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秋天》讀書筆記

《秋天》讀書筆記

《秋天》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天》讀書筆記1

  最近,我們學了《秋天的懷念》這一課。

  文章主要是描述作者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我“總想把面前的東西摔碎,這時母親在悄悄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注意著我。當一切恢復沉寂的時候她才悄悄地走出來,眼睛紅紅地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樣說,可是母親生病了,而且病得非常歷害,”我“卻不知道,後來是妹妹告訴我的。

  讀到這裡我的心裡就好象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也有種酸酸的感覺。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對我負出極大的忍耐呢?其實那些煩心的嘮嘮叨叨就是對我的關心啊。有了母親的孩子是很幸福的,象那些沒有了母親的孩子他們是很難體會到母愛的,這是莫大的痛苦啊!學了這篇文章才真正的知道什麼是偉大,什麼是偉大的母愛。我要好好的珍惜我現在的生活,感受家中幸福的感覺,不要象作者那樣都已經過去了才知道珍惜。

  啊!我愛您偉大的母親。

《秋天》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了《秋天的懷念》。看完之後,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感慨。

  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的母親已是肝癌晚期,可是,為了讓兒子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她隱瞞了自己的病情,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最後,母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留給了作者無盡的傷痛和對母親無限的懷念。

  作者是在母親離開他時才體會到了母親對他深厚的愛,才懷念母親的。而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早已經習慣了媽媽對我們的付出和包容,根本就沒有用心去體會深沉的母愛?甚至有時還嫌媽媽太羅嗦了。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想說的是:讓我們學會用心去感受母愛吧!哪怕是媽媽夾過來的一塊肉,媽媽親手為我們煮的一頓飯,媽媽的一句斥責,一句嘮叨。讓我們心懷感恩,趁媽媽還年輕,還健在。

《秋天》讀書筆記3

  山固然高,也不如母愛高;海固然深,也不如母子情深。這偉大的母愛是我從《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中感受到的。

  作者的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她依然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讓兒子開心,讓這個雙腿癱瘓的兒子振作起來。但是當她答應兒子第二天去看菊花時,自己卻終於倒下了。她臨終前唯一掛唸的仍是她那雙腿癱瘓的兒子。讀到這兒,我不忍再讀下去。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看完這個感人的故事,看著這個真愛無邊的母親,我的腦海裡霎那間閃過一個人——我的母親。

  媽媽在曹家橋的菜場裡擺菜攤,每天早晨4點鐘,當我還在夢裡的時候,她就要起床了,到西門菜場去批貨,批完貨物顧不得吃早飯,她又馬不停蹄地趕到菜場賣菜,一直等到晚上7點多,她才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到家。而這時,我們已經吃完了晚飯,舒舒服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了。

  儘管媽媽這麼勞累,她還是非常關心我的學習與生活。

  前幾天,天氣特別熱,我在家裡開足了空調,吃著零食舒舒服服地在看電視,快活極了,早早把媽媽早上佈置的要我寫作文的事拋到了腦後。晚上媽媽回到家裡,輕聲問我:“南南,今天媽媽要你做的作業你完成了嗎?”我一聽傻了,支支吾吾地說:“我……我……”就再也說不上來了。

  “沒有做,是嗎?”媽媽嚴肅地問我。

  “這麼熱的天,我哪有力氣寫作業呀?”我小聲地嘟囔起來。

  媽媽聽了,嘆了口氣說:“南南呀,你知不知道中午的菜場裡有悶熱呀……”媽媽說不下去了,她的眼眶紅了,她輕輕嘆了口氣,轉身離去了。

  看著媽媽單薄的背影,我的眼眶也紅了,——我彷彿看見密不通風的菜場裡,媽媽大汗淋漓地招攬顧客做生意的情景。

  我的心不禁一顫……

  第二天,我不僅完成了當天的作業,還補上了前一天的作業。晚上,媽媽看著我,舒心地笑了,彷彿一天的疲勞都消除了……

《秋天》讀書筆記4

  當我讀了《秋天的懷念》後,我終於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懂的了母愛是最神聖的。

  ”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做者的母親昏迷了,可還是掛念著自己的兒女,一點沒有想過自己,這還不足以表達天下母親對孩子無私奉獻的愛嗎?

