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寒食節作文

關於寒食節作文(通用2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寒食節作文(通用2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寒食節作文 篇1

  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國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經衛國時,重耳飢不能行,眾臣採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嚥,這時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讓重耳吃,重耳感動不己,誇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歷盡艱辛,回國後繼承王位,當上了晉文公。大加封賞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員,卻把介之推忘了。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之推上朝受賞封官,只見大門緊閉。

  介之推早己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中。晉文公察覺後,立即親往綿山訪求,介之推說啥也不肯出來。

  晉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決定舉火燒山,認為他為保全母命,定會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不見介之推出來。

  結果他們母子倆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介之推脊樑堵著柳樹樹洞,洞裡發現沒被燒焦的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晉文公將用血寫的書藏在袖中。

  為悼念介之推,晉文公下令改綿山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燒死之日為寒食節,禁菸火、吃寒食。這就是延續至今的寒食節。

  寒食節究竟是那一天,眾說不一。有的說清明節當天,有的說清明節前一天,還有的說前兩天。具體的說寒食節應在冬至後第105天,寒食節供有三天,過後才是清明,記得兒時山東省膠東地區的農村很少有叫清明節的,而多數人把清明節普遍叫“寒食節”,寒食節三天不動煙火。

  記得,寒食節前一天,母親都要蒸下一鍋饅頭,煮好不同的菜,寒食節這天基本不動煙火,記得最深的是母親用菠菜、涼粉、鮮紅的海蝦和在腿上長有一個小夾板的螻蛄蝦辦的冷盤,吃著前一天蒸下的饅頭,特別好吃,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父親說的,在咱們膠東地區,寒食節(清明節)如同春節和元宵燈節一樣重要,學生放假三天,農民也不下地幹活,就連地主都要為長工放假三天,牲畜這三天也不下地幹活,而且還得多加些好飼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的發展,對於寒食節禁菸火,吃冷食,大多數人早就沒有印象了。

  寒食節作文 篇2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遠眺山川,眼波流轉,將筆沾滿了墨,在紙上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鐵畫銀鉤,鸞漂鳳泊,莞爾著勾勒寒食春景與民間習俗——“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率領手下,面朝巍峨綿山,腰別利劍,儼然王者,作拱手之勢,高聲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緩緩走出,披頭散髮,素衣簡冠,答曰:“吾甚謝君之讚賞,然小人自願盡孝於家母,隱於山林,還望君王成全!” 晉文公為使自己曾經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燒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寧可與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祿。晉文公頗為感傷,含淚下詔:“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節誕生。它延續了2600 多年。隨後,清明節被定義為寒食節的後曲,定在寒食的後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義非凡。

  大唐初春,一個寒食之日,不許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們紛紛外出。白居易獨倚樹下,烏鵲啼鳴,伴著掃墓人之哀泣,讓詩人文思泉湧,妙手偶得: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同樣是唐朝的寒食,韓翃立足高原,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人間都邑,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處處飛花。春風拂過,吹入御苑。詩人萬般欣喜,提筆寫下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傍晚時分,詩人慾踏歸途,卻隱隱看到,皇宮內有亮光閃現。寒食禁火沿襲己久,還未天黑,皇宮內怎得走馬傳燭?原是正值寵臣弄權,政治腐敗,詩人無盡悲涼,又提筆寫下後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三年了,早已轉官為農。這年寒食,劇風盛雨,打落海棠。雨聲連綿,輾轉反側,憂心田地,難以入眠。蘇軾沒有點燈,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運多舛,蘸墨揮毫寫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總予人教益,予人傷懷,予人深思,予人博愛。而今,寒食這一節日,卻己銷聲匿跡。

  不知是寒食與清明合併,還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過後,過寒食的人愈發罕見了。長達2600多年曆史的寒食節,竟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漸漸被淡忘了。終於,在20世紀的一個寒食清晨,人們失去了對這一天的記憶,腦海中,再無寒食。沒有人注意它,沒有人挽回它。人們只記得清明。

  就像雄鷹在空中翱翔,人們只看到了雄鷹,卻忘記了背後給予它生命,養育它的母鷹!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睜開惺忪的雙眼,走出自己的房間,望著客廳牆上的日曆,似是想到了什麼,對母親說:“您知道嗎? 今天是寒食節。”“寒食節?一個新節日嗎?”母親微笑著回應,說完便轉身點開煤氣灶,準備做早餐。淡藍色的火焰輕輕晃動,熾熱在鍋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著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覺一陣悲涼襲來,為一個節日的遠去陡然而生的悲涼。

  寒食節,人們習慣了點火。

  寒食節作文 篇3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清明節,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關於寒食節還有一個割肉讓主子充飢,卻又不求回報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這個故事,後來是在書上偶然看到。看到後我便被他的氣節所深深的震撼了。對於某些人來說介子推的行為想法有些許的愚昧。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這和急功近利只為功利的人,對於做事前先考慮對自己影響的好壞的人來說,是多麼的引人深思。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民俗專家介紹說,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寒食節從晉國開始後,延續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都被當作重大的節日。唐朝時也仍然被作為全國性的隆重節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晚唐、宋以後,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許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說,寒食節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慢慢消失了。或者說寒食節成了清明節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這個節日,有助於人們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和民俗內涵,非常有意義。

