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三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教師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 篇1

  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負責初一年級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其主要工作包括聽課、備課、試講、授課、說課、批改作業和試卷、開展歷史活動課等。

  一、主要工作

  1、聽課。

  從教育實習工作之始,我們十一人分別在初中部與高中部就開始了聽課工作。除了對應的原任歷史教師外,我們還聽了包括初二級、初三級、高二級與高三級歷史教師的課,囊括了七年級上冊、八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以及三個必修模組,博採眾長。除了擁有豐富經驗的在職歷史教師外,我們還互相聽課,彼此提出建議,共同進步。這不僅包括了初中部之內與高中部之內的聽課,我們還經常彼此交流,初中部的實習隊員到高中部聽課,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到初中部聽課。除此,我們小組還共同前往廣州市第十中學與沙滘中學,聆聽來自其他實習小組成員的公開課。在授課期間,我們仍然堅持聽原任歷史教師或者同班隊員的課,充實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保持每個班教學的連貫性。集百家之所長,我們每人至少寫下了十五篇聽課記錄與評課記錄,作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參考範例。

  2、備課。

  在透過聽課吸取歷史教師們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彼此的備課工作。我們透過細心領會課程標準、研讀各類教學參考書籍、詢問原任歷史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等方式,把心理學、教育學、中學歷史教學法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編寫好每一課的詳細教案,製作好每一課的課件。而且,對於我們編寫的教案和製作的課件,我們會分別交予原任歷史教師與李芳清老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再進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復毀之,經過多次修改後才正式定稿。

  3、試講。

  光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修改教案和課件是不足夠的,我們還會經過多次試講,請原任歷史教師或李芳清老師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正的課堂上。譬如《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高中部的每位隊員都試講了至少兩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經驗,跟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反覆討論,才最終落實教學設計。

  4、授課。

  俗話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之說,我們經過反覆地完善教案、修改課件、模擬試講後,終於站上講臺,一展平生之所學。在初中部,每位隊員每週授課一節,每節四或六個課時,實習期間共授課五節,課時約二十六個;在高中部,每位隊員實習期間共授課三到五節,課時六個。僅僅把原來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上是不夠的,我們每位隊員都秉著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樂學的心態,靈活地進行課堂反思和課後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感覺自己整個授課過程比較悶,於是在“獨尊儒術”的難點處理上設計了一個話劇來提高趣味性,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形成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如李捷盈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出現較嚴重的拖堂情況,於是在非教學重點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解釋,終於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完整的教學。

  5、說課。

  除了日常的從備課、試講到授課以外,針對以後教師招聘中必不可少的說課競賽,我們在李芳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兩次說課。李老師根據我們每位實習隊員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提出建議,並鼓勵我們在實習結束後繼續進行說課演練。

  6、批改作業和試卷。

  授課只是把知識與學習方法傳達給學生,學生的掌握效果如何仍然需要反饋得知,而批改作業和試卷則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常用手段。因此我們的實習隊員常主動提出幫助原任歷史教師批改作業和試卷。譬如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們在批改學生第一單元的作業時,發現學生仍然以初中死記硬背史實為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對於閱讀歷史材料獲取有效資訊的閱讀理解能力仍然比較薄弱。於是實習隊員們在第二單元的授課中增加了歷史材料,引導學生從中提取知識點,著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7、開展歷史活動課。

  依照學院的教學安排,教育實習期間除了需要完成新知識課的授課以外,還需要開展歷史活動課,充實自己的教育實習經歷。因此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歷史活動課,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培養學習歷史的能力為主要目的。譬如楊妙如開展的《走近秦始皇》一課,帶領學生更進一步地瞭解秦始皇,引導學生學會評價秦始皇,落實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所要求的學生“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目標。又如陳俊傑與陳曉清共同開展的《廣州,我最掂》一課,從學生熟悉的廣州歷史遺蹟入手,透過知識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這些遺蹟背後的歷史故事,進而梳理一個完整的廣州歷史體系,使學生感受獨具地方特色的廣州文化的韻味。再如鄧銘興與羅翠婷共同開展的《歷史很精彩》一課,透過色彩豐富的圖片和影視素材,使學生感受歷史,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並指導學生記憶歷史史實的技巧。