  文章中作者雙腿癱瘓,當他大發脾氣的時候,母親總會躲出去。因為他不願看到孩子這樣自暴自棄,也想讓孩子好好發洩心中的不滿。我想,這應該也是愛孩子的一種吧!還有一次,作者在窗前看樹葉母親卻走過來擋住視窗,是怕那樹葉勾起我的悲傷。當母親出去後,再也進不來了,因為母親已經病發!作者很悔恨:為什麼我只顧自己,卻不顧媽媽的感受?

  相信我,母愛是最神聖,最偉大的!

《秋天》讀書筆記5

  我讀完《北大荒的秋天》,感覺北大荒是個美麗的地方,它的秋天更美。

  北大荒的天空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一陣微風吹過,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原野熱鬧非凡。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

  秋天,是北大荒豐收的季節,一名“大豆搖鈴千里金”用來讚美北大荒金黃的九月,再合適不過了。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親自去一趟北大荒,去體驗北大荒秋天的美。

《秋天》讀書筆記6

  暑假,我在家裡讀了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文章寫的是作者史鐵生自從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時常發脾氣,容易悲傷,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致,精神幾乎垮掉。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努力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細心地照看著她的孩子,卻從不在意自己的痛楚和悲傷——其實她自己的病已經很重了。為了讓兒子高興,母親曾答應帶他看北海的菊花去,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卻去世了。

  文中的母親的愛實在太濃郁、太深沉了!每當我讀到他“想不開時、摔東西時”,我就會想起,“母親只是悄悄地出去,留給他發洩的空間,但又不走遠,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悄悄地聽著動靜”。我體會到母親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愛。愛有時是訴說,是媽媽對我們飲食冷暖的殷殷呵護,是對我們生活、學習、心情的詢問交流。愛有時又是“不說”。在我心情不好或遭受挫折的時候,母親不說話,但時時刻刻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走路,摔倒了,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扶我起來,而是看著我,讓我堅強的爬起來。你能說這不是母親的愛嗎?

  每當我讀到,母親要推著“我”去看菊花,臉上露出央求般的神色,“我”同意後,她又一會坐下、一會站著,還絮絮叨叨的說看完了去吃“仿膳”。我總會體會到,母親的喜樂是以兒子的喜樂為喜樂。在生活中,我只要是考了好成績,媽媽比我還快樂,心裡比吃了蜜還甜。而我只要是生了病,受到什麼樣的挫折、委屈,媽媽比我還難受,心裡比喝了藥還苦。

  文章最後一段雖然是寫秋天菊花的美麗,這也更突出了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對秋天的懷念。是母親鼓勵了他,讓他現在有了很大的勇氣來面對人生。就這樣,他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秋天》讀書筆記7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祖國北大荒美麗的秋天,課文分別寫了北大荒的天空美、河水美、原野美,北大荒的人們生活更美。

  課後,我查了字典,知道“荒”代表荒涼、沒有人煙,而課文為什麼會把北大荒描寫的這麼美呢?這是因為來到北大荒的人們都很勤勞,是他們讓北大荒變得美麗、富饒,就這樣,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以前這麼荒涼的地方都會變得熱鬧起來,那麼,就讓我們也為祖國的建設增添光彩吧!讓我們的祖國也變得美麗、富強起來吧!

《秋天》讀書筆記8

  史鐵生,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史鐵生,21歲時不幸雙腿癱瘓;史鐵生,雙腿癱瘓仍然堅持不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史鐵生,我心目中的一個偉大的人!

