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熱門】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四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職業發展順利呢?這也意味著,需要開始寫職業規劃了。那麼職業規劃書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工作耗竭,是人們對自己長期從事的職業產生一種疲倦感,從而引起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問題,諸如身體疲勞、情緒低落、創造力衰竭、價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擊性行為等。

  職業倦怠是一個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現象。根據國際上的分類,一般把職業倦怠分為3個方面: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

  如何規避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已成為現代職場中的流行病,由此引發的心理與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有專家表示,如果已經為職業倦怠所困,想要改變現狀可以嘗試積極充電,勇於改變自己,為日後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網友“yy2929”說:年底了,我不能有職業症,我每一天都看書,都學習,認真做好工作,也為明年的考證培訓做好準備。

  當職業倦怠襲來,你要學會終身學習,經常“充電”,那麼除了“yy2929”說的方式外,還有哪些充電方法呢?

  合理“充電”謀劃未來

  “一般來說,‘充電’要和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緊密地聯絡起來,根據當前個人職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來安排,做到學以致用。首先要分析自己所處的職位,想要達到的崗位,都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繼而決定學習的方向”。專家表示,在制定職場充電計劃時,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制定真正適合自己,有助自己職業發展的方案。專家建議,對於工作才兩三年、處於立業期的職場人士來說,由於專業技能水平有限,所以培訓計劃的側重點在於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可以從自己的目標崗位著手。

  比如你現在是策劃專員,你下一步的目標崗位是策劃經理,那麼你就可以先了解策劃經理這一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專業技能,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而如果你的目標是去另一家更好的公司尋找相應的崗位,那麼你就可以先了解該公司對這個工作崗位的特定要求,在今年儘早制定補充相關能力的培訓計劃。

  另外,充電方式也是因人而異。在選擇充電方式時應視自身情況而定。如果平時工作量很大,那麼最好利用週末或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參加學習。如果業餘時間充裕,而可以利用工作日晚上和週末參加學習。

  “充電”未必報班培訓

  據人才市場有關負責人介紹,“充電”引申到職場,即為補充工作所需的能量、知識或技不斷使自己進步和提升職場競爭力。

  但其實,充電並不限於報班、培訓等學習,生活工作中的經歷經驗積累、鑽研興趣愛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等等都是充電。

  “只要保持學習的意識和心態,看電視、聊天都能學到東西,誰說這不是一種充電呢?職場充電的方式和內容非常個性化,但決定充電有效性最關鍵的是明確的學習目的。”如何明確學習的目的呢?是不是非要進行相關的培訓或者是透過考證考級來實現學習的目的呢?實際上未必。

  “多和行業有經驗的人士交流,他們的經驗、教訓說不定可以幫助你確定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定期的自檢、自省也會有助於發現自己的不足,改掉不良的習慣。此外,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社會經驗和經歷,特別是獨特的社會經歷,要知道,它們在個人成長中所佔的比例達到70%”。

  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以上等方式充電,職場新人在給自己尋求充電的同時還可以藉助所在企業的幫助。在實際工作中,不少企業都會為員工提供職業發展規劃,這會指導員工樹立職業目標,發現自己的不足。尋求企業的幫助,其實也是“充電”的不二選擇。

  當然,即便公司不能提供職業發展指標,職場人也可以向公司的管理者或者HR進行諮詢。在他們的幫助下,也能在短時間達到給自己充電的目的。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更大的發展,都渴望事業有成,都渴望過上幸福生活。但從結果來看獲得好的發展的人並不多;獲得事業成功的人並不多;能過上幸福生活的人也不多。這是為什麼?