  二、心得體會

  經歷了兩個月的登臺授課後,我們小組十一人的課堂教學技巧更加純熟,教學設計也越來越體現出新課標的理念。感慨良多、收穫良多,現在把我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大致歸納如下:

  1、趣味性。

  相比高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來說,初中的教學更注重趣味性。提高每一節課的趣味性,使學生不僅從做中學,而且樂於做,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穫知識並掌握方法、體驗歷史。楊妙如在講授《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時,播放關於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紀錄片,透過讓學生在觀賞紀錄片的過程中提取關於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體積、重量的資訊並概括其特點,感受商周時期中國青銅技術的高超與青銅文明的燦爛。黃鸝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時,透過讓學生為孔子與老子等思想家設計名片的方式,使學生識記這些思想家的姓名、國籍等史實。

  2、直觀性。

  透過形象直觀的照片、地圖、影視素材,甚至實物,不僅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真實感,促進學生從做中學,而且能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幫助學生對史實理解得更深刻。楊妙如在講授《“秦王掃六合”》一課時,透過演示分別使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種文字拼寫而成的育才中學校訓,使學生體會到統一文字的必要性。鄧銘興在講授《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時,透過演示古代希臘地形圖,並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與觀察地形圖的基礎上概括古代希臘地理環境的特徵,培養學生識圖並構建論據的觀察能力。

  3、多樣性。

  增加歷史課堂教學上的趣味性與直觀性,就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兩個月的教育實習使我們明白,目前無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普遍反感以前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希望能夠在歡快有趣的課堂中學習。黃鸝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時,使用了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並展開關於“仁”與“禮”等思想觀點的討論,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陳曉清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使用了情境創設法,讓全班學生來擔任古羅馬的法官,利用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判決案例,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方文珊在講授《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一課時,播放了《大國崛起》中關於德國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片斷,羅列兩次世界大戰的傷亡情況,使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與其政治體制的確立過程之間的關係。現實性。儘管學生希望教師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但更希望這些教學手段能夠滿足自己的現實需要。在高考指揮棒的調控之下,即使是不把歷史列入中考科目的初中,也充斥著考試競爭的氛圍,提高考試成績成為學生最大的`現實需要。這就意味著教師在絕大部分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是以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落實為主要教學目的,時刻注意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初中部的實習隊員常常利用每一節課的最後五分鐘主導學生在教材中划起重要的知識點。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則幾乎每一節課都是一邊引導學生探究出新知識,一邊緊扣教材主導學生做筆記。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符合學生現階段的現實需要而不得不採取的教學措施。

  4、有效性。

  教學手段多種多樣,選擇的手段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而言,活躍氣氛只是輔助性的效果,不能為了活躍而活躍。同時,為了儘可能減少一節課中因教學手段太多而造成的課堂教學環節彼此鬆散的情況,要儘可能地發揮每一個教學手段的有效性。陳俊傑在講授《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時,參考夏輝輝老師的教學設計而創設了《雅典公民帕帕迪的一天》的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析帕帕迪的所見所聞。為了進一步提高這一虛擬情境的有效性,不使其僅僅是具備檢測效果的教學環節,陳俊傑在之後繼續利用帕帕迪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徵,豐富了這一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5、貼近性。

  正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描述歷史課程性質是“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設計拉近歷史與學生現實所見所聞之間聯絡的教學環節,能夠使學生更貼近歷史、感受歷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有利於該性質的落實。

  三、有待改善

  作為實習教師,我們小組十一人的經驗是不足的。儘管我們經常虛心地請教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對教學設計進行反覆地修改,但我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涯裡進行不斷地琢磨、不斷地改善。

