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阿Q正傳教學設計

阿Q正傳教學設計

阿Q正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阿Q正傳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Q正傳教學設計1

  教與學的目標

  1.解讀阿Q形象的特點,感受魯迅刻畫這一形象的情感體驗;

  2.省察自身精神生活中的“阿Q相”,體會小說的永恆魅力。

  教與學的時間預計

  三課時

  教與學設計的依據和整體思路

  《阿Q正傳》是一部探討國民性的力作。教與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主人公阿Q具有些怎樣的觀念、看法,這些觀念、看法使得他在生活中如何表現自己,以及明白這些觀念、看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而理解主人公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那種地域的特殊性。而當代中學生閱讀這部小說需要有一定的參與意識,因而教學時又著力用當代思維給阿Q的國民性以重新定位,用仿寫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時代差異。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依循走進阿Q、走出阿Q的順序,師生由解讀阿Q到省察自己,再到重新定位阿Q,由研讀文字到仿寫文字,從而完成一個理性的閱讀過程。

  教與學的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教與學的要點

  1.透過“走近魯迅”來了解《阿Q正傳》的時空背景;

  2.以填寫阿Q履歷表的形式,完成小說的初讀資訊篩選和情感體驗。

  教與學的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前導語)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把他和魯迅選編的部分中國優秀小說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他把這本書命名為《活的中國》,認為只要像魯迅這樣的精神產品創造者在,中國就不會喪失活力。七十多年過去了,魯迅早已去世,但中國活著,魯迅的精神產品也活著。

  二、實施教學

  1.走近魯迅(1881~1936)

  (1)魯迅的名諱

  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魯迅作為筆名,始於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

  (2)魯迅文學創作的成績

  小說集3部、散文集1部、散文詩集1部、雜文集16部(據通行說法)。

  (3)閱讀魯迅小說要注意的時空背景

  時代特徵:晚清至民國初年,普通中國人“被迫”進入近、現代化程序後的物質和精神狀態。

  地域特點:寧紹平原發育完善的封建文化(紹興的濃厚的禮教習氣、“三烏”習俗、流民習性、水鄉風情等);魯迅能夠由內而外審視舊文化的獨特家世(紹興周家的盛衰,與周敦頤、周恩來的血緣關係,祖父周介孚的科場案,父親周伯宜的病,周氏三兄弟的文化成就等)。

  2.走進阿Q

  (1)關於“Q”和小D的“D”的讀音。

  “Q”應念“guì”,“D”應念“同”。

  (2)填寫阿Q履歷表

  姓名:

  籍貫:

  生卒年:

  特長:

  身體特徵:

  婚姻狀況:

  性格(填最重要一項):

  簡歷(分兩個階段):

  1911(宣統三年)之前:

  1911年(分春天、中秋、九月、秋冬四個時段):

  要求學生逐一填寫,每填一項必須從文字中找到相應的根據。從中感知阿Q社會地位之卑微、人格之受踐踏、物質之貧苦、生命之短暫,體味魯迅在這個人物身上所傾注的關愛和同情。

  附:阿Q履歷

  姓名:姓不可考,名有音而其字不確定。

  籍貫:居無定所。

  生卒年:1911年這一年將到“而立”。

  特長:“真能做”。

  身體特徵:有辮子,有癩瘡疤。

  婚姻狀況:未婚,有過閃電似的戀愛經歷。

  性格:有精神上的勝利法。

  簡歷:

  1911年前主要有:一次在賽神的賭攤上贏了錢被搶;在戲臺下擰過女人大腿(隔一層褲);趙太爺兒子中秀才報捷那天,阿Q自認是本家,結果第二天捱了一個嘴巴。

  1911年春天有:被王胡“碰頭”;被假洋鬼子用“哭喪棒”打頭;調戲小尼姑;與吳媽“戀愛”;被趙家敲詐;被未莊人疏離;與小D打架;去靜修庵偷蘿蔔;被迫進城。

  同年中秋後有:傍晚回未莊,說殺革命黨;出賣“贓物”。

  同年九月後有:革命黨進城,阿Q在未莊“帶頭”革命,暢想革命後的翻身生活;假洋鬼子搶先去靜修庵革命,並不準阿Q革命;趙家遭搶,阿Q作為疑犯被抓去縣城。

  同年秋冬:阿Q在縣城受審、畫押並被槍斃。

  三、課後思考

  從文字中找一處你覺得最滑稽可笑的情節設定,在旁邊作批註,闡明你認為其滑稽可笑的理由。

  板書設計

  見“阿Q履歷表”

  第二課時

  教與學的要點

  1.分組探究阿Q的一些觀念的特點及由來;

  2.學會賞讀魯迅敘述語言的幽默、議論語言的詼諧。

  教與學的過程:

  一、組織教學

  請兩位學生公佈自己所做的上一課時佈置的作業,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小說語言的幽默、詼諧。

  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段落,如:把總帶了一大隊人扛了機關槍去捉拿阿Q(可見出敘述語言的幽默);談論阿Q“永遠得意”時說“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可見出議論語言的詼諧);……