  讀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我有幸瞭解了史鐵生,也瞭解了史鐵生背後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了!史鐵生獲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信心和努力。在新聞報道材料裡這樣寫道,他已經做了十多年透析了,每兩週做5次,每次最少也要5個小時,常人很難想像那種躺在那時看著血液流進流出的折魔。史鐵生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中生活,還堅持著生的希望!做出了成就,為自己的人生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艱難的人生中,誰賜予了他信心?母親!因為母親的鼓勵!母親的寬容和理解讓史鐵生堅持了生的希望;母親一次次懇求讓史鐵生打消了不活了的念頭。是她,讓史鐵生好好地活著;是她,在自己病到那步田地時,還時時刻刻關心著他,鼓勵著他;是她,賜予了史鐵生信心和力量。我覺得,母親的鼓勵才是史鐵生成功真正的力量源泉!正是因為有了不平凡的母親,才有了不平凡的孩子;母親的偉大成就了兒子的偉大。這一刻,只有母親,只有偉大的母愛,才讓史鐵生堅定了信念,走向了成功。

  他,擁有超強的生命力,那是母親的鼓勵。

  鼓勵,這是我在讀了《秋天的懷念》深切體會到的。

《秋天》讀書筆記9

  說到秋,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悲,是怒,是恨,還是憂?可能每個人的`答覆都不同吧。但是,當你讀完老舍的《濟南的秋天》後,所有人說的應該都是一個答覆:“太美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老舍把濟南秋天真正的韻味寫了出來。正所謂“寫活了”。

  他寫到:“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麼,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發地不同了。”是啊,秋天在“搖籃”裡熟睡了大半年,現在是該醒了,到了該展現自己的時候了。於是不甘示弱的秋天也呈現出自己的顏色,讓大地上的山山水水多了一份活氣。作者能把這樣的畫面寫到自己的作品裡,怎麼不是把秋天“寫活了”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秋天最美的是月亮,而作者心中就有一輪明月,所以他才能用這輪明月來照亮秋天的美。同學們,讓我們也把屬於自己的一輪明月刻在心裡,永駐心間。

《秋天》讀書筆記10

  秋季,是一個充滿傷感的季節,無數片落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懷念味道……

  活著,就是幸福!這是我在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後體會到的。作者在雙腿剛剛癱瘓後,心中的痛苦難以承受,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念頭。是他的母親,用一個”忍“字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兒子對她所施加的壓力,並詮釋了偉大的母愛!

  秋天的菊花是那淒涼景色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如人生,萬紫千紅,活出自己的個性、色彩!當母親一次又一次讓兒子去看菊花時,兒子終於答應了。母親用心良苦,目的是讓兒子有活下去的勇氣!可惜,母親等不到和兒子共賞菊花的美好時刻,只得帶著遺憾撒手人寰,臨終時還依然惦念著自己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作者被妹妹推著到北海看了菊花,我想當他看見這萬紫千紅的菊花,一定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吧!也一定懂得了母親對他的悉心照顧吧……

  不管人生怎樣短暫,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活著就是幸福!

《秋天》讀書筆記11

  一天,我在翻語文書,看見了《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這個課題使我很疑惑,作者為什麼要懷念秋天呢?這個問題我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來,所以我決定先預習課文,從文中找答案。一讀課文,我才得知,這是一篇用幾件小事體現母愛的文章。主要寫了:重病纏身的母親央求下肢癱瘓的作者與她去北海公園看花。可後來,還沒等去看花,母親就去世了。想到這,我不禁鼻子一酸:作者對死去的母親如此懷念,可我們的母親也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我們卻沒有回報父母的愛。我不禁想起了媽媽打我和弟弟的事。

  記得小時候,我和弟弟經常吵架。媽媽把我們都打了一頓。其實,打在我們身上,疼在她的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她怎麼會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流淚呢?

  其實,不光人有母愛,動物也有。

  我們家養了貓、狗和鴿子。它們也有濃濃的母愛。就貓來說吧!母貓很關心小貓,有一次,一隻小貓爬上了樹,下不來了。母貓馬上放下手頭的事,爬上樹,輕輕的把小貓叼下來。

  今天,我讀了《秋天的懷念》,我更加地瞭解母愛的無私、偉大和體貼入微。這種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覺得我們也要學會回報父母的愛!