  1、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根據李芳清老師的意見,無論是初中部的實習隊員,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落實知識目標為主,能力與方法兩方面的目標沒有落實得很到位。其實眾所周知,現在高考的考查更重視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以及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對於教材中描述的史實主要是為教師培養學生能力與方法提供媒介。過去傳統的教學過分重視媒介,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掌握,以致學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覺得自己越來越難以提升。實際上,從初一和高一開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無異於教師進行長線投資,也許剛開始成效不佳,但當學生熟練以後能夠純熟地依靠自己學會知識。然而,我們小組十一人一直以來接受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致自己在站上講臺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對於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尚未非常到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既然緊緊圍繞高考的能力與方法目標都沒有很好地落實,那麼相對來說比較虛無縹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更不用說了。根據李芳清老師的建議,落實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學生識記史實來說,比傳統的死記硬背要更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因為學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過程。既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屬於體驗性的目標,自然要學生自覺地體會得到。然而,無論是初中部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都只是採用描述歷史過程,然後透過三言兩語地點明來進行落實。這樣的方式並不是不好,但並沒有使學生很好地自覺體驗情境,因此從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程度來說是比較牽強的。

  3、教學語言的激情與精準。

  除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以外,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小組十一人都具有一個通病,就是教學語言缺乏激情。譬如高中部的原任歷史教師劉老師。他的教學模式並沒有什麼創新性的手段,教學設計相對很多實習隊員來說顯得比較死板,但因為他激昂的語言能夠渲染學生,提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他的課堂並不是沉悶的。相反,儘管我們大部分實習隊員都能夠制定出靈活的教學策略,但缺乏激情的教學語言,有時候並不能夠把那些容易分神的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來。同時,李芳清老師多次指出我們需要不斷審視自己教學語言的精準,也就是語言的邏輯性與嚴謹性。儘管我們透過撰寫詳細教案審視自己的語言,但在教學實踐隨機應變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出現或多或少的失誤。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 篇2

  眨眼功夫,實習已臨近尾聲,回想起來,很累,也很充實!想來當時選擇到梅州中學,就是想給自己多些實踐的機會,兩個月下來,老師的悉心指導加上自己的從旁體會,我確實領悟到不少東西,歷史教師個人實習總結。尤其是終於有機會把自己已知的書本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涉獵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和技能。下面,我就從教學這個方面來做一個詳細的自我總結。

  教學篇

  1.聽課

  實習第一週,主題就是聽課。我的指導老師是一個資深的老教師,持重、老練、張弛有度,在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聽來看似平淡無味的課,卻總讓我回味無窮,看來還真是'薑還是老的辣'!當然,我也有去聽不少新老師的課,相比起來,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課程本身都生動得多,師生互動、影視、動畫…卻大多流於形式。而且新老師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都想竭盡所能地把他們所知曉的東西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所以課堂內容都顯得相當厚實,教師語速也相對快很多。但是遺憾的是他們畢竟高估了學生們的接納能力,多反倒什麼都理不清。另外,講的內容如果太泛的話,久而久之,我覺得學生反倒很難培養判斷重點難點的能力。當然,新老師帶來的一些課堂新元素還是很值得一些老教師借鑑的,只是要注意把握那個度和效。

  國慶回來,我們大多實習生就都陸陸續續地開始講新課了。以前在學校都是聽本專業的部分同學講課,覺得也就這樣吧,實習總結《歷史教師個人實習總結》。實習期間,聽了其它專業實習生的課,方覺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看來我們平時真的應該多去聽其他人的課,才能及時發現差距,找出緊迫感。像是義洪的課,聽完我就大感自愧不如,那個老練、激情和魄力,暫時只有豔羨的份了。另外,透過看其他實習生上課,還可以發現自己其實也存在類似這樣那樣的問題,比方說語速偏快,條理不夠清晰,過渡不夠自然等。畢竟,當局時迷,旁觀時清。

