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戰略管理心得

戰略管理心得

戰略管理心得合集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略管理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戰略管理心得1

  網路的普及讓地球變成平的,全球眾多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開始短兵相接,競爭變得異常激烈。面對市場經濟殘酷的競爭環境,大多數企業都在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只有少數強大的企業在思考發展壯大,並開疆拓土,努力保持著基業常青。但這已成為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數以萬計的企業,由於缺乏戰略意識,就如同滄海一粟,隨風飄搖,難以抵擋那些此起彼伏的驚濤駭浪。

  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邁克爾。波特”曾經說過:“戰略是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

  也就是說,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就是看企業經營戰略的選擇是否科學,是否合理。或者說,企業能否實現高效經營的目標,關鍵就在於對經營戰略的選擇,如果經營戰略選擇失誤,那麼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就必然會滿盤皆輸。所以企業經營戰略實際上是決定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個極其關鍵的和重要的因素。

  一、戰略與戰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業戰略(strategy)就是設計用來開發核心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系列綜合的、協調的約定和行動。整個戰略管理過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是一家公司想要獲取戰略競爭力和超額利潤而採用的一整套約定、決策和行動。

  當前,全球眾多行業的競爭正在發生本質上的變化,變化更加複雜、激烈。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必須注重靈活、速度、創新、全面,以及由不斷變化著的環境條件產生的挑戰。邁克爾A。希特的戰略管理理論認為,戰略管理是由內外部環境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執行等三個不同階段組成的。理論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順序對企業的戰略管理進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幾個步驟往往是同時發生的,或是按著不同於上述步驟進行的。這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們必須創造性的設計、應用戰略管理系統,並且,這一系統應該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企業所面臨的時刻變化著的外部環境。

  那麼中國在戰略管理的推進中存在什麼問題呢?據某調查機構調查,許多企業管理者對開展戰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對“您覺得戰略管理很有用嗎?”一問,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訪者認為已經實施的戰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認為效果不好或極差。調查結果也反映出目前企業管理者對戰略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情況對於企業推進戰略管理很不利,戰略管理是一個不斷迴圈、永遠沒有終點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既有起點又有終點的簡單事件,所以必須作好持久戰的準備!

  二、如何正確分析內外部環境,建立核心競爭力

  1、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外部環境對公司的生存和成功至關重要,極大地影響著公司的成長和獲利能力。企業的外部環境分為三個層次:總體環境、行業環境以及競爭環境。對於《京華時報》社來講,總體環境目前還是好的,國家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中,需要社會輿論的支援和引導,作為一份在北京發行量第一的綜合報紙,經過十年的耕耘,已頗具影響力;從行業環境來看,由於科技的不斷髮展,出現了諸如網際網路、有線電視的新聞頻道和手機新聞等有吸引力的替代品,這些產品變得越來越大眾化,人們生活消費習慣也在隨之改變,報紙作為一種傳統的傳播媒介,處境已經每況愈下,但在5—10年之內還不會消失,而且在整個市場內將會出現一報獨大的局面;從競爭環境來看,報紙屬於文化產業,客戶對已經從心理接受的報紙具有一定的忠實度,相對來講,進入壁壘較高,競爭者數量有限,但已有的幾家同類型的報紙,如《北京青年報》、《新京報》、《北京晚報》等,也是競爭激烈。

  2、核心競爭力

  競爭是經濟社會永恆的主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更是企業時時祭在心頭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為此,每個企業都必然得重視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也就是一個企業擁有的有價值的、稀有的、難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可能使企業在當今殘酷的市場競爭下得以生存和發展。《京華時報》作為人民日報主管的報紙,政治優勢明顯,而且經過時間的沉澱,已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並深深影響著每一位讀者。

  三、企業戰略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企業的戰略管理最重要的是在於戰略的制定與執行,這就要求企業在對敵我情況進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建立並維持競爭優勢,從業務層、公司層乃至全球化範圍內制定合適的戰略,並圍繞戰略進行系統化改革,規範化管理,戰略化經營,多元化發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具體說來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1、充分整合企業現有資源,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企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之後,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累一定的資源和能力,比如忠實的客戶群、良好的金融關係、完善的組織結構、穩定的高素質團隊。由於企業的各種資源和能力是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的,如果不經過管理層加以整合,它們充其量只是些散落的珍珠,並不能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木桶效應就發揮作用,一些短板就制約著企業進一步發展。《京華時報》社現有的資源也非常的豐富,人民日報政治背景,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忠實客戶的同時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擁有一支訓練有素、忠誠可靠的優勝團隊,目前《京華時報》正在謀求上市,如果充分利用上市這一契機,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就會使企業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

  2、利用競爭優勢,發展拳頭產品。

  利潤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對於利潤的追求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超額利潤的獲取更是每家企業夢寐以求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根據2/8原則,一家企業80%的利潤將是由20%的業務來實現的,所以企業應該培養一個或幾個利潤增長點,讓企業從中得到穩定的、長久的利潤來源,正如李嘉誠所說:“一個公司要有至少一種產品,是就算天塌下來也能賺錢的。”當然,這樣的產品可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當企業發現,一種產品無法給企業提供利潤或者提供的利潤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時,它往往會開拓更多的領域、進入更多的行業和業務,以贏得更多的利潤。就《京華時報》社來講,報紙是我們生存發展之本,應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本報業務上,做精做強,並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的需求逐步發展手機報、電子報等新興媒體。

  3、在保證拳頭產品的同時,進行多元化經營。

  人們常常把多元經營比喻為“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這樣就可以透過不同的業務組和分散經營風險,避免因某個業務出現狀況而導致公司經營失敗。《京華時報》社立足本報業務,逐步向多元化,集團化邁進,先後成立多家子公司,向物流、影視等產業進軍。

  4、密切關注市場,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每一種產品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分別為匯入、成長、成熟、飽和及衰退等階段。在產品的成熟期,企業往往會贏得較高的利潤;但是在產品的衰退期,企業就會面臨銷售停滯甚至虧損的影響;但作為新聞這一特殊“產品”,其本身是不存在衰退的,只不過由於科技創新,新的載體和傳媒渠道發生改變,這就要求報社必須及時轉變觀念,密切關注市場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四、落實執行力,保證企業戰略順利實施。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把企業戰略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公司制定的戰略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執行,被束之高閣或被敷衍了事,那是沒有任何效果的,而落實執行力的關鍵在於戰略領導力,也就是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的領導能力。希特指出:有效的戰略領導力是成功應用戰略管理方案的基礎。公司高層團隊需要相對穩定,這樣更能夠保持戰略的持續性、穩定性。

  綜上所述,希特的《戰略管理》一書對《京華時報》社未來發展的指導意義在於,首先需要正確分析北京報業市場環境並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判斷,並充分整合自己的資源,建立核心競爭力,在本報樹立牢固的市場影響力的同時,逐步開展多元化經營。與此同時,繼續加強企業組織文化建設,確保企業戰略從制定到執行,都能得到從公司高管到一線職工的一致認可並自覺落實。相信在人民日報社的領導下,在全體京華人的共同努力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就一定能夠實現“百年京華”這一宏偉目標!

