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材第63頁~64頁

  教學目標:

  1、 透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2、 透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

  教學重點:觀察、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

  教學準備: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盒或者餅乾筒。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 教師將一個圓柱體的餅乾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著看、站在講臺下看、站在講臺上看。

  2、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

  3、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第63頁)

  1、 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說出感覺有什麼不同。

  2、 讓學生看書,並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

  3、 標出觀察順序。

  4、 師: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同學說一說。

  (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第64頁)

  1、 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後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

  2、 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後觀察,然後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

  3、 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4、 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嘗試練習

  1、獨立解決書上“說一說”。

  2、指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上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透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聯絡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難點關鍵:根據物體所呈現的形狀去確定觀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書包,足球,同學、校門、教室的照片,微課,課件。

  課前準備工作:

  背誦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學都喜歡故事,下面老師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則成語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問:看完了這則故事誰能告訴老師,這幾個盲人摸的是同一頭象,

  為什麼他們描述出這頭大象的樣子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摸到的部位不同。什麼原因導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師:站在不同的方向,導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覺到的大象的樣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會不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邊素材,創設探究知識

  (1)觀察就是仔細看,老師拍了兩張咱們教室的照片,你們看看哪張照片是教室的前面?為什麼?-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講座、鐘錶……2號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間教室,怎麼會看到不同的樣子呢?

  (因為拍攝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攝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後面的樣子,站在教室的後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樣子。)(板書前面、後面)

  (3)、歸納:因為我們所處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板書: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2、設計活動,再次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表現的非常好,大多數同學已經掌握了觀察的精髓。接下來我們去觀察一個實物書包。

  觀察之前有兩個問題: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觀察書包,觀察書包的哪幾個面?—前後左右面,誰能先拿著書包向我們說說書包的前後左右面如何去辨認?

  生:彙報!(當我和書包方向一致時,我的前後左右就是書包的前後左右,所以書包)

  (2)師:你如何去觀察書包的四個面?

  生:下座位,其實就是變換方向

  師: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轉動書包

  看來方向改變的方法很多,就要我們看情況選擇適合我們的方法。

  師:現在看看活動要求,誰來讀讀:

  活動要求(三點): (佈置2)

  1)、2人一組;

  2)、從四個面進行觀察;

  3)、對書包小聲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

  重要的文字讀三遍,讓我們一起把紅色詞語讀三遍,好嗎?

  集體彙報,交流反饋

  1)、PPT演示書包前後左右四個面,分別說說:我在書包的哪面看到了什麼?……(注意提示觀察的都是形狀而非顏色。)

  2)、同一個書包,為什麼看到的樣子不同?

  (板書: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狀不同)

  3、解疑答惑,鞏固新知。

  我們今天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定是不同的。

  這句話對嗎?想想?

  瞧,老師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個什麼?足球,我們要從前後左右觀察這個籃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麼圖形 —圓形。那麼誰願意把這句話修改一下?

  我們的結論: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還可更簡潔的說成: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書:可能)

  三、總結全課:我們今天學了

  從不同方向,前後左右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不同的。現在讓我們稍作休息,來玩一個遊戲吧!

  四、課間休息:(佈置3)

  小遊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老師和大家一起做,高舉左手,老師怎麼和大家的不一樣?老師做錯了?你們做錯了?呢我們為什麼不一樣?老師的右邊是哪邊?左邊呢?前面呢?後面呢?

  呢我換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後左右嗎?這樣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後左右一樣呢?我該怎麼站?—後腦勺面向大家,這回對了嗎?

  我們一起來做一遍:高舉左手,手放下;高舉右手,手放下。

  五、鞏固練習

  1、遊戲做完了,我們接下來要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了?來看這道題,誰願意當個小老師給我們來講講?—播放試題微課

  2、誰能象剛剛的小老師一樣,再試試。

  下面那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畫“√”)

  和他一樣嗎?你觀察的很仔細,獎給你個貼畫?誰來說下一道題。

  3、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連一連。

  你不但觀察仔細,而且反映的相對快,貼畫獎勵給你!下來就要所學知識解決點實際問題了,

  4、看!這有兩張學校大門的照片,誰來看看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的,為什麼?另一張呢?

