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來歷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

  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是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是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墾利地方自清明節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於這四天內掃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又稱清明節為“鬼門關節”。

  掃墓是清明的一項主要活動。舊時,泰安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男主人挑著四個小菜與水餃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焚香燒紙,灑酒祭奠。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掃墓時還要給墳墓添新土。據說,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質上是對祖先的懷念。多數地區是在清明這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而龍口、博興等地則在清明前四天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掃墓。

  清明節山東各地都插柳條、松枝,據說是紀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戶戶插柳條,並給狗戴上柳條圈。民謠:“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即墨則習慣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樣興旺。臨沂、諸城卻用柳條、松枝在牆壁等處輕輕抽打,邊打邊說:“一年一個清明節,楊柳單打青幫蠍,白天不準門前過,夜裡不準把人蜇。”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今年的清明多了份傷感與思念,那是因為我的爺爺去天堂後的第一個清明節。以往都是我跟著爸爸媽媽去給他們的爺爺奶奶等故人掃墓,而今年是我第一次給至親的人掃墓,心情頓時感到非常沉重,沒有了以往遊玩的心情。

  到了爺爺的墓前,為他上了香,擺上他喜歡的菜和水果,我跪在地上,靜靜地凝視著爺爺的墓碑。我彷彿看見爺爺正對著我笑,此時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爺爺很瘦,走路很緩慢。他獨自一個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家人經常去爺爺家看望他。每次我們去爺爺家時,他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連走路的速度彷彿也快了不少。爺爺偶爾也會來我家住上一段日子,我感覺那時的爺爺過得最開心、最幸福,有家人的陪伴讓爺爺的心情非常好。

  現在,爺爺不在了,我只能回憶,只能懷念,只能牽掛。想念與爺爺一起散步的日子,想念與爺爺手拉手的日子,想念與爺爺一起睡覺的日子……

  爺爺,我想您了,您想我嗎?

  爺爺,願天堂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明年此時,我再來看您!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3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4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5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鍁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與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採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摺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與希望長壽的願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非常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6

  清明節,雨紛紛,先人墓前去祭掃。清明節是一個祭拜祖先,打掃墓地的一個節日。

  清明節是春秋時代創造的,是因為公子重耳與另一個公子爭奪權位,但權利不夠重耳便流走到他國。他們走入了一個山谷裡,裡面啥都沒有。大臣子介子推便從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拿來給重耳煮湯喝,重耳知道後萬分感激。19年後,重耳終於當上了皇帝,但他忘不了介子推對他的恩情。別人都讓介子推去領賞。介子推說:“重耳是我的主公,我的性命都是他的,更何況一塊肉!”

  經旁人提醒,重耳記起了介子推對自己的恩情。他對奴才說:“宣介子推!”但介子推早已迴歸大山,他當然不會去了。重耳生氣地說:“把山燒了,看他出不出來。”於是他們把山燒了,但不見介子推出來,他們便上山察看只見介子推被活活的燒死在樹旁。重耳難過地說:“將今天封成清明節,只能吃素不能吃葷。”

  可我們忘了介只推對重耳的恩情,忘了清明節的習俗!更忘了清明節不能吃葷,只能吃素。我們現在花錢大手大腳,清明節不能吃肉都忘記了。我抖膽問大家?這一些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都記不住了嗎?那我們用什麼來學習古代上下5000年的文化?請大家好好學習,習俗。讓我們更加了解古代的千古風韻。

  做好每一件事,需要從小事做起。也像上數學課要背好公式,才不能做錯一樣。讓我們把每一個節日過好,記住他們的習俗。

  所以每年的清明節,我要祭拜祖先,對祖先說:“請太爺爺放心,我們一切安好!”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到,天空應時下起了小雨,天灰濛濛,不時夾雜著風,感覺冷冷的,有些淒涼,讓這個特別的節日顯示出獨有的韻味。

  我們一大家族人,踏在泥濘的小路,穿過被雨水洗滌過的樹林,來到鐵山坪“祖祖”的墳塋。

  作為家族老大——大舅公來到墳前就挽起衣袖奮力清理雜草,二舅公拿出準備好的帕子輕輕的擦拭石碑上的灰土。婆婆和姨婆找來棍子掛青,給祖祖打遮陽傘。伯伯、爸爸、表叔們和我們小字輩兒都清理周圍的垃圾,大家的動作都輕柔而緩慢。這時一陣風,輕輕吹過,帶著絲絲憂傷。我好像被這憂傷的氣息感染了,鼻子不由的一酸,眼前模糊了,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祖祖生長在農村,特別愛乾淨,小時候我的衣服都是她洗的。她特別愛菊花,她常說菊花是花中君子,清麗、高潔。有一次我把口香糖扔到了菊花上,祖祖看見那把臉一沉,嚴肅地對我說:“菊花是能玷汙的嗎?”於是,她拿起手帕,輕輕地擦拭著菊花上的口香糖,就像對待她的寶貝似的…..