  寒食節作文 篇4

  寒食,是中國傳統節日,在農曆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節日期間,只能吃涼東西,因此人們又稱寒食節為冷節、禁菸節。

  寒食節為什麼要禁火?相傳,這與一個叫介之推的隱士有關。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時代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流亡飢渴難耐之時,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晉文公歸國即位後,介子推不居功邀賞,揹負老母隱逸綿山,結廬深谷,草木為食。文公親往綿山訪求子推,卻找不到他的蹤跡,就派軍士在山前山後舉火焚林,想逼子推出來。火烈風猛,延燒數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堅不出山,最後母子相抱,死於枯柳之下。晉文公大為悲痛,撫樹長嗟,為表達懷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樹製成木屐,以後晉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頭對著腳下的木屐說:“悲乎足下。”“足下”一詞即源於此,是對對方的敬稱。為表彰介子推的高風亮節,晉文公為之立祠,並改綿山為介山,還規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國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後相沿成例,於是就有了寒食節禁火的習俗。

  寒食節作文 篇5

  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是紀念介子推的,這一習俗還有一段“火燒綿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時晉國人,在晉公子重耳避難出逃期間,介子推追隨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難途經衛國,飢餓難當,介子推便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湯讓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誇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當重耳回晉國執政(號晉文公)後,賞賜隨從人員時,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 背上老母,進入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境)隱居起來。晉文公醒悟後,便親自到綿山求訪介子推,但介子推卻不肯相見。晉文公決定舉火焚林,以為這樣做,孝順的介子推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會出來。沒想到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將他葬在綿山,並改綿山為介山。同時,傳令全國,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飯,這天只准吃冷食。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由於寒食節正值春末,野外空氣清新,景物宜人,是野遊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視這個節日的,一到這天,不論官民,家家禁火,戶戶寒食。現在,寒食節已不時興,而與清明節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節,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不過,我家的這個寒食過得可不尋常,差點將幾百棵大樹給燒了。

  下午,爺爺來叫著我,妹妹和弟弟,扛著鐵鍬,帶著紙,到陵上添土,燒紙。一路上看著四周綠油油的麥苗,享受著細細的春風,我和弟弟一路上鬧著,不久就到了陵上。我們學著爺爺的樣子,把土一點一點的鋤到墳頭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種美觀,我們畢竟力氣不打,又久旱無雨,所以鋤起來還是費點事的,只等爺爺把表面的乾土除了,我們鋤下面比較溼的。這樣過了不久,在我們和爺爺的努力下,一個個墳頭如翻新了一遍。這項工作完成之後,我們壓完了墳頭紙,擺好酒菜,開始燒紙。先畫一個圈,然後,將元寶什麼的擺好,開始燒了。

  忽然刮來一陣風,將沒燃燒盡的紙吹到邊上了林子裡,現在天氣乾燥,地上的枯葉馬上燃燒起來,面積並不大,僅有一小塊。看到此景,爺爺說:“你快點用樹枝降火抽滅。”我拿起樹枝去抽誰成想,火順著風勢,一會兒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勢越來越大,爺爺只好先讓妹妹燒著紙,拿著鐵鍁來滅火,怎那火勢隨著風越來越大,變得難以控制了。無論我們則麼努力還是無濟於事。幸虧爺爺急中生智,用鐵鍬圍著那幾十平方米的火,挖了寬五十公分的隔離帶,我又將周圍個枯葉拼命地推到遠處,這才是剩餘的幾百棵樹倖免於難。不過經過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窯的”,裡內的部分水已經被烤出來了,我立刻變得口乾舌燥。

  經過這一次“劫難”,我忽然明白,傳統的祭祀方式確實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節,天氣乾燥,風又大,很容易引發火災。以後我們用鮮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們的`懷念之心,不也很好嗎?

  寒食節作文 篇6

  談到清明節,就必須要提起寒食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今年清明,我們家按照清明節的習俗到外面買來了青糰子。趁著空閒的時候,我又來到了王國維網上紀念館。你瞧,這位國學大師正在專心致志的研究學習呢,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書本。我為他點燃了一支白燭,並留言道:“我們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讓您失望,我們肯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和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這擔子裡裝著祖國和“國學大師”王國維對我們中華兒女的期望。這期望是什麼?當然是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國家之棟樑,為祖國做出點兒貢獻,給國旗上的那五顆星爭光添彩!