  透過多年對很多人的觀察發現,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從小就有理想、方向和目標;凡是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人都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這樣的人,事業不成,幸福生活又從何而來。因此,方向、目標是人獲得一切的基礎,沒有方向,目標就猶如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最終一無所獲。

  方向對一個人來講如在大海中行駛的船隻,如果沒有方向就不知駛向哪裡,又如沙漠中的行人沒有方向就不能走出漫無邊際的沙漠。所以方向是引航指引燈,燈滅了就會不知所措。目標是航行的目的地,沒有目標就好像船隻在大海中行駛不知到達哪裡。所以,方向不等同目標,目標不等同方向;方向是樹立目標的前提基礎,目標是確立方向的歸宿。用五行克生原理來看,正確的方向就會生成正確的目標,錯誤的方向就會剋制目標的實現。

  為何要確立方向?

  第一種情況:人生逆境佔六七,順境佔三四。很多人當遇到逆境時就認為方向不正確出現搖擺,裹足不前,這個時候就需要確立方向。

  第二種情況:有些人根本就沒有方向,一會向東,一會向西,隨時都會迷失在路中。這種時候就需要確立方向才知道往哪走。

  第三種情況:確立的方向,但是錯誤的根本是走下去,這種情況下需要重新確立正確的方向。

  為何要樹立目標?目標是航行者到達目的地的不竭動力,是一個人前進的精神支撐,沒有目標,人就不會產生前進的力量。但現實之中也不乏有方向有目標的人不能達到目標。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部分的這類人是遇難而退,缺乏毅力。關於這方面我將在以後展開專門的解釋。

  就方向與目標之間的聯絡,我認為,有了方向不代表就有了目標,而目標是一個人在一個方向下所要達到的程度,如西天取經一樣,雖然向西行走,但是要有具體到達的地方,是印度還是非洲。有了具體到達的目的地,才能制定具體如何到達目的具體步驟,方法。故而方向與目標二者缺一不可,二者之間緊密聯絡,構成母子關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從五行管理學角度來講,方向與目標存在克生關係,方向是生成目標前提,目標是生成成功關鍵。正確方向才會有正確的目標,正確的目標才能獲得一定的成果。反之就會剋制。

  縱觀歷史,凡是有成就、有所作為的人,他們一生都有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不論是古今國外的政客還是商道有成就者都是如此。

  因此,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學會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過程中首先是要解決的問題有:一是確立正確的方向;二是確立正確的目標。有了正確方向就會使成功有望,有了目標就會離成功不遠了。這也是人生的戰略規劃。

  “父親的工資是比我高,但我不會去做保潔,因為心理上接受不了。”8月3日,記者連線陸暢通的.兒子陸皓捷時,他如是說。

  陸皓捷目前在濟南一家賣場做電子產品銷售。他說,其實很多崗位特別缺人,比如餐飲服務員、快遞員等,但他不會去做。“我上了四年大學,去做這些活不僅自己受不了,父母也無法接受。”

  和很多大學生一樣,陸皓捷認為,哪怕工資低一點,也要找一個“體面”工作。小陸心目中的體面職業,就是能進入壟斷企業、政府機關、金融等行業工作,工作穩定,收入高,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白領崗位。

  “理想很豐滿,畢業時大家都希望能體體面面,到環境輕鬆工資高的單位上班。但現實很殘酷,能體面就業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畢業後最終都像我一樣進了中小企業。”陸皓捷言語中透出無奈。

  “其實大學生畢業後到中小企業,甚至幹苦力,鍛鍊鍛鍊,沒什麼不好!”南京一家理財公司負責人鍾海波說。別看鍾海波現在是大學生們豔羨的“金領”,但他的第一份工作絕對稱不上“體面”。15年前從南大生科院畢業後,鍾海波當了3年擦鞋工。之後又重回南大讀研,畢業後一直從事保險培訓,直至成立自己的理財工作室。

  鍾海波坦言,擦鞋工、保險推銷員都是被社會“不看好”的職業,但正是擦鞋工的經歷,讓自己對事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不要被自己的學歷、專業、學校束縛了手腳,高學歷只是告訴自己要比別人做得更好。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應該將‘做到一個領域的精英’為目標,而不是每天都在考慮做什麼工作。從基層做起,大有裨益。”

  無錫柴油機廠的維修科長董立廣也認同鍾海波的觀點。10年前,董立廣從江南大學自動化控制專業本科畢業後,就到無錫柴油機廠的一條裝配線做維修工,很多同學認為他“白上了大學”。“當年廠裡進了十幾位大學生,我是唯一到車間當工人的,同學為我惋惜,同事料定我呆不住,只有我自己清楚找到了正確的路。因為當時我工作的裝配車間裝備了廠裡最先進機器,很多裝置都要請外國技術專家維護,我每天跟在這些專家後面學,收穫非常大!”

