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根據財政部和市財政局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加大高階會計人才培養力度,高階會計人才緊缺難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階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潛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帶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xx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潛力很強的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決定潛力強,操作潛力強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階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xx人;加大高階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

  三、遴選條件和程式

  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階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透過高階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國內高階會計人才。選取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階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貼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完善正高階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資料,適時增加正高階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階會計師質量。

  加大高階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水平設定培訓資料,強化管理、理論、綜合潛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階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階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高階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階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潛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階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階會計師綜合潛力再提升,結合高階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資料,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鼓勵我市貼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取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取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五、組織實施

  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市高階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階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市高階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階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市高階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市高階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取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資料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市高階會計人才綜合潛力素質提升,培養狀況報告等工作。

  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現狀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是結合戰略、人才、管理、技術等基礎上形成的保持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獲得人才優勢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為了獲取人才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往往會選擇大規模的外部招聘,以滿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導致了人力資源部門面臨這樣的難題: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員工由於缺乏對企業文化和業務狀況的瞭解,難以在短期內發揮其所在崗位的組織效能,並且外部招聘新入職的員工忠誠度較低,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內部員工看來,他們的能力積累和提升被上級和企業管理者所忽視,極有可能挫傷內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難以看到自己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上升空間,從而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這樣的企業對於人才恐怕很難有長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於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企業軟環境。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關係”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有部分員工認為,企業人員的引入和晉升大部分依靠與領導的關係,形成了員工之間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爭而導致內部人際關係緊張;此外,“大鍋飯”的傳統思維,也導致不少員工缺乏動力、不思進取。

  第二,缺乏長遠人才培養規劃。通常企業中主要靠員工的“師帶徒”模式或自己邊摸索邊學習培養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識的更新與補充。

  第三,如今科技資訊發達,職場生力軍多為80後、90後大學畢業生,這一職場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膽識大。企業在管理人才的過程中,80後、90後常由於新入職場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業人才流失,後備人才培養不足,則會出現人才青黃不接,甚至出現人才危機。

  所以,關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建立企業內部後備人才梯隊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後備人才

  後備人才問題是當今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何用好新生員工與如何把新生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後備人才,是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企業要想能夠百年長青,需要不斷地增加新鮮血液,並擁有培養優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機制。

  1、招聘遵循“最適合”原則

  在開展招聘工作的過程中,對於人才的引入既要考慮企業現狀及發展需要,又要考慮人才自身的需求,綜合各項主客觀因素,選擇人才,講究適用、匹配原則。的人才不一定最適合企業現階段崗位的需求,只有適合本企業、本崗位的人才,企業才應該聘用。

  2、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穩定和平衡員工心態的重要條件。對於人才來說,輕鬆愉悅工作的環境、可以接受下屬建議的上級、患難與共的同事也許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適度的成就感

  企業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並且甘願付出他們的才華與智慧,就必須給予能幹的員工更多的機會,給予工作成績優異的員工應有的收穫與報酬。

  4、知人善用

  給有能力和發展的員工更大的發揮空間,是讓員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這種感激做基礎,就不必擔心員工會離開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長久以來都是留住人才的好辦法。

  三、後備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後備人才包括管理型與技術型兩大類,其培養模式也不盡相同。

  1、管理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管理培訓生計劃。是企業對經過篩選的、富有管理潛能的一批新員工,採取系統的、專門的培訓、輪崗、導師輔導等培養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質,並逐漸安排其進入企業管理類崗位承擔管理職責。這種方式適合於急需人才的企業大批地培養新人。

  (2)企業接替規劃。也稱“接班人接替規劃”,是企業透過內部人才評價與篩選確定、並持續關注那些可能成為中、高層崗位管理人才的高潛質員工,對其在工作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上進行培訓與開發,透過內部晉升的方式,安排他們逐步接替企業重要管理崗位。

  (3)人才加速儲備庫計劃。是從總體上為高管崗位發掘和培養高潛質的後備人才。透過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為這些後備人才提供學習的機會,加速後備人才的成長速度。透過設立領導力中心,崗位分析、模擬測試、觀察和評估、反饋和評估報告等四個步驟,對候選後備人才現有綜合能力與崗位所需要的實際能力進行全面對比,進而確定具體的培養計劃。

  2、技術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崗位技能培訓。分為崗前、在崗和轉崗三個階段。崗前培訓可以使新員工瞭解企業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制度,掌握入職必須的崗位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崗培訓主要是明確各個崗位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轉崗培訓則是當員工進行內部調動時,為適應新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培訓,以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能力。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要制定規劃,對年輕的技術人員透過培訓給其以深入基層的機會,學習一些與未來技術開發工作相關的基本技能;對於中老年技術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知識視野,保持不斷創新的活力。

