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幼兒園中班第二學期觀察記錄分析

幼兒園中班第二學期觀察記錄分析

幼兒園中班第二學期觀察記錄彙總分析

  觀察物件:

  蘇應凱,男,三歲半,由於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雙職工,爸爸媽媽工作忙,孩子大多時間由爺爺照看,所以家裡比較寵著他,每天基本都由親戚接送。平時在家依賴性較強,家裡對孩子的挑食行為未過多幹涉,由著孩子,不愛吃的就不吃,自理能力方面還不錯,但是吃飯動作很慢,挑食的現象很明顯,不喜歡吃青菜,很多東西都不吃。媽媽說在家吃一頓飯一般要一個小時,在進餐過程中常有玩、說話的現象。一學期過去了,我發現他對於自己不喜歡吃的菜,總是吃得很慢,幾粒幾粒地吃。他常常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挑出來,藉口是“這是不能吃”“媽媽說我不能吃這個菜”“老師,這個菜我吃了會吐的”等等,對於老師的提醒,孩子不聽,堅持已見。

  原因分析:

  1.挑食、偏食的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是責任卻在父母。任何一種習慣都不是一時養成的,它與家庭的飲食結構、家長處理孩子進食的態度以及家長自身的挑食、偏食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

  2.家長過於寵愛孩子,對於他的挑食行為未做過多矯正,不愛吃的食物允許他不吃,一味的遷就,讓他習慣成自然。父母工作忙,沒有太多精力顧及孩子,老人對孩子又捨不得批評,所以導致了她挑食,吃飯慢的習慣。

  預達到的目標:

  1.讓楊翊小朋友知道各種食物都有它的營養,挑食會讓身體會差、個子長不高,還會影響智力的發展,是不好的`。

  2.鼓勵幼兒不挑食,每餐按時吃完,並做到一靜三光

  行為記錄:

  觀察一(2014年2月)

  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飯。看上去小朋友都吃得很開心,今天是小朋友愛吃的滷麵條,大家都很開心、很安靜在吃。大家都快吃完了,可是,我發現蘇應凱一口都沒有吃,一直用勺子在撥麵條。我問他:“應凱,為什麼不吃?”他說“我吃不來,我要吃飯,吃這個麵條會吐。我媽媽說不能吃。”我喂他,他還是不吃,緊閉嘴。我喂他吃菜湯,他一下就把菜吐出來,連剩下的麵條也不吃了。

  實施措施:

  1.家園配合,引導家長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2.透過故事,知道各種食物都有它的營養,挑食會讓身體會差、個子長不高,還會影響智力的發展,是不好的。鼓勵幼兒不挑食,每餐按時吃完,並做到一靜三光,挑食是不好的。

  3.創設輕鬆愉快的進餐環境

  在孩子進餐時,加入一些輕鬆、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並督促孩子誰先吃完誰當小組長,來監督別的孩子,這樣也能激發孩子吃飯的慾望。在用餐前可以讓孩子聽聽歡快的歌曲,營造輕鬆愉快的氣氛。

【幼兒園中班第二學期觀察記錄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