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日誌吧,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誌了。如何寫好日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1

  (一)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我們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所有學科中的地位,如果要求學生回家去以後預習完全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可是,我們的課改如果沒有學生的自學,要在課堂上展示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又鑑於我們歷史學科每週兩節課時的原因,最後,我們一致商議每週用後面一節課時間預習下週要展示的兩課的內容,完成學案,老師給與簡單的點撥和提示,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在一節課內展示兩課的內容。想象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結果,幾周下來,由於我們學校學生的“自然條件”限制,所以,一節課只能預習一課,有時甚至一課預習起來也有很大的問題。更不用說課堂展示了,不要說拓展,就是基礎知識講起來都成問題,如此下去,我們的教學如何推進,任務怎麼能完成?我們歷史教研組的老師們陷入了沉思,第一步還沒有邁出,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難,還有三步我們如何能邁出步子?

  於是,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找尋途徑的歷程。這一次我們決定首先在歷史課的前一天佈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只需要完成學案上面的基礎知識部分內容,其餘內容在課堂上完成。同時,上課時,首先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互查基礎知識的完成情況,並提出預習問題,老師進行解決。這一次,效果明顯比前一次好多了,由於學生的互幫互助,基礎知識的完成情況不錯,但是學生基本不能提出問題,最後仍然是被老師牽著鼻子來完成學習內容的。在我們相互聽課後,我們再一次對預習課進行了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主動學習呢?

  老師們又開始了新的探尋。有設定預習問題的,有推薦閱讀資料的,有-------直到今天,我們仍在進一步的探尋中。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預習方法,因為,小組合作學習,預習時關鍵。只有學生預習好了,才能有課堂的展示,才能有問題的生成,才能有思維的碰撞,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二)交流展示

  這個步驟是在做好“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組內和組間進行的交流和展示的活動。這一步驟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為了能有效地走好這一步,我們歷史組的老師們又進行了辛苦的摸索。

  首先,我們仿照我們學習的杜郎口中學和綦江模式進行,結果,我們的學生們根本不具備此種表達能力,就算是好不容易抽起來一個能說清楚一點的,都只是個別,不可能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科就只發展這幾名學生啊?如何能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這時候,我們首先想到了學習,讓學生們也進行一下學習。我們把外出學習錄製的學生們上課的影像資料放給學生們看,並且邊看邊給學生講解,哪一個步驟應該怎樣做,如何做能做的更好,讓學生們整體感知了原來我們也可以做的這樣好,樹立了自信。於是,又開始了第二輪的“交流”。這一次,要比第一次好些了,可是在交流的時候,其餘學生的狀態還不是很好,能夠體會如何交流的學生還不是很多,怎麼辦?培訓!進行“職業培訓”!我們開始對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進行特別的培訓,培訓每個階段組長應該怎麼做,組員應該怎麼做,如何能把小組管理得更好等等,經過這次組長培訓和小組成員培訓相結合,學生們整體改變很大,上課交流時狀態也好多了。可是,這樣的狀態始終不能堅持如一,如何能讓學生狀態長期保持,這又與我們班級的考評機制有很大的關係。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2

  當教師,是我自己的選擇,當地理教師,卻是憑著自己的喜歡,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不斷完善自我,開拓教學新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是我始終追求的目標。學生時代的親身經歷,使我深知一名在教學上業務精通,語言生動,思維敏捷,知識淵博的老師,就一定能贏得學生的尊敬。為此,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熟悉教材,熟悉學生,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水平,針對不同的教學要求,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語言表述,是我多年不斷鑽研和嘗試的方向。回想走過的路,條件簡陋也好,裝置現代化也好,有幾條教學原則我卻是始終堅持,也算是我的教學風格吧。

  一、始終帶著微笑進課堂。

  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地理教師任課班級多,每週課時少,所以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去熟悉、去親近自己所教的學生,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微笑可以是鼓勵,微笑可以是提醒,微笑可以是欣賞,如運用得當,在師生之間,微笑永遠是一種雙贏。我相信,如果用關愛、寬容、樂觀向上的人格魅力在師生之間營造一種和諧的、真誠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情感氛圍,課堂上就不會有對抗,學習應該是愉快的。地理教師還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自然情感和興趣情感,以此去感染學生,引起其情感的共鳴,產生學習的動力。總之,重視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使地理課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並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始終重視新課匯入的設計。