  (3)建立技能鑑定制度。隨著培訓機制的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術鑑定制度也應建立起來。有關鑑定內容、工種物件、證書發放以及主持鑑定的主體部門、監督部門及其資格認定、約束機制等也都應隨之完善、補充或修訂,實現用制度來規範技能教育。

  四、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的建議

  1、建立人才發展通道

  企業應該為後備人才建立良好的發展通道,透過人力資源部門與員工個人的面談溝通確定其發展目標和通道,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個人職位提升。通常,企業應為員工設定管理類和技術類通道,員工可依據自身崗位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道。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明確的選拔標準,包括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以及與企業核心能力素質的契合度等方面。具體標準是針對各類後備人才的入庫標準,包括員工基本條件(學歷、經驗、年齡等)、知識、技能、能力素質、個人績效等方面。

  3、完善培養管理機制

  選擇合適合理的培養方法,包括培訓、輪崗、導師、掛職等方式。各種培養方式適用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於不同類別的人才企業應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培養。做好培養考核工作,對後備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明確後備人員能力提升情況,及時發現其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透過面談溝通為後備人才確定新的培養目標。

  4、完善人才退出機制

  為保證企業秀或潛力的員工能夠進入後備人才梯隊進行加速培養,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人才梯隊管理與企業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相對接,對後備人才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一方面,表現優秀的後備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企業出現空缺崗位時,可以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當然,企業應建立並完善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明確任用原則和任用標準,完善選拔任用流程,明晰相關責任人,保證晉升選拔公平、公正地進行。另一方面,對於表現較差的後備人員,依據後備人才梯隊淘汰機制進行淘汰。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淘汰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培養物件的積極性。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核心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必須以實踐教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全面素質教育為目標,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特徵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體系建設中,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工學結合為特徵,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職業教育特徵的教學資源,以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關鍵。職業教育既然作為一個型別存在於高等教育的叢林中,必然需要其具備與其他型別的高等教育有凸顯特徵的改革方向。擺脫學科教育的職業教育雛形影響,以特色專業建設與改革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培養社會急需高階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建設適合社會進步的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使得高職院校定位準確、安於其位、辦出特色,才能實現職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一、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直接面對社會就業崗位的選擇,而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用人標準和素質要求,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僅需要遵循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所以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必須引入企業的參與,進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堅持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並透過企業專家的認證。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和修訂過程中必須滿足以下原則:

  1.以專業面向崗位分析為前提的專業素質定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起源於人才市場需求分析。透過對生源的知識水平分析,尋求專業人才培養的起點。透過深入地市場調研,跟蹤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明確專業的職業面向(主要就業單位、部門和崗位)。依據生源的知識水平和就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對專業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準確定位,並確定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和等級,明確專業學生畢業標準,從而為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依據。

  2.以專業素質定位為依據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支撐目標實現的課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重點在於主幹課程及教學要求的設定,主要職業技能訓練及教學要求的設計,專業教學程序表的編制,各類課程的學時與學分安排。從而形成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透過分析相同專業在不同崗位上的能力要求,形成相同專業基礎平臺上的不同崗位特定能力的方向培養,確定支撐特定能力培養的課程設定,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

  3.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專業核心課程設定

  核心課程的設定,關鍵在於廣泛深入地社會調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特別要關注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能力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依據工作頻率分析法,歸納出專業培養的若干個行動領域,並轉換成相應的專業教學的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為中心設計職業課程鏈,把企業的崗位技術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相銜接,將證書考試大綱與課程教學大綱相融合,將職業資格鑑定考核與課程考核相貫通,以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4.以學分制管理為基礎平臺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之間的關係。發揮學分制的特點,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發展。逐步推進課程的整合與改造,適度減少必修課比重,加大選修課的開發力度,提供學生自我發展的選擇空間,實施實驗實訓基地的開放管理,將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納入學分制管理,實施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將學生日常管理納入到學分制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高職學院學分制相適應的、面向全校學生的內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全面覆蓋整個專業教學過程。

  5.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素質的形成依託實踐。建立適合專業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體現著專業課程結構的職業教育特徵。因此要設計以校內實驗、訓練、實習為重點,校外實習、綜合實訓為延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為基礎,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為方向,企業技術人員為實訓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比重,淡化課堂教學的學科痕跡,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注重生產性、工藝性、綜合性實訓,使學生更好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技能。

