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高中讀書筆記

高中讀書筆記

高中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讀書筆記1

  當我津津有味得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我被這本書得作者深深得感動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得作者是美國20世紀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得散文代表作。“它具有豐盈得情感蘊含、深厚得思想底蘊和獨特得藝術魅力。”這是李學斌給海倫·凱勒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得》評價。

  可憐得小海倫在出身19個月後便失去了光明和聲音,從此,她得世界裡只有黑暗與寂靜。海倫·凱勒是可憐得又是幸運得,她得一位老師改變了她得一生——安妮·沙莉文老師,是她使這個盲聾女孩學會了說話。

  如果我們失明瞭才知道眼睛得寶貴,就該在未失明時好好利用它,如果年老了才懂得開始珍惜時間,就應該在年輕時珍惜它!

  同學們,讓我們像盲人珍惜視力一樣來珍惜自己得性命吧!

高中讀書筆記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強調書籍的重要性。而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讀書可以創造品性,好品性源自讀好書。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培根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終杜甫造就詩聖。“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認為讀書是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品性。餘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周總理高呼:“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就像諸葛孔明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我們心中的好總理。在學校得沉下心來,將自己的品性變得穩重,不能心在別處,否則將竹籃打水一場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書山有路勤為徑。”匡衡鑿壁借光,孫敬蘇秦懸樑刺股,車胤孫康囊螢映雪。他們無一不是我們的榜樣。在這個溫飽的環境中,要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求學慾望。“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不過喜歡刨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無心是蠢才。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創造好的品性。書不可盡信,盡信不如無書。知識是從書中提煉出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知識要厚積。積累知識勝過積累財富。歐洲用這句諺語向我們展示知識的重要,從知識中造就的品性對國家的重要。要懂滴水穿石。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宋真宗趙恆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品性源自讀書,只有讀書,讀好書才能創造一個好的品性。

  讀書,讀好書就會有好的品性.作為一個學生拼十年寒窗,挑燈苦讀不為難;博百載浮生,勤奮耕耘休嫌苦。

高中讀書筆記3

  我曾經不止一次想起,那個冗長幽深的夏季裡,生長在迷失與尋找中的你。

  你只是個普通人,只希望生命裡多少留下些本真的美麗。在那個偌大而空寂的周公館裡,你寂寞,而又遇上了一個與你一樣寂寞的女子,因此你們相愛,就像懸崖上藏匿的兩株曼陀羅花,飄渺的愛情最終化為毒素,你與蘩漪的結局,註定是劇毒攻心的兩個悲劇。

  當四鳳走入你渾渾噩噩的生命裡,她在你原本虛妄的愛情故事中,終於給予你以鮮活的血液,讓你重新找回年輕、熱情,並原意放棄一切與她長相廝守。只不過你擺脫不了悲劇的宿命,無論與蘩漪或是四鳳,圓滿的謝幕都只能是夢而已。天亮之後,一切只有凜冽的心痛。

  因此在與兩個女人的糾葛裡,你始終是這個悲劇故事裡,最悲劇的那個人。

  人家說周萍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可是在命運的舞臺上,我卻看到的了一個隱忍的你,堅強的你。與後母的私情,是你年輕的錯,在與蘩漪掙扎後滿身傷口的你,即便選擇麻醉自己,可是還是背起巨大的裝滿愧疚與自責的包袱並一個人孤獨承受。寂寞是你人生的底色,即便你的身邊出現過不同的女子,但自始至終,你都是一個人。一個人流連於浮世,一個人揹負著罪惡,一個人尋覓真心溫暖自己的感情。

  你迷失了,尋覓了,終於找到你感情的歸屬。也許你與蘩漪之間那並不是愛情,只是寂寞時感情巧合的交錯。但一旦錯了,即便你想放手,命運卻又由不得你。我明白你是真心愛四鳳,只是命運待你不薄,你逃避倫理的譴責,卻套入了一個更深的鎖。我明白你的人生有怎樣一種渴望,渴望簡單幹淨地活著,因此你戴上懦弱妥協的面具,因此你羨慕父親冷酷而倔強。負心漢,大少爺,你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是痛的,痛在你軟弱外殼下有血有肉的心裡。