戰略管理心得2

  一、嚴格組織領導,制定正確發展方向。

  xx年xx月xx日,公司下發《關於落實xx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落實xx公司《關於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通知》,建立了以xx規範性檔案為方向標,以xx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為核心,以各部門和各分子公司為基礎,以全體風險控制專員為骨幹的工作體系。積極應對、分層管理、統一協調、多種手段、迴圈往復圍繞工作目標,按照統一部署,轉變觀念,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履職盡責,不斷提高執行力,保證了重大經營活動符合xx的政策要求。我們根據相關要求,建立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各職能部門和各單位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風險管理辦公室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部門和xx公司審計委員會為第三道防線。為了將風險管理工作流程落到實處,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各類風險,xx公司還與各單位簽訂《風險管理責任書》,明確xx公司和各單位的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制訂各單位的風險管理責任指標、相應的考核及獎懲辦法,由xx公司風險控制辦公室監督執行,並組織風險管理考核評價工作。

  二、抓住風險識別,努力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全面風險管理實施辦法》,細化了風險識別標準,使風險識別更具操作性,減少了風險分類的人為誤差。

  二是加強了風險識別能力的培訓,對公司xx以上人員進行風險管理工作的相關培訓,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

  三是各職能部門和各單位設立風險控制專員,負責風險管理工作的推進和日常工作。

  三、抓住風險量化,按時保質完成風險點歸屬分類工作。

  在《全面風險管理實施辦法》下發的第一時間裡,我們打破常規,加強計劃,提高效率,按照風險管理辦公室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了風險點的分類工作,協調風險點的歸屬問題,確保了分類工作的有序開展,較好的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根據風險管理總體安排,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xx公司範圍內全面開展風險管理,重點推進xx、xx建設及xx三大領域的風險管理工作。並按計劃制定了完成時間,除特別註明外,本階段實施安排的啟動時間為xx年xx月,完成時間為xx年xx月,只標註啟動時間的根據實際情況推進。

  四、抓住風險監測,堅持適時、動態監控風險點的歸屬變化。

  首先我們建立了風險管理進度月報分析制度,透過按月對各單位、部門風險管理工作報表的統計分析,全面實施已識別風險點的內控完善計劃,重點推進xx、xx、xx三大領域風險管理的落實。特別是對接近完成時間節點的風險點的完成情況更是實時監測,隨時掌握進度變化,為風險防範提供準確的資訊和依據。其次,對於風險點的職能歸屬發生變化的情況進行跟蹤落實,確保風險防範工作落到實處。還有每個風險點由專門的職能單位或部門牽頭,涉及到的單位配合,形成合力,更好的完善風險管理工作。

  五、抓住風險控制,強化風險管理的制度防範。

  今年以來,我們先後制定、修訂和轉發了xx管理綜合考核辦法》、《關於做好xx應對工作的通知》、《關於xx調查結果的通知》、《關於開展xx專項活動的通知》等與風險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 分別從緊密結合公司治理層面、各業務流程、三大領域風險點改善措施的要求,充分考慮待建立、完善的各種機制及用以規範流程的表單入手。並將三大領域分解為規章制度、公司層面、戰略規劃流程、財務流程、採購與成本流程、安全管理流程、經營管理流程、、投資領域、工程領域、法律事務領域等xx分項逐一細化,努力做到用完善的制度管理企業,增強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六、堅持“依法依規辦事、風險控制優先、程式至上、權責對等”的原則,努力做好風險管理辦公室的日常性、事務性的管理工作。

  在人手少、事務雜、工作多、要求高、程式多、時間緊的情況下,我們一方面及時與風險點所歸屬的職能部門、單位溝通、協商,以求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益深入分析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因素,制定風險防控的措施和應對預案,實現風險管控目標和管控能力、風險預防和抓住機遇之間的平衡;加強企業日常風險評估工作,切實把風險管理與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特別是關鍵業務環節緊密結合,探索適合本企業特點的風險量化分析和風險監測預警的技術手段和實現方式,提高風險預警、反應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善了x項公司層面、x項財務流程、x項安全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風險點。

戰略管理心得3

  很多人都指出,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必須透過制定並實施戰略規劃來謀求生存並進一步爭取繁榮和發展。戰略是一個過程,它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戰略高度的人力資源管理。

  隨著人力資源專業的發展與成熟,人力資源工作的使命不斷得到了提升,人力資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與企業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縱觀全球,在未來的發展中,“競爭的全球化挑戰、滿足利益相關群體的需要以及高績效工作系統的挑戰”這三大方面的競爭挑戰將會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人力資源職能沿事務中心__卓越績效中心__公司業務夥伴逐步轉化,由此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從人力資源勝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戰略伙伴、職能專家、員工支持者、變革倡導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個企業戰略的形成過程中,人力資源專家開始參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人力資源職能與戰略規劃職能不再是單純的行政聯絡,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聯絡經單向聯絡、雙向聯絡向綜合聯絡演繹。更確切的說,人力資源職能在戰略的形成與戰略的執行兩方面都得到了體現。

  在戰略的形成階段,戰略規劃的群體需要透過確定企業的使用和目標,透過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以及企業內部的優劣勢決定企業的戰略,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主要是透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要麼是透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要麼是迫使高層管理者們去考慮企業應當怎樣以及以何種代價去獲取或者開發成功地實現某種戰略所必須的人力資源。

  我們知道,戰略執行成功的與否主要取決於五個重要的變數:組織結構、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資訊及資訊系統的型別。可以看出,變數中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都是人力資源的重要職能。也就是說,要想成功的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人力資源在戰略的執行中一方面要確保戰略規劃所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起“控制”系統,確保這些員工所採取的行為方式有利於推動企業戰略規劃中所確定的目標的實現,即透過資源管理的實踐來完成。

  作為人力資源工作人員,要想成為企業真正的戰略伙伴,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一是具備瞭解企業經營,知道企業財務能力,能夠計算每一種人力資源決策成本和收益及其可能產生的貨幣影響的經營能力;

  二是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如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員開發與培訓等;

  三是具備診斷問題,實施組織變革以及進行結果評判等方面高超的“變革過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備能綜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業價值。

  為了理解人力資源與戰略結合的意義,戰略性人力資源工具以及麥肯錫的7s模型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戰略管理心得4

  一、 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戰略發展規劃。

  在我們所調研的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有了清晰的企業發展定位和明確的發展方向。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未來不確定因素所產生的風險和相關的管理辦法。從組織架構和管控方式入手對風險進行管理。例如:企業的研發規劃,由於研發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研發週期一般來講相對較長,研發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我們建議企業設立研發部門進行專門管理,同時採用操作型管控的模式進行垂直管理。將研發規劃分成階段性計劃,設立階段性目標,分階段進行管理和效果評估。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化解風險,即使發現並糾正偏差,同時還有利於高效管理、統一調動企業資源,確保研發過程順利並取得預想效果。

