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劉雪梅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於是劉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麼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劉老師選擇了一段錄象《盲人摸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緊接著,劉老師出示一個學生最熟悉、最喜歡的恐龍玩具,更加刺激了學生。這時候學生的眼球還會不盯著老師嗎?

  二、環節清晰、環環相扣,語言簡潔親切,過渡自然順暢。

  作為一個新手,能把這堂課上得這麼成功,真是難能可貴,從故事匯入新課,到觀察恐龍講授例題,從組織小組觀察玩具,到猜一猜小兔手裡抱的物體是什麼形狀,從智慧島大量的練習到精煉的小結,整堂課的環節清晰,而且過渡語設計的自然順暢,所以環環相扣,語言比較簡潔,沒有過多的廢話,整堂課顯得乾淨利落,沒有拖泥帶水。

  張老師在語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口味。例如:在玩猜一猜的遊戲的時候,劉老師是這樣問的“猜猜我們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在小組活動觀察玩具的時候,要求學生“悄悄地告訴你的小夥伴你坐在玩具的哪個位置?看到了玩具的什麼”……裡面的“做客、悄悄地”就象是講故事、玩遊戲一樣。而且劉老師語速不緊不慢,使學生在愉悅、輕鬆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

  三、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劉老師緊緊抓住了“誰站在物體的什麼面,看到了什麼”,從而突出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又透過猜猜小兔子手裡抱著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從學生的錯誤出發,強調了要全面的瞭解一個物體,就要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而不能只從一個面去觀察,這樣又突破了難點。所以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劉老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捨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劉老師這節課最主要就是抓住了學生喜愛的恐龍這個形象。一開始讓三個孩子站在恐龍的不同位置去充分地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然後到電腦上看課件中的例題,孩子們再一次得到證實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的小朋友看到的恐龍形狀確實是不一樣的。

  然後讓孩子們在小組裡觀察各自的玩具,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動、親身的體驗、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達。在培養學生說完整的話方面,劉老師也做的很好。

  透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不但使學生獲得了關於“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而且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理念。

  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數學課堂上不是為學知識而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劉老師透過提問:為什麼同樣是在觀察同一個物體,他們三個人卻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呢?為什麼看到一個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學猜是長方體的,有的同學猜是正方體的呢?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六、板書設計簡潔美觀,高度概括了這節課所得出的結論。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

  1、畢竟是第一次上公開課,劉老師肯定有些緊張,有些環節記不清,還好在她即將打亂教學環節的時候,她能及時的穩住自己,順利的將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上下去。不留心的話,我們聽課老師還不容易察覺。

  2、在組織小組活動時,劉老師可能也是緊張,忘了先說活動要求再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而是先請小組長把玩具拿出來再說活動要求,這時候學生的興奮點全在玩具上,沒誰聽老師的活動要求了。所以這裡的組織教學做得不太好。

  3、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沒在注意判斷學生回答得是否準確,比如一個學生說:因為他們看的部位不同,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不同。這裡,老師就沒發現學生說“部位”這個詞不太準確,而應該改成說“角度”或“位置”,結果老師也跟著這個學生說“部位不同,所以形狀不同”可能都是緊張的緣故。

【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