  比起你那個陽光的弟弟,人們認為你是陰暗角落裡柔軟的植物。沒有人明白你經脈裡的韌性,只把你當做周公館裡不見光的大少爺而已。有人說你配不上蘩漪,因為她敢愛敢恨並勇於爭取幸福,而你在感情這盤棋面前猶豫太久。可是誰又知道,你同樣執著而勇敢,只不過你把鋒芒收到了不為人知的地方。因此你才會找四鳳,才會決定帶著她遠走高飛,離開蘩漪,那個給予你愛與痛的女子;離開周公館,那個囚禁你向陽生長的地方。你其實是棵向陽的樹啊,你渴望的是衝出高牆,擁抱一次溫暖的陽光,呼吸一次野外的活潑。只不過,在那個夏天無止的雷雨裡,你走不出去。

  你從小沒有母愛,可當你見到母親的時候卻是怎樣的絕望。“不是她,爸您告訴我,不是她。”你瘋狂地喊出這句話時沒有人比你更痛,原來你辛苦爭取的愛情最終竟是如此的狼狽。你堅強著,一直堅強著,可是這一次你還是輸了,命運的無盡玩弄徹底摧毀了你支撐於人世的堅強,你原本純淨的願望,最終也只能是夢而已。離開了蘩漪你可以重新開始,可是離開了四鳳你卻還是無法活在世上。槍響之後,總是拋棄你的人世,終於被你拋棄一次。

  你是一棵向陽的樹,可那天的雷雨好冷,掩蓋了你追求的明媚的天空。你紮根的土壤本身就是個錯,你翹首望去的方向,也只能僅僅遙望而已。

  你是這個故事裡最真實的人,因為你總是在矛盾與糾纏中活著,在面具與夢想中活著。無論最終怎樣謝幕,你都釋放過屬於自己的美麗。我感謝你給我講述你的故事,即便命運沒有眷顧你,但是你未完的心願,會有更多人在感恩命運中完成。

  也許最終怎樣的結局都好,夢是否落空也早已不重要。在我的眼裡,你是一棵向陽的樹,在追求陽光的故事裡,你是最虔誠的那一個。

高中讀書筆記4

  可是大概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大概曹雪芹的本意非此,大概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如許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緬懷,如許的死,何嘗不是高尚神聖的,但是高鄂沒有如許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誰人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得志的一般女子。 在該書中,作者提出了其“沙漏實際”,將學習作為一個完整的歷程來研討,此中包括閱讀、聆聽、學習、思索、筆記、影象和應用。每個部門又先容了很多方法和本領,這是最直接最實用的部門。體系地先容學習歷程各個方面的學習術,是該書值得歌頌的特點。高中讀書筆記範文

  只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脫離這黑白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馬上的夫君漢,他能賜與黛玉的實在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必要他人保護的弱者,以是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以是能帶著回憶脫離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賜與黛玉的只是幾句壞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了局,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必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如許嗎?豈非有一個天生喜歡孤單的女子嗎,不論怎樣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多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多沒了丈夫還有繁華,但是不是如許呢?最終賈府沉溺墮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潔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多麼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單獨生,單獨死,豈非不是更大的悲劇嗎?高中讀書筆記範文

  可是大概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大概曹雪芹的本意非此,大概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如許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緬懷,如許的死,何嘗不是高尚神聖的,但是高鄂沒有如許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誰人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得志的一般女子。

  最後,該當提醒同硯們細緻的是,對學習要抱一個科學的態度。世上沒有什麼全能的靈丹靈藥,學習術也是如此。學習術之以是能夠發揚作用,是由於它切合學習的科學紀律。理解學習術面前的紀律,將更有助於我們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別的,學習術並非一學就靈,僅僅聽聽先容,看看書,而不確切地運用,是不能到達你的預期的。

  《如許學習最有用》一書比較體系地觸及了學習的各個重要方面,除學習術外,還談到了學習的心境和學習的情況,這兩個“境”也是被學習者常常輕忽的'。學習是在一個“場”裡舉行的,它對學習會形成肯定的影響。學習時的心境,便是外部的“場”,學習時所處的情況,便是外部的“場”。學習者要擅長選擇、調節學習的“場”,使之有利於學習。該書先容了很多選擇場和調節場的方法。

高中讀書筆記5

  早在高一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應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溼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我,同情自我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我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麼好說的,沒什麼好推脫的,自我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於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我需要的是什麼,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並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係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於關係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可是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高中讀書筆記6