《秋天》讀書筆記12

  教育部審定20xx年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裡的幾篇課文,構成了一組以表現親情為主的記敘文(兩篇文言短文除外)。正如單元提示語所說:“親情,是人世間最普通、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本單元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感情。”

  經過對這組課文地反覆閱讀比較,我們發現:儘管它們表現親情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毫無例外地都採用了於細微處寄親情這一寫作手法。但在這種手法的使用中,又是各有側重的。

  於細微處寄親情,首先要善於抓住人物生活中極其微小的神態、語言、外貌、動作、場景等,去挖掘其中包含著的親人之間的那種意蘊非常豐富的關係。下面從《秋天的紀念》中擷取幾個片斷簡要分析。

  (一)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

  這裡共用了表示人物神態的兩個“悄悄地”和一個“偷偷地”。“我”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不是“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就是“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作為母親,她對“我”的這種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行為十分憂慮,又想不出什麼辦法來開導“我”,只好“悄悄地”出去躲避一下。但她又放心不下“我”,只好躲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等到“我”的火氣暫時平息下來之後,她又“悄悄地”回到“我”的身邊。儘管她在全心全意地關心著“我”,但她又不想讓“我”看出她對“我”的關心。從中體現出來的是母親對孩子的那種崇高而無私的關愛,是對母子親情的無聲的演繹。

  (二)“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裡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突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這一組母親的語言,說的雖然是生活中極其細小的事情,卻是母子親情的十分生動的體現。針對“我”因雙腿癱瘓而引發的自暴自棄,母親所能想到的,只是帶“我”去北海看“菊花”。大概她此刻心裡想的是:“我”在觀看“菊花”的過程中,或許會受到“傲霜”的菊花那無窮的生命力的啟示,從而獲得對生命意義的領悟吧。她的這個提議,終於提起了“我”的興趣,答應明天就去看。這時,她顯得非常高興,絮絮叨叨地跟“我”回憶起以前一起去北海看花的事情。沒想到說漏了嘴,帶出了對“我”來說極其敏感的“跑”和“踩”兩個字,於是“忽然不說了”。從母親的這組語言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她對“我”的關愛,而且可以體會到這種關愛是無微不至的,細微到語句中的某一兩個字眼的使用。

  (三)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

  從“紅紅的”眼邊這一外貌描寫的細節可以看出來,為了“我”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母親確實操碎了心,沒少流過淚。但儘管如此,她依然對“我”不離不棄,想方設法來開導“我”,讓“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這一外貌細節中,我們不難體會出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無私而又博大的愛。

  (四)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這裡用了一個描寫母親動作的細節“擋”。母親為什麼要“擋”住“我”的視野呢?因為,她生怕“我”因看到窗外樹葉的隕落而產生生命無常的聯想。在她的心目中,她的兒子的感覺是十分敏銳的,但生命是十分脆弱的,脆弱到經受不了一片隕落的樹葉。知子莫若母,她要設法讓“我”從殘疾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想讓窗外的景緻來雪上加霜。

  (五)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這是一組關於場景的細節描寫。還沒有等到母親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那一天,母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的心願只能由妹妹來完成。母親因病去世之前,她對自己的病情應該是十分清楚的。正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存活的時日不多,所以,她才迫不及待地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從而把“我”從自暴自棄的泥潭中拉出來。但沒有等到那一天,她就先“我”而去了。這對“我”的心靈的震動是巨大的。同時,“我”也體會到,母親身患不治之症,她所要承受的痛苦,比起“我”來不知要大多少倍。但她一直樂觀面對,從來沒有喪失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對比之下,“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振作起來呢?從“我”對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爛漫”的領悟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我”已經獲得了對其生命力的領悟。母親在九泉之下,應該可以瞑目了。在這組場景描寫中,“我”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感恩之情、報答之情已經蘊含在看似十分細小的對菊花的各種姿態的描繪中。

  於細微處寄親情,其次要抓住人物在特定場景中極其細微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去挖掘其中蘊含著的親情關係。下面從《散步》中選取兩個片斷加以分析。