  2.備課

  一節好的課,課程設計很重要,所以,備課的功夫很關鍵。現在網上的教案、教件資源相當豐富,撿現成的當然不是不可以,不過要經過精心篩選,融入自己的設計,把握自己的側重,展現自身的風格。畢竟,別人的東西,你不一定適合。這是一種比較省時的選擇了,不過這樣的話,還是有可能課件做成了,你卻還不是很清楚要怎麼講才更顯perfect。最好就是先讀透課本,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自己的思路,自己製作課件。這樣,課件做完了,你也已經很清楚這節課該怎麼講了。這個方法是我從義洪那裡學到的,我發現真的很受用。往往我自己東拼西湊出來了課件到講課時還是很犯難,但有一次我用了義洪自己做的課件(聽過他用這個課件講過一節課)來上課,我幾乎是拿了課件就直接用,連課都不用備了。看來,以後在備課方面,我還是要多跟義洪取取經才行。

  3.上課

  兩個月的實習,我新課總共上了五節,另外還上了12節重複課。

  第一次上課,我印象深刻。那節課是評講月考的歷史試卷,本來是件很輕鬆的活兒,在沒上課之前我也一直很平靜,很自信。可是當老師向大家介紹我是華師大某某實習生的時候,學生們不知為啥格外激動,一個勁地拍手叫好。他們的興奮反倒讓我倍感壓力,可能是怕自己等會的表現會不孚眾望吧。所以,在課開始的幾分鐘,我有點發暈,只感覺下面黑壓壓一片,根本不敢定睛看他們。後來有個學生很乖地說了句'老師不要緊張',我才開始慢慢抬頭看下面,他們都微笑地盯著我聽我講,我自認為的緊張氣氛這才開始覺得慢慢輕鬆愉快了起來。放鬆了情緒之後,我的思維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後來的幾節課,透過自己反覆的實踐、體會、總結和改進,我對課堂的掌控在各個方面都好了很多。看來紙上談兵倒不如直接上陣磨槍,才能透過實踐發現問題,加以改進。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 篇3

  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負責初一年級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其主要工作包括聽課、備課、試講、授課、說課、批改作業和試卷、開展歷史活動課等。

  1主要工作

  聽課。從教育實習工作之始,我們十一人分別在初中部與高中部就開始了聽課工作。除了對應的原任歷史教師外,我們還聽了包括初二級、初三級、高二級與高三級歷史教師的課,囊括了七年級上冊、八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以及三個必修模組,博採眾長。除了擁有豐富經驗的在職歷史教師外,我們還互相聽課,彼此提出建議,共同進步。這不僅包括了初中部之內與高中部之內的聽課,我們還經常彼此交流,初中部的實習隊員到高中部聽課,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到初中部聽課。除此,我們小組還共同前往廣州市第十中學與沙滘中學,聆聽來自其他實習小組成員的公開課。在授課期間,我們仍然堅持聽原任歷史教師或者同班隊員的課,充實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保持每個班教學的連貫性。集百家之所長,我們每人至少寫下了十五篇聽課記錄與評課記錄,作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參考範例。

  備課。在透過聽課吸取歷史教師們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彼此的備課工作。我們透過細心領會課程標準、研讀各類教學參考書籍、詢問原任歷史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等方式,把心理學、教育學、中學歷史教學法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編寫好每一課的詳細教案,製作好每一課的課件。而且,對於我們編寫的教案和製作的課件,我們會分別交予原任歷史教師與李芳清老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再進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復毀之,經過多次修改後才正式定稿。

  試講。光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修改教案和課件是不足夠的,我們還會經過多次試講,請原任歷史教師或李芳清老師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正的課堂上。譬如《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高中部的每位隊員都試講了至少兩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經驗,跟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反覆討論,才最終落實教學設計。

  授課。俗話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之說,我們經過反覆地完善教案、修改課件、模擬試講後,終於站上講臺,一展平生之所學。在初中部,每位隊員每週授課一節,每節四或六個課時,實習期間共授課五節,課時約二十六個;在高中部,每位隊員實習期間共授課三到五節,課時六個。僅僅把原來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上是不夠的,我們每位隊員都秉著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樂學的心態,靈活地進行課堂反思和課後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感覺自己整個授課過程比較悶,於是在“獨尊儒術”的難點處理上設計了一個話劇來提高趣味性,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形成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如李捷盈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出現較嚴重的拖堂情況,於是在非教學重點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解釋,終於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完整的教學。