  寒假,老師佈置我們看一本書,然後寫一篇讀書筆記。

  有一句話說的好:“細節決定成敗。”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生活,認真觀察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當午後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打在樹上,零零碎碎,似乎書中的故事在眼前上映……

  曹操這個在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書中我最為欣賞的也是曹操。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史書評論明略最優、清平之奸,然而我確認為他是亂世之奸雄,也是英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

  《曹操獻刀刺董卓》這個故事給三國演義小說增添了生動的情節,不僅推動了小說故事的發展,也讓讀者對曹操的人性上有所瞭解,三國時代,動盪不安,將曹操直接評價為漢賊也有所不妥。讀了這個故事,我很是感概,小時候就一直聽說曹操是奸雄,現在看過三國演義後,確實不假,至少以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能說明問題,更重要的是權位的刀把子,一直讓自己人扛著,這樣無異於謀權了,既然能謀權就有可能篡位。

  更重要的是,朝中大臣眾多,但是有勇氣去殺董卓的卻是寥寥無幾啊,曹操就敢了,而且有可能真的是刺死了董卓,補充回答:來自手機問問自己也逃不出丞相府。這是玩兒命的活兒,也是忠君愛國的活兒。

  所以,我要說的是:曹操是奸雄,也是英雄!

高中讀書筆記7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部刻著時間的印記,述說古代才子佳人之情史、貴胄家族興衰的《紅樓夢》,無形之中牽引著無數看客的心,無意間撥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情。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心比比干多一竅,貌比西施勝三分……”林黛玉,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姐,父親博學多才、儒雅清雋,為探花出身,我雖沒見過她的母親,但看林妹妹的談吐與才氣,也能想象得到,那位賈小姐的風骨必是不俗的。

  有時讀紅樓時,在心中難免會感嘆,如若林黛玉沒有那麼多才學,她的傷感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強烈。因母離世,林黛玉淚別父親,登上去南京榮國府的小船,從此,過著看似錦衣玉食、富貴榮華,實則是寂寞心酸、有苦難言、有愁難述的日子。

  黛玉太過敏感,她的敏感源於她內心寄人籬下的自卑心,以至於一個小丫頭的無心之語:“呆在賈府吃閒飯的”。她聽著,都會氣出了眼淚。其實,那小丫頭根本不是在說她,只是和同伴吵嘴之後的發牢騷而已。只要她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一個無權無勢的丫鬟,怎敢在府內小姐的窗下說這樣忤逆的話,尤其是在一個視下人為微塵的時代。

  黛玉的小心眼、任性、尖酸刻薄,在我讀來都是來自她的驕傲、自尊還有自卑。如果,再把《紅樓夢》讀得深刻一些,林黛玉的每一滴眼淚,都是作家曹雪芹對封建時代的控訴、指責、蔑視,還有對現實的無可奈何。我想曹雪芹是真心喜愛自己筆下的林黛玉,才會把她塑造成一個滿腹經綸,貌比西施的才女兼美女。

  黛玉是我在《紅樓夢》裡最喜愛、最欣賞、最憐惜的女子。我喜愛她心如蓮花般清潔透明,她平時雖看似尖酸刻薄,但是尖酸刻薄確實不是她的本性。她內心是真摯的,她有著很高尚的觀念,最明顯的就是教寶釵的丫頭,十二金釵副釵之一香菱學寫詩,期間,寶釵帶有歧視的輕諷,說黛玉香菱是瞎折騰,做無用功,黛玉也置之不理,而是全心全意地教香菱學詩的平仄、押韻、取材之新意,用詞之典雅,直至香菱寫出滿意完整的詩詞為止。

  由此可見,黛玉是個飽讀詩書,熱情善良、無視不公平教數、對封建禮數滿懷不公,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偏要教府邸裡的一個小丫鬟學讀詩、品詩、寫詩,不僅要教會,更要教精。這就是作者筆下的黛玉,性格孤傲,生性卻善良,身在封建大家族中,心卻嚮往自由自在的澄淨天空。

  “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果把黛玉比作潔白無瑕的蓮花,那寶釵就是一朵香氣迷人的牡丹,她美麗大方,秀麗端正,她有著很豐富的文學知識,才華與黛玉功力悉敵,美貌和黛玉平分秋色。以至於有很長一段時間,黛玉在心底悄悄地羨慕著她,妒忌著她。