  二、注重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關制度的完善。

  有效的風險管理是在一定的組織體系框架內依照相關制度來具體實施的。這就需要國有企業具備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和風險管理職能部門的建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而董事會的建設又是重中之重。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是加強風險管理的一個最有效的途徑。首先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本身就減小了企業運營決策過程中由於體制不健全造成的盲目性和投機行為。再有,在董事會層面增加了風險管理職能,在行政部門中設立各職能部室針對企業風險開展專項管理,一般包括:規劃發展部、審計部、財務部、法務部等主要職能部門。這樣的組織架構,從董事會層面強化了對風險管理工作的實施力度,透過職能部室的職責劃分有利於企業風險管理的專業化。而且清晰的職責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企業各項職能管理之間的衝突,降低了溝通和協調的成本投入。

  三、 定期開展風險管理的論證工作。

  在董事會的領導下,成立風險管理論證小組專門負責明確各部門在風險管理中具體的職責,協調工作中所產生的問題;對新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論證,制定專門的管理方案,並監督責任部門具體實施。河北鋼鐵集團下屬的某家鋼鐵公司,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採用督辦方式:由風險管理論證小組對風險管理的職責進行明確,重大風險管理以書面形式下發《風險管理督辦卡》責成責任部門專項督辦,定期彙報督辦結果;同時將督辦過程中的資料收集整理,總結出一套較為完整的管理方法並推廣使用。

  四、 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實行分級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制度使得企業風險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業透過高層會議制定風險管理辦法的總綱領,之後由各職能部室在總綱領的指導下分別制定本部室的相關制度和規定,按照此方法,其下屬各單位再製定本單位的相關辦法。由此一來便形成了縱向的風險管理體系:自上而下的層層管理和監督執行,自下而上的逐級彙報。每個層級都行使不同的管理許可權,將企業風險化整為零,為風險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和規範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 建立企業內部管控體系

  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風險管理的核心部分,關係到風險管理措施的具體實施和落地。有效地內部管控體系是保障企業穩健執行、防範經營風險的必要條件。企業的內部管控體系一般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溝通和內部監督等方面進行管理。在內部環境方面:主要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負責執行內部審計和監察,明確權責和業務流程;風險評估方面,主要是透過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來識別和應對企業遇到的經營風險;控制活動方面:透過企業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並組織有效的實施管理;資訊溝通方面:透過良好的內部溝通平臺加強企業橫向、縱向的溝通效果,及時發現並解決存在的矛盾,有效的反饋結果,保證管理過程中的意見統一、執行步調一致;內部監督方面:建立獨立的監察部門,按照內部監督程式和要求開展日常內部監督、審計監察工作,保證企業領導幹部隊伍的廉潔自律、執行機制的科學有效。

戰略管理心得5

  7月11日-12日,公司邀請資深諮詢專家湯永先生對公司中層以上骨幹人員進行為期兩天的戰略績效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透過這次管理知識的培訓深有感觸,概括來講主要體會有兩點:

  (1)績效管理的本質是人本管理

  (2)沒有量化就談不上管理

  專案發展部從20xx年8月成立將近三年了,在這三年時間裡,大部分人員透過努力得到了提升和鍛鍊,也有部分人員因適應不了公司和中心的發展而被辭退或離職。

  20xx年上半年專案部的工作總體上處於被動管理的局面,團隊組織渙散,專案推動不力。今天召開專案發展部專題會議,在此向大家做個檢討。

  1、上半年專案發展部績效達成率和計劃達成率在中心四個部門中是最低的,因此下半年專案發展部的工作首先從整頓自身隊伍開始,把整頓人員的思想意識作為工作出發點,透過整頓隊伍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跟上公司對專案建設的要求。因此各專案部首先要做好公司、中心和部門會議精神傳達和貫徹,並要限期上交個人心得體會。目前人員從數量上不夠,從素質上還不高,今後將根據專案建設需要,專案發展部人員實行動態進出機制。

  2、專案部KPI指標的設定要進行修改完善,其中專案現場管理的權重比例不應低於70%,對工期進度、質量、安全、資訊溝通與基礎管理等這些指標進一步量化。如何量化?就是在每週工作總結中圍繞工程進度、成本控制、質量控制進行量化,總體進度要量化到天數,質量控制要嚴格執行工程變更籤證和材料取樣封樣這兩個制度要求。專案建設關鍵指標量化後,在今後工作中要不斷糾正和糾偏,在專案施工管理上還要進行不斷強化,這項工作從下週由綜管資訊員重新梳理編制出模板後開始執行,沒有進行指標量化的周總結一律返回。

  今年上半年新建專案不多,除兩個新建專案外,下半年將有唐山眾品專案、大學生公寓、油脂加工、駐馬店生鮮物流等專案陸續開工建設。因此,圍繞下半年專案建設,首先要求專案經理要帶好自己的隊伍,以往專案管理經驗證明:哪個專案經理管理到位專案工程就會有好的結果,否則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專案主管,一定要清晰工程進度,掌握關鍵工序,對問題快速反應,對內外現狀瞭如指掌。專案經理一定要負起責任,專案經理責任書要重新修訂,重新簽訂。人員自身觀念要轉變,下步要嚴格按照KPI指標每月進行考核,把制度切實落實下去。作為專案經理要在工程進度和質量保證、隊伍管理上狠下功夫。

  下半年要在人才儲備上做好準備,首先認清自己,提高個人認知度,更新觀念,要硬起手腕大膽管理。現在有些人員是有能力的,但是認知度不高,不能負起責任,從而導致工作拖沓,工作沒有主動性,績效不高,因此沒有好的人本管理也就談不上好的績效管理。

  總之專案發展部下半年的工作與上半年相比任務十分艱鉅。近期天津專案和6萬噸肉製品專案裝置合同要儘快招投標和商務談判,提前把合同定下來,佔據主動,錯過了時間就錯過了一切。

戰略管理心得6

  1. 風險管理過程化

  企業的風險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風險的一系列程式組成,其中包括:風險的識別與分解、風險管理目標的確定、風險管理方法的選擇、風險管理的實施與修正和風險管理結果評估。在COSO釋出的《COSO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一書中提到,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包含8個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和監控;8個構成要素同時也是有效的企業風險管理的判斷標準,如果這些構成要素存在且正常執行,那麼就可能沒有重大缺陷,而風險可能已經被控制在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20xx年12月安然事件爆發,一時間,企業風險管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自那以後美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採用了風險管理機制,透過對風險的化解和縮小,降低風險管理難度,達到管理效果,尤其是在風險預警方面,採取審計、商業調查等措施加大了風險的預防力度。