  這個環節的設定,利於學生跟文字產生親和,從而以對話的心態去分組探究阿Q的一些觀念的特點及由來。

  二、走進阿Q之“觀念拷問”篇

  導語:透過自己批註,同學們感受了小說文字語言表達方式的“輕鬆”。但“輕鬆”的表達方式所荷載的內容並不輕鬆。

  下面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合作探究阿Q的一些思想觀念的特點和由來。任務分工如下:

  第一組同學從文中找出有關阿Q愛情觀的語段加以研讀,分析阿Q愛情觀的特點和由來;

  第二組同學探究阿Q的金錢觀;

  第三組同學探究阿Q的革命觀;

  第四組同學探究阿Q的宗教觀。

  各組同學明確任務後,給足10分鐘時間,讓他們找到相關語段,討論該觀念的特點,探索其由來,推敲書面表達的措辭。

  各組代表交流探究成果(成果內容預判):

  第一組:阿Q的愛情觀有三個特點,一是認為婚姻就是傳宗接代,二是認為女人是禍水,男女有大防,三是戀愛“直奔主題”,輕視女人,“革命”後任意選女人。這種觀念的形成,有兩個原因:一是缺乏教育,人性陷於低層次;二是封建文化對普通民眾的影響很深。

  第二組:阿Q的金錢觀有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受社會環境影響而造成的投機(好賭)和不勞而獲(“革命”後的搶錢、搶家產,幫強盜接贓物)的思想;二是勞動者身上樸素的自食其力的觀念以及寧紹平原靈秀風習造就的自謀生路不在一棵樹上吊死的機智活份的求生智慧。

  第三組:阿Q對“革命”的認識僅限於街談巷議裡的“造反”,因而他的革命觀就是傳統的造反觀。他認為造反對自己有利,就造反;一旦不能造反或造反對自己沒好處,他就認同造反“是殺頭的罪名”。造反勝利後,也不過是搶財產,殺仇人而已。而他的“仇人”,也是不問階級屬性的。阿Q的不是革命觀的革命觀的存在,一方面可見出革命者並未實施革命的組織發動工作,另一方面顯示了封建文化的巨大威懾力和影響力。

  第四組:阿Q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這種情況正是舊中國社會外儒內法虛偽統治釀就的國民性混亂無依的苦酒之一。他不瞭解佛教,卻無比輕視尼姑、和尚。他和假洋鬼子、趙秀才惟一不謀而合的行為便是欺侮靜修庵的尼姑。因為他沒有宗教觀,所以他的生死觀也是糊塗至極的。最後懷著極大的恐怖,終於想到了“救命”,可惜太遲了。

  教師評議:

  剛才大家探究了阿Q的四種觀念的特點和由來。我再提幾項阿Q的觀念,請同學們根據文字,想想其特點和由來。

  如阿Q的家族觀念,他為什麼會認為趙太爺的兒子考上秀才“於他也很光彩”?

  又如阿Q的城鄉觀念,他為什麼“又很鄙薄城裡人”?

  再如一些讀《阿Q正傳》的人特別感興趣的阿Q面對逆境(被打、被搶、受奚落等)的處置觀念,即精神勝利法,阿Q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呢?

  ……

  學生做拓展學習的工作。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糾偏、扶正的工作。基本的認識是這樣:阿Q作為一個底層民眾,除物質生活窮困之外,精神生活更其貪困。因教育的缺乏,他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觀念、看法,具有的大多是些與自身處境脫節與客觀真理脫節的由封建文化愚民而造就的錯誤甚至反動的觀念、看法。要讓阿Q這樣的人走向“新生”,物質解放之外,必須進行教育和清除舊文化的毒害的工作。

  三、課時內容總結

  本課時旨在瞭解小說的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各自特徵。請一學生小結。

  四、佈置作業

  課後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內容是省察自己有無阿Q式的觀念、看法。下一課時交流。

  板書設計

  阿Q相: 愛情觀

  金錢觀

  革命觀

  宗教觀

  家族觀、城鄉觀、處逆觀(精神勝利法)

  第三課時

  教與學的要點

  1.透過課堂交流、討論、反思的形式,省察師生精神領域內所具有的“阿Q相”;

  2.以探討當代社會的“阿Q”應具有怎樣的觀念、看法的方式,感受《阿Q正傳》的魅力。

  教與學的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前導語)

  上兩個課時,我們解讀了阿Q身上的.“阿Q相”,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省察自己身上的“阿Q相”。我先來省察。

  二、走出阿Q:省察自身“阿Q相”

  教師率先發言。可從曾買、渴望撿錢聯絡到阿Q的金錢觀,省察自己的不勞而獲的心態。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參予熱情。學生手中有稿紙,要鼓勵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阿Q相”。

  學生髮言(控制在15分鐘以內)。

  教師要及時鼓勵和補訂。多從反思角度來審視靈魂,人性才會潔淨。預計學生談愛情觀、革命觀、處逆觀較多。

  三、再走進阿Q:拓展:你認為當代社會中的“阿Q”應具備怎樣的觀念、看法?