  寶釵的人物性格,歷來倍受爭議,有人贊她高貴嫻熟,有人罵她狡詐虛偽,有人覺得她才華過人,有人覺得她毫無自我。我仔仔細細將《紅樓夢》讀了兩遍,對薛寶釵這樣的角色,倒真沒有欣賞之心,也沒有厭惡之情。薛寶釵在作者的筆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遵守封建禮教、空有學富五車卻沒有為了自己的命運和現實裡的殘酷規則作鬥爭,最終成為封建社會里的一個犧牲品。

  寶釵身上有很多別人所不及的優點,她性格穩重,品性嫻熟,她才華橫溢,博覽群書,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一章節中,大觀園裡的少爺小姐們以作詩比賽為樂,來調釋高牆厚院的枯燥生活,作詩烹茶也是當時清朝時期,達官富貴人家自行的一項流行的娛樂。一句“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無形地告訴讀者,薛寶釵的生活觀、社會觀,女子應該順從當時的社會習俗,不爭不奪,聽從命運的安排。很多人總喜歡將寶釵與黛玉相比,我讀紅樓時,也默默比較過,我憐惜黛玉的嬌弱,欣賞黛玉的德行,也同情黛玉的處境與命運;可我又贊成寶釵對待感情的理智,認同她在大觀園裡的一些處事方式。有人說寶釵比黛玉有心機,但有心機本身就不是一件多壞的事,只要不陷害別人,只是單純地保護自己也未嘗不可。我想曹雪芹在構思薛寶釵這個人物時,心中對這樣的一個角色既愛又恨的,作者愛寶釵的才貌雙全,又對寶釵不去跟命運的際遇作鬥爭,將自己的婚姻與生活全權交付給他人之手,深深感到憤怒和可悲。

  “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風情,悉堆眼角。”這是曹雪芹在描寫賈寶玉初次出場,對寶玉外貌描寫其中的幾小句。單憑這四句話,就能夠想象賈寶玉長相之俊俏,看似一位風度翩翩的少年郎。我猜,到現在,不少少女還會迷戀這樣一位柔情似水的多情郎。但我讀《紅樓夢》,也許是因為年歲漸長的緣故,於迷戀寶玉的外貌與溫情相比,我喜歡探究賈寶玉的品性與處事方式。

  賈寶玉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里的公子哥,他品性溫良,但性格乖張,他尊重大觀園裡的每一位人,特別是女性,他房中的丫鬟們,在他身邊可以嬉笑怒罵,他也可以都依著丫鬟們鬧,但前提是在他心情好時才可以。一次,寶玉在外面受了一點氣,回房時,只因晴雯因外面下大雨,沒聽見敲門,耽誤了一會,去開門時,被寶玉重重一腳踢到腹部,臥床幾天才痊癒。他與母親王夫人身邊丫頭金釧暗送秋波,被王夫人發現後,王夫人把金釧羞辱得無地自容,逼得金釧跳井來說明自己的清白。金釧死後,賈寶玉只作短暫的悲傷,卻依舊錦衣玉食地和大觀園裡的姐姐妹妹們吟詩作賦,品茶釣魚。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到底意難平。”《紅樓夢》就是以寶黛釵的感情為主線。賈寶玉總是為黛玉動真心,亦忍不住為寶釵而撥真情,才子自古總多情。正是我不喜寶玉的地方,也許是我成長在一夫一妻制的法治社會,絲毫不認同賈寶玉的到處留情。

  我知道,我們中國的古代社會,就是一夫多妻的社會體制,於是,賈寶玉的多情終究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我認為曹雪芹在塑造這個多情種的時候,內心也是對賈寶玉的某些行為表示不認同的,不然在第三章中不會這樣說到:“縱然生得好皮囊,腹肉原是草莽……行為偏僻性囂張,哪管世人詆譭……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消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為什麼《紅樓夢》會百年流芳,我想《紅樓夢》寫盡了生活百態與人生哲理。除卻寶黛釵,還有王熙鳳的精明算計,長袖善舞,外似一盆火的虛偽,內藏一把刀的狠毒,迎春對當時封建體制的麻木不仁,亦是一個將命運交給他人之手的悲情人物,探春的有膽有識,只是也抵抗不住強大的皇權家威,含淚遠嫁他國,從此“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賈府最終的落敗是必然的,因為府內的老爺公子,不是隻知賞花鬥雞,便是狎妓,主角賈寶玉倒沒有這些惡習,只是他太沉溺於兒女私情,在溫柔富貴鄉里一夢不醒。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賈寶玉從一開始就缺乏自我歷練,所以,當那座看似固若金湯的賈府頃刻倒下時,賈寶玉也跟著倒下了,從此一蹶不振。

