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祭灶節> 祭灶節作文

祭灶節作文

祭灶節作文(精選11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祭灶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祭灶節作文 篇1

  我國有很多的習俗你知道嗎?今天我在給大家講一講我國的一種習俗——祭灶節。

  祭灶節也稱小年,一般是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祭灶是民間為恭送灶神迴天庭述職從而進行的祭拜儀式。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臺邊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灶神坐像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奏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橫額是“一家之主”。此外,為了讓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比如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壞人。如果犯了小罪就減壽100天,如果犯了大罪就減壽365天也就是一年。所以人們用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點粘在灶神嘴上,取“嘴甜”之意,讓灶神在天帝面前盡是給自己家中說好話,來年家裡就會好運連連,至少不會有災禍。

  我和爺爺奶奶給灶爺爺和灶奶奶磕完了頭,我就問奶奶能吃桌子上的東西嗎?奶奶說:“現在還不能吃桌子上的東西,因為香還沒有燃玩呢!等香燃完了才能吃。”

  原來是這樣。

  祭灶節作文 篇2

  南宋詩人范成大又有一首詩:“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這首詩是描述人們祭灶君的情形。而祭灶節正充滿了我的家鄉慈城的特色,下面就來看看我們慈城人是怎麼過祭灶節的吧!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也稱為“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灶神”的儀式。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彙報人間的情況。人們會在灶王爺的神像前陳設祭灶果,點上香燭,送灶王爺上天。在送灶王爺上天前,人們還會在灶王爺的嘴唇上抹一層從糖瓜上挖下來的糖,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之後,人們將灶王爺的神像火化,再換上新的;還有些地方是把灶王爺的神像換一面貼。無論怎麼樣,大家都是希望灶王爺保佑我們來年有一個好年景。

  也許,慈城人和別的地方過祭灶節有一些不同,但是慈城人和別的地方的人的初衷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祈求灶王爺的保佑。

  祭灶節作文 篇3

  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裡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的生活起居、善惡行徑,待到每年臘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至灶王之手。因此,灶王被稱為“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灶的儀式,稱為“祭灶節”。為了讓灶王多說好話,民間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灶和送灶的儀式。祭灶所用的供品各不同,但突出甜和粘,如麥芽糖、棗、柿餅、糯米餅、棗糕等。據說是讓灶王爺吃了嘴甜,也有說是粘住他的嘴,叫他上天不好說壞話。

  從這個傳說不難看出,祭灶實際上是古代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祭拜灶王爺習俗表現普通庶民對朝廷天子及基層官吏的恐懼,以及對公家官吏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吏賄賂好,君主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觸法律也可以逃避刑法。

  祭灶節作文 篇4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小年,民諺曰:“二十三,祭灶關。”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的由來

  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欣。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在周代已成習俗。“祭灶”最早叫“紀灶”,即紀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於火的發現,人們才由茹毛飲血開始過渡到吃熟食,喝開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對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誠的。

  河南民間講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來到”的俗諺。祭灶時,凡在外的人都要趕回。豫東等地,選在祭灶節認了乾親的乾兒、乾女,也要攜帶灶糖、燒餅、鞭炮、香表和一隻大公雞來參加乾孃家的祭灶儀式,表示自己已是乾孃家的正式成員。

  祭灶在中國起源甚早。在《禮記》「禮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記載。不過,祭灶的日子隨著寺、地而有不同。《後漢書》「陰興傳」記載南陽(河南境內)陰子方於臘日以黃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發跡,三世繁昌,周處(二四○—約二九九)的《風土記》則說:「今吳以臘月廿四日夜記。其謂神翌日朝天日一歲事,故前期禱之」。為恐灶神上天后,說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話,吳人祭灶時,會「以酒沃門、謂之醉司命」。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記荊楚一帶的祭灶習俗則是在臘日(十二月八日)「並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來,人們對這位會打小報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還用黃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後來乾脆就酒將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開玩笑的物件。宋人祭灶使用一種稱為「膠牙餳」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也有人說是要讓灶神的齒牙被糖黏住,說不出話來。北方常見的灶糖有所謂的「糖瓜」,就是麥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蘆或瓜形。