  看來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獎給你個貼畫?

  5、還有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分享幾組圖片好嗎?猜猜看!

  美好的時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詩,全課小節:

  同學們,不同的方向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

  在生活中也適用,曾經就有這麼一首詩巧妙地寫出了這一數學現象,這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讓我們在用這節課的知識再去體會這首詩的含義吧。

  七、實踐延學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觀察家裡的物品,說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師相信你一定說得非常好。

  八、板書

  觀察物體

  前面

  後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狀不同

  右面

  左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透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

  3、透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 猜測可能是什麼物體。

  能力點:透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觀察物體

  (2)我學會了嗎

  2、開發性學習包

  (1)自己製作正方體,透過擺一擺、看一看、畫一畫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相同正方體的拼圖。

  (2)豐收園

  3、拓展性學習包

  (1)物體形狀的特性(設計此形狀的意圖)

  (2)語文上課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學做紙船,觀察圖形。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為1個資訊窗。主要是從前面、後面、側面觀察物體。先認識一個物體的三個面,然後再做練習。把88頁第5題整合到“我學會了嗎”後邊,然後再延伸出從不同的“側面”觀察物體。

  2、學科間整合:語文上冊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可觀察其影象。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科技課上說出某些物體形狀的特性,老師可進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腳架的穩定性)。

  4、體驗式活動:走進生活觀察物體,並畫出你觀察的物體的三面圖形。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課時。

  (四)教學案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檢視,並初步學會根據檢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學生透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學生能夠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檢視。

  三、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檢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四、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遊戲,啟用相關的生活經驗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用布蓋著)你們看一看它上面是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把看見的記在心裡,不要說出來,一會老師說開始再搶答,分成三個小組來看,其他兩組不能看。

  說明:正方體每個面貼了不同動物的圖片,在分組看的時候讓每組看不同的圖片。

  老師說搶答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會出現大家意見不統一的現象,先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不同,根據學生的不同原因進行不同的處理。

  揭開蓋著的布,演示給學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面不同結果就可能不同。

  (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檢視

  1.給小熊“拍照”。

  (1) 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裡。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裡。

  (3) 辨認照片:在螢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麼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評析:讓學生根據照片判斷拍攝位置,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有利於學生人人參與,而且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觀察、辨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注意讓學生帶著困惑有目的地再次進行觀察,並引導他們從注意觀察到的整體形象轉向注意區域性變化,逐步領悟兩者的差別。]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果。

  3.動畫:觀察照片

  4.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並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裡。

  (3)在螢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後、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並出示四種不同的檢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並核對結果。

  5.觀察茶壺和茶杯

  動畫:觀察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係。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彙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動畫:觀察暖壺

  6.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檢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後、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麼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作業

  1.動畫:觀察恐龍

  2.動畫:觀察電腦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注: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透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後期學習中應鼓勵學生透過想象來回答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實物的前、後、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透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觀察物體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對應圖形。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同學們一定還記得老師以前給你們照過好多可愛又有趣的照片吧?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也為老師照幾張照片,可以嗎?”學生為老師照相,當老師站在學生當中時叫停,請坐在老師不同方向的學生說說照出的相片是什麼樣子的。

  師:“為什麼他們給老師照出的照片不一樣呢?”

  學生回答,教師不做評判。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1、小組觀察活動

  教師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第一次觀察活動:觀察玩具

  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

  師:“這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到的都一樣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回憶自己小組同學彙報的情況,用一句話說一說?”