  《脂硯齋評紅樓夢》裡寫到:“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花了十年的時間寫紅樓夢,他的最終理想,應該是讓後來人以此為戒,莫貪圖不切實際的榮華富貴,心存善良,腳踏實地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處世高下在心,頭頂一片藍天。

  寫到最後,耳邊忽而想起甄士隱解注跛足道人的那首《好了歌》:“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高中讀書筆記8

  讀了《安徒生童話》,我不禁讚歎:“好書!”

  童話是幻想,它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民間傳說。它立足於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得基礎上又充滿對人類美好人性得嚮往。這些作品以異乎尋常得藝術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壇,揭開了世界文學史上童話創作得新篇章。

  給我印象最深得是《海得女兒》,它是《安徒生童話》寶庫中得珠璣,是最膾炙人口得名篇之一。文章中得勢不可擋得精彩片段,令人難以忘懷,使人回味無窮。

  《安徒生童話》也是一本很有意義得書。書中得上帝就是“愛”和“正義”得化身。事實上,這種“希望”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得。

  安徒生在他得作品中所表現出得特有得氣質,天真可愛得激情和富於深思得哲學脾性,真讓人歎為觀止。書中得天堂是那麼“美”,是每個人都向往得地方。《安徒生童話》猶如一朵鮮花綻放在每個人得心裡,它是那麼美,那麼豔。

高中讀書筆記9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讀之餘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溫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風雲故事。數天之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算是收穫。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面我最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和217年連續下了三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

  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高中讀書筆記10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說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說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 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物件,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說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說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 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著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倖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 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說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 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 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面,助其逃脫,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麼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於它的本真和純樸。 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這裡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於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迴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 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經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洩對暴秦的憤怒。 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著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陶醉在鄉親們讚美的旋渦裡。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遊戲,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脫。 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 項羽,一個洋溢著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澤被後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時! 他的優秀品質,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 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 這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如同一個職業拳擊手面對一個不守規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里無賴麼? 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於美好了,以

  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 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 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矇昧時期! 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說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

  《邊城》課文讀後感文章:為心靈築一座邊城

  不知從何時起,習慣了耳畔鳴響的喇叭聲,習慣了高樓聳立的城市景,習慣了人與人之間討價還價的言語。習慣了,接受了,便也有些許混沌了。今夏,翻開《邊城》,我體味到一種別樣的氣息。

  邊城的景,是湘西的風景畫。靜靜的小溪水清澈透明,繞出了茶峒這樣的小山城:白塔、渡船、吊腳樓,簡簡單單便是一種美麗的境界。

  邊城的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的淳樸的山裡人。羞澀細膩的翠翠和她那熱心腸的渡船伕爺爺,還有坦誠開朗的天寶儺送兄弟倆和其他性格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較那世外桃源的武陵人多了一份靈氣:

  “他們生活雖然同一般社會疏遠,但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恨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生活裡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個身心為那些愛恨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

  正因為如此,我便覺得變成人的情感更為純粹,他們感情豐富但不復雜,真摯而不矯作,率性而不狂放,自由更添一份痴迷。

  邊城的事是鄉土風貌的縮影。不論是老渡船伕終日來回的渡船,或是端午賽船的喜慶,這般民俗,浸透的是每一個邊城人對於 茶峒的眷戀,演繹的是他們樂於其中而又投入其中的生活。

  邊城的語言是動人的歌聲。歌聲是邊城人特有的表達方式,包含了他們真摯的情感。“為翠翠唱三年〇六個月的歌”便是最為真切的心靈表露。邊城人的愛與恨都凝聚在了歌聲中,他們大膽的唱著,沒有顧忌,敢於放開自己的心胸,在小小的山城中收穫了自己都不曾明白的大境界。

  這邊城的一點一滴悄悄地指引著我走向心靈的深處。

  難道邊城只是世外桃源般的幻影?對比自己的環境與邊城實在差的太多了,這不禁人那我懷疑是否邊城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談?