  2. 風險管理源頭化

對於風險管理範圍來講,一方面要分業務、分部門、分層次管理風險;另一方面也需要將各個層次的風險加以彙總,站在全域性的高度來定義和管理,從戰略決策的源頭對風險進行管控。以日本企業為例,日本的幾家大型政府控股企業均設有“情報參事室”,專門收集企業外部環境資訊以及變化情況,包括:宏觀經濟、地域政治、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等諸多方面。在彙總資訊的基礎之上,綜合分析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組合之後對戰略實施產生的影響,為企業戰略制定提出參照意見,以確保戰略方向的正確和風險最攜。

  3. 風險管理全員化

  企業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高層領導和管理人員的責任,而是涉及企業內部所有人員,從CEO到每一位普通員工。只有全體員工樹立了風險管理意識,全員參與風險管理,才能取得最終的效果。例如豐田實行的“全面質量管理”中就根據每一位員工的工作內容,將質量指標和對應的失敗風險分解,變成每一位員工的日常管理內容,每一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不按照要求的方法操作會帶來的各種質量風險。透過員工自行管理,品質人員集中管理,管理層監督執行的方式到達全面管理質量的提升。而松下電子,建立了完善的產品檔案,為每一件產品和產品上的元件都進行了編號,並將相關的生產資訊和操作人員資訊輸入OEM系統備案。在松下,一個螺絲釘或是一個焊接頭都能根據編號在OEM系統裡找到生產的時間、操作人員姓名、以及當時的質檢結果。這樣,企業的品質便和每一個人聯絡了起來,質量風險也得到了很好的管控。

  4. 風險管理成本化

  風險管理並不是要消除全部風險或是不惜一切代價來降低風險,而是儘量使得風險縮小到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調配投入的資源與產出的結果。美國通用電氣的工程師們在實施SIX SIGMA 管理的過程中發現,風險管理也同樣存在著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當管理風險的投入達到某一臨界點的時候,再追加的投入所產生的管理效果將會逐漸縮小,最終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依然要遵循的經濟規律而並非一味加大投入。GE的前任CEO在談到通用風險管理的時候說到:“我們都清楚不可能管理所有的風險,我只要求我的經理們在他們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最好。”

戰略管理心得7

  戰略管理是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總體謀劃的動態過程。它包括企業總體戰略和產品組合、商場競爭、技術創新以及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和人力、財務等戰略,基本上涵蓋了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認識戰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地重視企業的戰略管理,有助於決策者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及時發現和解決那些有關企業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有助於用戰略眼光將企業經營活動的視野放在全方位的未來發展和廣闊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某市對企業戰略管理認識、重視深淺和應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結局的企業為數眾多。某市有兩家新辦企業,一個是以經營雜糧為主的貿易公司,一個是以回收廢鋼鐵為主的回收公司,這兩家企業都是購銷過3000萬元,連續兩年利潤超百萬,勢頭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經銷聲匿跡,貿易公司卻兼併了一家虧損企業,分立出一家盈利企業,本身發展成為一家副外貿、內貿、種植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成為當地頗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從情況分析來看,90年以後的8年間廢鋼鐵、雜糧市場都由旺盛轉向疲軟,經營在低谷中執行。而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興旺呢?對這兩家企業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發現,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強者在順境時末而綢繆,制定了迎接未來市場的發展戰略,並楔而不捨地為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奮鬥,而亡者則沒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貿易公司王經理就對企業未來進行了具體謀劃。指出,"兩條腿"走路,趁著經營優勢還在,把內貿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氣,在全國10多個省開闢了十幾個內貿購銷基地,儘管當時這一經營並未給他們帶來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後,出口形勢下滑時,他們已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經營得以支撐、發展。如今,他們已在雜糧加工、種植、育種等多方面有所作為,形成了圍繞雜糧的多個經濟增長點。

  近幾年來,全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環境越來越複雜和變化莫測,競爭異常激烈,不僅對大企業提出了挑戰,而且對眾多的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規模、沒有品牌、沒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備這些,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戰略眼光,從現在開始,對系統、對企業進行戰略策劃,從而尋求出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道路。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企業必須面向未來、一書中說:"對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就象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後很可能迷失方向。"許多事實證明,如果對於將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對本企業的未來沒有一個適應市場的戰略規劃,不管企業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定,現有的情況有多麼好,都將在這場革命性的技術和經濟的大變革中失去其生存條件。美國前500名企業每過XX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總之,戰略決策者從各種可行的戰略選擇中找到一個最佳的選擇。在這一決策過程中,主要採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並不是定量方法比較即能達到目標,因為他們決策過程,必將受文化、政治、董事會因素的影響。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透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最佳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作為企業經營者,第一個應當考慮並著手解決問題,就是"先定必勝之計",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帶有全域性性的戰略問題上,進行戰略思考和謀劃,確立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規劃,實施戰略決策。

  感受了企業戰略決策的課程,我深受啟發:企業戰略管理是確定企業使命,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要素設立企業組織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並使企業使命最終得以實現的一個動態過程。

  戰略管理是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這種管理方式的特點是:指導企業全部活動的是企業戰略,全部管理活動的重點是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而制定戰略和實施戰略的關鍵都在於對企業的內部條件和素質進行稽核,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並依此為前提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使三者之間達成動態平衡。戰略管理的任務,就在於透過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這種動態平衡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1.透過《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學習,使我瞭解到該課程相關內容。目標‘管理辦法及應用等,使我充實了這方面的知識內容,獲益匪淺。透過自學、參加面授和網上學習,基本掌握了該門課程的知識點,現總結如下:企業戰略管理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企業為了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充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確定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有效戰略,並將其付諸實施而進行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

  2.其結構與內容包括

  (1)導論——研究戰略管理的本質與戰略管理過程、戰略的型別、戰略管理理論的演進與發展、戰略管理的研究物件和主要研究方法; (2)企業外部環境分析——研究外部環境的分類與性質、宏觀環境因素分析、行業概貌分析、行業結構分析、行業內部結構分析、競爭對手分析;

  (3)企業內部環境分析——研究組織資產的分類與性質、企業的核心能力、公司戰略績效評估與企業財務分析;

  (4)企業的使命與戰略目標——研究企業的使命與戰略目標的構成要素與制定方法;

  (5)公司戰略選擇——研究公司戰略的種類及其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

  (6)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研究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國際市場的進入方式和國際戰略聯盟;

  (7)經營單位競爭戰略的選擇——研究經營單位競爭戰略的種類及其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條件、不同產業結構下的競爭戰略的具體內容;

  (8)戰略評價方法與戰略選擇過程——研究戰略評價的常見方法與戰略選擇過程;

  (9)戰略與組織結構——研究戰略與組織結構的關係、組織結構設計的原則、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其適用條件; (10)戰略控制——研究戰略控制的基本要素、戰略控制的常見方法。