  一直相信: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新課的匯入方面頗費心思。由於地理課特別貼近生活,新課的匯入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素材:一個小故事,一首優美的旋律,幾句膾炙人口的詩文,一道設計巧妙的問題,幾幅緊扣主體的圖片,一組扣人心絃的鏡頭,都可以一下抓住學生的心,觸動學生思維的網。為此我喜歡看書,喜歡讀報,喜歡電視,喜歡旅遊,習慣用地理人敏銳的目光去收集可以活躍課堂、充實頭腦的資料。建議關注中央10套科教頻道,正大綜藝也不錯,它們是最便捷的地理資源庫。

  三、始終堅持讓學生參與進來。

  熟練地運用地圖是地理學習應掌握的基本技能,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的地理課堂上的指圖、讀圖就已經由學生代勞了,那時沒有中國政區的拼圖,我就帶頭用硬紙板做了個大拼圖,於是學生們就每人做了個小拼圖,中國區域學習就有學生介紹家鄉的課堂安排。現在,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尤其是新教材,不僅給學生活動提供了空間,也給教師提供了組織活動的參考,甚至也給學生自主參與提供了參考,我的許多課上,都有學生主動提供來的資料、圖片、郵票、錢幣、照片等作教參或教具。當然,這些都和教師的榜樣和鼓勵作用分不開。凡是學生能做的、能想的、能畫的、能填的、能講的,就放手讓盡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是我一貫的做法,更是現代教育的方向。

  我一直認為,中學地理是一門生存規則課,它承擔著向未來的建設者介紹人類的家園,宣傳自然的法則,倡導人地和諧的重任。我們的地球家園更需要有地理頭腦的家庭成員。我為自己是這樣的一名“佈道者”或說“宣傳員”而自豪。讓我的學生們喜歡地理,給我的學生們裝上地理的頭腦,是我的執著,是我的追求。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3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分縷析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不少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於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資訊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後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透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為什麼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麼“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係,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二、教師要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相關知識的聯絡方式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應該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對這些思考和預設是否考慮到了。教學後,要對實際程序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比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及其原因,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

  教師教得好,本質上講是學生學得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乎學生實際呢?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有的教師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教師的講解並沒有很好地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認識上鴻溝問題。有的教師只是一味的設想按照自己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也許學生當時聽明白了,但往往是是而非,並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例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概念類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教材中的例習題都是編者精心編制的,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它們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對培養學生智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等都有重要意義。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4

  在遠端培訓研修的日子裡,我認真觀看了專家老師們的講座的影片: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範例,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要揚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我有更深刻的認識。初中學生作文難教也難寫,主要因為初中作文教學上仍然存在應試式的非積極心態,而這種非積極心態又主要根源於以“文”為本位的舊作文教學機制。要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予以根本的變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新機制,應該是以“人”為本位的,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的,能將人的性格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趣、個性發展、習慣養成等人文教育因素與寫作能力培養、寫作技能技巧獲得統一起來的,將課內外融為一體的開放的植根於現代教學觀念及我們民族優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學機制。

  如何建構這種教學機制,我想談談自己作文教學的一些體會。

  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作文教學的關鍵。組合“實物”和“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資訊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實物”和“媒體”指導學生輕鬆、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一、以“媒”激趣,用“媒”引導,培養學生動態觀察力

  運用學生表演或藉助聲像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對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並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有感染力、可視性強的“表演”或多媒體,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聯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到習作活動中來,並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視寫作為樂事。

  在初一學生的作文入門教學中,我將學生領去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段動畫《湯姆和傑瑞》,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興趣被調動起來。一段結束,我直接佈置學生把剛才的內容描寫下來,學生很樂意,立即進入了寫作。可剛寫了一半,學生就開始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小聲探問。原因很簡單,沒有仔細觀察。他們要求再次播放媒體內容的願望十分強烈,我逐段重放媒體內容時,發現同學們觀察得特別仔細……

  二、減“形”去“聲”,去“頭”藏“尾”,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語文課程標準提出7-9年級學生要能“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絡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這就要求學生作文,儘管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湧、浮想聯翩呢?