  說課。除了日常的從備課、試講到授課以外,針對以後教師招聘中必不可少的說課競賽,我們在李芳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兩次說課。李老師根據我們每位實習隊員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提出建議,並鼓勵我們在實習結束後繼續進行說課演練。

  批改作業和試卷。授課只是把知識與學習方法傳達給學生,學生的掌握效果如何仍然需要反饋得知,而批改作業和試卷則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常用手段。因此我們的實習隊員常主動提出幫助原任歷史教師批改作業和試卷。譬如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們在批改學生第一單元的作業時,發現學生仍然以初中死記硬背史實為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對於閱讀歷史材料獲取有效資訊的閱讀理解能力仍然比較薄弱。於是實習隊員們在第二單元的授課中增加了歷史材料,引導學生從中提取知識點,著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開展歷史活動課。依照學院的教學安排,教育實習期間除了需要完成新知識課的授課以外,還需要開展歷史活動課,充實自己的教育實習經歷。因此我們小組十一人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歷史活動課,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培養學習歷史的能力為主要目的。譬如楊妙如開展的《走近秦始皇》一課,帶領學生更進一步地瞭解秦始皇,引導學生學會評價秦始皇,落實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所要求的學生“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目標。又如陳俊傑與陳曉清共同開展的《廣州,我最掂》一課,從學生熟悉的廣州歷史遺蹟入手,透過知識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這些遺蹟背後的歷史故事,進而梳理一個完整的廣州歷史體系,使學生感受獨具地方特色的廣州文化的韻味。再如鄧銘興與羅翠婷共同開展的《歷史很精彩》一課,透過色彩豐富的圖片和影視素材,使學生感受歷史,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並指導學生記憶歷史史實的技巧。

  2有待改善

  作為實習教師,我們小組十一人的經驗是不足的。儘管我們經常虛心地請教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對教學設計進行反覆地修改,但我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涯裡進行不斷地琢磨、不斷地改善。

  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根據李芳清老師的意見,無論是初中部的實習隊員,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落實知識目標為主,能力與方法兩方面的目標沒有落實得很到位。其實眾所周知,現在高考的考查更重視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以及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對於教材中描述的史實主要是為教師培養學生能力與方法提供媒介。過去傳統的教學過分重視媒介,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掌握,以致學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覺得自己越來越難以提升。實際上,從初一和高一開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法的掌握,無異於教師進行長線投資,也許剛開始成效不佳,但當學生熟練以後能夠純熟地依靠自己學會知識。然而,我們小組十一人一直以來接受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致自己在站上講臺後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對於能力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尚未非常到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既然緊緊圍繞高考的能力與方法目標都沒有很好地落實,那麼相對來說比較虛無縹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就更不用說了。根據李芳清老師的建議,落實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學生識記史實來說,比傳統的死記硬背要更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因為學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過程。既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屬於體驗性的目標,自然要學生自覺地體會得到。然而,無論是初中部還是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在教學實踐中都只是採用描述歷史過程,然後透過三言兩語地點明來進行落實。這樣的方式並不是不好,但並沒有使學生很好地自覺體驗情境,因此從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程度來說是比較牽強的。

  教學語言的激情與精準。除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以外,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小組十一人都具有一個通病,就是教學語言缺乏激情。譬如高中部的原任歷史教師劉老師。他的教學模式並沒有什麼創新性的手段,教學設計相對很多實習隊員來說顯得比較死板,但因為他激昂的語言能夠渲染學生,提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他的課堂並不是沉悶的。相反,儘管我們大部分實習隊員都能夠制定出靈活的教學策略,但缺乏激情的教學語言,有時候並不能夠把那些容易分神的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回來。同時,李芳清老師多次指出我們需要不斷審視自己教學語言的精準,也就是語言的邏輯性與嚴謹性。儘管我們透過撰寫詳細教案審視自己的語言,但在教學實踐隨機應變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出現或多或少的失誤。

【歷史教師實習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