  咀嚼著字裡行間的文字,我彷彿聽見沈從文在說:“不,邊城是內心的淨地,每個人都可以用心構築。”

  是啊,外界迷亂的事太多,幾乎將自己的內心侵蝕,我要用心構築一座內心的邊城,使自己清楚地認識自己。

  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一個安靜的時間,慢慢地審視自己,明辨自己的言行,細細地為心靈構劃;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像茶峒小山城那樣靜靜的溪水滋潤心田,這或許是許多用心著成的書,也或許是一些動聽的歌聲或發人深省的語言,為自己帶來滋潤的感覺;構築心靈的邊城,我要豐富自己的情操,不在那偶爾的黑暗中苦苦掙扎,而是在思考與反思中構築邊城裡的一草一木,使心靈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我被外事外物弄得心煩意亂的時候,當我沮喪失望看不清前面的路的時候,我一定會到自己的邊城看看,在那裡靜靜地思考這一切。

  合上書,我收穫了自己的邊城,那靜靜的溪水彷彿正從我心田流淌開去??

高中讀書筆記11

  培根,這個名字對人們來說,並不陌生。至少,人們都知道他擲地有力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隨筆》中記錄了培根對人生的思考,分為《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談美》中,培根向我們揭示了外貌美不如德行美。”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外貌美容易逝去,古今以來,有多少美人因青春不再而人老色衰?而”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德行之美不僅樸素,並且不易逝去。正如寶石,歷經千百年不被埋沒,依然光彩照人。

  在《論拖延》中,培根談論了拖延與機會,拖延與危險的關係”‘機會先把其前額頭髮讓你抓,如果你不及時抓住,就給個光頭讓你抓。’“因為拖延而錯失機會並不少見。秦國在與趙國進行長平之戰後,秦國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降卒。如果這時秦軍揮師直取邯鄲,趙軍主力盡喪,趙國亡國是必然的,秦國一統天下就會提前。然而秦軍並沒有。因為拖延,秦國統一的大業就被延後。

  ”危險一度看來無足輕重,並非真就無足輕重“。就像蔡桓公的病,先是在紋理,然後在肌膚,發展到腸胃,又深入骨髓。這時,就連神醫扁鵲都無力迴天。危險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人們察覺不出它的可怕。

  培根建議我們把大行動的開端”交由百眼巨人阿爾戈斯照管“,把結束”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告訴了我們要當機立斷,迅速行動。優柔寡斷,不僅會錯失良機,甚至會招致危險。

  《培根隨筆》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僅僅是名人的思考,還是指導人生航行的”燈塔“。

高中讀書筆記12

  <<論語>>裡認為對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不可能做到博愛。情感透支造成生命體驗的缺失,即使勉強學習也無法體會先人的情感與思想。君子專心致力於修養孝悌精神,仁與道都以孝悌為根本,孝悌不但是為人子、為人臣的根本,還是追求仁與道的至高境界的基石。 <<論語>>裡,孔子與學生討論對待父母的態度時認為,當時的社會普遍把贍養父母當作孝順,然而贍養父母是犬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僅僅贍養父母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尊敬他們,那麼人子與犬馬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出遊在外,要保持身體健康,不讓父母牽掛擔憂;父母在世的時候,孩子經常陪伴在左右服侍,不要遠遊,如果一定要遠遊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蹤。而意氣風發的少年常常向往流浪的生活,早年不顧父母苦苦勸阻挽留背井離鄉,無論衣錦還鄉或浪子回頭往往為時已晚,不免釀成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孩子不可以不記得父母的年齡,一,要為父母高壽慶賀喜悅;二,父母年事漸高,離我們遠去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作為子女要時常感到悲傷,才會更珍惜父母在世的時光,盡心盡力侍奉父母。

  <<論語>>強調孝的實際行動,孝不僅僅是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生活中任勞任怨服侍周到、心中常常懷念都是不夠的,要努力完成父母的理想,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作為孝子,要讓父母的精神也在自己的身上延續下去。

