼兒動手又動腦,既能受到美的薰陶,又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組織幼兒閱讀活動時,注重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根據美國對6歲兒童的閱讀調查的結果發現:具有閱讀能力的兒童求知慾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會閱讀的兒童則對學習缺少興趣,沒有自信。可見幼兒早期閱讀經驗與以後的學習、生活的成功密切相關。但是,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不是僅僅靠組織1-2個專門的教育活動就能達到的。而是要我們把這一潛能的開發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幼兒的集體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戶外活動、只要有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我緊緊抓住,時刻把握,使得幼兒的潛能開發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過程中使我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以上,就是我對早期閱讀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體會,早期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閱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4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少不了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閱讀並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閱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閱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閱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於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透過多次的閱讀活動教學,我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共享:

  1.“步步推進”式的提問。

  即將複雜的情節點進行梳理,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設計一連串有聯絡的提問,幫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撥開雲霧,理清頭緒。如在閱讀故事《第二塊蛋糕》的第二個情節點時,我們可以以這樣一組提問,來啟發孩子思考。“小動物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做蛋糕?”“這次小狐狸搶走了蛋糕,小動物們為什麼都笑了呢?”“猜猜,狐狸的下場會是怎樣的呢?”,透過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難點,不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終都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梳理了思緒,習得了有序思維的方式。

  2.“天馬行空”式的提問。

  考慮到中班幼兒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閱讀後的交流中,還是應以開放性的提問為主,提供幼兒大膽講述不同見解,且不會受到太多思維侷限的表達機會。如:故事“《貪吃的哈羅德》中的提問:“小動物在哈羅德的肚子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圖畫故事《幸好只是一個夢》中的提問:“小刺蝟看到大蘋果會怎麼想呢?”等等,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又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經驗,大膽的想象和猜測,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於他人的看法。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幼兒用想象來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3.“旁敲側擊”式的提問。

  當孩子在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繼續順著前一個問題推進閱讀程序時,教師不妨換一個角度提出問題,讓孩子尋找到另一種思考的途徑,引發繼續閱讀的興趣。如在閱讀活動《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問“為什麼克利的模樣沒有變,可小動物們對他的態度卻有了變化?”,定會讓孩子們詫異,並不知所措,不如先讓孩子們比較小動物前後表情的變化,再比較小動物們兩次語言的變化,最後再來理解小動物們前後心理的變化,之前的比較看似並不重要,其實卻為之後的理解打下了鋪墊,也使孩子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並將這種思考與故事的前後畫面聯絡起來,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4.“順水推舟”式的提問。

  為了更好的發揮幼兒閱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閱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後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說說“你還有什麼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麼?”然後順著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即能有效地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係,又能引發幼兒進一步閱讀的願望。

  當然,我們還要指出,在設計提問時,必須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就應在活動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型別的`提問,使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的機會。尤其在中班年齡階段,如果能給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會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5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兒童一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關於語言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指出“指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與理解”。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其以圖敘事的功能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因此,繪本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幼兒園紛紛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本論文就作者親身體驗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及觀察其他教師的繪本閱讀教學,進行了一些反思,並根據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

  教師進行繪本閱讀教學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繪本。考慮繪本內容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繪本內容是否能被幼兒理解,書中的畫面是否能與幼兒的經驗產生共鳴,以此來刺激幼兒閱讀的興趣。如考慮小班幼兒年齡、認知能力及特有的閱讀特點,適合小班閱讀的繪本一般有如下特點:繪本人物形象可愛,色彩鮮明,繪本內容短小有趣,最好是單頁單幅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最好有重複的情節;繪本中有重複的語言,能讓幼兒在模仿中深入閱讀;內容中有懸念,讓幼兒主動探索和想象。如適合小班的繪本閱讀《一步一步走啊走》,其故事內容簡短,書中的小弟弟、烏龜、大白鴨、小灰兔、大鴕鳥、大老虎的形象可愛,其一頁只講述一個情節,如第一頁講述了一個小弟弟在路上遇到了一隻烏龜,第二頁講述了小弟弟和烏龜又遇到了一隻大白鴨……書中多次重複出現遇見的情節。在路上遇見朋友是幼兒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因此幼兒能很好理解故事情節。書中多次出現“一步一步走啊走”的語言,幼兒模仿小弟弟和動物們一步一步走路,既激發了閱讀興趣又產生深入閱讀的願望。每次寶貝們都會猜測小路上接下來會遇到誰,最後聽到“嗷嗚”一聲更是打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誰來了呢?所以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認知能力的繪本是繪本閱讀教學成功的前提。