  透過學習《企業戰略管理》,知道了管理企業需要要丟掉“戰略管理是大、中型企業董事會、總裁、總經理這些大人物的專利,小企業用不著戰略管理”這種錯誤思想。

  3.成功的小企業常常歸因於當初的某種正確的戰略選擇,只是它是自發形成的,不同於按照嚴格戰略設計程式產生的戰略。只是小企業的戰略和大企業的戰略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在於戰略的側重點不同。對於小企業來說,企業首要的目標是生存。所以其戰略的核心即在於賴以生存根基—產品。如何以合適的價格將適合的產品送到目標客戶手中是此時企業戰略要考慮的中心議題。因為,此刻企業有限的資源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來配置,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決定企業未來的“生存質量”。衡量這個目標的主要指標是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這個階段的戰略主要包括營銷戰略和產品戰略兩個主要內容。小企業戰略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於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意識地儲備戰略資源。這種戰略資源主要包括能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企業要成功,事前的調研、謀劃必不可少。因此,《企業戰略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

  以上就是我學習《企業戰略管理》的心得體會,希望今後能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戰略管理心得8

  一個企業是否有長遠的發展戰略,與公司主要領導有著密切的關係,對員工有著切身的影響。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格局,也最終決定了企業的結局。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發展戰略就不會前進的更遠,可能存活一段時間後就解散或倒閉了。所以說,有一個可期的願景和一套成體系的發展戰略規劃是一個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指引,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總體內涵,也是企業團隊建設和管理的系統化、正規化的中軸線。我們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還不明晰,這是對企業領導人提出的挑戰。

  一個企業戰略的制定,其最初是一種想法,一種概念和靈感。對於企業領導人來說必須樹立高遠的理想,並孜孜以求;必須具備分析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同時還要有執行的力度和速度。這樣,一套企業戰略計劃的出爐就能整合企業的目標、統一員工的思想,能使企業上下步調一致地付諸行動。

  目前,我們公司從事汙水處理領域這一行業已有七個年頭了,雖然公司穩步地向前發展,但我們要穩而思憂。可喜的是公司的領導包括一些員工骨幹都在認真關注和思考這一課題。

  我認為:我們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依然離不開水處理這一環保領域,因為這是我們已經從事了多年的行業,對其比較熟悉;人力有一定的儲備,有這一方面的技術專家、博士、碩士,有我們特有的核心技術、核心專長。這一行業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以及大慶高新區的要求和扶持範疇;能有一個相對長期的競爭優勢,是一個能為本企業和客戶創造價值的雙贏領域。我們要進一步整合現有專長,開拓新的市場,雖有一定風險,但卻是我們企業的藍海地帶,值得去做。

  我們的目標是將來要讓大多數員工能居者有其屋,人人有車開,實現財富自由;五年之後,公司運作上市,員工成為上市企業的股東。讓每一位員工不再有生活的壓力,不再為五斗米而折腰,體現價值和尊嚴的存在,並感覺到幸福!

  這就要求每一位員工,在企業裡必須堅守正直與真誠這一共同的價值觀,要讓正直與真誠始終貫穿於我們工作態度和工作風格之中。對待員工、對待客戶、對待產品都應堅守這一核心價值觀。正直與真誠會使客戶、外協單位、供應商對我們充滿信賴,會讓我們的員工生產出優質的產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利潤。要進一步引進人才,本著以德為先,適者為才的指導思想,進一步錘鍊我們的管理團隊,打造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讓員工對公司都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和歸屬感。

戰略管理心得9

  文章表明,邁克爾·波特這一次探討的“戰略”還是“競爭戰略”。他對“競爭戰略”內容的註釋也值得商榷。競爭戰略是對競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既然是這樣一種謀劃,就不能簡單地用“定位”、“取捨”和“配稱”這三個方面來概括,雖然這種概括比戰略=定位的傳統觀念要先進得多。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獲勝,需要進行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是複雜的、易變的、個性的,簡單地用上述三個方面來概括,容易使人們以偏概全、認識僵化和千篇一律。競爭戰略像軍事戰略一樣講究靈活機動,戰略無定式,其內容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被簡單地概括出來。即使認為概括一下對幫助人們系統地理解“競爭戰略”不無好處,也應該事先宣告這種概括只是相對的,而不能讓人們相信這就是答案,更不能自稱這是“完整的答案”。

  有一個點需要指出:把“在競爭中做出取捨,其實質就是選擇不做哪些事情”視為“競爭戰略”的三項內容之一,存在著邏輯方面的毛病。因為“定位”本身就是在“取捨”,“定位”與“取捨”存在包涵關係,而存在包涵關係的兩個方面的內容是不能被並列的。

  還有一個點需要指出:把搞好“配稱”即搞好各項運營活動之間的“關聯”,或“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接的鏈”,視為“競爭戰略”的三項內容之一,也存在著邏輯方面的毛病。競爭戰略實施需要管理但本身不是管理。搞好“配稱”雖然依賴管理,但不宜把這些管理都囊括在“競爭戰略”之中。如果這麼囊括的話,恐怕“競爭戰略”的內涵就過大了。邁克爾·波特在文章開始,就特別強調了企業的“運營”與“戰略”的區別,在這裡卻又把“管理”與“戰略”混淆了,實在令人費解。

戰略管理心得10

  經過一個學期戰略管理課程的學習,我獲益良多。現在總結一下我透過課堂對戰略管理課程內容的認識。

  首先我認識到了什麼是戰略。戰略一詞來源於軍事,古稱“韜略”,指對戰爭全域性的籌劃和謀略。在中國,戰略一詞歷史久遠,“戰”指戰爭,略指“謀略”。《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爭進行全域性籌劃的著作。現在,“戰略”一詞被引申至政治和經濟領域,其涵義演變為泛指統領性的、全域性性的、左右勝敗的謀略、方案和對策。由此而來的戰略概念就是指組織為了實現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綜合分析組織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做出的一系列帶有全域性性和長遠性的謀劃。通俗的說,戰略就是做正確的事(戰術:正確地做事)。戰略的特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歸納。首先,戰略必須從組織全域性的角度出發,確定組織發展的遠景目標和行動綱領,具有全域性性;第二,戰略的著眼點是組織的未來,是為了謀求組織的長遠發展和長遠利益,具有長遠性;第三,由於戰略是一種概括性和指導性的規定,是組織行動的綱領,因此具有綱領性;第四,戰略的建立必須是建立在對內外環境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即戰略具有客觀性;第五,戰略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競爭中戰勝對手,贏得市場和顧客,這也就是戰略的競爭性;最後,戰略著眼於未來,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必然導致戰略方案帶有一定的風險,這也就是戰略的風險性。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一個民族需要涉取世界性的精髓才能繁榮昌盛,一個企業需要有世界性的戰略眼光才能奮發圖強。那麼,戰略為什麼如此重要呢。這就談到了戰略的作用。首先戰略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企業經營戰略是企業及其所有企業員工的行動綱領。企業如果沒有戰略,就好像沒有舵的輪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很多企業為什麼做不大、做不強、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多時候都是戰略出了問題。對企業而言,沒有戰略,或是戰略不科學與不合理,都會導致盲目擴張、競爭乏力、執行不力、成長無後勁等諸多問題的出現。