  我凝視著那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眼前彷彿又出現了祖祖的音容笑貌。他彷彿就立在我的身邊,似遠非近,似近非遠,彷彿我們一伸手就能把他抱住。一陣風吹來,還是被無情的風吹走了……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8

  說到清明節可謂是眾人皆知,但是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嗎?如果你不懂就聽我說一說。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日子,也正是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日子。傳統的清明節起源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節跟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的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公子逃亡到國外,在中途餓暈了,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從而十分感動。19後他終於當上了國君,封賞忘了介子推,很多人勸他去討賞,然而他去綿山隱居了。晉文公聽說後,親自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就是不出來,後來有人建議火燒綿山。大火燒遍大山,可沒見介子推,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和老媽媽燒死於老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這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天晉文公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生,封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把此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風箏、盪鞦韆、射柳、蹴鞠、鬥雞、植樹、蠶花會等。

  至今,清明節已發展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9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清明節又到了。清明,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傳統24節氣之一;它不但是一個祭祖掃墓的日子,更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溫暖節日。

  每年清明節,爺爺都會帶著我們一家人前往墓園祭奠先人。祭祖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莊重節日,肅靜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帶著爸爸、媽媽和我莊嚴鞠躬,向逝去的先祖祈福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健康。一杯濁酒、半疊紙錢、三柱清香寄託著我們全家對先人的無限懷念和哀思。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懵懵懂懂中清晰感受到家族情感的傳承,不知不覺間對父母和祖父母的愛愈加濃郁深厚起來。

  《歲時百問》有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萌發,欣欣向榮。遠郊近野是藏不住燕語鶯啼,堤邊柳岸是嗅不盡的桃李芬芳。我們流連在十里錦繡的落櫻海洋裡,徜徉在金黃綢帶般油菜花田裡,盡情感受春的溫暖、呼吸春的氣息。這生機勃勃的清明時節,讓我感悟到“不負大好春光”“萬物生長”的緊迫,點燃了我新學期的激情與活力。

  又是一年清明到,歡欣追憶兩交織。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0

  清明節是我國民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

  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2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憤上子孫來?”又是一年清明節,自從外婆逝世後,每逢這個日子,爸媽總要到外婆的墳前燒紙焚香,禱告一番。今年又要給外婆上墳了,我本不願去,可爸媽死活要帶上我,說是別忘了祖宗。

  這次上墳與以往不同,以前,爸媽已經燒了許多紙紮的大件,諸如外婆有了別墅、院牆、搖錢樹之類的東西。爸媽想,外婆這些年在陰間待著寂寞,就尋思著給外婆他老人家送臺電視機,還順便買了幾沓冥鈔。面值有幾十萬、幾百萬的。

  總算是到了外婆的墳頭,爸媽讓我和他們一同磕頭,接著又把冥鈔燒了起來。爸媽邊燒邊說:“媽,兒女給您送錢來了,您可得收好。”我聽了不禁想笑:外婆去世好多年了,怎麼會花錢呢?再說,錢那麼多,花也花不完吶!於是,我看了爸媽一眼,說:“外婆,錢那麼多,若是花不完就攢到附近的儲蓄所裡,又安全又能支援國家建設!”爸媽聽了忍不住想笑,但隨即又嚴肅起來,還白了我一眼。爸媽又把紙紮電視機燒了起來。邊燒邊叮囑外婆要注意安全,並保護好遙控器。我不禁琢磨著:現在連迷信也都“科學化”了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故意問爸媽,那電視機沒有電源,該怎麼看啊?爸媽瞪瞪我,不予回答。我一下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我越想越困惑:這樣的迷信又是何苦呢?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落雨紛紛、雲霧迷濛,天空濛上了一層輕紗,似乎蒼天也在緬懷那些逝去的人。

  今天清晨,我和家人如同往年一樣為過世的外公掃墓。我們步行上山,兩旁的花草都低著頭,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它們似乎也在緬懷那些逝者。在我的記憶中,關於外公的回憶只有外婆家的照片和父母口中的故事。外公是在我兩歲的時候因為腦溢血去世的,那時姐姐還是一位小學生,更別說我了。每次看到外公的照片時,就如同看見了外公那張面帶微笑的臉,心中也湧起了一股溫暖和歡樂。

  現在,我們全家人來到墓前,我拿起掃帚為外公的墓拂掃塵土,為四周的花木去塵澆水,舊墓周邊的塵土灰飛煙散,那些植物也頓時生機四溢,顯露出真正的春色美景。我也回憶起小時候與親人相會的興奮之情。隨著盆中的火苗越來越小,火光星星點點,我們的那些悲痛回憶也煙消雲散,心中逐漸平靜不由的滋生出了一種生機。下山時,路旁的花木綠意盎然,它們彷彿也已經拋開了那種悲痛吧!

  想起那些已故的親人,心中總有一種惆悵的感覺。那些被歲月接走的親人們啊,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4

  在我的家鄉對清明節有這樣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太子為了躲避禍害,在流亡期間,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跟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回國做了君主。就是後來傳說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向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揹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想讓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天,晉文公率眾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15

  4月2日,我們明鏡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來到烈士林園給那些革命先烈們掃墓。

  走到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一片松柏樹,蒼翠欲滴,挺立在道路兩旁。樹的後面就是一塊用石頭築成的紀念碑。那座紀念碑足有幾層樓高,矗立在用石頭鋪成的路面上。紀念碑上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陽光的照應下熠熠生輝。

  我正沉迷於這壯觀、雄偉的景象中呢,活動就開始了。

  主持人走到紀念碑前,宣佈第一項:唱國歌。主持人的歌聲響起,大家跟著唱了起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大家都把右手高高舉過頭頂,行了一個標準的隊禮。所有人都昂首挺胸,站的筆直。這歌聲是那麼的洪亮!那麼的激昂!許久,大家放下右手,歌聲也很快停止了。開始默哀了。同學們一個個都低著頭,沉浸在嚴肅的氣氛中。此時的我浮想連篇,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這些革命先烈為了下一代幸福美滿,安詳快樂的生活,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所能盡的全部力量,在無情的戰場上奮戰到底,永不退縮。革命先烈們,我們會去完成你們未盡的事業,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時間飛逝,很快就到了獻小白花的時候了。我們一隊一隊繞著紀念碑敬獻小白花。輪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捧著小白花,邁著沉重的步伐,輕輕地把小白花放在紀念碑上。

  烈士們,安息吧!我們會去完成你們生前的遺願,讓和平永駐人間!在此,我向你們致敬!

【清明節來歷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