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1

  我們現在接觸的是《科學放大鏡》這個主題裡的活動內容,在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玩了很多的小遊戲、小實驗,面對新奇的遊戲和實驗,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

  在活動前我們蒐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鏡、望遠鏡、放大鏡等,關於溶解的物品,會旋轉的物品,等等,對於蒐集的物品幼兒不陌生,但是平時接觸的不多,所以總體來說對他們的認識是有限的。

  當我出示各種各樣的鏡子的時候,孩子們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好奇的問:“老師,我們要幹什麼呀?”“老師今天要和你們做遊戲。”“好”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拍起手來。我先讓孩子們每人選一樣材料(平面鏡、望遠鏡、放大鏡、近視鏡、萬花筒等等),用它們觀察事物“你們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不一樣?”劉志翔大聲的喊:“老師,萬花筒裡好漂亮啊!”;“哎,我的手怎麼變大了?”;“我能用望遠鏡看到遠處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紛紛開始討論起來。

  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每一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學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觀察到他們用手電筒當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後探索其中的奧秘。我聽到張樹威說:“我的手電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沒了?”讓孩子們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進行試驗這一環節,幼兒開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奧秘,他們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孩子們都能夠非常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孩子能夠自己動手操作試一試。當然,在讓孩子們自己操作前,我大費周章的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常識性的實驗。當我問到:“糖、鹽、味精放到水裡會怎麼樣?”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較為正確的觀念。桑若楠說:“會化掉!”胡軼斐說:“會變沒了。”因為孩子們生活中接觸到這些東西,和他們的生活很親切,所以,有的孩子當看到我的材料時,就說到:“老師你要幹嘛?好像要燒菜了啊?”看!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他們會關注到的東西都是他們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所以在操作環節中,孩子們都非常得有經驗,用手把杯子搖一搖的,有的用攪拌棒快速的攪拌,有的選擇倒溫水。於是我就在結尾總結的時候問了孩子一個延伸問題:“你在讓水寶寶變魔術的時候,你是怎麼樣讓它溶解的快一些?”於是孩子們把他們使用的方法一次說明,他們在自己動手之後表達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學實驗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科常類的知識,還是要讓孩子真的嘗試了,才會讓孩子的知識在腦海裡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動記憶。當然,這樣的活動,教師一定要有前期豐富的準備,孩子操作的時候能夠儘量減少孩子的等待時間,另外如果能夠進行分組教學就更加有效了。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2

  科學活動的材料準備是一件麻煩事,有的材料要十分精確,有的材料又不便於幼兒的自主操作。以此,科學材料的準備就成為困擾科學活動開展主要障礙。怎樣讓科學活動來源於幼兒實際生活?怎樣讓科學活動延伸到幼兒的實際生活呢?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孩子的一種玩法讓我發現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午飯時,吃完飯的浩田又在進行玩碗的活動了,你看,他玩自己的碗就算了,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碗也搶了過來。我想過去調解一下,省的小傢伙又挑起什麼“戰爭”。可是沒有想到,兩個小朋友不僅僅沒有吵架,而且玩的很開心。怎麼還唱歌來了,“照一照那個變胖了,照一照那個變胖了。”等我走到浩田的身邊時,小傢伙很自豪的說,“老師,老師,你快看,哈哈鏡,哈哈鏡。”真的,當兩個不鏽鋼的小碗,口對口合在一起時,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變胖了。摸了摸浩田的小腦袋,表揚他獨特的.玩法。浩田說,他還可以讓小勺子在桌邊上練平衡。說著小傢伙就開始操作起來。我們已經把熟悉物品的用途給固化了,但孩子卻發現了他們新的功能。科學材料的取材也一樣,一說科學課我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量杯、天平、磁鐵,其實科學材料也可以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科學材料可以選擇幼兒最熟悉的事物。生活中的科學材料既取材方便,價格便宜,又便於幼兒的操作。把教育寓於生活之中,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貫徹。教學活動的內容要來源於生活,教學材料的提供也要來源於生活。把生活教育貫徹到每一個細節之中。睜大眼睛,敞開心扉,只要我們動腦筋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3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援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著,怎麼樣穿著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援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援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4