  (一)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於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散步》寫的是一家四口(“我”、母親、妻子和兒子)散步時發生的小事情。是走大路還是走小路,一老一小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這時,“我”的意見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作品中於是出現了以上一段“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段心理活動的描寫,首先細在它寫出了心理活動的整個過程。“我”首先想到自己地位的重要,其次想到選擇的艱難,最後才寫出了“我”的決定。心理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呈現出來了。其次細在它寫出了“我”內心的矛盾衝突。是遷就母親還是委屈兒子,找不出一個兩全的辦法。最後只能委屈兒子去遷就母親。正是從這個艱難的選擇中,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二)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然而,母親為了照顧孫子,寧可委屈自己,選擇了走小路。小路有的地方不好走,於是出現了感人的一幕:“我”揹著母親,妻子揹著兒子。這時,又出現了以上一段心理活動細節的描寫,用來揭示這幅其樂融融的親情畫面的意義。從“高大”“很瘦”“不算重”和“很胖”“幼小”“很輕”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對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甚至還包括夫妻之情的深刻領悟。結尾的“整個世界”則突出了“親情”在我們這一家中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於細微處寄親情,再次可以透過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形成的極其微妙的感覺的捕捉及表現,來達到表現親情的目的。在這個方面,《金色花》和《荷葉母親》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色花》設想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因此圍繞著母親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先是“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這一切都是為了引起母親的注意,看她是否認識這朵由“我”變成的金色花。而當母親認不出“我”,問“孩子,你在哪裡呀”的時候,“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吭”。這是為了要“悄悄地開著花瓣兒,看著你工作”。然後是當母親沐浴後,走到平時做禱告的庭院時,讓她“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再後來是當母親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時,“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最後,是當母親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裡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這當中,無論是“花香”,還是“花影”,還是“人形”,都是一種寄託,一種對母親的摯愛且不乏任性和調皮的寄託。其中包含著的母子深情,是不言而喻的。

  《荷葉母親》寫的是荷葉在大雨中護著荷花的這件事: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荷花,一紅一白,都擺在院子裡。一天半夜裡,“我”看到白蓮已經謝了,紅蓮卻開得正盛。接著下起了大雨,那朵紅蓮“被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正在“我”為大雨中的紅蓮而憂心忡忡時,突然看到“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這時,“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奇怪的聯想:“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這裡明著寫的是荷葉,暗裡寫的卻是母親。透過荷葉在大雨中護荷花的舉動,隱喻著母親對女兒的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愛。至此,母女之親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秋天》讀書筆記13

  秋天,萬物凋零,若把秋天比喻作人生的階段,那肯定就是人的暮年。

  故事發生在秋天,也是在主人公菲利普暮年的時候。

  菲利普是政治狂熱者,關心各種國家大事。儘管他不是共青團員,但還是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並感覺自己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菲利普認為自己的思想是先進的,反對愚昧。三十年前他與愛人瑪利亞的分開竟是因為這個所謂的可笑的"原則問題"。瑪利亞堅持在教堂舉行婚禮,菲利普不願意在教堂舉行婚禮,只是因為認為這是落後的、腐朽的習俗,而他堅持所謂的先進思想,拒絕在教堂舉行婚禮。就這樣菲利普就與瑪利亞分離了。

  三十年裡,儘管菲利普已經結婚,但還是一直掛念著、深愛著瑪利亞,他與妻子費克拉的生活並不愉快,妻子也知道他愛的是瑪利亞。哪怕生活受多少磨難,只要想起世上有瑪利亞,菲利普都能挺過去。他更從沒有想過瑪利亞會死去。可以看出,瑪利亞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文中有一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戰時,當人們說到“你們保衛著自己的母親、妻子……”的時候,菲利普心裡想到的卻不是自己的妻子費克拉,而是瑪麗婭。後來瑪利亞的死令菲利普的精神世界坍塌,他從來沒有想過瑪利亞會死去。“他一生中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瑪麗婭死了,那怎麼辦?他一次也沒有想過,對瑪麗婭的死他毫無思想準備。”瑪利亞的死才讓菲利普發現瑪利亞對他的重要性。沒有瑪利亞,這秋天是陰冷、蕭瑟的,憂桑的。

