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愛蓮說》多媒體點撥教學實錄

《愛蓮說》多媒體點撥教學實錄

《愛蓮說》多媒體點撥教學實錄

  一、匯入課文

  師:同學們,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這個城市裡鮮花店越來越多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呢?(生答略)因為鮮花除了具有繽紛的色彩和馨之外,它們還具有美麗、聖潔、華貴等不同的精神氣質。人們用鮮花來傳遞情感,表達問候,人們愛什麼花,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心態和志趣。古代有愛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勵的陶淵明,那麼宋朝的哲學家周敦頤為什麼特別喜愛蓮花呢?他是怎樣描繪蓮花,抒發自己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愛蓮說》

  二、檢查預習情況

  師:首先,請大家開啟課本,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課文的錄音朗讀。在聽的過程之中,請大家注意課文的註釋。待會我們要做一個小小的詞語測試(螢幕聲像顯示朗讀)。

  我們請E組的同學做好準備。

  生:蕃fán多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濯zhuó洗滌鮮xiǎn少

  三、錄音範讀課文

  提示: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四、運用點撥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1.討論文體

  師:接下來讓我們看這篇課文的題目—《愛蓮說》。前些日子,我們也學過一篇關於“說”的古文,叫什麼?

  生:《馬說》。

  師:《馬說》是什麼文體?

  生:議論文。

  師:也就是說,在《馬說》那篇文章裡,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那麼《愛蓮說》裡是不是僅僅用了議論這種表達方式呢?如果不是,還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呢?這個問題先留給大家,最後我們再解決。大家告訴我,本文“說”的物件是什麼?

  生:“說”—“愛蓮”。

  2.分析重點段落

  師: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麼作者偏偏喜愛蓮花呢?課文的第一節有沒有列出理由來?(指學生名回答)

  生: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師:找得很準確,大家現在數一數,這段話裡有幾個短語?

  生:七個短語。

  師:這七個短語分別描述了蓮花的哪一方面特點?請一位同學結合這幅蓮花圖來談一談。

  生:“淤泥”和“清漣”是蓮花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主幹);“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植”指蓮花的整個形體姿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說的。

  師:正因為蓮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潔的氣質,才會讓人肅然起敬,前六個短語是從蓮花自身而言,最後一個短語則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說的。

  師:接下來我們請位同學將這段文字中的一些重點詞語解釋一下。

  生:不染,濯,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遠,益,亭亭淨植,褻玩。(解釋略)

  師:疏通了重點詞語,我們再請一位同學將這段文字用白話文連貫地翻譯一下,最好能翻譯得有一點現代散文的韻味。

  生:我唯獨喜愛……(略)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師:作者在這樣短短的文字之中,卻能夠如此細描細繪蓮花,難道他僅僅是喜愛蓮花的外形嗎?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在初一時候學過一篇蕭乾的散文?

  生:《棗核》。

  師:在《棗核》裡,那位美籍華人朋友向作者索要棗核。他那樣喜愛棗核,實際上,在他心中,棗核已經成為什麼的化身了?

  生:故鄉(祖國)。

  (聯絡蕭乾的散文《棗核》引出託物言志的概念)

  師:我們回到這篇課文,蓮花是什麼形象的化身?

  (從課文中批)。

  生:“蓮,花之君子”。

  師: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那麼兩者之間一定會有相似之處。請大家看螢幕。我根據課後練習五,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蓮花拼圖,圖上有七個花瓣,每個花瓣裡都寫上了蓮花的一種特點。另外,我手邊還準備了幾個空白花瓣,想請大家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先給大家舉個例子。“出淤泥而不染”剛才我們說過,淤泥是蓮花的生長環境,那麼相對應的君子的生長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生:汙濁黑暗的封建社會。

  師:既然蓮花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樣,雖然生活在黑暗汙濁的社會之中卻能夠不與世俗,怎樣?用一個成語。

  生:同流合汙。

  師:那麼我們簡單地慨括一下—“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下面呢,剩下的六個花瓣,就請同學們自己來填。我在每個花瓣的背面都填上了一種蓮花的特點,請大家根據這個特點在正面填上君子相對應的品德。為方便起見,我把花瓣給靠外面的同學,同組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請大家儘量用簡潔的短語概括出來。看哪一組同學寫得又快又準確。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高潔獨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師:我們說,只有具備了這七種高尚的品德,我們才稱之為“君子”。(貼上君子蓮心)

  今天,我們大家發揮了集體的智慧,拼成了這麼一幅美麗的圖畫,大家覺得值不值得紀念呀?

  生:值得。

  師:那麼,我們給這幅圖起個名字,好不好?(蓮花圖?君子圖?蓮花君子圖?)

  生:君子蓮。

  師:這位同學很聰明噢。他在無意之中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仿詞。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有一種花叫作“君子蘭”,把這個“蘭”字換成“蓮”字,“君子蓮”,作為我們今天這幅拼圖的名稱是最恰當不過了。

  師:透過這幅畫,我們可以理解作者在這裡運用的是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生:託物言志。

  師:託的什麼物,言的什麼志?