  二、以崗位需求為特徵,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體系的設計。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以崗位群應具備的能力分析為依據,建立起一個適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所以,在教學體系的建設中,必須打破學科教學的約束,建立起以工學結合為特徵,貫穿能力培養、體現崗位需求的教學體系。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透過校企合作模式,透過工學結合途徑,以掌握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為主體,建設基於工作過程獲得能力遞升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提升旨在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質量。

  1.以職業教育為特色,建設模組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分析結論,體現企業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選擇,設計支撐專業培養的課程體系。按照通識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職業方向課和職業素質課的課程體系,按照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設計學分課程構架,設計專案教學模組,以完成專案教學模組為學期劃分,從而實現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改革。各專業課程體系中,要依據職業技能資格取證的工種,強化核心課程和實訓專案的開發。加大適合社會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的素質拓展選修課程,實施學生素質教育課程三年期間的全覆蓋。從而確保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實現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2.以任務驅動為依據,建立循序漸進的專業實踐體系

  職業教育的重點在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體系的關鍵在於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根據專業培養能力不同階段的任務區別,將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設計為若干階段: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適應社會能力階段;培養大類專業基本能力的基本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面向需求的技術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方向的核心技能階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技能階段等等。透過實驗訓練、實習實訓等教學手段,實現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一性和相異性的統一,同一專業不同就業崗位群的實踐教學方向分枝,使得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專業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以專案導向為指導,設計“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教學體系是專業培養理念與途徑的體現,影響著教學內容與途徑的先程序度,實施“工學交替”,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學生第一學年在學校學習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融入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學年主要以針對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實施教學,專業技能實訓主要依託在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第三學年在學校完成職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後,選擇相應就業崗位群,在校內進行核心技能專項實訓;安排在就業頂崗實習單位進行畢業前的綜合技能實訓,並在完成畢業編寫後返校答辯。全過程覆蓋的適應社會能力的教育與訓練按照地點不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實施。這樣,透過學校—企業—學校—企業—學校的閉環教學途徑,並結合以專案導向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形成專業“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使培養的學生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實施的專業教學更加貼近生產一線。

  4.以教學質量為標杆,強化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

  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是學生上崗前的實戰演習,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依據。為此學校必須建設“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平臺”,搭建頂崗實習網路教學全過程管理與監控,暢通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資訊通道。學生處應協助企業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教務處協助企業做好教學安排,專業系部協助企業做好教學的實施,企業負責學生實習教學與考核,企業參與學生的畢業指導和答辯,督導室適時安排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教學進度檢查,瞭解企業對學生評價。為了加大學生畢業答辯工作的指導,學院每年應根據學生實習單位的變化,對答辯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進行調整,並指導各專業答辯工作組完成答辯任務,從而確保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監控。

  三、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

  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發展與進步,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實施依託於企業的.合作。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給我們以啟迪,沒有企業作為職業學校的支撐,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品牌專業,也就不可能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就業。那麼與企業的合作,就不僅需要企業全過程的參與學校教學,更需要的是企業有效資源的投入,以彌補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資源不足,形成校企互動互惠、效益良好的長效機制,共同完成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

  1.企業介入學院教學改革與建設

  職業學院實行董事會指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一種模式創新,學院董事會主要成員單位引入企業,以便把握學院教學建設與發展重大事項的決策。學院成立由企業專家介入的專家委員會是一項必要改革,以便研究和論證學院教學改革和學院建設的具體方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以實現校企合作的常態化管理。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吸收企業技術骨幹參與專業建設與改革,以實現校企合作專案具體實施,構建專業特色,實現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2.建設企業參與學生學習評價機制

  學校與企業相結合,不僅體現在共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實習計劃,共同承擔教學及教材編寫,更要注重對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制定的參與,以體現專業教學與產業生產的對接。透過企業人員介入課程教學與考核、實訓環節指導與考核、畢業指導與考核等,來拓展學生技能水平評價的外延,充實學生透過現場經歷充實技能教學的內涵,從而促進技能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3.校企共同實施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藉助於企業的資源彌補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境。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參與專案建設和提供技術及裝置支援,建設和完善“校中廠”實訓基地,為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提供支撐。並由企業技術人員擔當實訓課程主講教師,以提高校內實訓實習專案開出率和實踐教學水平。利用企業優質的人力、技術和裝置資源,建立“廠中校”實訓基地,以實現技術含量高、裝置投資大和生產環境難以模擬的實訓專案教學,滿足專業現場實習需要,為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高質量的基地拓展,確保實踐教學計劃落實。