  寒食節作文 篇7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重耳。他離家出走了,身邊還帶著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暈倒了,他告訴介子推:我已經三天都沒有吃飯了,你去給我找點東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連根草都沒有。介子推從衣服裡拿出一把匕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烤了烤給重耳吃了。重耳就問:這裡連根草都沒有,你從哪裡找來的肉呀?介子推說:這肉是從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驚,連忙把介子推的褲子挽起來看,說:等我成為了國王,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過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國王。有的大臣分了銀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還是沒有點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說:國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後面了。當重耳要宣佈下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站出來說:您怎麼把介子推給忘了呀?重耳找了一會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聽說介子推在民山裡,他就派上好幾百位士兵向民山出發,去找介子推。

  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三面放火,把他燒到我們這裡,介子推會從這裡出來的。可是大火燒了好幾天,一個人影也沒有。重耳命令滅火,重耳要進去親自尋找。當他看到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每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這個節日就叫做“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篇8

  劉禹錫有句詩,“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像我這樣的年紀還不至於如此境地,但在這樣的日子,驀然回頭依舊有親人和朋友再不能如面,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前天晚上想起以前的日記,閒翻幾頁就找到了外婆。小時候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到外婆家,她慈祥的眼神,如今每每想起恍若就在身邊。外婆過世的時候,外公沒有哭,他那個年代的人,即使永別也不會當眾哭出來,他只是跟在棺槨後面,一直望著車走遠,久久不肯回頭。他們是七十多年的夫妻,那種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外婆走後外公一下老了很多,他在屋裡呆不下去,常常在外面走。他說很悶,說姥姥走了以後就感覺沒有家了,到哪裡都不是家,連住了幾十年的屋子也覺得又冷又暗,沒有一點溫暖。家!家是什麼?外公的家就是姥姥,老人都盼著多看看兒孫,其實兒孫就是他們的家。兩年後外公也走了。

  前年一別十幾年的同學聚了一次,驚聞和我同宿舍的阿虎,兩年前在山上挖土,因塌方而死,那時他結婚僅倆月。我們嗟嘆不已之際,誰知別後僅半年,軍又亡於車禍,留下兩歲的孩子而去。

  平常忙忙碌碌,絕少想起他們,記得年小時想起生離死別,就覺得無法承受。但是人就是這樣長大的,在經歷之中磨練自己。就像那年奶奶的大姐去世前,我陪奶奶看她。九十歲的姨姥姥閉著眼側身躺在床上,奶奶喊著,“大姐,大姐!”她慢慢轉過身來望了一眼,又轉過去閉上了眼睛。“大姐!你認得我嗎?”奶奶又喊了幾聲,“認得!”“我是誰?”“你是三妹”“你想吃什麼”姨姥姥不作聲,只是搖頭,而後轉過身去再不做聲。我感覺她實在是累了,真的想睡了。我以為奶奶會哭,奶奶卻沒有哭。

  失去了才感覺沒有了,現有的更應彌足珍惜。歲月如流水,孩子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老,感覺還是孩子的自己,臉上也有了皺紋。歲月往復,代代更迭,是件很殘酷的事,但唯有此我們才會珍惜,唯有此我們才會有情。

  寒食節作文 篇9

  清明節時放風箏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你們知道寒食節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寒食節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大國叫晉國,老國軍有一個太子,打算以後讓太子申生繼承君位老國軍的寵妃驪姬很不高興,她想讓自己的孩子繼位,驪姬就把太子殺了,但是太子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重耳,重耳得知驪姬要把自己殺掉,於是四處流浪,最後終於逃走了。重耳身邊還有一位大臣名叫介子推。等重耳繼承君位後,就把介子推忘了。介子推跑到山上和自己的母親一起去放羊了,重耳的另一位大臣說可以把山的三面都燒上火,只留一面出路,介子推肯定會出來的。火燒了三天三夜,火苗都滅了,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重耳搜山的時候發現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抱著一個燒焦的柳樹已經被燒死了。後來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要燒紙,插柳樹,盪鞦韆,放風箏,這些都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哦。

  寒食節作文 篇10

  在我的家鄉里,過年,端午節,元宵節等節日都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還有一個節日也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席之地,那就是——寒食節。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是韓栩《寒食》中的詩句,寒食節是一箇中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起源於一個傳說。

  相傳,在晉文公重耳被被逼逃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下腿上的肉,為晉文公充飢,後來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了一代明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於是下令放火燒山,結果不願出山的介子推和母親被燒死在綿山的一棵柳樹下,晉文公感念他的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並修祠立廟,還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在每年冬至後的105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代寒食節這天要禁菸火,並且只能吃冷食,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節終於推而廣之,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

  經過歲月的變遷,節日慢慢的演變,寒食漸漸地融入了清明節中。

  在寒食節人們會吃冷食,如清明果,青精飯和介子饃等冷食,大家會在街上買很多米,在寒食節前一天做青精飯,寒食粥,把這些食物放到明天寒食節吃。

  在寒食節裡,我感受到了介子推的忠臣之志,感受到了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希望這個寓意美好傳統的節日——寒食節會一直流傳下去。

  寒食節作文 篇11

  記得那是我清明節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還沒有到清明節。我陪著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一些掃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類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奶奶挑著一種綠色食物在賣。我很喜歡綠色的東西就拖著媽媽去看了看。買東西的奶奶說那個叫做清明糰子。我好奇的問奶奶,這個糰子是用綠色的顏料染過嗎,為什麼會那麼綠。奶奶耐心的告訴我,這是用艾葉搗碎的漿液做的。接著她還拿了一個讓我嘗。我滿心歡喜的接著,一種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了好奇的我為什麼那個奶奶要做那好吃的糰子。因為那一天是寒食節,在媽媽小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寒食節這一天給她們做這綠色的清明糰子。