  讓各個小組彙報情況。

  師“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各個小組同學的觀察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觀察活動:觀察帶把的水杯

  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彙報觀察情況。

  各個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觀察的結果。

  2.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然後教師課件出示: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問題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再次探討課前相片為什麼照出來是不一樣的問題。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課件出示練習題。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幫助小霞和小宇解決問題。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車的哪個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1、2題。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書19頁“練一練”的4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做一做,有困難的可以和組內的同伴討論。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5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今天周老師和我們三(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接觸過觀察物體了,今天的觀察物體咱們就從這個圖書櫃開始。

  二、多重觀察,豐富認識。

  (一)初次觀察,認識三個面。

  1、觀察圖書櫃,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

  (1)出示圖書箱,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這個圖書櫃的正面、上面和側面。(2-3人)

  (2)小測試,看誰反應快,老師指圖書箱的一個面,學生快速搶答。

  (3)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三張照片)想象一下這個家用電器原來的樣子,說說它是個什麼家用電器?(出示洗衣機整體圖,驗證學生的想法。)這三張照片分別是洗衣機的那三個面?

  ②(出示電冰箱):如果也給電冰箱的三個面分別拍三張照片?也請你們想象一下分別是什麼樣的呢?(課件逐一展示三張照片,點名學生逐個回答。)

  總結:其實像圖書櫃、洗衣機、電冰箱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般情況下把有門的一面稱為它的正面,與門左右相鄰的兩個面是它的側面,頂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觀察長方體,對比發現如何確定物體的正面。

  (1)觀察長方體,說說長方體的正面是什麼顏色?(老師轉動三次,請學生說說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顏色)

  小結:只要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組活動,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頭放低一點,說一說你看到的正面是什麼顏色的?(2-3分鐘)

  選擇兩組交流後思考:“為什麼長方體擺在中間不動,你們卻看到了三個不同顏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結論:像長方體這樣的立體圖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對著我們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圖書櫃這種生活中的物體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有門的一面定為正面。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是有一定的瞭解和生活經驗的,因而選擇學生熟悉的圖書櫃,從適合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合理地組織學習材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從數學的角度認知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同時,透過生活中有門的物體和沒有門的立體圖形的對比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認識怎樣來確定物體的正面。從而更好地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

  (二)二次觀察,體會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結果不同。

  (1)學生觀察圖書櫃

  (事先在圖書櫃兩側寫四(6)班和向陽小店,坐在兩側位置的同學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資訊)。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這個圖書箱從哪個班借來的?

  ②這個圖書箱是哪裡買來的?

  ③坐在中間的同學沒舉手,難道我們觀察得不仔細嗎?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師觀察圖書櫃

  有針對性地提問:①想一想老師看到了幾個面?

  ②比你們多看到了一個什麼面?

  ③為什麼會比你們多看到一個上面?

  ④你們也想看嗎?可以怎麼辦?

  交流得出結論:觀察物體時還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設計師

  小組合作設計:老師應該站在哪裡? (3-4分鐘)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時相機教學觀察方法,不僅要正對著門而且視線要低於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側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側面,還能看到上面。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同、認識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學習內容、一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學習環境,其學習的感受、體驗是不一樣的。在這裡還由於每個學生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就有所差異,適時提出三個巧妙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透過不同體驗的互動與碰撞體會到觀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這時,教師也加入觀察的行列,和學生共同探究發現,觀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設計師的活動,鞏固了學生前兩次的觀察所得。三個環節遞進展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認知從對具體事物的外在觀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內在的理性認識,這樣的觀察不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觀察,體會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談話:觀察物體是有學問的,有時我們能看到一個面,有時我們能看到兩個面,站在一個合適的角度,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三個面,那麼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呢?

  1、活動探索:變換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

  出示活動要求:(1)把長方體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動。

  (2)先選一個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幾個面?

  (3)站起來換一個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交流觀察活動體會。

  每組請代表交流小組內的觀察結果,影片展示,再次驗證一次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設計意圖:觀察長方體物體時,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學生意見不一時,如何消除學生之間的紛爭?教師權威的武斷的裁決不是明智的舉措,那樣不會讓學生口服心服。這裡,藉助提前錄好的影片,讓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親自觀察,透過大螢幕能夠看到觀察的結果,人人擔當裁判的角色,真可謂“眼見為實”,棘手的問題在事實面前頓時化為烏有。】

  (四)觀察正方體,不斷重組,消除疑點。

  1、觀察一個正方體: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出它們的形狀。

  2、觀察兩個正方體(橫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3、觀察兩個正方體(豎著拼):從正面、上面和側面分別觀察出的是哪幅圖。

