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新理念》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1

  一、對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戰

  教師作為指導者,應當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師作為促進者,應當冷靜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及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其二,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以適當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最後,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使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具有合作精神。新課程要求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則首先應該成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研究。

  二、對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

  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將重新建立教學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資訊;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創設支援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三、聯絡教學,不斷摸索和探討

  1、教學中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程序的主要因素,人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因此,我想在一節課中,如果自始至終都採用多媒體,那就不能稱是一節好課,至少說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是多變的。所以,教學上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我們用什麼合適的方法,而不是我們用了多少方法。

  2、教學不要過於形式化,注意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有時我們老是想著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用什麼手段去體現,往往就沒有注意到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使我們的學生能全面發展。只要能讓我們的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就是好課。在許多課上,正是由於我們教師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學活動變得只有形式而沒有了真正的內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卻沒有一個相稱的身材人去穿它,那麼衣服的美又如何體現呢?衣服,我們知道只要穿得得體就會很好看。同樣,我們教學模式不管是什麼樣子的,只要能使學生全面發展,就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就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想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或進步,而不是去考慮用什麼方法去體現新課程標準。

  總之,如何達到一種“真正教師”的境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探討。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2

  記得剛教一年級孩子的時候,他們的天真與無瑕是與生俱來的。同樣,他們也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從教他們數的概念和認識時,大部分孩子心中早已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學習的.動力也很大,因為課堂上學習的東西他們都早早的學會了。我記得當時在教1-5數的認識的時候,有個孩子說他20以內加減法都會了。這讓我又驚又喜的。但同時也讓我思考接下來的教學該如何進行。透過課間瞭解和網上查閱,我明白了大部分孩子都和剛剛那孩子一樣。那麼我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教學方法了。培養孩子的數感變成了我的新教育方法。

  慢慢地我又發現,這只是個開頭。接下來的很多知識都必須突破傳統。尤其是透過學習我師父的課之後,啟發更多。在他的年月日教學中,他通過出示幾年的年曆資料,首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觀察資料資訊,然後透過醒目的記號標出部分內容。這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觀察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問題的自主觀察,可以不限定學生的想象力。這樣的教學經驗值得我反覆摸索和借鑑學習。

  這兩年的教學讓我充分意識到教學不能限定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不能為了不做錯題而反覆重複做很多遍。題海戰術對小學生是極大的傷害。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