  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寒食節的故事。說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國君為了請出曾經割肉給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將介子推燒死。那個晉國的國君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禁火節”。在這一天他們只吃冷食所以也稱為寒食。而清明糰子就是後來寒食中的一種。

  寒食節作文 篇12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告訴人們我國傳統節日寒食節要來到了。

  聽說寒食節是當時晉國公子重耳,曾經流亡國外。一天,重耳餓的昏了過去,他身邊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腿的肉割了給重耳吃。幾年後,重耳當上晉國的國君,卻沒有封賞介子推。於是,晉文公給了他一個大官,他卻拒絕。重耳一氣之下用火燒死了介子推,可是重耳很後悔。於是定了寒食節紀念介子推。

  寒食節那天媽媽來帶我做青團。我一臉期待看著媽媽做準備工作,先把菠菜放在開水裡煮上十分鐘,然後把煮爛的菠菜壓出汁,汁水放在米粉裡,雪白的麵粉和青色的菠菜汁混合,瞬間變成青色的麵粉了。麵糰越揉越糯,越揉越粘,慢慢地一個青色的麵糰就新鮮出爐了。這時,用手揉成麵糰搓成長條,再分成均勻的小麵糰。我忍不住開始插手了,抓起一個小麵糰,學著媽媽的樣子揉圓、壓扁,包上餡、再搓圓,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我卻來來回回好幾次,終於包了一個完美的青團。包好的青團在放鍋裡蒸,大約十幾分鐘的時間,伴著蒸氣青團發出陣陣香氣,饞得我口水直流。又十幾分鍾過去了,青團出鍋了,咬上一口,又香又甜。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寄託美好情感,願這美好的感情代代相傳。

  寒食節作文 篇13

  清明節的前一天,俗稱‘寒食節’,這一天,一般的人都不去上墳掃墓,說什麼:“這天上墳,燒化的紙錢,逝去的先人收不到”,至於這句話的真假,我也沒有必要去探究與考證。不過據我所知:‘所謂寒食,即冷食,就是這一天不能生火做飯,這一天,人們只能用冷水就乾糧以充飢。據說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其實早已被人們所熟知。

  傳說春秋時期晉國,因為內亂,晉公子重耳因遭追殺而出逃,與其追隨者一路餐風露宿,忍飢挨餓,最困難時竟以樹皮草根維持生命,這時有一位追隨者名叫介子推的人,將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煮湯給晉公子重耳吃,這使晉公子重耳十分地感動。

  十幾年後,晉公子重耳終於獲得了回國並當上了晉國國君即晉文公。晉公子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後,有一次,他大賞追隨他的群臣時,卻把介子推給忘了。後經一位名叫解張的人,因鳴不平而將此事變相地告訴了晉文公。晉文公就率領大臣們去請介子推前來領賞。而介子推不但不去領賞,反而揹著自己的母親跑到一座叫綿山的山上躲避。晉文公於是就組織很多人上山尋找也未能找到,但得知介子推是孝子時,就下令放火燒山,認為介子推為了救母,一定會下山的,誰知燒山三日,也未見介子推背母下山,後發現其母子二人都被燒死在一棵枯死的柳樹之下。為此,晉文公大悔,就為介子推立廟紀念。當時,晉國國人,因為介子推是死於火,都不忍心生火,猶其是燒山那天正是清明的前一天,更是不願生火,以冷水就食,名叫冷食即是以後稱之為寒食。

  寫到此,我不由得想到介子推這個人,真是一心為公不謀私利,不說當時晉國國人,為之而禁火,就是我們現在的人,聽到介子推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少點什麼呢?

  寒食節作文 篇14

  或許你知道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所有人都很重視的節日。但千萬別以為我國只有這些節日,比如在我們這裡還很重視寒食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過的,我聽媽媽說現在很多地方都不過這個節日了。

  在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你知道寒食節嗎。寒食節可是我國一個很古老的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關於寒食節還有一個意義很深的歷史故事。

  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國君重耳,在外國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們來到了一個荒涼的地方,飢寒交迫的他們再也走不動了,忠臣介子推見後,便忍著劇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後給重耳充飢。

  重耳復國後,他獎賞了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非常傷心,他帶著年邁的母親隱居綿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還沒有獎賞割股肉給他吃的介子推。為了彌補失誤,便派人挨家挨戶的尋找介子推,找了很長時間,才瞭解到介子推隱居綿山。重耳便親自去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願出來,這可把重耳給急壞了。

  他為了讓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只給介子推留了一條小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寒食節作文 篇15

  左盼盼,右盼盼,終於盼到了清明節。我最喜歡清明節。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不知道吧!告訴你:這是因為清明節有我最喜歡吃的印果。

  我聽爺爺說,清明節又叫寒食節。他們小時候這一天不生火燒飯,只吃冷的印果,家家門前要插楊柳枝,小孩子頭上還戴楊柳枝編成的圈圈。我問爺爺為什麼呢?爺爺就給我講起了介子推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叫介子推的人,他才高八斗,很有學問。皇帝知道了,就叫他去當官。介子推知道這皇帝是個欺壓百姓的昏君,不願意為他做事,就隱居到深山裡。皇帝派人找到了他,可是他寧死也不肯下山。皇帝大發雷霆,派人放火燒山。心想我把你的房子燒掉了,你還能不下山嗎?沒想到介子推就是不下來,竟抱住一棵大柳樹上被活活燒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一天就不燒火,吃冷食,還插楊柳枝、戴楊柳帽。