  經過一線歷練,短短5年,小董和同事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裝配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如今的小董當上了維修科長,成功進入柴油機廠的技術核心層,是同批進公司的大學生中晉升最快的一位。

  董立廣說,“其實,體面和不體面的工作是相對的,只有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崗位,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工作才算體面。”

  遺憾的是,畢業生中像鍾海波、董立廣那樣有明確就業目標的並不多,有的甚至寧願啃老也不願去做那些自己認為不體面的活,而更多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則是面對社會一片茫然,不知自己該幹什麼。

  南京安德門民工市場有一個大學生專業視窗,是根據這幾年到民工市場求職的大學生不斷增加而專門設立的。視窗老闆嚴兆隆與來這裡求職的大學畢業生打了多年交道。他說,主動到安德門民工市場求職的大學生,大多經歷了多次求職失敗,早已放下了“天之驕子”的身段。遺憾的是,雖然經歷多次挫折,很多人仍沒有明確的職業定位,“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記者採訪時,正巧來了一位大學生,說是蕪湖資訊學院畢業,學的管理工程,畢業一年也沒就業。他稱:“隨便什麼都行,只要工資在20xx元以上。”當嚴兆隆推薦一家廚具公司文員崗位時,他說,“這個我幹不來”;又推薦了一個倉庫管理崗位,他說“這個不行”。連續推薦了3個崗位,這位畢業生都表示不認可。嚴兆隆問他到底想幹什麼,他給了一個“雷人”的回答:“就是不知道唉。”

  對此,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任雷鳴分析,在很多高校,不少文科專業開課容易,學校的投入比較少,學生招得多,但技能培養上相對不足,專業可替代性強,致使目前的新聞、法學、文秘、財會等專業呈現畢業生過剩現象,超出了市場的需求。

  南師大學工處副處長冷開振也認為,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求。一般來說,高校的專業調整和教學計劃修訂都會有一個週期,專業隨著就業形勢進行調整並非易事,“這就像一艘航行的巨輪,迅速掉頭是比較困難的。”

  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宏則表示,現在的高校教育往往忽視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很多學生讀了4年大學,“離校時兩眼一抹黑,求職投簡歷也是廣撒網、碰運氣”,往往在踏入社會經過多次跳槽歷練後,其職業目標才漸漸確立。“如果這一過程在大學期間就能確立,有專人引導,那麼,畢業後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知道了職業的概念。很自然可以得出職業生涯的涵義:一般來說,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經歷過的職業總和。對職業生涯的理解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橫向的,即人一般都會經歷多個職業。大多數人會經歷不同的職類,美國前總統里根做過演員,作為總統的里根已經被列入美國最優秀的總統名錄,但里根在演藝圈一直是一位三流演員。也有許多人一輩子都(或主要)從事一個職業,如成龍一直是一名演員,雖然他以從事過唱歌、導演等工作,但從他主要工作經歷和工作重點來看,仍應界定為一名紅了幾十年的演員,所以對職業生涯的理解還應縱向來看,即人在每一個職業,一般都經歷過由淺入深,入粗至精,由低到高的過程。一位大學生由一名銷售員做到銷售主管,再到銷售經理、銷售總監、副總經理,直到擁有自己的公司和事業,這是一個職業生涯的過程。也有可能一位大學生由人事專員,做到薪酬專員,做到薪酬福利經理,之後專攻薪酬資料調查模組,成為一名資料分析專家。

  為加深對職業生涯的理解和認知,有必要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對職業生涯的理論:

  職業生涯是自我認知的體現。所謂自我,即每個人都有區別於其它人的世界觀和自我認識,從而影響每個人對職業生涯的選擇。職業生涯也是一個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職業生涯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金茲伯格提出,職業生涯存在空想期、嘗試期和現實期。職業發展並不是一下子就訂立的,它是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與個人經驗和心理情況相關。職業生涯還是一個決策的過程,它需要考慮內、外部因素,其職業生涯選擇是個人選擇、社會需要和機會之間的最優組合。職業生涯還會受到個人實際情況、教育、性格、價值觀等影響。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與職業相互匹配的結果。每一種性格,所適應的職業不同,而不同的職業,對人的性格要求也是不同的。按照霍蘭德的觀點,一個企業型(或稱決策型)的性格適合從事廠長、經理、採購員、律師、政治家,然而這樣的性格從事會計、檔案管理員卻未必合適。所以,不合格計程車兵未必不能當將軍。

  職業生涯存在週期性。按照薩伯的觀點,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探索階段(15-24歲);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4歲);衰退階段(65歲以後)。當然,類似的劃分方法還有很多種,其表現出的共性,即職業生涯具有時間性。

  職業生涯與個人工作閱歷相關。一般來說,人在有了相當豐富的閱歷後,才會發現自己真正樂於從事的職業,並將其作為終身職業。在國內,普遍用“職業錨”的概念來闡述該觀點,我們將在下一節單獨做出詳細介紹。

  對職業生涯的不同理解,有助於瞭解員工,提高管理的針對性。職業無優劣,職業生涯也很難用好壞來評定,職業生涯的結果一般由兩方面因素決定:一是組織需要什麼樣的職位,二是個人希望從事什麼職業。職業生涯的產出包括報酬、安全和生存需要、自我實現、生活等。一般人的眼中,所謂成功人士的首要前提是經濟實力,即報酬是影響職業生涯的一個主要方面;其次,員工的生活質量是否提高,也是反映員工職業發展好壞的一個標尺。這兩點反映出來的,是表象,比較好衡量的。而職業生涯最根本的成功則是個人感受,員工透過職業發展是否得到自我實現是評定職業生涯的更為直接的感受。喬達摩?悉達多放棄王位,成為一名苦行僧釋迦摩尼,即因於此。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怎樣選專業契合職業規劃不後悔

  據校園調查顯示,職業設計從高考填報志願開始進行的話,可以使人在職業生涯中少走一些彎路,找到自己的定位,選擇到最適合的工作,讓學生髮揮最大的潛能。要知道職業規劃是一個對人綜合評定後,得出的一個長期可行的人生合理“計劃”。而高考選專業和填報志願是針對目前情況需要做出的一個決定,儘管可以關係未來個人的發展。但是事情本身還只是一個短期的目標和決定。

  職業規劃師認為,雖然不能過分依賴、甚至迷信職業規劃,不是說規劃得好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受很多因素的制約。但是提早進行規劃。使得專業方向與將來求職方向能比較接近,避免學習和智力資源的浪費,順勢而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專業選擇重要是認清個人潛能。知道自己愛好什麼、擅長什麼,然後為自己做一個人生職業規劃,找準人生的奮鬥目標。至於專業選擇如何進行,專家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1)考慮個人興趣。很多考生因為缺乏科學的職業規劃,選錯專業、選錯職業。最終枉費時光,個人職業腳步紊亂。高考選專業,是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一定不要忽視自己的興趣,同時藉助一些軟體做職業測評,是個好的辦法。

  (2)考慮個人的志向與特長。志向是激發自己奮發努力的動力之一,當一個人對他所接觸的專業感興趣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進行學習和研究,併為將來的實際工作打好基礎。特長則對自己學好專業具有事半功倍的果。

  (3)考慮院校和專業的情況。考生錄取的專業與畢業後的就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應慎重對待。考生應儘量多的瞭解院校的社會聲譽、師資力量、教學裝置、獎(貸)學金的設定等;瞭解所要填報專業學習的主要課程、就業方向、發展前景。如果考生對專業的選擇有了“超前意識”,考慮到將來的發展趨勢,就能在以志向定志願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隨大流、追“熱門”的傾向。專業的設定是教育部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綜合考慮的。學生應該認識到,專業沒有永遠的“冷”,也沒有永遠的“熱”。