  另一種「祭灶關東糖」,是以江米磨粉加飴糖製成,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習慣上,商家到歲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帳務。所以送灶同時也是催債、討債者絡繹不絕於途的時候。不過,討債最多隻到除夕。一等吃過年夜飯,就算沒收到債款,主客見面時,也得拱起手來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話說:「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餃子」(除夕夜吃餃子),就是形容這種情形。

  祭過灶,到年底之前,還要挑一個好日子來做大掃除,俗稱「掃年」。掃年的風俗也有悠的歷史。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中就提到了十二月時「齋、饌、掃除」。舊式的家庭每年清掃之前,還要事先翻看黃曆,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來進行。掃除積年的塵埃,不僅是為了迎接新年,對環境衛生、維護健康也有極大的益處。

  俗傳灶神上天稟秦人間一年善惡後,廿五日就是上帝下降之日。他要稽查是非,以降禍福。所以在這一天大家特別要謹言慎行。尤其要告誡小孩不得口出穢言,以免招致不祥。

  自廿五日至除夕這五天,由於家神俱已上天,百無禁忌,所以民間也多在這幾天內舉行婚嫁。

  祭灶節作文 篇5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流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祭灶的時間各地不一,北方為臘月二十三,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民間還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舉行祭祀。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菸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裡都是又甜又粘。供畢,將貼了一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像與紙紮的馬一起燒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無災愁”。祭灶果則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

  祭灶“吃了祭灶果,腳骨健健過”。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臺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糖瓜)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儲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麵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儲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麵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由於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於一般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畫像,將灶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灶神的監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灶節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表現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

  作糖瓜、祭灶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鬆。

  祭灶節作文 篇6

  祭灶,印象磨滅不去。記得很小的時候,奶奶在祭灶的那天總是拿著一串佛珠,端坐在灶前的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家裡的陳姨薛媽她們,總是忙忙碌碌。不停地往灶前的供桌上擺放很多的東西,說是祭灶。在我腦中還有印象的,是那些黑節骨,白節骨和油棗之類的糕點滿滿地攤上一桌。祭灶這天,母親可也不是等閒之輩。她按照奶奶的指示,獨自去揭灶上那張已經發黃了的舊灶神爺像。然後,再把新的灶神爺像貼上上去。在下來之後,母親還得恭恭敬敬地跪拜一番,連鞠三躬呢。那時的我,人雖小,當然也放達的很。小孩,總想把什麼事都攪得熱鬧,這是天性。奶奶癟著那張沒剩幾顆老牙的嘴,還盡護著我說,—乖兒鬧玩未必不好。奶奶叫著陳姨,帶我出去還買鞭炮呢。臘月二十三,理該是送灶神爺上天的日子。在薄暮時分,我見過薛媽用黃糊糊的膠糖塗在灶神爺的嘴上。我們小孩不懂薛媽究竟在幹什麼?後來,才聽奶奶說,—這叫粘灶,把灶神爺的牙齒粘住,免得他上天去跟玉皇大帝瞎扯什麼。有的人家,還搞得挺是考究。除了糖膠粘嘴,還要另去搞一些酒糟,塗抹在大灶門邊。此種俗稱叫作—醉司令的玩意,目的也是想讓灶神爺醉得神志不清,不讓他亂說瞎纏。避棄雜進某種凶兆。