  4.校企聯手構建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校企聯手共建師資隊伍的模式;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決定了專兼職教師隊伍的成員構成;職業教育的教學特徵決定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必須與企業合作。教育部在教高司函[20xx]82號文中,對高職院校建設教學團隊提出建設目標,“雙師”結構的團隊主要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組成,以專業(群)建設作為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臺,開發、設計和實施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因此,需要透過各種渠道加大“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聘用企業技術骨幹擔當兼職專業帶頭人;二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三是調整校內有現場工作經歷的教師擔任實驗實訓教師;四是加快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訓力度;五是聘用一批企業兼職教授參與學校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決策,舉辦體現現場先進技術、先進裝置及先進管理理念的講座。透過校企聯手塑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商品生產的現代化,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也在發生轉變,更加看好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能力遞升為主線,加大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和改革,實現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培養高階技能型的企業一線員工主力,為提高企業人才密度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障。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一、目的

  為認真貫徹集團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加快人才培養、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透過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公司戰略後備人才隊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隊,滿足公司乃至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援。

  二、原則

  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培養為輔”的培養原則,並採取“滾動進出”的方式進行迴圈培養。

  三、人才培養目標

  公司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公司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專業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知識,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養組織體系

  公司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及專案組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負責人才培養物件的初步甄選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人力資源部作為公司人才培養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式的制定、培養物件的確定和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

  五、主要內容

  本方案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人才的甄選、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方法、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一)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

  公司人才培養體系由“啟航工程計劃”、“育英工程計劃”、“菁英工程計劃”、“卓越工程計劃”四個部分組成。由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公司戰略人才庫。

  1、啟航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對有上進心、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新入職大學生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部門技術骨幹、業務骨幹。

  2、育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透過對公司現有的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優秀班組長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各車間或職能部門及生產單位負責人。

  3、菁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透過對公司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核心技術人員及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為公司後備崗位儲備人才。

  4、卓越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透過對公司現有的後備幹部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全面的人才,為公司今後的戰略擴張作好準備。

  透過上述四個計劃,逐步將培養物件培養成為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公司後備人才。關鍵崗位主要指公司根據當前或根據未來發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階崗位。後備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應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高階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選

  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或專業潛質的後備人才,以樹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

  1、甄選條件:進入人才培養隊伍的員工必須是大專以上全日制學歷,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能夠勝任現有崗位工作,有強烈進取精神,有一定的培養潛質。

  2、經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由部門或生產單位推薦。

  3、由人力資源部根據甄選條件篩選人員名單,然後由公司領導批准入選人員名單。

  (三)人才培養模式

  為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結合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公司對人才採用下列兩種培養模式:

  1、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公司採取寬口徑培養模式,即採用:一線輪崗工作(不同系統)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副班長到班長(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車間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中層副職到正職(不同部門)時間為一年;培養期間採用繼續教育+內外培訓+雙師培養制+分段式多模組培訓體系。

  2、專業技術及業務管理型專才,以專業技術為主線進行叉培養模式,即採用:專業或業務領域內輪崗+專案鍛鍊+內部指導+繼續教育+內外培訓模組訓練等多種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四)人才培養方法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公司對列入培養計劃的各級人員採用不同的培養方式,按照“技術、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綜合素養教育的基礎上,以提高大學生的技術素養為目標,以培養學員的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努力培養“適應公司發展需求,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性”的應用人才。

  1、入職開始跟蹤管理: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各部門單位負責,定期跟進大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入職2周的脫產軍訓、培訓;現場流程培訓;跟班鍛鍊;年終優秀選拔。

  2、建立保障機制,為大學生快速成長搭建平臺。啟動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讓各專業大學生看到發展的希望和潛力,安心留在企業施展才華,從20xx年起,啟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工程,其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確立人生奮鬥目標,充分發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同時有利於組織選拔使用和培養適合崗位人才。

  3、輪崗:前提必須勝任本職工作;公司不同部門間的輪換,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不同部門、單位及各崗位主要職責和相互協調配合情況;由輪換期間部門或單位管理;輪崗週期原則上分為三個、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根據培養計劃及實際情況確定。

  4、納入內部培訓師:為了滿足中層崗位所必須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自主積累總結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計劃”的必須根據公司《內部培訓師管理辦法》參加內部培訓師,並完成相應的講課工作。