  (4)考慮錄取機率。考生應該瞭解院校和專業在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報考情況等,避免報考的全是熱門專業,以至於在錄取時因為自己的分數不高導致不能錄取或者被調劑到其他不想去的專業。

  總的來說,我們說高考志願填報是人生職業規劃的里程碑,只是強調它的重要性,不是說高考專業的選擇是考生將來職業規劃的唯一風向標。事實上,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雖然不在自己專業對口的行業但也頗有建樹。高考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其實是針對目前情況做出的一個決定,儘管可以關係未來個人的發展,但本身還只是一個短期的目標和決定。在職業生涯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正,讓專業選擇的方向與將來求職方向能儘量接近。

  你我的職業生涯真的需要規劃嗎?

  和朋友們聊天,說到職業生涯規劃。一朋友說:“現在有幾件事兒是說得準的?計劃趕不上變化,規了也不一定照著劃!還有必要規劃嗎?”

  說話這朋友正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我問他做預算嗎?他回答得很利索:“做呀,當然要做了!”

  對於企業做預算這事兒,大家都覺得順理成章。複雜的大企業可能搞出個叫企劃部的部門,一群人在一起用好幾個月的時間,反覆測算,最後搗鼓出數十個EXCEL表格來呈現這個預算。最簡單的可能就是老闆一個人一張A4紙,寥寥數筆,敲定關鍵的三兩個指標即可。複雜也好,簡單也罷,大體上都是根據已經達成的業績,結合當前的經營環境,謀劃一下明年的銷售額目標、客戶增長目標,以及為了達成這若干目標需要匹配的人力投入、資金投入等等。講究的不只做下一年的預算,至少是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預測。

  企業為啥要做預算?原因貌似很好理解,隨便抓個已經工作了的人都能隨口說上兩個。第一,定好經營目標,讓整個團隊形成共識,知道靶子在哪裡,知道有勁往哪使。簡單說一句話,指明革命方向。如果沒有共識,幾百號子人朝東的朝東、朝西的朝西,朝北的朝北、朝南的朝南,幾百號子人的力量可能還不如一個人,因為幾百號子人的時間都用來爭論目標,沒時間賣力幹活。第二,也很簡單一句話,盤點糧草,提前準備。碉堡就在那裡,負責衝鋒的、負責掩護的,也都安排好了,可是衝鋒號吹響的時候才發現槍沒帶夠,那也是抓瞎扯淡。

  咱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也是一個道理嗎!雖說咱不管著幾百號子人,咱也要管好自己的24個小時,一年365天吧!咱到底是想在工作上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想工作適可而止、生活豐富多彩呢?謀發展,週末讀MBA;玩生活,週末翻小說。難以兩全其美!你若魚翅和熊掌非要兼得,好吧,看看你的身子骨如何?別人睡8小時你可以睡4小時,剩下那4小時翻小說。

  規劃這個事兒一直都在做,從來沒有缺位,缺位的只是你自己而已。意思就是,你自己不去主動規劃,就等著被安排、被決定,被領導安排,被環境決定,被老公、老婆決定,總之是被動規劃。有點危言聳聽,是嗎?其實不然。當自己沒有渴望的目標時,他人的聲音很容易乘虛而入,大家既然都說東邊風景很好,估計不會錯到哪裡去,反正我也不知道去哪,那我也就跟著去看看吧。這是一個非常順理成章的想法。就像很多女孩子告訴我說要去銀行工作,為什麼啊?因為她爸她媽說了女孩子要工作穩定,銀行裡穩定。我問她去銀行裡做什麼啊,她就不知道了。放棄自己主動規劃,約等於放棄了準備的過程。不準備的事兒,成功機率能大嗎?