  4、小遊戲,搭一搭。

  用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

  (1)從正面看到的是

  (2)從正面看到的是

  (3)再新增一個,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從正面看到的還是

  【設計意圖:觀察正方體是從一個到兩個,兩個再到三個。從觀察一個正方體這個具體實物到觀察兩個正方體的實物找出相應的面,再到根據相應的檢視擺出三個正方體拼搭的實物。這一過程,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從而給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和成功的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引導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透過觀察實特,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簡單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觀察:指名說說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說前面,有的說側面)

  師:你們猜老師會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為什麼同是一個長方體的物體,他們看到的形狀會不同呢?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 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觀察後說一說。

  (1) 小組觀察實物小汽車,觀察後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2) 交流觀察結果。

  (3) 觀察課本的圖。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淘氣和笑笑也在觀察同一輛車呢。大家看他們分別看到了車的什麼部位?找一找是第幾幅圖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4) 師進一步引導討論。

  師:淘氣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車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準備的小車。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下面)

  請拿起桌上的小汽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和討論,誰來說說我們怎麼去觀察一個物體。

  三、 發展性練習。

  看一看,畫一畫:回家後,根據桌上的茶壺,結合自已的觀察把自已的觀察結果畫在紙上。

  四、 作業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難點: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

  教學準備:媒體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東東他們星期天也去動物園看了大象,想知道他們看見的大象是什麼樣子嗎?讓我們來聽一個關於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講故事引入

  3、提問:小朋友們,他們看到的到底是幾隻大象呢?既然是一隻大象,為什麼他們向李奶奶介紹得不一樣呢?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的嗎?

  4、掲題:雖然都是一隻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

  (一)教學例1,從前後兩個角度觀察物體。

  1、談話:讓我們就從每天陪伴我們學習的教室開始吧.仔細觀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歡教室的哪一面?

  2、組織觀察,讓我們把照片印在腦海中。誰來說說你拍到了什麼?(請教室後面的一位同學站起來)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師也來拍一張,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裡?

  3、提問:大家拍得都是教室,為什麼會拍的不一樣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兒拍拍得比較全面,想拍教室的後面,應該站哪?

  4、出示例1,回答問題:老師這也有兩張照片,你知道那一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攝的嗎?另一張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攝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5、練習:老師在我們學校的大門也拍了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裡面拍攝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彙報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教學例2,從前後左右四個角度觀察物體

  1、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禮物,瞧一瞧,一隻小狗,你喜歡他嗎?讓我們為它拍張照片做紀念好嗎?

  2、引導觀察,初步發現規律:先給他的前面來一張,想要照片嗎?我們合作把它畫出來好嗎?你們說,我來畫?你拍到了什麼?再來張後面的?這次我們又拍到了到了什麼?要想拍張側面的,小狗可以怎樣放?誰來擺一擺?這兩種擺法拍到的一樣嗎?拍左面的時候,我們怎樣畫?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後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樣嗎?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麼?後面呢?在小狗的左邊和右邊拍到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小朋友們真聰明,這麼快就發現規律了,那麼觀察別的小動物是不是也一樣呢?讓我們一起再來觀察觀察。

  3、小組觀察,驗證猜想:你們的抽屜裡有什麼?請每個小組長拿出抽屜裡的玩具,讓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機,開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嗎?老師把照片都藏在信封裡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嗎?互相說說,你們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麼?同一個小組的同學,為同一個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張照片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

  想換個位置看一看嗎?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位置,每移動一個位置就找到在那個位置上拍到的照片,並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說說你拍到了什麼?移四次,完成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學生活動,師相機指導。

  5、板演彙報。那個小組能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你們拍到的照片呢?(組織學生按課前要求站好位置)你能能猜出這幾張照片各是誰拍的嗎?(投影出示圖片,生回答,講臺前的同學驗證)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見了小熊的什麼?還有誰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見小熊的什麼?(指側面)這張照片是誰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邊?看見小熊的臉是朝向那邊的?那另一張呢?