  5、加強培訓:內部培訓-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礎培訓、技術培訓、管理培訓、能力提升培訓、素質培訓等多種形式;外部培訓-安排到有色行業同類礦山現場培訓、參加諮詢機構組織專項培訓。提供技術交流機會,有計劃地選送到合作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參觀學習,取長補短,開闊他們的視野。

  6、委培:根據專業、管理需要與高校和有色行業培訓機構合作,委託進行深造。培訓為半脫產和全脫產形式,畢業後報取得畢業證,公司給予報銷學費。入學通知前需簽訂委培協議,畢業後為公司服務10年以上。

  7、雙師制:過去,以師帶徒、以老帶新。安排有經驗的同志擔任指導老師。表面上很重視,事實上這些師傅根本履行不了職責。在此基礎上考慮大學生剛踏入社會,充滿激情和動力,思想還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裡承受能力比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產生想法。實施“雙師制”,即主要組織相關專業具有較高職業技能和較好職業道德的骨幹或比新入職學生早2年“學姐學哥”,班組長為目標責任人。沒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實習情況反饋機制,幫助指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這樣讓大學生能迅速融入集體、切入工作。當掛職鍛鍊到車間主任階段期間,安排廠級領導一帶一專人負責指導、管理、考核。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鍛鍊期間安排有設計性、研究性的內容,面向生產執行存在複雜疑難課題、技術攻關。例如去年在鍛鍊的公司、,在生產技術部副經理帶領下,進行爆破引數最佳化專案和凍土爆破專案研究,經過分析討論提出方案,開展研討,選定試驗爆區,透過爆破效果分析各項指標,確定最佳化引數,開展專項爆破試驗,最終試驗成功解決了大塊產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響鏟裝效率的問題。經北科大、設計院等專家認證達到預期效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

  9、構建分段式、多模組、相互銜接方法: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在強化基礎訓練的基礎上,先壓擔子,後幫帶,先試用,後定職。按照“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段式、多模組、相互銜接的培訓課程。

  10、掛職管理能力提升:縱向逐級掛職,橫向多-維度鍛鍊。基層一線班組長掛職階段,主要是自我完善,豐富知識和積累工作經驗。同時,要以身作則,勇挑重擔,辦事公道更要顧全大局,鍛鍊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技術素質、管理素質,掌握計劃、生產、安全、裝置、成本等管理知識和技巧。掛職鍛鍊關鍵在第二、三階段,在車間主任和中層崗位上鍛鍊時,必須給予施展平臺,放開管理許可權,明確管理目標,獨立處理解決問題,嚴格按照計劃方案實施。

  11、保障體系:師資隊伍結構-人才培養基地以內部培養為主,現有經驗豐富的各專業兼職老師40名。其中教授級高工7名,首席工程師1名,高階工程師13名,工程師18名,高階技師1名。此外,基地還根據培訓需要聘請一些教授和教員,分別是國內高校名師和行業界高階技術人員,指導團隊進行創新教育,科學研究、技術訓練。使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12、增強企業凝聚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青年人才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組織各種演講、書法、籃球比賽和技能比武,積極參加公司舉辦大型文體活動。

  13、考核體系:考核分為季度考核和年度綜合考核。季度考核:學員要有工作小結及自我評估改進意見。指導老師和主管負責人對其評價。年度綜合考核:採取“三結合”方式,即結合工作總結進行民主測評、帶班指導老師,輪崗單位或部室負責人的意見進行評分。

  按照人才培養體系四個部分,不同培養時期,不同的層次,分別制定不同考核指標;考核主要測重於思維能力、專業素質、個人特質、綜合能力,同時著重參考其工作業績。

  綜合考評採取問卷打分方式,分別由帶班指導老師、民主測評、輪崗單位負責人進行打分,然後按照30%,30%,40%的比例計算出加權得分。以此得分作為衡量綜合考評結果的依據。

  (五)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為了保證公司人才培養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公司人才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考核進行調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並吸收新的優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據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考核評為不合格的淘汰。評為基本合格的在原掛職崗位繼續鍛鍊,連續兩年評為基本合格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沒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將不再作為公司人才進行培養。

  在培養過程中,未按本實施方案要求程式參加培訓的或外委培訓不簽訂培訓協議的,違反公司員工管理辦法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不再作為公司人才培養。

  公司將根據《培訓管理辦法》對各層次人才的培養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凡不配合評估工作的個人,人力資源部將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庫。

  2、晉升:根據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評為合格的晉升一級掛職鍛鍊。另外,當公司出現崗位空缺時,將優先從公司人才庫中選拔適合人選,或集團公司選拔人才時優先推選。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人才培養計劃,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戶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企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