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武牧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蘇武、尹瘦石、聶紺弩的瞭解,積累關於古代詩、書、畫的文化淵源和傳承。

  2、透過對全詩的反覆誦讀,引發學生對民族精神深刻內涵的探究興趣。

  3、欣賞本詩濃郁的頌揚格調和詩人藉以自況的意趣。

  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

  分組收集如下資料:關於蘇武的圖文資料;

  尹瘦石的“蘇武牧羊圖”;

  古琴曲“蘇武牧羊”;

  聶紺弩的詩文等。

  2、課堂實施

  學生介紹關於蘇武的故事梗概;

  欣賞“蘇武牧羊圖”;

  誦讀全詩。

  3、問題設定

  討論1、同樣是說關於蘇武的故事,詩與文的著眼點明顯不同,說說它們的區別。

  討論2、“神遊”是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縮龍成寸,拉近了作者與古人的心理距離。這是觀畫有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你曾產生過這樣的心理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討論3、“輕呼”的物件是誰?內容是什麼?輕呼傳遞的是詩人怎樣的情懷?

  4、插入音樂“蘇武牧羊”

  大家齊誦:神遊忽到貝加湖,湖上輕呼漢使蘇。

  北海今朝飛雪矣,先生當日有裘乎?

  一身胡漢資何力,萬古人羊僅此圖。

  十九年長天下小,問誰曾寫五單于?

  討論4、最打動你的心靈的一句詩是什麼?請分述理由。

  討論5、蘇武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標準你是如何理解的?

  5、研討:拓展和深入

  查閱古代文人關於“詩書畫”的文字,瞭解三種藝術形式的關聯性。

  蘇武的崇高氣節影響了後代許多文人,請列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三位人物。

  詩人在頌揚蘇武的過程中,也在間接的傾吐自己的相知情懷。哪些詩句表現了這些資訊?

  6、課程資源

  古琴曲“蘇武牧羊”

  尹瘦石“蘇武牧羊圖”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絡上下文理解並積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詞語。

  2瞭解“蘇武牧羊”故事的`內容。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係,並嘗試有感情地朗讀。瞭解“旌節”所表達的含義。

  3感受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西漢中期,為了和平,漢武帝派蘇武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蘇武恭恭敬敬地接過漢武帝手中的旌節,離開長安——出示課文的第1小節;19年後,他懷揣著旌節又回了故里——出示課文的第6節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比較第1和第6小節內容,發現“變化”。

  1認真讀這兩小節,你發現寫蘇武出使前後內容有些什麼變化?

  (學生交流時,出示媒體,相機介紹“旌節”——古代用彩色羽毛裝飾的旗子。)

  2自由讀課文思考:19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因而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二)瞭解蘇武牧羊的內容,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評價之心。

  1自由讀課文,簡單交流“變化”的原因。

  2學習第4節和第5小節,出示:蘇武已受各種折磨。

  (1)透過引讀使學生繼續感受總分的寫作方法。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計較的。“置之度外”連起來是什麼意思呢?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具體的事例告訴了我們蘇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學習第2和第3小節

  (1)交流事例。

  u匈奴王硬說蘇武參與匈奴內亂,要他認罪。蘇武抽刀自盡,寧死不受辱。

  u匈奴王早已投降漢使衛律勸蘇武投降,蘇武痛斥衛律。

  (2)指導朗讀,深入體會。

  蘇武出示說的兩句話。請聯絡文章的內容和蘇武的行為,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①“我是代表國家的,寧死也不能愛侮辱!”

  過渡:蘇武是怎樣接過旌節的?

  教師補充資料:當時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無一人能生還。因此當蘇武接過旌節時,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②“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漢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

  u蘇武是國家的使者,見了衛律似乎應該這樣說:“我是漢人的兒子,我不會背叛……,不會……”

  u比較兩種說法,有何不同?

  u後一句中“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這裡的“我”指誰?

  (透過變換說話的角度,體悟蘇武對背叛國家的叛徒的憎恨。)

  4補充李陵勸降的資料,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u李陵曾稱蘇武為“義士”,並說:“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引導學生讀懂,“義士”的意思是——

  5小結板書。

  (1)教師引讀板書。

  (2)思考:你有什麼發現。

  (3)在蘇武的心中這“旌節”意味著——意味著——

  (三)感悟蘇武“不變”的氣節。

  師:整整19年啊,這19所使蘇武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人,這19年讓旌節脫光了羽毛,一切都變了,然而什麼沒有變?

  1交流。

  2想像:蘇武終於又回到了京城,此時此刻,他在心裡大聲呼喊些什麼?

  3想像:來迎接蘇武的人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四)總結

  媒體播放讚頌蘇武的歌曲及出示詞。

  附板書:

  整整19年匈奴 蘇武

  心堅如鐵、毫不動搖 氣節

  握抽刀自盡

  舉旌節痛斥衛律

  持忍受折磨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歌詞,由蔣蔭棠創作。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於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能夠根據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蘇武身體和心理上所收到的苦難。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蘇武牧羊》,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你對蘇武的瞭解。(蘇武,字子卿,西漢杜陵人。漢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沒有成功,又把他遷到北海邊牧羊。蘇武19年不肯屈服。漢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旄”、“茄”的讀音要讀準。“匈”字的寫法不要丟掉一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於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從結構上講,本課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

  (2)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讀文,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動,哪些內容讓你崇敬?邊讀邊做批註。

  2、彙報交流。

  3、讀第一小節。

  (1)、理解“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氈”指的是什麼?

  (2)、找到一處對比。“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3)、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身臨其境”為基礎,首先使學生感覺到蘇武經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再瞭解此時蘇武的堅定態度,學生才能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蘇武還會遭受哪些折磨?

  4、讀第二小節。

  (1)、理解“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是什麼修辭方法?(對比)

  (2)、“匈奴”是什麼意思?

  (3)、產生對蘇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讀,感受蘇武所遭受的心裡的折磨。

  5、討論:蘇武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小練筆:

  根據所瞭解的資料,寫一寫蘇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來時的情景。

【《蘇武牧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