  還有那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作品?這次你們聽我的要求站好位置。(把小狗換個方向擺好,請學生分別站在它的前後左右)這次大家還能猜到他們拍的是那張照片了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們也給他們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斷每張照片各是誰拍的嗎?你是怎樣想的?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1、觀察茶杯

  在我們的抽屜裡,還有一個好朋友—杯子。請小組長把桌上的玩具換成杯子並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後面放好。每個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細的觀察杯子。(出示圖)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不要說,把它記在心裡,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學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猜錯的小朋友就到那個位置看一看,驗證一下。

  小組活動

  班級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學看到的是一號照片?那一面看到二號照片?三號圖片是那邊的同學看到的?四號呢?

  2、練習2

  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其實,觀察物體不僅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處處留心。瞧,英英他們在坐車的時候也去做了觀察。

  出示圖:右邊的圖片分別是誰看到的?先想一想,在書上連一連,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學情分析:

  複習米和釐米,使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有更深刻的認識,並能對一些實物的長度進行估算和測量,對於角和直角的複習,則使學生學會在幾何圖形中發現角和直角,並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複習觀察物體,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而複習認識時間,讓學生認識時、分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並會運用時間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米和釐米的複習

  1、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於米和釐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2、表象與進率

  (1)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學生理解表象與進率,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釐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活動:演示米和釐米的長度。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

  3、估計與測量

  (1)看書上第105頁第10題中的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

  學生估計長度並彙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現出現的錯誤。

  (3)引導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次請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並測量出黑板的實際長度。

  4、組織完成104頁第9題

  (二)觀察物體(課件出示汽車觀察圖)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觀察物體時,要多

  從幾個方向觀察。

  1、 觀察圓柱,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2、 觀察球和正方體你又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3、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物體?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學生獨立完成105頁第11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範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想一想,填一填。

  (1)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作單位。

  (2)一枚圖釘的長約1()。

  (3)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4)學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釐米1釐米地數,數()次是9釐米。

  (6)70釐米-15釐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釐米-28釐米=

  1米-30釐米= 64釐米+28釐米=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的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例1與做一做,練習十六第1、第2、第3題。(教材第68、第7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物體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過程,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3、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寫上不同文明用語的大正方體,實物數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師拿出寫了文明詞語的正方體。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著不同的文明詞,請你坐在你的位置上,頭不搖動,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不同方向的學生說。(學生有的說“您好”,有的說“謝謝”,有的說“對不起”。

  2、提出質疑:為什麼他們向我們介紹得不一樣呢?誰說的正確的?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嗎?(板書:前面 後面 側面)

  教師指出:側面有兩個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們稱為左側面,右面看到的我們稱為右側面。

  3、揭示課題:雖然是看到同一個正方體但是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個面的文明詞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引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麼?

  老師為每一組同學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黑板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從正面看,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從右側面看,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圓圓的尾巴,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從左側面看,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現在看到的是側面,剛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現在看到的是背面,剛才看到是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座位,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熊貓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熊貓”,再交換位置,進行觀察,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小動物們用照相機幫大象拍照,(出示動物拍照圖)這四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呢?(指名學生說一說。)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展學生的思維,還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側面 正面 後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前後、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隻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後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麼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麼?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

  (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範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鑽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裡躺下了。

  師:你在幹什麼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裡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讚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彙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麼?

  (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於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裡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臺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臺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臺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臺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幹,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

  (指了指講臺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面的個數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

  本單元主要是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這是學習空間與幾何知識的必要基礎,對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單元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單元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以後還將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本課教學內容透過一個具體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分別給一個小猴子實物玩具照相展開,透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課本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透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同的,並讓學生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於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不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資訊。

  1.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教學之前,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

  2.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備正面、側面和後面有差別的實物,可以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實物,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這個物體,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該物體是什麼樣的,使學生透過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1 觀察物體1課時

  2 練習十五1課時

  觀察物體。(教材第90、第91頁的內容)

  1.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

  2. 知道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 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嗎?