  爺爺講完了這個故事,就問我:“凡凡,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想法呢?”我說:“介子推這個人很有學問,更有骨氣,就是有點傻,為什麼不反抗呢?要是我,就叫來老百姓,把這個皇帝打倒。”爺爺聽了,哈哈哈地笑起來。

  寒食節作文 篇16

  今年的寒食節是非常難忘的一天。掃墓的悲傷,躥到了心裡;青團的美味,到了骨子裡;比賽的過程,融入到了我的記憶裡。

  寒食節,雖說是傳統節日,但在人們心中已經淡忘,將寒食節和清明節容為一體。和往年一樣,寒食節都是和家人去陵園掃墓,祭祖。可今年卻不一樣,我還做了一些難忘的事。

  今年的寒食節,梁老師說:“今天下午,我們班將舉行一個傳統節日的講解比賽,可有超級好的獎品哦!”我們全班同學興奮又期待,每個人心裡都在想到底哪一組是大獎的贏家。盼啊盼,等啊等,下午第一節課的鈴聲終於響了,講解活動正式開始。我們組有個環節是有獎問答,準備的獎品是又大又綠的青團,而且我們小組每個講解的同學都會獲得一份。透過完美配合和精彩的講解,我們小組最終獲得了全班一等獎,我們興奮地抱著獎品蹦下講臺,一手拿著獎品,一手拿著青團,開啟包裝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完後還意猶未盡。

  放學路上我還在回味青團的清香味。一開啟門,爸爸居然說:‘’今晚不煮飯,我們一起做蛋黃醬青團吃。”我興奮極了,和爸爸一起發麵,裡面加入獨特的艾草汁,將喜歡蛋黃餡兒鑲入麵糰中,揉成球狀,再放入蒸籠中蒸一會兒,美味的青團就出爐了。我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做的青團,那種青草香在我味蕾上慢慢散開,真是難忘極了。

  今年的寒食節我第一次深入瞭解了它,知道了晉文公和介之推的感人故事,而且能脫稿且流利地給大家講解寒食節的來源,也親手和家人做了美味的青團,非常有意思。

  這是我最難忘的一次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篇17

  寒食節的來歷是怎樣的呢?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問。寒食節,從詞面上來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但為什麼這一天要吃冷食,不能生火做飯呢?中國這些傳統的節日,都是歷經千年的洗禮之後流傳至今,有著深刻教育意義的典故,才會讓人們千古頌揚和紀念。

  寒食在民間流傳中,又被稱之為“禁菸節”、“冷節”、“百五節”,一般是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起初的習俗單純是禁菸火只冷食而已,到了後來不斷的變化,而增加了一些元素,例如: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發展兩千多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最大的祭紀念日。

  為什麼會有寒食節這個節日,有熟食不吃非常要吃冷食,此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還是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如此典故還是寒食節的來歷細細說起。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宮內幾位王子為了爭取王位而相互算計謀害,而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先下手為強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自殺。此事還沒有完,此時已經禍及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禍害,沒有辦法之下只能夠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間,重耳忍辱負重,更讓他倍受打擊的是原來擁護他的臣子都背離了他,都自尋高就而去。還跟隨著他的忠心耿耿的臣子已經極少數。其中有一個臣子叫做叫介子推。流亡在外,一日三餐也沒有辦法保證,有一次,重耳突然非常的想吃肉,就和跟前的幾個臣子說,而這個時候,從哪可以找得到肉呢?介子推對重耳極為效忠,揹著重耳偷偷的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並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重耳吃著肉,美味得大為感嘆,問介子推哪來的肉。眾臣子告訴重耳說這是介子推身上的肉,重耳聽後非常的感動,對介子推說:“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負你!”

  十九年後,重耳果然重得了天下,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卻單單忘記了介子推。有臣子向晉文公提醒當年介子推割肉獻主的事,晉文公才猛然省起,心中有愧萬分。於是立即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但是介子推為人低調,不願受封賞,晉文公差人幾次也沒有辦法把介子推請回來。沒有辦法之下,晉文公親自去請接。介子推自知晉文公親自到來,便把年邁的老母親背上山林,為避開晉文公。晉文公派兵搜山三天三夜依然沒有找到介子推,晉文公計上心頭,下令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然會走出來。但沒有想到,火燒山後,一直沒有介子推的身影出現,待大火熄滅後,晉文公派焦急再派兵搜山。結果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活活被死了。

