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春節> 新年的春節作文

新年的春節作文

【必備】新年的春節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年的春節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年的春節作文 篇1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裡,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著春節到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我們這裡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絕古老的小鎮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裡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新年的春節作文 篇2

  老春節有哪些老過法,已是人言人殊。有的是傳說,有的是聽說,特別是對於本世紀初的一些獨特風俗趣味的老過法,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顯得多少有些遙遠和神秘。為此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對其親歷者進行了“採訪”,並編輯整理出這樣一篇故事,以助節日閒聊之談資,抬槓之依據。

  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醃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鬥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錢店銀號兌換壓歲金銀??小梅花海棠元寶。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朮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淨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淨泥塗飾,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後,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後熟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藥,拋棄在門外,並將所收集的藥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

  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朮、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撥岳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醃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慄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譁,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燻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豔,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豔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擺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諸天神聖全圖。“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叫“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著燒香,到燈節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桌”。

  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無須和主人面談。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燈一向集中於前門內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為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製作得非常工巧。

  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後來移到廊房頭條。

  琉璃廠......每於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籤,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鎮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遊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新年的春節作文 篇3

  黎明將近,東方漸漸露出燦爛的晨光,晨光中呈現嶄新的20xx,湛藍的天空,潔白如雪的雲,小鳥歡快地歌唱,花兒伴著小鳥的歌翩翩起舞……過年咯!周圍洋溢著春節的氣息!道路潔淨,各大商鋪張燈結綵,家家戶戶貼上喜慶的'對聯,人們臉上盪漾著快樂的笑容。

  除夕早上,我的兄弟姐妹的手就開始“癢癢”,迫不及待地買些炮出去放。放著放著,我們就開始嘀咕:這麼點鞭炮怎麼夠放呢。於是急匆匆地跑回家裡,正準備再偷偷拿一些時,被外婆發現:“你們不是已經放過鞭炮嗎?晚上到底還放不放!”哎!大人就是這麼嘮叨,我們只好作罷。我只能垂頭喪氣地出去玩。

  今天除有好玩的還有好吃的。

  晚飯時舅舅和舅媽帶著弟弟也來外婆家吃年夜飯。餐桌上的飯菜真豐富,看得我眼花繚亂,真讓我垂涎直滴,不知先吃哪個好。大家一邊吃著一邊說著祝福話,不時發出歡樂的笑聲。氣氛非常融洽,真叫閤家歡樂呀!

  吃完晚飯後,我們大家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隨著夜色的降臨,外面的鞭炮聲也斷斷續續地響起來,這響聲向人們傳遞著歡樂……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我們拿著鞭炮衝出家門,匯入今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此刻鞭炮聲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錯,流光溢彩。天空彷彿都被染色,我們歡跳著,跑著,笑著,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裡,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刻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祝願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年的春節作文 篇4

  又到一年春節時。

  春聯已經悄悄貼到門楹,春運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春晚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老人們做了年糕、燉了肉等待孩子們的歸來,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和外地打工的農民工,有的已經回到了家,有的正在奔波,有的正在搶票……所有這些,都說明,年已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

  古代人是如何過年的?王安石在其詩《元日》中描述了一幅中國古代特色的年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放鞭炮、與家人團聚、把酒言歡、掛桃符,真是好不熱鬧。

  再說說小時候對春節的童年記憶。我是80後,出生在華北平原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小的時候,每年每戶都堅守著千百年以來的年俗,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小年之後開啟“過年模式”,如童謠裡所唱的那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那個時代,過年是一個既定程式,每個家庭都在用這樣的程式進行倒計時。

  對於孩子們來說,過年是讓人最為興奮的事情。在經濟並不寬裕的年代裡,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只有過年才能有好吃的,只有過年才能連續吃十幾天的大魚大肉,只有過年,才能收到家長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紅包,也只有過年,才能不停走親戚串門,聽不盡的誇獎與恭維話讓人高興……以上所有,都可以稱之為年味。

  現在,似乎所有的身邊人都在吐槽年味變淡的現狀。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後,除了學生和教師,似乎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正常工作,社會作為一個系統、一個機器,仍然在開足馬力不停地運轉。同時,以上那些小時候的過年記憶,也逐漸被新的形式所取代。年俗已經呈現多元化、現代化的趨勢——有些落後的年俗已經被禁止,有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年俗已經被拋棄。

  社會文明的發展,決定了風俗的更新換代。鞭炮在許多城市被明令禁止,人們感慨沒有了鞭炮的味道與聲音,這年過得沒滋沒味;大年初一拜年、大年初二回孃家等過年方式,也被如旅遊過年、電 話拜年、微 信拜年所取代。近幾年,過年風俗更是玩出了新花樣——智慧手機普及之後,集五福搶紅包、看春晚搖紅包等形式,成為了新的年俗。

  習俗也好,習慣也罷,只是社會文明的具體形式。任憑過年的風俗如何變化,有些東西永遠不會變——植入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不會變,對於中國年的信仰不會變。每家每戶對團聚的期盼,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福,對20xx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都不會變。

  正是有這樣的家國情懷,春節才以強大的凝聚力驅動了30億人次的春運,奔波萬里只為短暫的相聚。也正是因為有了春節,中華民族與東方文明才有了區別於其他地區和文明的最為隆重而浩大的群體儀式,我們的靈魂也才有了一個集體歸宿。

【新年的春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