  另外,戰略可以提高企業的預見性,克服短期行為。古人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這說明了籌劃未來的重要性。而戰略就是一種遠見,戰略體現了公司對客觀世界未來演變趨勢的總體看法,是管理者在對內外部環境綜合判斷分析的基礎上所作出的對公司未來有重大影響的相關決策,一個優秀的戰略能夠反應出管理團隊是否具有超凡的遠見卓識。蘭德公司的研究結論表明,85%倒閉的大企業是由管理者的重大決策失誤造成的。而戰略就是決策,就是決定應該去做什麼。戰略性錯誤是不能犯的,一個戰略性錯誤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全軍覆沒,整個人生一敗塗地。由此看來,戰略是企業經營管理成敗的關鍵。

  而後我學習到了戰略的層次,即一個完整的企業戰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公司總戰略、事業部戰略和職能戰略。第一層也就是公司總戰略層面,這決定和揭示企業的願景、使命和目標,確定企業重大方針與計劃、企業經營業務型別和企業組織型別、企業應對使用者、職工和社會的貢獻。總體戰略強調“做正確的事情”。該層次戰略注重全域性性和長遠性,代表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第二個層面就是是事業部戰略,也稱為分公司戰略/業務層戰略/競爭戰略。事業部作為戰略經營單位,在公司內其產品和服務有別於其他部分的一個單位。事業部戰略是在公司總體戰略指導下,各個戰略事業單位制定的部門戰略,主要研究的是事業部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的競爭問題。它是決定如何在選定的經營領域與競爭者競爭的戰略。

  它所回答的是“在我們的每一項事業裡應當如何進行競爭”這一問題。具體該層面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或者一體化戰略等等。第三個層面的戰略是職能戰略:又稱職能部門戰略,是為了貫徹、實施和支援總體戰略與事業部戰略而在企業特定的職能管理領域制定的戰略。職能戰略考慮如何有效組合企業內部資源來實現總體戰略和業務單元戰略。它所回答的是“我們應該怎麼支撐總體戰略和事業層戰略”。它更注重企業內部主要職能部門的短期戰略計劃,以使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本職能部門在實施企業總體戰略和業務單元戰略中的責任與要求。該戰略將思考如何提升企業的運作效能以使企業獲得較佳的效率、品質、創新和顧客回應方面的能力。由於該戰略直接處理諸如生產、市場、服務等最為一線的事物,因此,該戰略更強調“如何將一件事情做正確”。職能戰略一般可分為市場營銷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財務戰略、生產戰略、研發戰略等。

  我們可以看到公司總體戰略、事業部戰略與職能戰略一起構成了企業戰略體系。在一個企業內部,企業戰略的各個層次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配合的。企業每一層次的戰略都構成下一層次的戰略環境,同時,低一級的戰略又為上一級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和支援。所以,一個企業要想實現其總體戰略目標,必須把三個層次的戰略結合起來。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關戰略的著作《企業戰略》,成為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研究起點。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為了企業長期的生存與發展,在充分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確定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有效戰略,並將戰略付諸實施、控制和評價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戰略管理”的基本過程有四個環節:戰略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評價/控制。戰略管理過程的四個環節是相互聯絡、迴圈反覆、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在課程當中我們主要學習了戰略分析和戰略制定的過程。

  戰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戰略分析,是指對影響企業現在和未來生存和發展的一些關鍵因素進行分析,進行戰略分析的目的是透過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分析,找到企業發展的外部機遇和威脅、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貫徹揚長避短、提高競爭優勢的思路。透過研究外部環境,可以確定公司可能選擇做什麼;透過研究內部環境,可以確定公司能做什麼;要想在激烈競爭的格局下取得成功,公司必須積累自己獨到的資源和能力,而這又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公司能做什麼和要做什麼的契合會促進公司發展戰略意圖、追求戰略使命以及形成戰略。

  外部環境分析又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分析。宏觀環境分析的目的是要確定宏觀環境中影響行業和企業的關鍵因素,預測這些關鍵因素未來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企業影響的程度和性質、機遇與威脅。微觀環境分析即是對行業/產業及競爭環境分析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行業競爭結構的五種因素的變化,分析出產業的盈利性和產業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確認企業所面臨的直接競爭機會與威脅。實踐中主要採用波特(M。E。Porter)的“五種力量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種力量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彙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後一點,來自目前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一種可行戰略的提出首先應該包括確認並評價這五種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業和公司的不同而變化。

  內部環境分析就是對企業資源、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分析。從與競爭對手的比較中,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從競爭優勢的價值性、獨特性,延展性及其難以模仿和取代性來判斷其核心競爭力,從核心競爭力與行業特點的匹配判斷企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或者進入相關行業。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據對企業價值鏈進行分析,確定哪些資源和能力才能增加價值。內部分析中關於核心競爭力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觀點。核心競爭力被認為是企業最重要的超額利潤源泉,即企業長期積累形成的、獨特的資源及其不可模仿和難以替代的競爭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某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可能最終被競爭對手所成功模仿,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行業內的一種基本技能。因此,企業應該以動態的觀點看待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隨時對自身的能力與外界(如競爭對手和行業水平)進行比較和評估,並不斷對優勢進行加強,以保持持久的核心競爭能力。

  課堂中王老師非常重視戰略制定這部分內容,也就是關於企業願景和使命(Vision & Mission)、戰略目標、戰略選擇。

  首先來看願景。一詞的起源:願景(Vision)這個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出現在現代管理的思想中,管理大師加里?胡佛在他的著作《願景》解釋說,願景是人的一種意願的表達,它概括了企業的未來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是一種企業為之奮鬥的心願和遠景。企業願景(或稱企業遠景)是對未來的一種憧憬和期望,是企業努力經營想要達到的長期目標;是企業發展的藍圖,體現企業永恆的追求。企業願景要解決一個問題即“我們要成為什麼?”反映了管理者對企業與業務的期望,描繪了未來向何處去,旨在為企業未來定位,它是引導企業前進的“燈塔”。一個清晰的、精心構建的願景為組織未來發展提供一幅前進藍圖,願景就像燈塔一樣,始終為企業指明前進的方向;激動人心的戰略願景能夠創造激情,激勵和激發員工,讓所有的員工知道每天都在忙什麼,為什麼而忙,熱情從哪裡來,讓人被認可,覺得在做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隻知道每天做細微末節的具體的事。

  願景的具體要求有以下幾方面。首先願景要大氣。戰略願景要宏大、有氣魄,通常需要10—30年才能實現。這樣,願景才能成為一面旗幟。因此,願景要超越現有經營能力和經營環境的更高層面,要深入思考,要有遠見卓識。其次戰略願景要生動、要鏗鏘有力,要能夠給人們描繪一個清晰動人的圖景,要能夠激發感染力和想象力,要有目標感和成就感。成功的願景表述大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其三願景要生動簡潔、清晰明瞭,易於記憶、傳播、交流;避免陳詞濫調和空洞乏味。