  寒食節作文 篇18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卻是寒食節,因為它有著歷史典故。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在夏曆冬至後第105日,又稱“百五節”。寒食節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從狄國流亡到齊國的途中,他的車伕因貪財帶著其所有財物逃跑了,重耳與隨他一起流亡的大臣飢寒交迫,最後連吃的都沒有了,是他的大臣介子推偷偷把腿上的肉割下來,煮給他吃才解了燃眉之急,重耳知道後深受感動。當62歲的重耳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後,封賞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諸多大臣,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傷心,於是帶著他的母親躲進了綿山。介子推的隨從寫了一篇無名貼:有一條龍,奔西逃東,好幾條蛇,幫他成功。龍飛上天,蛇鑽進洞,剩下一條,流落山中。重耳看到此帖後,心中滿是愧疚之情,連忙命人到處尋找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卻閉而不見。晉文公無奈之下下令放火燒山,只留出一條小路給介子推逃命,盼望能與其再次相見,可介子推卻並未與其相見,最後母子抱著一棵大樹被活活燒死了。介子推只留下了一篇血書:割肉奉君獻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重耳看後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因介子推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去世的,為了紀念介子推他下令每年清明節的前一天全國禁菸火,吃寒食,後來人們便將這一天命名為寒食節。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寒食節靜靜的融入了清明節,但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朋友們,你們喜歡寒食節嗎?

  寒食節作文 篇19

  古人介子推割下大腿肉讓逃亡在外不得其志的晉文公重耳得以活下去,並在其後登基復位。

  恢復帝業後的晉文公,卻走上了腐敗的道路,使介子推大失大失所望,於是不再願意出山。晉文公用放火燒山的辦法來迫使介子推出山,誰知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從命。

  終於釀成了千古悲劇,與中華民族“寒食節”的文化內涵。

  今天吃著老百姓大腿肉的官員不在少數,然而這些人與當年落難的重耳卻完全不一樣。今日之“重耳”則是巧取豪奪,全然不顧“義氣”二字。

  今日也有毅然割下大腿肉的介子推,然而今日之“介子推們”若不是為了“吃小虧佔大便宜”而故意拍馬屁獻媚行賄,那麼就是為了在“潛規則”通行的時代裡辦成一點正事“不得已而為之”。與當年的介子推只是愚忠的自覺行為完全不是一碼事。

  寒食節作文 篇20

  前幾天上語文課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關於寒食節的課文。講的是一個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時候,他一直跟隨左右。在重耳餓昏了以後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給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來。

  在重耳當了國君之後他卻忘記了,曾經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並沒有據理力爭沒有宣功邀賞。而是帶著他的母親隱居綿山。

  重耳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賞,就放火燒山。可介子推寧願被火燒死都沒有下山。結果介子推就被火給活活燒死了。之後身為晉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禁火節。晉國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有著高尚氣節的人,而把這個節日一代代傳了下來。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的感觸很多。同時我也決定以後再這一天裡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節了,我決定不吃熱飯,紀念介子推這個有獨特氣節的人。

  寒食節作文 篇21

  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去過寒食節,人們都不舉火,吃冷食。最早寒食節為一個月,後來漸漸變成三天。現在,人們不再習慣冷食了,但這個節日作為風俗習慣還 儲存下來。

  傳說這個節日,是從春秋時代為紀念忠臣介之推傳下來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他侍奉的國君叫晉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回,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跟隨重耳。

  有一次,公子重耳流亡魏國時,途中病了,貧病交加,十分困苦。平時,重耳靠從臣們採摘野菜野果充飢,今天病後,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這時,介子推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肉湯,獻給重耳吃,使重耳度過了難關。

  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叫晉文公。開始,他對介之推在極困難時期給他的獻身幫助,還 銘記在心裡。但是時間久了,就漸漸忘了。一次,他對隨從他流亡的功臣們進行封賞,竟然忘記了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難受,決心不再見這個忘恩負義的君主。他便揹著年邁的母親,逃進家鄉附近一個大山裡過隱居生活。後來,晉文公發現了自己左右少了一個介之推,並回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這才聽說他已跑到深山隱居起來了。晉文公親自去他隱居的山裡尋找,只見重重青山,蔥蔥樹木,哪能見到介之推的影子?他在山頂上呼喊,只聽見山谷的迴音,不見介之推出山相見。晉文公想,介之推是個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要揹著他母親逃出山外來,這樣就能見到他了。於是,他命令放火燒山。正趕風急火旺,火一下漫延數十里,燒三日不息,把一片青山燒成焦土,但仍然不見介之推出山來。人們在火息後才看見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林中了。

  晉文公想求見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寧被燒死也不相見,晉文公更加悲傷。這事傳出後,人們都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就是每年三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火燒死的,人們在這天不忍心舉火,吃冷食,所以叫寒食節。

  寒食節作文 篇22

  晚飯時,媽媽對我說:“默默,你知道明天是什麼節日嗎?”

  “清明節呀!”聽了老媽的問題,我差點噴飯,清明節,地球人都知道啊,不知道是老媽懷疑我的智商,還是該我懷疑老媽IQ。

  “後天才是清明節呢,小丫頭!”媽媽用筷子作勢戳了戳我的腦殼,“明天是寒食節。”

  “寒食節?這是個什麼東東?”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我以前給你講過的,你忘了吧?”

