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遐想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1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絡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是一個讓人思親懷古的'季節。特別是這幾天細雨濛濛,絲絲細雨在空中繽紛飄渺,落在葉上,使我的心中泛起點點漣漪。聽著這雨的呢喃,我不禁想起了許多許多……

  清明掃墓祭祖,緬懷先人,這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應該繼承和發揚。然而,近年來,我們經常從電視上、報紙上、周圍生活中看到或聽到:有些人在祭奠親人的時候,燒香放炮,驚天動地。雞鴨魚肉,樣樣齊全。有的還大燒紙紮車馬、侍女和各色冥幣。那小小的墳頭,竟然也成了某些人比富擺闊、傳播迷信的“舞臺”。這不僅加重了人們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潛伏著巨大的危險,極易汙染空氣,甚至引起山林火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安全威脅。

  那麼,我們能不能想出一些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表達懷念親人之情,又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譬如,一杯薄酒,一束鮮花,或者在墳前栽上一棵小樹,簡潔而不失莊重,值得我們效仿。我們還可以透過組織一次踏青活動,搞一次清明徵文或寫一寫清明詩,以寄託哀思之情。昨天,我和哥哥在上網的時候,還發現有些地方建有一些網路陵墓,隨時可在網上獻花、點歌、敬燭、祭酒,既可以懷念故去親人,又可以節約資源,避免鋪張浪費,還可以免卻火災、環境汙染等災害。

  無獨有偶,前幾天,我還看到有個電視欄目也在宣傳一種新的墓葬方式——樹葬。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裡,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這種新型墓葬方式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佔很少的土地,樹長大以後又能蔭及後人,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我覺得: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提倡“厚養薄葬”。老人在世時多多孝敬,喪葬、祭祀等活動儘量從儉,不搞鋪張浪費。

【清明節的遐想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