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1

  今天,又拿起了《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藝術》這本書這是我上學期買的書了。書中介紹了目前活躍在小學語文屆的特級教師的課例及特色教學。從書上不但欣賞到了這些名師的風采,而且許多名師的理念可以說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身為人師的方法,確實是一本小學語文老師的好讀本,受益匪淺!

  看這本書收穫的不僅是名師的一些經典教案,還有他們平時的一些心得。畢竟名人也是從普通人成長起來的,聽聽他們的經驗之談,也能讓自己枯燥的語言得到些許的滋潤。向裡看去,我看到了小語教學可以達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級教師令人歎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學生令人驚歎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於解開我長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別喜歡於永正老師的好書不厭百回讀,名師的智慧需要細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麼一點悟性習得大師們的一點皮毛。

  書中第一篇就介紹了於永正老師,一次又一次被於老的教學技巧折服了。從事這麼多年來卻從沒走近他,瞭解他,甚覺慚愧。

  於老說到一名語文教師具備的基本條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二要有責任心,嚴而不厲。三要愛讀書,愛寫作。審視自己在把學生當作朋友上還沒這個意識,第二點還行,愛寫作則差遠了。看來自己在這些基本條件上還要加倍努力呀。再看於老《給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雖然每一條建議都顯得那麼簡短,但細細品味,這些細節上的處理卻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裡要有幾個故事和笑話,找機會講給學生聽。就像於老說的,老師講的故事,學生會終生不忘,能讓調皮的學生親近你,這樣,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不就拉進了嗎?看來,我得往肚子裡多塞幾個故事。這一些建議不正是於老長期的教育教學心得嗎?不僅是對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非常有用,對我這所謂的老教師何嘗不是一樣有效!

  驚歎於老師的藝術修養。於老師會講,能根據講課內容的感情基調和學生聽講的狀況與情緒來調整語調、語速,並決定講話的輕重和緩急。於老師善讀,課文讀得有聲有色、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活了,課堂因為師生之間入情入境的朗讀而充滿活力,充滿情趣。於老師字寫得棒,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都信手拈來,在這樣的老師影響下,孩子們同樣會關注、熱愛祖國的書法藝術。於老師畫畫就更絕了,在教描寫花鳥蟲魚的課文和一些描寫人物的課文時,寥寥幾筆就能將其勾勒出來,這樣的課堂還能不“藝術”嗎?有了這樣的藝術修養,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上得有意思,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於永正老師能把課上得這麼有魅力,最重要的還是精心備課。每個老師上課前都要備課,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兩字的恐怕就有難度了。何為精心?大到一篇課文的結構,小至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於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則就不能教,也無法教。拿到課文,首先讀,哪怕教過好幾遍,朗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讀的同時查字典、詞典,把拿不準的字的讀音,一一落實,絕不想當然。每個新詞都查查詞典,不能有半點含糊。他還說,只看教參,沒有自己的思考,是從來沒上過讓他滿意的課的。最後指出:這法兒那法兒,不鑽研好教材就沒有法兒。於老師在細微處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課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因而得“庖丁”的雅號。

  我想作為現在的我來說,那就是要多學習,多讀書,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2

  前不久,看了一本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課堂教學藝術》。雖然沒有全部閱讀完畢,但是書中所羅列到的一些課堂教學基本藝術卻使我感慨萬分。作為一名在職教師我內心更是深刻體驗到好的教學藝術對教學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這本《課堂教學藝術完全手冊》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在分析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模式最佳化基礎上,詳細、深入地介紹了教師的講演藝術、教學組織藝術、教學啟迪藝術、課堂心理輔導藝術、家庭教育藝術等先進實用的教學藝術,從而使每個教師都能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使學生愉快地學,積極主動地思考,在寬鬆的氣氛中掌握各門知識。由此聯想到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還是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之中。只有學科專業知識,而不講課堂教學藝術的教師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精湛的教學藝術的教師,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課堂教學藝術是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它融匯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美學及其他一些人文學科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具備了以上各學簡報相關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出神入化,化平庸為神奇,成為課堂教學藝術的大師。

  在我所任教的音樂學科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尤其是喜歡音樂課,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樂課堂教學任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了。音樂是一門不同於語文、數學教學的課程。語文、數學課上教師稍微嚴厲一點,課堂氣氛稍微沉悶一點,學生的心情低落一點對課堂效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在音樂課上,如果教師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師的要求過於嚴格,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到學生,使學生的心情過於緊張,就會大大地影響演唱效果。音樂是要以情帶聲,以聲感人。因此,在上課前,教師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記得一位名師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教師進教室,就如同上別人家做客進屋先脫卸一樣,不管教師進教室前是什麼心情,進教室後必須把對課堂教學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其次,僅教師一人的情緒到位了還沒用,教師還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情緒。例如,這節課要學習一首較活潑的歌曲,那麼可以先讓學生聽一段輕快的音樂或做一個小遊戲等;學習《國歌》、《共產兒童團歌》等較嚴肅的歌曲時,我一般是透過讓學生靜坐一分中想一些革命英雄來營造一種較嚴肅的氛圍,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涵,對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證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且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如果每一位音樂老師都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魅力,那麼你的音樂課肯定是多姿多彩的,學生將會在你的引導陪同下快樂地探索著音樂天地的奧秘,享受著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好生活。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3

  讀《音樂堂教學藝術》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刻。

  音樂是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享受的一種藝術,它作為一門走進堂後,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要想讓學生享受音樂堂,老師要在遵循音樂程標準的前提下,放寬眼界,立足學情,重視常態,關注學生在堂上的常態表現,打造一個智慧平臺和魅力舞臺。

  一、音樂要回歸本質,強化審美魅力

  談到藝術,不管是語言還是音樂都離不開"美"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要想使音樂堂有魅力,必須在聲音上狠下功夫。首先要感受音樂的美,音樂是一種語言,一種透過音響表達的語言,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要想聽得懂,學生要投入,要用心,即使細小的聲音也要能明辨。為了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多種感情,讓他們聽,讓他們說,讓他們演。

  老師不妨把音樂堂看成一個特定的舞臺,讓學生們帶著充分的自信表現自己!

  二、音樂要關注學生,"託"出學生。

  這裡說到了"託"而不是凸,是因為我感覺在情感上要真正地愛學生,托起明天的太陽,用心地陪他們成長。堂上應該加強人關懷,重視情感,否則單調的教學模式,機械的教學過程,陳舊的教學手段,蒼白的教學語言,會導致了不少學生對音樂失去了興趣。教學時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主,設計多種活動,組織、引導學生聆聽、體驗、表演、創編,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三、堂要呈現多元,注重堂生成。

  教學目標有兩類:一類是預設的,一類是堂生成的。程標準關於教學目標描述中,重點描述了過程性目標,因為過程性目標具有多元價值。有了過程,就有了能力生成,有了過程,就有了情感態度。在情感目標方面,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全身心熱愛音樂,引領學生用心觸控音樂。堂沒有規定模式,我們可以任意探究,大膽實踐,創新教學方法,給學生打造一個魅力舞臺。

【讀《課堂教學藝術》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