  生:託的是蓮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師: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之中寄寓著作者的人生態一定要做一個像蓮那樣品德高潔的君子,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而現實生活中的作者確實是這樣做的,他為官正直,不媚權貴,為了主持公道,甚至不借丟掉烏紗帽。

  師:現在我們可以真正瞭解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了。讓我們將這一段大聲朗讀一遍,注意,要讀出對蓮花崇敬和讚美的感情來。

  4、學習正襯和反襯的表現手法

  師:本文題為《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為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先請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生:第一節開頭寫陶淵明愛菊,世人甚至愛牡丹。第二節,寫菊花的隱逸和牡丹的富貴。

  (螢幕顯示CSC《資料彙集》之“相關知識”:“陶淵明獨愛菊”)

  師:請一位同學分析一下,陶淵明為什麼愛菊?

  菊花有什麼特點,它不與百花爭春,開在什麼時候?

  生:……深秋時節。

  師:深秋時節氣候寒冷。它能不畏嚴寒,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肯定、讚揚。這恰恰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生:隱居山林。

  林:從這一點上,我們將它與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處汙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動一民世俗作鬥爭。相比較,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從文章來看,作者更欣賞哪一種?

  生:蓮花。

  師:所以,我們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時,要明確,它對蓮花起的是什麼作用?

  生:襯托。

  師:既然已經有菊花作襯托了,為什麼還要寫上牡丹呢?是不是有些畫蛇添足?請大家看兩組圖片——這兒有個灰色塊,中間是小白色塊,白色在灰色中明顯不明顯?(螢幕顯示色塊對比)

  生:(比較)明顯。

  師:現在大家看看右邊這組色塊,大家覺得左右兩邊的白色,哪個更白一些?

  生:右邊。

  師:其實,這兩塊白色是一樣白的,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視覺感受,是因為左邊的灰色和白色比較接近,而右邊的黑色與白色黑白分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如有一句話說:“在黑暗中,光明會更加光明。”闡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哲理。如果說灰色對於白色是正面襯托,那麼黑色對於白色就是反面襯托。可見蓮花既要有菊花的正襯,也少不了牡丹的反襯。

  師:為什麼說牡丹是反襯呢?(它是那樣美麗華貴)為“國花”,每到暮春時節——什麼人買花?

  生:權貴們。

  師:這些權貴真是因為欣賞花而買花嗎?

  生:不,不過是為了互相攀比,看誰富有。

  師:由此,昂貴的牡丹花就成為富貴者的象徵。當它一旦成為富貴的象徵,喜愛它的就不僅僅是權貴了,當時的世人都喜愛它,從劉禹錫的`詩“花開時節動京城”,可看出世人都是追求富貴名利的。“世人”一詞如何解釋?

  生:世俗之人。

  師:全文以菊花從正面襯托蓮花,以牡丹從反面襯托蓮花,由此,作者在結尾段的議論就水到渠成了。請大家齊聲朗讀結尾段。

  5、分析結尾段議論

  師:這一段運用了哪些人修辭手法?

  生:擬人、比喻、排比(兩組)。

  師:請一位同學翻譯一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生: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師:“是”,為暗喻,以此類推,“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這三句構成一組排比。另外告訴大家,“者也”在古漢語中是判斷句式的標誌。

  師:再看第二組排比,“噫”是一個感嘆詞,我們從標點符號上來分析一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嘆。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句號

  生:陳述句。

  師:作者在這兒,非常冷靜地指出了在陶淵明之後真正的隱士已經很少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問號,什麼句式?

  生:反問句。

  師:也就是說,像我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了,但是我願不願意堅持這樣的生活態度呢?

  生:願意。

  師:所以這個反問句表明了自己堅定的潔身自好的態度。“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宜,語氣助詞,在句中表示停頓,表達感嘆語氣、矣、句末語氣問,表示必然的口氣。和句譯為“人在當很多了”。這句末尾用句號,我想要是我寫,就用上感嘆號,而作者為什麼用句號呢?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寫過《雷峰塔的倒掉》,文章末尾,那句“活該”用的是什麼號?

  生:句號。

  師:它表現了魯迅先生對法海的一種什麼態度?

  生:冷峻的嘲諷。

  師:對,這兒的句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恰恰是諷刺了追究逐富貴名利的社會風氣。課文的內容分析到這裡。現在克們回過頭來,回答剛上課時留下的問題,本文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生:第一段:記敘、描寫;第二段:議論抒情。

  師:現在,我們可以明確了,古代的“說”這種文體,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但無論用哪一種,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或是說明一個事物。

  師:現在,有沒有同學能背出這篇課文來?也許同學們會說,這怎麼可能,剛才我們說這篇課文綜合運用了各種表達方式,這與現代的散文非常接近,在散文當中都有一個文眼,這篇文章有沒有呢?(螢幕顯示文章線索)

  生:有,“愛”字。

  師:請大家在文章中找出所有的“愛”字。

  生:“可愛者”“獨愛”“甚愛”“獨愛”“菊之愛”“蓮之愛”“牡丹之愛”。

  師:我還為大家設計了一個文章的脈絡提綱,大家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出現先後,把這篇課文多讀幾遍,也許會幫助大家記憶。

  (生齊讀)

  師:現在給大家2分鐘時間,各自默讀這篇課文。2分鐘後,看提示屏。

  師:現在我們看提示屏試著背誦這篇課文,不能背的地方可以看一兩眼。(背誦後)

  師:大部分同學能成誦了。

  五、佈置作業

  師:請大家看螢幕,我們佈置一下今天的作業:

  1、背誦全文。

  2、仿《愛蓮說》,以“愛——說”為題寫一篇300~400字的小作文,點明所愛之物的所託之志。

  師:下課!

【《愛蓮說》多媒體點撥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