  現在的社會確實像朋友說的,讓人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沒有幾件事兒能說得準,大家都沒有啥安定感、歸屬感,尤其是心理層面。還記得中學時代的數學證明題嗎?總要幾個無需證明的前提假設或者永遠不變的真理、公理之類的,才能證明出最後的結果,否則無從證起。如果讓人真的活在一個所有引數都是變數,所有前提都要證明的模型中,估計適應力全球第一好的人也會崩潰瘋癲的。萬變的環境中,更需要找出一點兒穩定不變的東西,用以應對那不斷變化的環境。這一點兒穩定不變的東西唯有在我們的內心去尋找,它是一個核心,是我之所以是我的秘密所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就是鼓勵我們去尋找自己的這個核心,不斷接近它,接近它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遞進的過程。雖然沒有一個規劃可以一勞永逸,但每一次規劃的目的都是順從它、安撫它。

  做過規劃,意味著盤點過自己和環境,包括那個核心。當變化來臨時,做過規劃的人能夠敏銳的發現,在現實系統中到底是哪個引數與自己規劃時是不一樣的,是需要調整的。相反,沒想過規劃的那個人,從頭上起,就沒注意到哪個因素呈現哪種狀態,自然在變化時他也無法敏銳察覺,變化臨頭,也只能被動反應,亦如那片隨風飄落的樹葉。

  即便計劃趕不上變化,也請積極規劃,更加主動的面對自己的職業人生吧!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選擇的最深層次的依據是你的價值觀,選擇的表面依據是你的職業目標,當然對於沒有目標的人選擇的依據就是他個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動選擇要考慮的要點主要包括地域、行業、企業和職業。或者說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目標應該描述為多少年後我希望在某地(北京/上海/紐約/老家的縣城)某個行業(房地產/物流/教育培訓等等)某個企業(500強/民企/國企/政府等等)的一個從事某職業(人力資源/財務/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層)的人士。這幾個要點我會在後面做詳細地論述,我個人覺得也是最有實際參考作用的部分。

  從實際的例子來看,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從而決定了我們的職業取向並導致了我們做出各種的職業選擇,這種職業選擇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狀況從而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又最後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價值觀的這個環節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容易忽略的,雖然它在事實上左右著我們的決定並進而決定我們的人生包括職業。一個人之要想成為職場的頂尖人物,他就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同時確實按照這個價值觀過其人生。我所見到的在職業上有著良好發展的人士都是因為他們秉持他們的價值觀念,而一些不太順利的人士大多思想混亂,要麼是秉持錯誤的價值觀念,要麼是根本沒有,隨著社會大眾的輿論搖擺不定。

  從企業選人的角度也能夠很好地揭示價值觀的重要性。為什麼麥肯錫的諮詢顧問很多並不是出身於管理專業?為什麼一些學業上並不突出的同學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應聘中勝過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人?為什麼外企在招聘trainee的面試中總是會有“你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你最大的優缺點是什麼”等等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都和價值觀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一個人在職業上的價值觀念和他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關的,與此相比,一時的學習成績反倒成了末節。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職業發展成功還是失敗的判別標準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職業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如果符合,你就會感覺很快樂,哪怕收入會相對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會感覺很疼苦,哪怕你拿著看起來很高的年薪。我剛剛工作的時候,遇到哪些拿高薪的人,總是很羨慕;到了今天心態就比較平和,遇到比自己薪水高的人能夠理解甚至有時候有些高薪的朋友還讓人覺得同情,因為為了高薪他們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天倫之樂和某種程度的身體健康,但他們得到了成就感。所以,我一向主張在職業發展上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因為當你得到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去的是時間;你可能不能成為一個好領導,但會成為一個好兒子。關鍵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並不介意,真正的職業追求是圓滿和平衡。

  職業發展不能用掙錢的多少來判斷,那不應該成為我們職業上的目標。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職業人士,即使在他們職業生涯的早期,也沒有單純的考慮金錢而是更多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發展,應該說,這樣的人反而會成功,金錢是職業發展所帶來的副產品。當你按照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而後成功,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會朝你擁來,包括金錢。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