  先給學生分工,分別對應阿Q的愛情觀、金錢觀、革命觀、宗教觀、家族觀、城鄉觀、處逆觀。給足思考的時間(3分鐘),然後請學生代表交流看法(10分鐘)。

  四、重新塑造阿Q:口頭現場仿寫《阿Q正傳》中的一些場景

  根據上面同學所認為的當代“阿Q”的觀念、看法,請幾位同學口頭現場仿寫《阿Q正傳》中的一些場景。要求人物對話的內容具有合理性、時代感,最好還要有地域性。

  第一場景:阿Q揭穿“假洋鬼子”的“革命鬼話”(第八章不準革命);

  第二場景:阿Q路遇小尼姑(第三章續優勝記略)。

  五、課時小結與佈置作業

  選擇課堂現場仿寫的場景中的一個,編成短劇,寫在稿紙上,不少於600字。

  板書設計

  省察自身

  設想新“阿Q”形象

  仿寫:智鬥“假洋鬼子”;路遇小尼姑

阿Q正傳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課文第七章“革命”部分,生動地描繪了阿Q在革命波及未莊時的心理及行為,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教學目的:

  1、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主題思想。

  2、欣賞人物形象,初步瞭解阿Q的性格特點,典型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喜劇外衣下的悲劇人物及社會內涵。

  教學設想:

  1、加強預習指導,要求通讀課文,記下第七章中的可笑之處,並試做練習一第一小題的前半部分。

  2、將教學的主要環節分為“走近阿Q”、“尋找幽默”、“體會嚴肅”三個步驟,試圖以“幽默”作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社會內涵。

  3、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整篇課文的教學安排三課時,本課時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匯入文學作品寓教於樂。魯迅的小說也往往以喜劇外衣包涵悲劇的核心。創設情境,並引導學生注意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走近阿Q①簡介《》的基本情況。

  ②問題引導:

  本章中,阿Q主要做了什麼?在他出場之前,還寫到了什麼?

  ③播放電影片斷,引導回憶作品描繪的畫面。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情節:

  未莊風傳革命;

  阿Q宣佈革命;

  阿Q幻想革命;

  地主投機革命。引導學生透過這一環節把握課文的情節,整體感知阿Q這一人物。

  尋找幽默問題引導:

  ①圍繞著“革命”這件事,作者寫了一些很幽默的情節。你覺得本章中哪些地方可笑、幽默?

  ②這些幽默的地方,有的是“他人”的幽默,有的是我們的主人公阿Q的幽默。“他人”又分為民眾和地主階級,阿Q的幽默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你所找的幽默屬於哪一類?

  指出自己找出的幽默之處,並說說它屬於哪一類。

  (“民眾的幽默”如:認為辛亥革命是替崇禎皇帝報仇,並把“崇禎”誤說成“崇正”;“地主階級的幽默”如:假洋鬼子和趙秀才相約去尼姑庵革命,順手拿走了宣德爐……)

  把“幽默”作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

  同時,尋找“幽默”的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過程。也為下一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體會嚴肅簡要分析“他人的幽默”的“幽默點”,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幽默背後的深刻意義。體會這些“幽默”背後的嚴肅:①民眾的“幽默”說明了他們的愚昧落後、不理解革命;②地主階級的“幽默”則說明了他們的狡詐、投機革命。

  簡略處理這一部分內容,以突出下一步對作品的主人公阿Q的分析。

  具體分析“阿Q的幽默”背後的嚴肅:

  ⒈把握阿Q性格特點

  ①在宣佈革命的時候,阿Q有兩句話:“……便是我,也要投靠革命黨了。”“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歡喜誰就是誰。”這兩句話表現了阿Q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②阿Q對革命有哪些幻想?從中可以看出他的革命目的是什麼?進而可以看出他又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⒉理解小說的社會意義:

  阿Q雖然可笑,但歷代農民革命者不都和阿Q想的一樣嗎?從中我們不也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嗎?阿Q是可笑的,可是,他又是典型的;作品是幽默的,可是,又隱藏著深層的悲哀。學生思考回答:

  ①宣佈革命時的這兩句話,表現了阿Q性格中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一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精神勝利法”)。另外,“要什麼就是什麼,歡喜誰就是誰”也就是阿Q對自己革命目的的表述。

  ②我們可將阿Q的革命目的概括為:報私仇、搶東西、挑女人。這些願望中雖有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更多地表現了他的愚昧落後與不覺悟。試圖透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阿Q的形象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且體會作者在這兩個最滑稽的場面中所蘊藏的深刻的社會內涵。

  課堂小結嘲諷的筆調,良苦的用心。突出教學的主線,使學生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認識。

  鞏固拓展①課內練習: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文學作品形象地反映生活有了什麼新認識?

  ②聯絡課外閱讀的類似的作品,寫一篇賞析文章。

  ①完成課內練習;

  ②課外完成作文。由一篇文章的學習增進學生對文學創作一般規律的認識;使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附:(一)、板書設計

  喜劇的外衣,嘲諷的筆調,

  悲劇的核心。良苦的用心。

  (二)、課件投影選段

【阿Q正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