  二、教師剖析繪本,尋找教育價值

  教師細研繪本內容,領悟繪本所要表達的資訊,在此基礎上尋找繪本教育價值,是繪本閱讀教學成功的基礎。教師要反覆閱讀繪本,剖析繪本內容,而不是簡單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直接告知幼兒繪本表達的涵義。有些教師為了完成繪本教學任務,直接模仿名師教學,照搬其上課內容,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執教者缺少對繪本內容的研究,無法真正領悟到繪本的教育價值,在繪本教學中也缺少自己的思考,試想連老師都沒有真正理解繪本意義,又怎引導幼兒掌握呢?繪本《魚就是魚》讓孩子們瞭解了魚和青蛙的根本區別,也就是兩棲動物和水生動物的根本區別,其中也蘊含了很多道理,如暫時外表的一致並不意味著相同;隨著時間的變化,才會看清楚本質等。所以教師必須剖析繪本內容,從中注入自己的思考,尋找繪本的教育價值,這樣才能引導幼兒真正理解繪本,領悟繪本寓意,只有這樣,繪本閱讀教學才算是成功的。

  三、教學形式多樣,活躍課堂氛圍

  繪本把精緻優美的繪畫和簡練生動的語言緊密結合向孩子傳達資訊,發揮其教育價值。繪本教學不同於故事教學,但在實際繪本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只是出示幾張簡單的圖片,或純粹翻頁講述,重複幾次唸完故事就算上完一堂繪本閱讀教學課。繪本教學要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自主閱讀為主,老師引領為輔,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自己探索閱讀方法。除此之外,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學形式要多樣,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可以採用遊戲、比賽、模仿、合作、唱歌等形式促進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更能激發幼兒深入閱讀繪本的興趣。

  四、問題設計層層遞進,有效提問

  良好問題的設計既有利於引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又有利於繪本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現實生活中,老師常常提問過度、無效問題多且問題沒有遞進性。這就導致時間浪費而且效率低下,影響繪本教學的開展。教師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問題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在幼兒能力範圍內,問題設計是否具有遞進性等。如小班繪本《好餓的小蛇》中,教師讓小班幼兒觀察第二天小蛇看到香蕉的圖片,教師問:“小蛇找到了什麼”(香蕉)“什麼顏色的?”(黃色)什麼形狀的?(彎彎的)並且鼓勵幼兒把話完整地說出來“小蛇找到了黃黃的彎彎的香蕉”。這樣提問使得問題並非停留在同一層面,而是層層遞進,教師鼓勵幼兒把話說完整也有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五、合作交流,共研繪本

  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骨幹教師也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我園時常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由骨幹教師先示範上課,再由青年教師展示教學。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正式繪本教學前進行多次試上,請師傅聽課,根據上課情況及師傅建議,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一輪教學結束後,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交流繪本教學中的優缺點,學習好的教學方法,認識不足,受益頗多。此外,學校老師還經常外出聽課,與姐妹園坦誠相待,共同交流,取長補短。

  繪本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上好繪本閱讀教學,採取以上策略還遠遠不夠,實現成熟的繪本閱讀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老師們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滴水穿石,繪本閱讀教學才會逐漸走向成功,讓每一位幼兒真正受益。

【幼兒園教師閱讀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