  我隱隱約約有點印象,好像和一個叫介子推的人有關,其他的情節好像已經讓我就著饅頭吃掉了。

  “媽媽,你再給我講一遍嘛!”我央求道。

  “好吧!——晉國公子重耳受後母迫害逃亡時期,備嘗生活的艱辛,在飢餓難耐,奄奄一息之時,是介子推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他煮湯喝,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就是後來的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忘了介子推。等他反應過來,要找尋介子推時,他已經帶母親隱居綿山,雖經眾人再三邀請,但是介子推鐵定心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其下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大火少了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不!是整個綿山頂”,聽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剛學過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順口接了媽媽一句。

  “是啊,儘管濃煙瀰漫,但是介子推心意已決,就是不下山,最終母子被燒死在綿山一棵柳樹之下。”媽媽接著給我講道。

  “下面的故事我想起來了,晉文公非常傷心,下令在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人民都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和冷食,來紀念介子推。”

  “媽媽,我記起了一首詩,就是寫寒食節的!”我忽然想起我們《自助餐》上的一首詩,寒假時景老師讓我們背過的,是一個叫韓翃的詩人寫的,名字就叫《寒食》。

  “媽媽,我給你背一遍吧!”說完,我就開始給媽媽背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嗯,背得真好,這是寫寒食節最有名的一首詩,其實還有一首也比較有名,是唐代的孟雲卿寫的,媽媽也給你背一背吧——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媽媽,古代的人都知道寒食節嗎?”我看又這麼多人寫有關寒食節的詩,忍不住問道。

  “是啊,以前的人們很注重過寒食節的,可惜後來就逐漸被人們淡忘了,真是可惜呀,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呢!”媽媽不無遺憾地說。

  “媽媽,我知道了,我要馬上寫一篇博文,把寒食節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來過明天的寒食節!”

  “去吧!”媽媽欣慰地笑了。

  寒食節作文 篇23

  今天,在語文課上,學習了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謝老師對這首詩進行了詳細的解析,生字的讀音,與易混字的區別,作者的簡介,詩詞的賞析。

  最後,謝老師又引出了另外兩首關於寒食節的唐代詩歌。課後,我查閱了這兩首詩的內容,做了閱讀和賞析。

  一首是孟雲卿的《寒食》,“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這前兩句是說,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後兩句“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並不在“貧”字上大作文章。

  一首是張友正的《寒食日獻郡守》。此詩由於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樣,一節課上就學了三首關於寒食節的詩,真是學一知三啊。

  寒食節作文 篇24

  豔麗京城,爛漫的春意如一壺水,灌滿每個角落。點點絨毛似的柳絮,因風而起,迴旋,輕盈地踮著腳尖,從柳枝婀娜的長辮上一躍,扶搖直上,似乎要與浮雲媲美。

  寒食,默默地來了,然而風卻毫不留情地將這個訊息吹遍神州大地,飄飄灑灑。它掠過湖面,撩起路邊商販和行人的衣衫。柳樹站立在春的深處,娉娉微立,一瀑綠髮,與風結伴,此起彼伏,撒向鱗片般的湖面,淘洗著,洗盡一切浮華,留下最樸實的美。

  一潑墨,天染得金黃,摻著縷縷潮紅,恰如皇宮中爍動的點點火光。聽,是皇帝下旨,讓差使為權貴豪門、三親五戚傳賜新火。火苗盈盈騰躍,縷縷青煙稀釋於空中,縈繞著周遭的一切,輕輕地譏笑,似乎蔑視著那些阿諛奉承的官紳。他們為了功名,為了更高層次的生活,不惜欺壓百姓,榨乾百姓的血汗錢。他們兩面三刀,對待自己上層的大官十分寬厚,對待比自己弱小的卻百般刁難,為一點俸祿而折腰,全然不顧大眾人民的感受。

  寒食,寒食,雖是傳統節日,在人民臉上卻看不到半點喜悅之色,只有數不盡的憂愁。剛入春啊,寒涼還未全部褪去,就讓百姓禁菸禁火。他們本來生活就苦,寒食節的到來無疑是雪上加霜。可大臣們呢?卻可以安享財食,還能破戒用火,連帝王都顧不上“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做不到傳統祖先流傳下來的美德,可悲,可悲。

  民安國安,民富國富,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昏庸的君主呵,倘若你們能關切天下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唐朝才能興盛啊!

  寒食節作文 篇25

  清明節就要到了,同學們都要去給老祖宗掃墓,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清明節與寒食節的來歷吧!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和介子推死裡逃生,到了樹林裡,雖然沒有受傷,但是,他們被沒帶吃的東西,重耳實在受不了,他一直連連說:“餓啊!餓啊!餓啊!”這時候,介子推遞來一碗肉湯,說:“給,喝了吧!”公子重耳說:“嗯,真好喝!”這時候,他看見介子推的大腿受了傷,就問:“介子推,你的腿這麼了?”介子推說:“哎,我把大腿上的肉給你熬成湯喝了!”重耳驚訝的把碗掉在了地上,對介子推說:“將來我會報答你的!”後來,公子重耳果然回到了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這回,他把全部幫助他的人升官了,晉文公得意的說:“我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在我困難時幫助我的人全部都受到我的封賞了吧!

