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人物的感動故事

歷史人物的感動故事

歷史人物的感動故事

  1.蘇武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

  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

  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

  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

  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

  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

  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單于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

  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

  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衛律向單于報告。

  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

  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甦醒過來。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

  等蘇武傷痊癒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單于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

  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

  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蘇武怒氣衝衝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

  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

  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訊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裡的草根充飢。

  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

  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

  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

  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訊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2.伯夷、叔齊於商亡後隱居首陽山,決心不食周粟。 3.西晉大音樂家、“竹林七賢”頭面人物嵇康寧可被斬首洛陽東市,也不為司馬氏王朝所用,臨刑前還當眾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廣陵散》。

  4.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潛):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5.唐朝詩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戲萬乘若僚友,視儕列如草芥”。

  他高揚人格,宣稱“君不能狸膏金踞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6.鄭燮,號板橋,乾隆元年進。

  2.歷史人物的感人事例

  屈原愛國故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雄黃酒: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裡面丟,說是讓魚假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一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區,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3.歷史人物的感恩事蹟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87年,48歲終。現司馬遷墓祠,在韓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這樣可以麼?

  4.歷史人物的感人故事一則

  蘇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公元前100年,漢朝皇帝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但蘇武寧死不屈。於是單于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十九年後,蘇武回到漢朝,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5.歷史人物的感人故事一則

  蘇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

  公元前100年,漢朝皇帝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但蘇武寧死不屈。

  於是單于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一小群羊。

  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十九年後,蘇武回到漢朝,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6.歷史人物的感人事蹟

  1.蘇武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

  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

  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

  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

  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

  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

  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單于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

  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

  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衛律向單于報告。

  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

  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甦醒過來。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

  等蘇武傷痊癒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單于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

  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

  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蘇武怒氣衝衝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

  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

  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訊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裡的草根充飢。

  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

  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

  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

  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訊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2.伯夷、叔齊於商亡後隱居首陽山,決心不食周粟。 3.西晉大音樂家、“竹林七賢”頭面人物嵇康寧可被斬首洛陽東市,也不為司馬氏王朝所用,臨刑前還當眾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廣陵散》。

  4.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潛):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5.唐朝詩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戲萬乘若僚友,視儕列如草芥”。

  他高揚人格,宣稱“君不能狸膏金踞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6.鄭燮,號板橋,乾隆元年進。

  7.古代名人感人的故事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

  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

  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藉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裡,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裡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透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里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

  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

  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

  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文章不厭百回改古今中外,精於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曾反覆修改七次。馬克思寧肯把自己的手稿燒掉,也不願把未經加工的著作遺留於身後。

  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天,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福樓拜,看見福樓拜桌上每頁文稿都只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

  福樓拜笑了笑說:“這是我的習慣,一張十行的稿紙,只寫一行,其餘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

  8.關於古代名人感人故事

  鳳求凰 作者:司馬相如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皇兮皇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

  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

  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訊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期間,文君同相如,兩人一見鍾情,相戀私奔成都。後來卓王孫為顧忌情面,也只好將新婿、愛女接回臨邛。

  但他們仍安於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如今,邛崍縣城裡,“文君井”、“琴臺”古蹟猶存。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時作《琴臺》詩有句雲:“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在文君庭園裡的“琴臺”有一聯雲:“井上疏風竹有韻;臺前古月琴無弦。”

  這些詩聯記述了當年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忠貞愛情的千古韻事。後來司馬相如漸顯達,想納妾,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不過,考證家們言此詩是民間作品。司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貪念文君的美貌,後來就死在了這個病上。

  文君著誄文,流傳於當世。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

  少好讀書擊劍,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景帝不好辭賦,他稱病免官,來到梁國,與梁孝王的文學侍從鄒陽、枚乘等同遊,著《子虛賦》。

  梁孝王死,相如歸蜀,路過臨邛,結識商人卓王孫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樂,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歸成都。家貧,後與文君返臨邛,以賣酒為生。

  二人故事遂成佳話,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讀了他的《子虛賦》,深為讚賞,因得召見。

  又寫《上林賦》以獻,武帝大喜,拜為郎。後又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對溝通漢與西南少數民族關係起了積極作用,寫有《喻巴蜀檄》、《難蜀父老》等文。

  後被指控出使受賄,免官。過了一年,又召為郎,轉遷孝文園令,常稱疾閒居,有消渴疾。

  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現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六篇,另有《梨賦》、《魚□賦》、《梓山賦》三篇僅存篇名。

  《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秦時被從趙國發到四川。到了四川之後就辦起了冶煉企業。

  當時戰爭頻仍,鋼鐵需求旺盛,很快卓王孫就富甲天下了。直到漢武帝時代。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時,卓家的日子還過得相當好。 ☆幾經周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終成眷屬,回到成都。

  不久,漢武帝下詔來召,相如與文君依依暫別。歲月如流,不覺過了五年。

  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書。萬沒料到盼來的卻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的家書。

  文君反覆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數字中無“億”,表明已對她無“意”。

  卓文君既悲痛又憤恨,當即覆信叫來人帶回。信的內容是這樣寫的:“一別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

  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司馬相如對這首用數字連成的詩一連看了好幾遍,越看越感到慚愧,越覺得對不起對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

  終於用駟馬高車,親自回鄉,把文君接往長安。 ☆據說還有一件事:司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頭吟》,以這樣的句子“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終使相如回心轉意. 楚調曲??白頭吟卓文君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徙徙。

  9.感動歷史人物故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漢族客家人,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13世紀初,蒙古族在中國北方強大起來,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幾十年間,縱橫歐亞,攻城略地,燒殺擄掠,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位後,又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指,進攻南宋。從1235-1279年,雙方戰鬥了40多年,南宋朝廷終於滅亡。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殘酷的民族征服戰爭相始終。他是一個永遠載入中國歷史的愛國將領著名詩人。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自賣家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敵。被俘後,他義正辭嚴,慷慨殉國。

【歷史人物的感動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