  如果學生知道,請學生講給大家聽,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簡單把故事內容介紹給大家聽。

  師:你們說為什麼故事中的每個人說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每個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師: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結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學例1。

  師:我們最熟悉的學習環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張照片,請仔細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頁例1圖。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張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為我們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講臺上,就可以看到課桌的後面,所以我確定第一張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張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拍的,因為照片上可以看見課桌抽屜的一面,應該是在教室的後面。

  師:說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後面,站在教室的後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結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學例2。

  師:(出示小猴子玩具)這是什麼?喜歡嗎?

  師:現在老師把小猴子放在講桌上,請四個同學到前面來,分別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後面、左面和右面。

  學生舉手到前面來,按位置站好。

  師: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還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後面,有後腦勺,還拖著長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邊身子,並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邊彎過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邊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從我的左手邊彎著的。

  師:他們說的你能聽明白嗎?老師想知道,這左邊和右邊有沒有明顯的區別呀?

  生:左邊看到的和右邊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小猴子的尾巴那。

  師:能說具體點,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還是右面嗎?

  生:我們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邊,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們的右邊彎著;如果在小猴子的右邊,那它的尾巴就在我們的左邊彎著。

  師:說得真棒!拿出你準備的玩具在小組裡觀察,看看你們的觀察結果怎樣?

  學生在小組合作觀察,交流觀察結果。

  師:現在請大家仔細看圖,想一想:你能知道這幅圖中的圖片是誰看到的嗎?

  出示:教材第90頁例2圖。

  學生觀察後,交流明確:第一幅圖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圖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圖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圖是小梅拍到的。

  師:同學們,經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相同的物體,看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親自觀察實物,體會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構建空間觀念】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於觀察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觀 察 物 體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

  前面

  後面

  左面

  右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匯入,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匯入的設計很有特點,既幫助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搭建認知平臺,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2. 主體參與,探究新知。

  始終圍繞“自主參與、深刻體驗”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地探索新知,並且要注重個性化教學方式。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B類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能正確辨別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形狀)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1頁“想想做做”

  1. 第二張照片是在學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張是在學校裡面拍的。

  2. 略

  3. 略

  練習十五。(教材第92、第93頁的內容)

  1.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觀察物體的時間順序與所看結果的聯絡。

  2.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鞏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觀察物體,知道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明確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知道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可能不同,那麼觀察角度不變,如果物體是運動的,不同時間看到的結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頁第3題。

  師:這是小明準備過馬路時,一輛汽車從他的面前駛過,拍下來的照片,你覺得哪幅圖是小明最先看到的?為什麼?

  生:應該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圖,因為第二幅圖中的汽車是剛剛開過來,還沒有超過斑馬線。

  師:那麼接下來該是看到哪幅圖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應該是第三幅圖,因為這幅圖中的汽車剛好在斑馬線上。

  師:那第一幅圖就是最後拍到的。根據汽車先是沒到斑馬線,然後是正好在斑馬線上,最後是剛離開斑馬線,按這樣的順序確定了這三幅圖的順序。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看到情況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沒變,但是汽車是運動的,所以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觀察角度的變化或被觀察物體的運動,都可能使觀察的結果不同】

  師: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練 習 十 五

  觀察角度的不同,觀察到的結果可能不同。

  聯絡生活,實踐運用;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絡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創造大量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學生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數學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A類

  連一連。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知道是從哪個角度看到的結果)

  B類

  觀察下面左邊的三個物體,從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形狀,用線連起來。

  (考查知識點:觀察物體;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B類:

  教材習題

  第92頁“練習十五”

  1. 略

  2. 左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兒看到的是長方形。 右邊:小女孩兒看到的是第一幅圖;小男孩兒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圖是第二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二幅圖是第四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三幅圖是第一個小孩兒看到的;

  第四幅圖是第三個小孩兒看到的。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透過學習,學生既可以瞭解軸對稱現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數學欣賞能力和空間想像力。

  教材以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剪紙圖案入手,從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軸對稱現象。然後透過“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建立“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概念。再讓學生判斷日常生活中的圖案以及舉例,進一步拓展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雪上活潑,富有好奇心,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對稱圖形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的活動,大膽的防守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啊橫的主題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能正確找、畫對稱軸。

  難點:準確找對稱軸。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後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透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例1、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3、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

  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具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自學課本P38頁內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麼觀察物體的?