  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大王,您忘給介子推封賞了!”這時,晉文公一聽到介子推這三個字,就立馬說:“來人啊!把介子推給我找來,每一個角落都要找!”過了幾天,衛兵說:“大人,介子推和他的母親躲到樹林裡去了!”這時,一個大臣說:“要不我們放火燒山,介子推是個孝子,一定會揹著母親出來的!”於是,他們就立馬放火燒山,一直燒了三天,這時候,衛兵說:“大王,我們找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親的屍體!”這時晉文公生氣的說:“把那個出主意的大臣下去殺了!”於是,四月初四百姓們為了紀念介子推,誰都不能吃熱食,這天就被稱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又到介子推的墓上去看望他,這時,他們看見當年被燒焦的大樹又有了新的綠芽,於是,每年的四月初四成為還念先人(祖先)和掃墓的日子。

  寒食節作文 篇26

  在小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過晉文公那個時期,沒到清明這一天全程人民只能吃冷食,不能生火。所以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起床了,今天到長沙去。”

  “去長沙幹嘛?”

  我一臉睡眼惺忪的望著我媽。

  “去看姥姥。”

  一說到姥姥,莫名的思緒就湧上心頭。小時候,媽媽總喜歡跟我說:“你出生以後,姥姥很喜歡用毛被吧你包著,而你卻從來都不領情,每一次都會用小手小腳去踢棉被,那表情好像再說‘我不要被包裹著。’”

  聽到這裡我盡然咯咯的笑了起來,覺得姥姥很有趣,明明知道我非常調皮,不願被包裹著,但每一次好事堅持著很吸細心的幫我把棉被包裹好。

  “姥姥,我來看您了,你還好嗎?”

  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下,我居然已經在姥姥墳前。

  我跪在姥姥的墳前,磕了三個頭,媽媽在一旁念著“祝福姥姥吧!”

  而臥卻沒有找媽媽的意思去做,而是在心裡回憶著和姥姥的以前“姥姥,還記得我嗎?我是丹妹子,媽媽在我小時候您總喜歡看著我笑,呆呆的望著,嘴邊還不停地嘀咕著‘妹子有靈氣,這妹子有靈氣……’反覆的說著,在外人看來肯定會以為您得了什麼精神上的病;在我看來,你是時時刻刻的想著我的。”

  我笑了,在旁人開來,這孩子不孝順,可是我想要把最美還、偶的笑容,最美的一面給姥姥看。我不想哭的稀里嘩啦的,讓姥姥傷心。突然“嘭”的一聲吧我們都嚇了一跳。舅舅打趣的說道:“姥姥聽見你說的話了。”

  姥姥,你真的聽見我說話了嗎?我好高興。我雖已經不清您的模樣,可您的慈祥的、佈滿皺紋的臉龐,我都記得,還有我小時候最喜歡牽的收,那雙手隨讓不光滑白皙,但是那雙手是最溫暖的。

  姥姥願您在天堂過的一切安好!

  姥姥想你了!

  寒食節作文 篇27

  四月的春陽送走了三月的春寒料峭,四月的春風迎來了愁緒滿懷的春雨。

  文學家都愛把春雨說的愁苦不堪,然而我卻覺得春雨有著無人能及的灑脫。它願意把一切訴諸外界,它試著釋懷,試著宣洩出心中的一切。世人何須怨春雨,你本無愁何談引愁。何不像春雨一樣把心中的愁緒都一瀉而下。你若思念親人了,若依舊不忍親人的離去,那麼你可以靜靜祈禱,用心祭奠那些已逝的靈魂。

  一年一度春草綠,又到清明祭拜時。而清明的祭拜先人,源於一個悽美的傳說。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做國君之前,流亡國外。途中,沒有食物,生命垂危之際,隨從介之推割肉救主。使之免於餓死。多年後重耳成了國君,卻忘了隨他流亡時的功臣。

  而重新想起恩人的時候,介子推已隱入山林,此時的晉文公已羞愧難當,親自去請。可茫茫林海,山高路險的綿山裡,找個人哪那麼容易,而晉文公又聽信了手下的主意,用火逼出介子推,卻不料介子推被燒死。悲痛欲絕的晉文公追悔莫及,為了紀念介子推,才有了清明節,才有了一年一度的祭奠先人,悠悠感傷。

  寒食近,雁成行;清明際,滿地傷。

  寒食節作文 篇28

  在古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而在寒食節裡,是不允許人們點燈的,還不能在這個寒食節裡是熱的飯菜,只能吃冷飯冷菜。這不禁讓我聯想起了一幅畫面……

  在暮春的時候,富饒的長安城裡,到處是花的芳香,只要一抬頭,啊!天空中,全是漫天飛舞的花朵,甚是壯觀!

  在這個日子裡,風呼呼地吹著,在百姓家門的樹木都迎風起舞。更何況是在皇家花園裡的柳枝呢!她們猶如少女般細膩,溫柔的手,撫摸著大地母親的臉頰。

  慢慢地,夜色降臨了。這天應該是不點燈的,可是昏庸的皇帝卻下旨,賜給皇戚一家一根蠟燭。炊煙裊裊從這些王貴戚的家裡散出來。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皇帝一定是一個不得民心的皇帝。

  詩人韓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詩:

  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