  戰略制定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使命。使命又稱為宗旨、綱領、目的或任務等,使命表達了“我們要做什麼,我們的事業(業務、任務)是什麼”,它反映了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價值。企業使命是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中的總定位。

  願景與使命有很大的區別。願景可以通俗理解為發展方向,主要回答:“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我們想要到哪裡去”,勾畫了企業的未來藍圖,指明企業的未來方向,對企業實現長期發展與定位意義深遠。使命,可以通俗理解為經營範圍,就是回答“企業的業務(任務)是什麼?”。使命使企業關注核心業務。使命為企業建立了統一的精神和追求,可以煥起所有員工崇高的使命感,是引導和激發全體員工持之以恆、為企業不斷實現新的發展和超越而努力奮鬥的動力之源;使命使企業關注核心業務,找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意義。使命的陳述要求是清楚、簡明,立意深刻,滿足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的要求。

戰略管理心得11

  在公司成立、蓬勃發展五十週年的前夕,感謝公司黨委、經理部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決策,舉行的這期高層次的創新企業管理培訓學習班。我有幸作為公司第一批培訓人員來到祖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進行創新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並在清華大學感受到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獨特精神魅力。同時,聆聽了知名教授們所做的關於創新企業管理方面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其內心震撼,且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從事XX事業二十多年,將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XX企業的青年人,我有著濃厚的XX情結,深愛著為之傾注了心血奮鬥的企業,並以它的壯大、輝煌為自豪。同時,我也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執行中的盲點盲區擔憂。

  近幾年來,我一直堅持不斷地努力學習,尤其是進入審計這個賦有壓力和挑戰性的崗位後,我更加意識到個人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遺憾的是這次提升個人素質學習的時間太短了,但我還是接受到了很多新的資訊、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

  下面結合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對應公司目前這些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公司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市場施工領域不斷拓展,規模逐年增大,人均勞動生產率呈上升趨勢。但公司目前來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同行業的比較競爭優勢也僅僅是在某個領域的相對工藝上,且這種相對工藝是可以複製的,隨時都有落後的可能,我們仍應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

  2、XXXX作為XXXXX的全資子公司,受國有企業原有的體制及制度上的影響和限制。許多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新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在公司內部得到推行。如:公司的戰略管理、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及其績效考核某種程度上受到傳統思想和舊體制的影響及母公司的限制,因而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制度不能在公司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執行,甚至不能突破“水土不服”的障礙。公司核心領導為公司的發展在不斷地努力,但公司的改革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其力度欠缺。

  3、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需要進一步改革。目前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未提到一定的高度,其乃保留著舊的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的模式。因此,公司內部各崗位的編制沒有經過詳細調研、測算,編制的確定人為因素較大,沒有因崗設人,人員流動機制不健全,關鍵崗位未有效落實競聘制。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工資總額受控,許多方面仍存在國企的平均主義現象。

  4、公司的各項內控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內控制度不夠科學,難以操作。如:公司縱向、橫向組織機構中的職責和各崗位職責劃分、界定不夠清晰,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仍存在許多弊端,操作的難度極大,造成公司制度的執行力不足。

  5、公司加強員工績效考核力度的意願,本人非常贊同,且認為應更加嚴格。但是,目前公司績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不夠嚴密、不夠科學,企業對個人的績效考核、尤其是對管理人員的績效沒有定性定量考核,幹多幹少一樣,

  6、企業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管理費用居高不下,專案形成的利潤和企業施工的總規模失衡,除了外部因素外,內部管理還需進一步完善、改進和加強。

  二、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完成如下工作。

  1、嚴格按照專案法施工管理,按專案進行成本核算,員工個人(尤其是管理人員)的績效與專案的經營成果掛鉤,提高績效考核的公平性和獎懲力度,避免吃大鍋飯。當然需要制定適合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

  2、公司內部的關鍵崗位,尤其是應在公司總部拿出幾個關鍵崗位,在全公司範圍內競聘。根據競聘人員的各類素質的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競聘崗位所需的最合適的人,作到人崗匹配,努力達到公司和競聘者雙贏。

  3、建議公司在內部組織一套班子或請外部諮詢公司對公司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診斷,找毛病、開處方。以便公司黨委、經理部對症下藥,確定公司長遠的戰略發展目標。打造公司的比較競爭優勢和打造有利於適合公司發展的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核心。

  4、建議公司對不同的員工,針對員工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訓方案和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根據員工知識、才識、膽識的不同,用其所長,用我所需,充分挖掘員工的最大潛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達到企業和個人的雙贏。

  5、公司應透過嚴格的績效考核讓大家看到,幹多幹少就是不一樣,績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合理,並且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身上。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公司利益的績效管理體系,並應嚴格對員工的工作實行績效考核評價。

  6、公司的內控制度在編制時就應該清晰化,程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考核,提高公司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建議對目前的制度進行全面的整合,對各崗位的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分析和最佳化,嚴格確立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

  7、建議將類似此次高層次的培訓形式繼續開展下去,以便有利於提高公司員工的綜合素質,達到提升公司經營管理的高效運作。

  透過本次學習和與老師、同學們的交流、溝通,感觸很深。以前,我也常常

  看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收集、研究了一些經典審計案例和其它相關型別的案例,並從中也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仍遇到一些讓人感到困惑的問題不易解決。

  當然,這些問題的形成既存在著主觀上因素,又存在著客觀上因素。如:受

  傳統理念的影響;受舊的執行體制和經驗的影響;公司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分配製度、人力資源制度、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形成這些問題的客觀因素之一。

  我認為:在強者恆強的生存法則下,提升企業的戰略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

  發展的最終根本。因此,不管企業在順境中還是在逆境中,也不管企業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都應當以積極的心態,正確的理念去面對,認真解決問題。要敢於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敢於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勇於找醫生診斷,做好病前的“保健”和“預防”工作。我堅信:XXXX的核心領導能夠使XXXX的明天更加輝煌。我們也將與XXXX一同健康成長。

戰略管理心得12

  很多人都指出,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必須透過制定並實施戰略規劃來謀求生存並進一步爭取繁榮和發展。戰略是一個過程,它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戰略高度的人力資源管理。

  隨著人力資源專業的發展與成熟,人力資源工作的使命不斷得到了提升,人力資源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與企業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縱觀全球,在未來的發展中,"競爭的全球化挑戰、滿足利益相關群體的需要以及高績效工作系統的挑戰"這三大方面的競爭挑戰將會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人力資源職能沿事務中心__卓越績效中心__公司業務夥伴逐步轉化,由此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從人力資源勝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戰略伙伴、職能專家、員工支持者、變革倡導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個企業戰略的形成過程中,人力資源專家開始參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人力資源職能與戰略規劃職能不再是單純的行政聯絡,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聯絡經單向聯絡、雙向聯絡向綜合聯絡演繹。更確切的說,人力資源職能在戰略的形成與戰略的執行兩方面都得到了體現。