高中讀書筆記13

  他,是命中註定得貴族,卻不幸成了巴黎街頭得棄兒。他,因為失去親人得愛,卻有幸得到了跟多人得愛。因為貧窮,他小小年紀就走遍法國,嚐盡人間冷暖。因為信念,他克服種種困難與命運抗爭,終得人見真愛。

  他,就是雷米。雷米出生在英國一個世襲貴族家庭,但在他六個月大時,他得叔父為了霸佔侄兒得財產,偷偷將他抱走,丟棄在巴黎街頭。他得養父巴伯蘭將他撿回家,養到八歲後,又把他賣給了江湖藝人維泰利斯師傅,從此小雷米就被迫離開了疼愛他得養母,為了掙到一些只能填飽子得錢,跟隨師傅走遍了差不多整個法國,歷經艱難險阻。但是那些挫折都沒能讓雷米失去生活得信心,他憑著樂觀得信念,頑強得意志,終於克服了種種磨難,最終和生母團聚,過上幸福得生活。

  在艱辛得流浪生涯中,始終有真摯得愛陪伴在雷米得身邊:有深愛著他得巴伯蘭媽媽;有教會他做人識字,彈琴得維泰利斯師傅;有與他心靈相通得‘心裡美’和卡比,無私收留他得花農老爹,傾心愛他得麗絲,與他同甘共苦得馬西亞,還有收留過他得米利根夫人……正是他們得愛給了雷米生活得勇氣和力量。我得感受:這個故事告訴我,無論我們生活在什麼樣得環境裡,我們都要保持樂觀積極向上得心態,在我們得生活中總會有些好心人給予我們無私得幫助。

高中讀書筆記14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在兒子上小學的第一天,“我”無比準確地盯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兒子也不停地回頭,眼神中訴說著不捨;兒子十六歲去美國做交換生,與“我”在機場告別,“我”固執地看著他的背影,可是他卻從未回眸。

  我想著自己便是龍應檯筆下的華安。回想自己第一天上學時的場景,那時候的記憶已然不清,不知是否也有一個一直注視著我的背影的眼眸,而這個眼眸值得我們去千百次回首。

  龍應臺說:“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這時的龍應臺內心是痛的吧。那時的華安不再是小時候那個依戀父母,走幾步一回首的小孩子了。他長大了麼,如果是長大了,為何感受不到身後那熾熱的目光呢?不是說母子連心麼?為何當母親的眼神漸漸黯淡下去時,卻感受不到一點心痛呢?

  對於龍應檯筆下的《目送》,我們又能懂得多少?那種屬於父母的眷戀與無奈,也許還要等到我們真正身為人父人母時才能真正體會罷,畢竟人生不是紙上談兵。“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生活中,誰又能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多少滿懷期待的眼神?只期待我們能早些發現,至少,要在它們消失前發現,因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去往另一個世界,正如文中寫道的:“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沉重而又巨大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這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米。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溼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去回應父母那些不捨,充滿擔憂的目光,而不是讓那些目光進入了深邃的黑洞,沒有出口,也沒有退路,最後變成朦朧的淚眼。

  好吧,不必追,我們有再多的遺憾和不捨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的好去填補過去的空白與傷口,帶著真摯的愛閱讀人生。

  

高中讀書筆記15

  最近,老師叫我們寫海底兩萬裡的讀書筆記,我只好去買這本書來看,一開始我只是打算隨便看看的,可當我一開啟這本書,我就被吸引。

  《海底兩萬裡》講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發生在1866年的一件鬧得滿城風雨的怪事。當時不少航行船隻都在海上發現一個大“海怪”,並有船隻遭到他的襲擊。在公眾的呼籲下,出於對航船安全的考慮,美國派遣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阿龍納斯教授接受邀請,參加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海怪”的戰艦反被“海怪”追逐,並遭到’海怪”的猛烈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兩位同伴不幸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跟隨“海怪”周遊四海,在海底航行兩萬裡,探索海底秘密,經歷種種艱辛和風險,最後,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設法逃走,返回陸地。

  《海底兩萬裡》,給我極大的震撼。它告訴我各個我不懂的美麗的島嶼,它告訴我康塞爾是何等的忠誠,還告訴我許多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作者在海底遨遊,能看見許多珍貴的魚兒,又能經歷這麼多希奇古怪的事,我是多麼的羨慕。

  這次要不是因為寫海底兩萬裡的讀書筆記,我還沒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呢,真謝謝老師。

【高中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