  我想,菲利普嘲笑別人的思想愚昧,認為自己是先進的,那麼他自己的思想也是先進的嗎?在我們看來,菲利普是多麼的愚蠢,自以為是個政治狂熱者,但其實其思想是簡單的、不成熟的。為了一個所謂的“原則問題”與愛人分離,鑄成了一生的遺憾,只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當愛人死去後後悔不已。 我們應該認清生活的本質,腳踏實地地生活。認清哪些東西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珍惜、值得我們去為之妥協、為之犧牲。菲利普,他是親手造成了自己的不幸,假若他能認清楚生活的本質,就不會落到這番境地。

《秋天》讀書筆記14

  菲利普本是樸實真誠的鄉下人,他有強烈的虛榮心和表現欲,他積極參加建立集體農莊運動,他不是黨員,然而負責的同志卻少不了菲利普,他會為了收音機裡的“時事”跟妻子大吵,他甚至走路時都用自己狹隘的觀點在考慮政治。在時代的鼓譟下,他為了追求“政治時髦”放棄了和自己心愛的女人結婚,卻又一生無法忘記她。菲利普的這一決定,導致了兩個家庭,四個人的悲劇。小說透過喜車與靈車的對比,更加烘托出悲劇色彩。菲利普看到喜車,回憶起與瑪麗婭相戀的時光,靈車的出現將他拉回現實。秋天是傷感的季節,也是小說的感情基調。在秋天瑪麗婭離開了,而菲利普則將迎來沒有陽光溫暖,寒冷肅殺的冬天。在小說結尾,菲利普和瑪麗婭的丈夫互相指著對方破壞了自己的幸福,他們依舊沒有認識到悲劇的根源,這才是最大的悲哀。菲利普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而是一群人,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風氣,這不僅僅是一個小人物的悲哀,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秋天》讀書筆記15

  秋天,可以是一個豐收喜慶的季節,也可以是一個蕭瑟寒冷的季節,如果沒有珍惜秋天,迎來的幾時刺骨的寒冬……就像菲利普知道自己永遠失去了瑪利亞一樣,從此活在痛苦中。

  三十年前的一天,菲利普和心愛的姑娘瑪利亞分道揚鑣,分開的原因並不是大家想得這麼悲情,不是家長反對,不是第三者介入,更不是因為不愛。只是因為他們在結婚的儀式上產生了分歧:瑪利亞一家因為信仰,希望在教堂裡結婚,而自以為是先進分子的菲利普則不希望延續這種封建的傳統,應該要登記結婚!因為在這個事情上兩人達不到共識,結果只能分開。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個理由很可笑,但是,這卻真實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可信價值觀念。分開之後兩人開始了新的生活,並各自成立了家庭,然後兩人並不愛自己的另一半。菲利普偶然會思念那個心愛的女孩,但是也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當初的那個決定。

  直到有一天……

  直到有一天,他看見經過的殯儀車,並得知躺在裡面的就是他心愛的瑪利亞,是的,瑪利亞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他知道自己失去了摯愛,但是,思想已經固化的他,怎麼也不會意識到,這一切都悲劇都是因為他所堅持的原則。

  菲利普是一個可悲,可恨,也可憐的人。

  他熱血,他關心政治,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雖然他連共青團員都不是,但是他卻一直熱衷於政治,村上一切關於政治的活動和討論都少不了他,他積極地參與政治,並且他暗自為自己感到自豪,感覺自己思想前衛,先進。但是,正是因為這些想法,讓他拋棄了心愛的女孩,造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

  但是轉念一想,為什麼大家都要求菲利普做出妥協,難道瑪利亞不能犧牲嗎?這讓我想起了《蝴蝶夫人》裡面的巧巧桑,一個日本的女人愛上了無情的美國軍官,併為了背叛自己的宗教,遭到族人的唾棄,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當愛情和原則發生衝突,究竟應該怎麼選擇?

【《秋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