  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新授課

  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透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師出示一個正方體要求生正面觀察,並想象畫出從左面,從上面,從右面觀察正方體的樣子。

  2、師再次出示一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給學生從不同角度先進行初步觀察,再將牙膏盒橫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樣子。

  再將牙膏盒豎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樣子。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1-2題。

  五: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反饋檢測:

  (一)、判斷

  1.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2.觀察正方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隻能看到4個面。()

  3.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球體,觀察到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二)、填空

  從正面看是個長方形,從左面看是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個長方形,這是一個()物體。

  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方面的表現很好,在()方面表現不夠,以後要注意的是()。

  課後反思: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現在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39頁例2,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3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並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秘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並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並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這是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形狀,請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課後反思:由於有例1的教學做基礎,本課我僅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即完成了新授知識的教學,後面剩餘大量時間都是讓學生做練習。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41頁例3,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物體。

  教學目的: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複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1、變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課本第38---43頁,反思你都學會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匯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並說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複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臺上,以同方為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並說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隻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練習九4-6。

  課後反思:

  對於根據指定的檢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啟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38頁---40頁。

  教具、學具準備:

  長方體藥箱、圓柱、球、長方體實物若干、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透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學流程:

  一、古詩匯入 激發情趣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宋代詩人蘇軾的那首《題西林壁》嗎?讓我們共同來朗誦這首詩。(課件出示詩句和廬山不同景色)

  師:一座廬山,為什麼詩人看到的卻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這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 探究新知

  (一)觀察長方體

  1、整體觀察(出示長方體小藥箱)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觀察這個長方體的藥箱,誰來說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都是哪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2) 生回答,師強調看到的面,是相對觀察者說的。

  (3) 師:請同學們按照活動要求觀察這個小藥箱請(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4) 學生觀察。

  a 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藥箱,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幾個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學說說自己看到藥箱的哪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5) 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有的同學看到一個面,有的看到兩個或三個面。你能找出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多能看到藥箱的幾個面?請大家站起來走一走,看一看。

  (6)學生自由走動,觀察。

  (7)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精彩極了,我們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

  (1)教師拿起小藥箱讓不同方向的同學觀察、我們從正面、上面、左面來看這個藥箱得到的都是什麼形狀?

  (2)分別出示藥箱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分別是哪幾個面。

  (3)做40頁第1題,在書上完成。(課件演示進行訂正)

  (二)、分別觀察正方體 圓柱體 球體

  1、師:剛才老師和你們共同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請你和你小組的同學分別觀察正方體 圓柱體 球體學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學們從上面,正面,左面觀察物體,並將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學生觀察,完成表格並彙報。

  (預設:學生會質疑,圓柱體從正面看有時是正方形的)

  2、 趣味遊戲,強化認識。

  (用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師: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麼?(可能是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們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物體?(至少還要知道另一個面的形狀)

  (課件呈現不同的物體)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透過觀察發現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三)觀察組合圖形

  1.觀察交流 加深認識

  過渡:剛才,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一個物體,那麼,我們從不同角度同時觀察兩個物體,會看到什麼形狀呢?

  (1)師: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和球的組合學具,擺成和桌子上一樣的位置,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它們,觀察後與小組內同學交流自己看到的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觀察的結果。

  (2)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說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師這裡有幾組圖形(例2圖),你們能正確判斷它們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嗎?

  1、學生判斷。

  2、做40頁第3題。

  三、逆向練習 訓練思維

  師:剛才我們一同觀察了單個物體以及立體組合圖形,並猜測和判斷了它們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狀和位置關係。如果反過來,給你出示一個物體或立體組合圖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狀,你能不能猜測出它們什麼呢?(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圓形和一個正方形)

  1、學生猜測 ,並暢所欲言。

  (師講解,圓柱體當底面直徑和高等長時,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到的形狀是正方形)

  2、再次引導學生明確:

  (1)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斷出它是什麼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觀察的認真,仔細,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要懂得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希望你們做一個處處留心觀察的有心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