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的教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1

  《歷史的教訓》本書是美國著名學者、終身哲學教授、普利策獎(1968年)和自由勳章(1977年)獲得者威爾·杜蘭特及其夫人阿里爾·杜蘭特的代表作。近日終於把這本書讀完,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感受。

  杜蘭特夫婦於1968年寫作出版了《歷史的教訓》一書。該書透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可以說,書中到處閃耀著哲學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作品。

  《歷史的教訓》一書體現了杜蘭特夫婦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該書共有十三章,包括“猶豫”、“歷史與地球”、“生物學與歷史”、“種族與歷史”、“性格與歷史”、“道德與歷史”、“宗教與歷史”、“經濟與歷史”、“社會主義與歷史”、“政府與歷史”、“歷史與戰爭”、“增長與衰退”和“真有進步嗎?”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種因素與歷史的關係,博古通今,新見迭出,引人入勝,可以說,書中到處閃耀著歷史學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書名《歷史的教訓》隱含鑑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許多教訓都是歷史經驗的總結,透過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現出來。比如,在論及生物學與歷史的關係時,作者提出生物學賦予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即是競爭。他把戰爭比喻為一個國家的覓食方式,戰爭促成國家間的聯合,除非各國組成一個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護性群體,否則國家間必然不斷重複生存競爭的邏輯。這對我們深刻認識今天世界各國與各個國家集團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會有所助益。

  作者不論是在重要研究問題的選擇和聚焦上,還是為研究重要問題所採用的廣闊視角以及方法上,都值得人們學習和借鑑。正是因為杜蘭特夫婦的研究選擇了最為重要的問題,採用瞭如此廣闊的視野和方法,因此,其研究所獲得的一些結論:人類文明史提供給人類的教益,就具有重要的價值,至少值得人們去深思。

  對於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有幾點:一是在大自然面前要謙遜,人類歷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間,我們要充滿敬畏地學會與大自然的和平共處,不能為所欲為;二是國家之間要以合作為主,文明是合作的產物,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對此做出過貢獻,要求同存異,不能你死我活;三是在社會改革方面要適度,不能過於激進,有時保守的態度其實也是很有價值的;在社會進步方面,也要注意公平、正義的適度。四是自由不是絕對的,個人的自由需要行為規範加以約束,不能為所欲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秩序。

  其實,人是歷史的產物。汲取歷史智慧,總結經驗教訓,指引未來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學家,都在為這一目標而辛勤耕耘。《歷史的教訓》一書正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沒有昨天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和明天。學習歷史,會讓我們今天面對不論是教育還是金融,不論是改革還是反腐,學會用歷史的視角、歷史的視野去看問題、思考問題。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割裂歷史。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傳承,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2

  《歷史的教訓》是20世紀美國著名學者威爾杜蘭特夫婦在其多卷本《世界文明史》等著作的基礎之上,於1968年完成的一部優秀作品。雖然篇幅不長,卻嫻熟地運用各種史料,站在跨民族、跨國家的文明史角度,以總結、論辯又不乏通俗性的語言和歷史哲學式的思維,思考自然史與人類史的方方面面。該書共有十三章,包括“猶豫”、“歷史與地球”、“生物學與歷史”、“種族與歷史”、“性格與歷史”、“道德與歷史”、“宗教與歷史”、“經濟與歷史”、“社會主義與歷史”、“政府與歷史”、“歷史與戰爭”、“增長與衰退”和“真有進步嗎?”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種因素與歷史的關係,博古通今,新見迭出,引人入勝,可以說,書中到處閃耀著歷史學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作品。

  《歷史的教訓》正確區分了自然史與人類史的不同,強調了自然史與人類史之間的辯證關係,以及人類文明是人類自己創造的重要觀點,將人類史放在自然史的視野下進行思考,探索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般規律和普遍聯絡,從當代出發總結人類歷史的遺產。作者承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認為“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承認人類文明所積累的經驗在文明傳承上的價值,主張以文化而不是血統來劃分民族與種族,主張透過普及教育來消除歧視。

  該書始終注重從經濟關係的變化來觀察人類文明的變遷,從生產發展、技術革新和物質資料的運動來看待歷史變革。因此,該書作者既看到了大河流域在文明程序中的作用,也看到了新航路的開闢和航空業發展所帶來的歷史變革;看到了人類的不平等首先是經濟上的不平等,離開經濟的不平等談自由是空泛的;看到了文明的產生、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經濟因素,道德與人類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關。該書在深入探討人性與歷史、人性與社會的關係之後,進而將道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中來考察,對道德的歷史性和其作為社會規則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進行深入分析,指出不同階段的道德規範之所以不同“乃是因為它們不斷調整自身去適應歷史和環境的條件”的結果。因此,放在歷史程序中看,道德是相對的,“罪惡”和“美德”必須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評價。

  作者真正的目在於思考一個宏大的主題——“真有進步嗎?”儘管作者部分肯定了進步的存在,但其角度卻和普通人並不相同。該書認為:“進步仍然是真實的,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比過去的嬰兒更健康、更漂亮、更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生來就有更豐富的文化遺產,生來便處在一個更高的平臺式,知識和藝術的增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基礎和支撐。遺產在增多,接受遺產的人也就相應地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說,進步不可能脫離開歷史,不可能存在與歷史決裂的進步,歷史的借鑑作用和意義,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人是歷史的產物。汲取歷史智慧,總結經驗教訓,指引未來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現實社會中的許多問題來源於歷史,從自然史與人類史、從整個文明史的視野,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我們所面臨現實問題的複雜性。借鑑本書所揭示的關於人類文明的種種思考,更加深入地研究現實問題,總結實踐經驗,可以更好的制定措施,理政幹事。

【歷史的教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