  《我來摸一摸》這是一節小班的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徵。難點是引導幼兒去摸一摸各種東西,大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在材料準備環節,首先,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如:冷熱水各一瓶、一塊海綿、一塊木頭積木、一張砂紙,為幼兒摸一摸,感受物體的不同特徵的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活動開始後,我用“魔盒”吸引住幼兒,請幼兒去摸一摸,探索物體的不同特徵。我把準備好的材料如:熱的、冷的水各一瓶;砂紙一張;積木、海綿各一塊放在墨盒裡讓幼兒用手去摸一摸、捏一捏來感知它們各自之間的相對的屬性。再準備一些材料放在小朋友的桌上,讓其感受物體性質。發現有的幼兒一人就拿著幾樣不同的教具,其他的幼兒有的只能摸到一種的教具,有的甚至沒能摸到教具。我去詢問個別幼兒觸控物體的感受,幼兒根本就說不出來,在感受、比較操作實驗這些方面幼兒是初次接觸,還不知道怎麼樣正確地去感受。

  其次,師幼共同交流感知到的物體特徵。在介紹冷熱特徵的東西時,幼兒一觸控就能很好的說出來,我發現幼兒對於冷熱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將幼兒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提升。而對於軟硬的東西,在幼兒觸控過這些東西以後,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一開始說不出,我就把海綿從一角慢慢地往手心攥,海綿開始變形了,這時有幼兒說“軟軟的”,幼兒感知到了物體軟的特徵,我馬上把木頭積木也拿在手裡也做攥的動作,幼兒發現積木沒有沒有攥到手心裡去也沒有變形,問:“為什麼不能攥到手心裡去?也不變形?”幼兒說:“太硬了”,我及時把軟、硬的詞請幼兒來說一說,並請幼兒來用手摸一摸,感受了海綿的“軟”和積木的“硬”特徵。透過這種方法,幼兒很快就分清了軟和硬。在介紹粗糙和光滑的時候,發現幼兒對粗糙的東西的認識經驗比較少,摸完以後也是說不出,因此,我向幼兒介紹了粗糙和光滑東西的特點,如:“粗糙的東西,手摸在上面給人毛毛的感覺,而光滑的東西摸上去,很舒服,有種滑滑的感覺。”為了讓幼兒感受到“光滑”和“粗糙”的感覺,我再一次請幼兒去摸一摸砂紙,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採用帶問題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講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

  這樣幼兒就會從無意識的觸控轉為有意識的觸控,幼兒記憶得會更牢。最後,請幼兒感知自己身上東西以及教室裡不同物體的特徵。幼兒摸摸自己的衣服說是“軟軟的”,摸摸衣服上的紐扣幼兒說出了“硬硬的”等等,充分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徵。

  不足的是,有的幼兒去摸一摸各種東西,讓其大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的時候還是顯得比較膽小,不敢去摸也不願說說自己摸的感受。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5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對於科學活動,總是很難處理好,要讓枯燥的科學活動變得生動,受孩子喜歡,對教師來說這就是一大挑戰,科學活動還要讓孩子在科學活動中,自己探索、發現其中的奧秘,這又是給教師出的一大難題,可是隻有把這些做到位了,那麼科學活動,才能真正給孩子以啟發。

  一個活動下來,自己對自己設計、執教的活動,還是有讓自己歡喜的地方的,但是也有不足: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在教學上有點倉促,我應該讓幼兒們從我的盤裡挑一顆,把糖果拿在手裡跟小夥伴們說一說,選的是什麼糖?吃起來來兩種糖有什麼不一樣?(主要讓幼兒說出軟和硬)這樣活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結果我是讓他們過去品嚐,回來時他們都快吃好了,我這時才問,因此孩子答不上來,的確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困難,以後我會注意。最後,我分組讓幼兒們把玩具分類送到兩個不同的盒子,這環節,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棒。

  因為這個活動是小班的科學活動,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參與到科學活動中來,就要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直以為,我總認為小班孩子需要透過角色扮演,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中,還是很樂意參與到活動中來的,對活動也表現得很積極。雖活動不是很成功,可我不後悔進行嘗試,但在今後的活動中還是要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想。

【幼兒教師小班科學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