  中華千年遺傳下來的習俗名目繁多,而且都挺有意思,可以沒完沒了地一直延續下去。

  據說,人們普遍瞧不起這位灶神爺是事出有因的。凡間對灶神爺的身世來歷各說其詞,眾講不一。最廣泛流傳的,要算玉皇大帝與灶神爺是同姓之說。因為兩人本是同一張姓的緣故,玉皇大帝就把七仙女中最小的那位女兒許配給了灶神爺當了老婆。但是,灶神爺在天上仍然劣性不改,大犯天規。終究讓玉皇大帝打下凡間。讓他投胎於一戶人家,管做火夫。夫君跌落凡間,玉皇大帝的嬌女也不得不隨這個窮管灶的一同受罪。可是,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不忍心看到女兒和女婿那樣窮迫潦倒。於是,就跑到玉皇大帝面前活纏死糾。最後,總算迫使玉皇大帝給灶神爺封了一個王位。所以,灶神爺就能坐在凡間的灶堂裡那樣坐享其成。自然,灶神爺多少年來就那樣。顯然,坐的很是得意,凡間的人們奉供的也很高興。

  灶神爺當了神仙,許多方面總會被人說得和寫得痛快淋漓,有聲有色,不出破殘。其實不然,灶神爺也會發出嘆息。在臘月二十三要上天的日子裡,人們祭灶,意願就是把他順利送上天堂。然後,這事還沒算辦妥。到了大年三十,人們還要迎接灶神爺的下界,指望他給人間降吉。

  祭灶節作文 篇7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十分疼愛兒子。但因家中貧困,只得讓兒子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叫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赤腳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十分融洽。

  閒談之中,老漢得知赤腳是受閻王指使,來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很著急,乞求赤腳留下自己的兒子。赤腳答應了。見了兒子,老漢故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事,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被灶王爺聽到了,二十三晚上,灶王爺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赤腳,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王爺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就形成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

  這一天晚上,我們全家人早早的準備好好了各種各樣的祭灶果,時間一到,我們便擺上水果、糖,點好香和蠟燭,爸爸媽媽就把雙手握合,開始拜起來,嘴上還說著:“祭灶爺,希望你保佑我們明年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保佑國家國泰民安。”

  短短的三十多分鐘,這個祭祀活動就過去了,爸爸一邊收拾,一邊笑著說:“不正規,不正規的,但我們心意到了!”我挑出了我最喜愛的糖果,美美的吃了起來,我想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真是聰明啊,給我們流傳下來這麼美好的傳說,讓我今天一飽口福。

  祭灶節作文 篇8

  祭灶,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習俗,陰曆十二月廿三日為官家祭葷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則於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種儀式。火的出現,使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是值得大大紀念的。但後世把祭灶變成“灶神”崇拜,說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這個衍變過程,大約始於漢代。據《後漢書.陰醜傳》載,有一個叫陰子興的孝子,臘日(十二月廿三)早飲,見到灶神出現,連忙拜求,並宰了家中的黃羊祭祀,“自是以後,暴至鉅富……故後常以臘日祭灶,而薦黃羊焉。”這個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說越神,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一年一度,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報告戶主善惡情況,上天的日子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動身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為其餞行。祭葷灶的以雞、鴨、魚、肉、灶糖、灶餅、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餅外,還有甘蔗、荸薺、紅棗、花生、金針、木耳等。在祭供時,孩童們便唱著童謠:“祭灶祭糊塗(諷刺灶神糊塗官),灶前一隻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灶王爺上天講好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媽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祭供將畢,將舊的灶神圖撕下火化,貼上新的灶神圖,以示送舊迎新。在祭灶節前,外公外婆要給男女外孫送灶糖灶餅,有幾個男女外孫,就得送幾包,每包還要附送一張“花面殼”(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孫悟空、豬八戒等,孩子們有吃有玩好不熱鬧。

  現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舊俗。灶糖灶餅更名為年糖年餅,成了福州春節市場年貨之一。

  祭灶節作文 篇9

  前幾天,爺爺買了兩袋祭灶果,看著那些個紅的白的,我饞得直流口水,剛想去“偷”一兩個來解解饞,卻被爺爺喝住了:“現在可不能吃!那是先祭了灶王爺後才可以吃的。”