  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運用形象或媒體教學是一種較有效的手段。對運用媒體進行習作教學要按部就班地恰當處理。如何處理呢?第一步,選準材料,在多媒體材料或學生表演材料的選擇上,要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理解或曾經歷過的材料,這樣學生才有興趣、有體驗、有話可說。第二步,設計寫作目標及採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據作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對形象(有時可以是學生現場表演)或多媒體錄影資料作適當的取捨。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對話描寫能力,可以對所選(對話描寫內容豐富)多媒體材料採取“去‘聲’處理”——保留“形象”、去除“媒體聲音”。學生觀看媒體時,形象鮮明,就是缺少人物對話和畫面其它聲音。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為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苦表演及培養對話描寫能力的過程。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動作描寫能力,可以採取“減‘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體聲音”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採取去“頭”藏“尾”——藏掉媒體的前半部或後半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第三步,設計好某一作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及實施方案。如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對話描寫能力,(第二步所舉的那個例子可以放在學生進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準備:

  1、根據媒體或表演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

  2、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動作等;

  3、使人物語言富有個性,自然貼切。

  三、以“文”富“形”,用“情”點“形”,有效昇華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一次作文課上,我用金山畫王和動畫flash製作了一段人物活動場景,學生“觀賞”了之後,個個覺得沒“意思”,少“趣味”,什麼原因?學生髮現動畫中人物動作生硬,缺少語言,神態全無。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我們怎樣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行聲有色”呢?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接著我指出,如果沒有語言、缺少動作、毫無表情,那就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而是“木偶”、“殭屍”,只有透過認真觀察,不斷豐富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尤其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人物的興趣、愛好、情感價值觀,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有聲有色,學生展開探討,進行“創作”。一會兒,我動畫上的“人物形象”就在同學們的“筆下”變得感情細膩、血肉豐滿了。這種方法我歸納為四個字“以文富形”。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寫作應做到,“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培養學生作文情感,主要依靠學生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也要靠我們語文老師透過形象來昇華。這就是要做到“用情點形”。在作文課上,放一段國際時事,讓學生有感而發,就其中某一件或幾件作一兩句評價;有時放一兩段電視或動畫,讓學生評判其中人物的言行舉止;有時直接由班級學生之間的爭端談起,讓學生來評判是非。然後要求學生把這些感受用筆寫下來,這些往往就是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教者不必去在礦井“描寫要深刻細緻,議論抒情要以記敘描寫為基礎”的理論,學生自然會從平時的積累中慢慢理解。

  利用“形象”進行作文教學,可以擺脫老師枯燥地味地說教作文,能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5

  這次的體育研修我有很大的感觸,也有很多的想法。

  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巧設懸念誘興趣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緒言》一節時可向學生展示體育科學的發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體育與人類生存和社會文明的重大關係,使學生體驗“處處有體育”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巧妙地配合體育訓練設定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歎------疑問”中感受體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嚮往學習體育,增強對體育學科的興趣。

  另外,在每節課的匯入時,也可以聯絡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並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或者實驗,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麼”,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二、誘導探究激興趣

  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是體育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透過多種途徑(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應該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並舉,深思結合,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探究體育知識的興趣。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討釋疑增興趣

  學生透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學生在探究新問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怎麼去做,受到了什麼啟發都會反饋出來,甚至爭論不休。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開展熱烈的討論、認真思考、質疑辯難,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一環扣一環,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最佳化練體育訓練,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體育展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能力。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6

  體育與健康課我注重貫徹新課改精神,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注重構件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動腦、互相協作、互相研究,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是此課的指導思想。

  透過這一個多月的學習,使我越發感到教師要做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有一泉源源不斷清澈新鮮的活水。幾位專家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今後,我一定要加強學習,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繼續教育學習中的過程中,我堅持每天進行網上學習,認真觀看各個專家的影片錄象,透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我也更加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我透過課程影片聆聽了專家的專題講座;透過課程文字加深了對專題的理解;透過課程作業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將啟動的教學改革;透過網上探討尋找到了思想的沉澱和共鳴。

  透過這段時間的研修學習我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在體育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練習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走、跑、跳、透的身體素質能力。

  4、在教學中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體育課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體育學習的動力,單調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是學好體育課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體育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講話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練習小組的學習中來。

  2、引導學生創編練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初中教師培訓研修日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