  在戰略的形成階段,戰略規劃的群體需要透過確定企業的使用和目標,透過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以及企業內部的優劣勢決定企業的戰略,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主要是透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人力資源對戰略形成的影響要麼是透過對戰略選擇的限制來實現,要麼是迫使高層管理者們去考慮企業應當怎樣以及以何種代價去獲取或者開發成功地實現某種戰略所必須的人力資源。

  我們知道,戰略執行成功的與否主要取決於五個重要的變數:組織結構、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資訊及資訊系統的型別。可以看出,變數中工作任務設計、人員甄選、培訓與開發、報酬系統都是人力資源的重要職能。也就是說,要想成功的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人力資源在戰略的執行中一方面要確保戰略規劃所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起"控制"系統,確保這些員工所採取的行為方式有利於推動企業戰略規劃中所確定的目標的實現,即透過資源管理的實踐來完成。

  戰略管理學習心得

  一、要站在企業管理的整體看戰略,樹立思維結構和層次;

  二、戰略的分析是基於歷史,基於現實和對未來的感性預測;

  三、戰略的起點就是營銷價值鏈的掌控;

  四、戰略目標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要與年度 計劃緊密相連,要順勢而為;

  五、戰略需要組織體系來保障實施;

  六、戰略最終是要貫徹到每一個人的骨髓裡,最終體現的是文化。

戰略管理心得13

  邁克爾·波特對“戰略”的註釋是“戰略”的內容而不是“戰略”的定義,而探討“什麼是戰略”應該從“戰略”的定義入手。探討“戰略”的定義並不容易,因為“戰略”目前已經有了好幾種含義。

  “戰略”最初指的是軍事戰略,只用在軍事領域。筆下認為,其本義是對戰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對戰爭的謀劃有兩種:區域性性、短期性、具體性的謀劃是戰術,而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的謀劃是戰略。軍事戰略、軍事戰術和軍事技術都是軍隊不可缺少的東西。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用處;既互相對立,也互相依存。

  後來,“戰略”這個詞的詞義被人們引申了,目前至少有三種引申義:第一種引申義指的是對企業競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無論是安索夫的《企業戰略論》,還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就是對“戰略”第一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對“戰略”含義的第一種引申具有重大意義,否則,人們就很難思考與交流企業競爭戰略問題,而這個問題對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的第二種引申義突破了企業競爭領域,泛指對各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例如,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某些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某些行業或產業發展戰略,某些地區招商引資戰略,某些企業的發展戰略、營銷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以及戰略重組等等,就是對“戰略”第二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戰略”第三種的引申義,指的不再是對某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而是指謀劃出來的某個重要結論。例如,我國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去”戰略、“城鎮化”戰略、“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人才戰略”,以及許多企業提出的這個戰略、那個戰略,就是對“戰略”第三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

  “戰略”既然已經有了好幾種含義,那麼在探討“什麼是戰略”的時候,應該首先宣告要探討的究竟是哪一種“戰略”,否則人們很難統一對“戰略”的認識。

戰略管理心得14

  透過今年上半年的學習,我學習了《企業戰略管理》這一門課程,體會到這是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總體謀劃的一個動態過程。它包括企業總體戰略和產品組合、商場競爭、技術創新以及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和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等戰略,基本上涵蓋了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透過學習,使我能更好的培養全域性觀念,對企業在生產和經營中進行戰略規劃,凡事預則立,避免走彎路。對現在全球發生金融危機,企業如何面對和發展很有價值。

  只有認識企業戰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地重視企業的戰略管理,有助於自已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及時發現和解決那些有關企業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有助於用戰略眼光將企業經營活動的視野放在全方位的未來發展和廣闊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全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危機越來越複雜和變化莫測,競爭異常激烈,不僅對大企業提出了挑戰,而且對眾多的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規模、沒有品牌、沒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備這些,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戰略眼光。應該從現在開始,對企業進行戰略策劃,從而尋求出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道路。

  戰略決策從各種可行的戰略選擇中找到一個最佳的選擇。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企業必須在宏觀層次透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本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最佳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作為企業經營者,第一個應當考慮並著手解決問題,就是"先定必勝之計",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帶有全域性性的戰略問題上,進行戰略思考和謀劃,確立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規劃,實施戰略決策。

  全球金融危機衝擊到中國每個企業,企業必須面對危機,對那些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就象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後很可能迷失方向。許多事實證明,如果對於將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對本企業的未來沒有一個適應市場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不管企業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定,現有的情況有多麼好,都將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失去其生存條件。美國百年老企業被淘汰就是一例。

  透過本學期對企業戰略管理的學習,改變了過去那種只把管理看成是把本部門,本職工作的事情做好就好的觀念,更改變了自己認為“管理”和我是毫不相關的思想。透過學習瞭解到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的高層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總體謀略的一個動態過程。它包括企業總體戰略和產品組合,商場競爭,技術創新以及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和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戰略,基本上涵蓋了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能從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中學習的知識去加以領會和理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識和水平,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有助於用戰略眼光將企業經營活動的視野放在全方位的未來發展和廣闊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戰略管理心得15

  提出“什麼是戰略”,卻回答什麼是“競爭戰略”,這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近三四十年以來,“企業戰略”的內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目前,人們約定俗成中的“企業戰略”,有時是指“競爭戰略”,有時是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當人們用“企業戰略”統稱企業各種戰略的時候,雖然包括“競爭戰略”,但不侷限於“競爭戰略”;除了“競爭戰略”,還包括“營銷戰略”、“品牌戰略”、“技術戰略”、“人才戰略”、“出口戰略”、“合作戰略”、“發展戰略”等等。企業的每一種戰略,都有自己的角度、價值、內容和形式。企業只有加強對各種戰略的研究,才能全面提高運營水平,提高綜合競爭力。幫助人們搞清楚“什麼是競爭戰略”對企業發展是有利的,而如果使人們繼續認為“競爭戰略”就是“企業戰略”,對企業發展則是不利的。

  邁克爾·波特是“競爭戰略之父”,完全有資格大講特講“競爭戰略”,也完全有資格在“戰略”的第一種引申義下大講特講“競爭戰略”。不過,他似乎應該多少顧及一下“企業戰略”的內涵變化,在大講特講“競爭戰略”的時候,順便提醒一下人們:企業不僅面臨競爭戰略問題,也面臨其它戰略問題。我們對其他人不會有這樣苛求,對邁克爾·波特則不然,因為他對人們的影響力太大了。他要是既在競爭戰略方面給人們以更多啟示,也告誡人們把其它戰略重視起來,影響力還會更大。

【戰略管理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