  祭灶,也就是祭灶王爺,是十二月二十三的一個民間習俗,它的到來意味著一系列年慶活動的開始。舊時的灶臺都不象我們現在用的那種爐子,都是自己生火的那種,所以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灶王爺神像,它坐在廚灶中間,看這戶人家是怎麼生活和行事的,把他們都記錄下來,到了十二月二十三那天迴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人們逐漸形成了在這一天祭灶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上,“粘”住它的嘴巴的習俗。

  各地過祭灶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過祭灶節的習俗就是吃祭灶果。祭灶果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有麻棗、紅白雙色球、油果、黑白芝麻糖,寸金糖、白麻片,凍米糖等。我最愛吃的是紅球,顏色十分誘人,一口咬下去,裡面綿綿的,甜而不膩,彷彿又回到舊日時光。長輩們在小年這天給小孩子吃祭灶果,是希望他們能象方言所說的“祭灶果,吃了乖乖過”,同時也祈求一家人在新年的生活能如這些糖果一樣甜蜜。

  其實很多習俗傳到現在,只是一種紀念意義了,就象老人說的,以前是因為家裡沒有好吃的,小孩子都盼著逢年過節的,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東西。而現在,用爺爺的話說,天天都象是在過年了。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習俗,過年才有了過年的色彩,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對每一個節日都還是那麼企盼!

  祭灶節作文 篇10

  最初的祭灶是祭“先炊“者,因為他教人熟食,有功於人。當時祭禮很簡單,只是用盆瓶之類的炊具把酒食盛在裡面一祭而已,其後才逐漸演變成祭灶了。

  灶神本是個子虛烏有的迷信偶像,關於灶神的傳說和祭灶的風俗,流傳極廣。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一顆星宿,因為犯了罪,玉皇大帝便把他貶謫到人間,讓他呆在別人家裡,察看誰作了錯事,然後上天去給玉皇大帝彙報。灶神名叫“司命“。淮南萬畢術同抱朴子也說灶神上天告人罪狀,有減壽之說,於是灶神就被稱為“司命“了。

  在東漢時是專祭“司命“的。用木頭作l.2尺長人像,行路人放在箱篋中,居家人另作小屋供奉。後來的灶王像、灶王龕即襲此而來。曹植有詩曰:“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古來庖廚之門,大多在東,在灶神像上常常看到“東廚司命“四字即是此意了。

  漢人說灶神晦日(月底)歸天,究竟哪個月,沒有肯定。不過陰子方祭灶是在臘日,可知漢時已有臘月祭灶了。後來送灶神多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接灶多在除夕。可能因為二十三到除夕正相當於古人的一個“來複“(日期),二十四日是因為臘月有大小建,而且二十四日又是交年節。

  祭灶的儀式,是在晚飯後天剛黑的時候開始。放好桌子,把灶神像擺出來,在桌子最前面放好香燭、紙馬、清茶、碗筷和麥芽糖等,另外再擺一盤馬草馬料,一碗涼水,據說這是喂灶王爺馬的(自唐以後多稱灶神為灶王)。在這些祭品中主要是“糖“。因為灶神吃過嘴甜了,到天上去,就說人的“好話“而不說“壞話“了。龕框的對子也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儀最後一段,是將灶神像從龕中拿出,放在黃錢等物之上,點火焚化,同時把祭品中的馬草馬料一併焚燒。灶神便隨著青煙上天而去。祭灶的節目至此便算演完了。至於那些貧窮人家,平日就是煙絕灶冷,到了這天更不會有富裕錢去買糖祭灶,只好念著“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柱香,今年小子過得苦,明年再請你吃糖“,黯然地度過祭灶日。

  祭灶節作文 篇11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從上圖可以看出,2021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節)是2021年2月11日,週四。

  關於臘月二十三傳說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祭灶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