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課程總結

國學課程總結

國學課程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課程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課程總結1

  按照本學期國學課教學計劃,國學課程的內容是《弟子規》上半部內容講解和歷代美文欣賞。為了順利完成講授任務,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備課

  為了構建合理的國學教學模式,我認真備好每一節國學課。課前,我在網上廣泛收集《弟子規》的註解、影片及啟示,瞭解相關的歷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類知識。在自己讀懂內容的基礎上,構思教學環節,設計教學過程,力求讓每節國學課都生動活潑,使學生興趣盎然。如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精彩的故事影片引入,誦讀中的各種背誦競賽,讓學生講自己蒐集的經典故事等等。讓備課這一環節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國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加喜歡國學課,喜歡我們華夏的傳統文化。

  二、雙管齊下

  國學教育課堂面貌已經歷了四次變革:

  (1)趣味化誦讀為了激發孩子們國學興趣,我採取了多種激勵方式。比如:影片領讀,學生跟讀;“小老師”帶讀,學生全體齊讀;還有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男女生賽讀,同桌拍手讀等。另還將背誦內容融於各種遊戲活動中。這樣變換各種方式指導學生熟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勁頭十足。

  (2)講授方式

  隨著誦讀的積累,孩子們漸漸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誦讀,他們對字面的意思有了興趣,甚而對文化傳統產生好奇,因此講解順勢而行。課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內容:

  國學經典:《弟子規》、《論語》、《孟子》、《詩經》輔助教學內容:禮儀訓練、靜定訓練與兒童禮儀

  故事動畫《中華德育故事》、《弟子規故事》、《三字經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華勤學故事》情景互動:把經典內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劇來互動,深刻體會。

  (3)課堂特色1、禮儀風俗、人文智慧、歷史聖賢典故、倫理道德的浸泡式學習,並以趣味性、討論性、引導性貫穿於國學課堂。

  2、經典誦讀、註釋翻譯、情景互動來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文化涵養,增進記憶力、認知力、表達力、邏輯思維力、為人處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發展。

  3、故事講解、演講故事、培養學生自信力,增強語言力、文辭力、寫作力、演說力、領導力。

  4、舞蹈話劇、肢體協調、在境教的氛圍中“言傳身教”學習“仁德”教育。

  三“聖賢”(學習聖賢、立志聖賢、行為聖賢),與父母正確的教育觀、促進家庭和諧。

  學好國語,培養漢語學習興趣,夯實文辭駕馭能力。以知促行,具象經典知行榜樣,尊長睦友敬事為仁。積知成智,積流成海敏而能思,集腋成裘勤而好學。氣質涵養,腹有詩書氣自風華,汲古納今品自高遠。本學期我藉助經典國學在孩子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經典的種子,墾荒植綠,讓孩子們在誦讀中成長,在誦讀中進步,在誦讀中體會快樂。他們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漸增強,學習成績也不斷進步。先賢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相信,隨著我校國學課教育的深入開展,在校長的領導下,我會繼續腳踏實地一點一滴著手工作,一定會逐漸開創出沈鐵實驗小學的人文風光,為學生道德觀念的養成,文化基礎的奠定作出貢獻。

國學課程總結2

  經典著作是我國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紐帶。正是透過文化經典,民族精神才得以傳播和不斷髮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基於此種認識,我校把“中學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活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塊之一。優秀的古典詩文都在我們的誦讀之列。這些作品既是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藍本,也是我校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

  透過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薰陶、智慧鍛鍊與人格培養的目的。瞭解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讓優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潛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一、誦讀內容及方式

  1、國學精粹《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道德經》以及《笠翁對韻》等,旨在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好學等方面的詩文和中外現、當代美文。

  2、本學期主要以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笠翁對韻》為主。

  3、開設經典誦讀課、活動課。每週一節,由語文老師擔任教師。透過開展晨讀、早讀、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經典誦讀活動。利用自習課、輔導課、活動課、班會課等時間,開發經典詩文興趣課、體驗課等特色課程,確保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時間、數量、質量的保證。

  (1)、語文閱讀課。各年級閱讀課利用幾分鐘作為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時間,各班每週以經典誦讀課為載體,做好誦讀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動課。各年級各班級把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與校本、地方課、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注意學科整合。音樂學科與詩文誦讀的整合。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尋找或自編教學內容,將詩文誦讀與音樂融為一體。研究課:音樂中的古詩詞。美術學科與詩文誦讀的結合。給經典詩文配畫,應成為美術教學中探索學科整合的一條途徑。研究課:詩配畫。其他學科,如政治、歷史等亦可探索與詩文誦讀的相關整合。

  3、充分發揮師生能動性,組織學校的各種文藝社團積極參與誦讀活動。利用黑板報、櫥窗、宣傳欄、校園廣播,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

  4、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知識競賽、寫經典、悟經典、演經典等活動和比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終生受益。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位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

  二、誦讀活動基本時間安排

  保證學生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誦讀時間。

  1、早讀:早自習鈴響後即讀。

  2、課前3分鐘。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負責,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吟唱或強化記憶。

  3、課後班主任負責開展豐富活動,體驗“誦讀”樂趣,開展“誦讀比賽”、評選“誦讀之星”等活動。

  三、活動成效

  透過一年多時間的堅持,我校經典誦讀有了一些收穫,主要表現在:

  1、透過誦讀,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瞭解祖國優秀文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2、學生透過誦讀經典、理解經典,以經典詩文,陶冶了學生高雅情趣,開闊胸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良誠信的品質。

  3、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培養學生讀書興趣,掌握誦讀技巧,培養閱讀習慣和能力,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了他們學生語文素養。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透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滿的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獲得經典文化的薰染,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師生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經典誦讀和德育教育結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為目標,做到讀書明理,知行合一。

  與聖賢對話,與經典通行,我們亟需這無價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在國學光輝的普照下攜手共進,一路前行,滿懷著無比的崇敬,求的國學伴汝終生!

國學課程總結3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師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激發師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進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底蘊。大興第五小學參加了大興區“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的研究,申報的子課題是。下面將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制度保證課程設定

  我們帶領老師們認真學習了《大興區“十二五”課題研究推進意見》,確立了本校課題的實施方案,制定了課題研究計劃。由主管教學的領導擔任課題的負責人,各個年級語文教研組長負責本年級的國學教學工作,語文老師擔任國學教師。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校六個年級均具備卡開設國學課程的條件,每週安排一節課上國學,安排進課程表,利用晨會課前誦讀時間,將國學課程開足開齊。

  二、注重培訓課題教師

  我們學校是第一次加入到國學課程教學研究,對國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環節設計等等都比較陌生。為此我們積極參加課題組的培訓,在暑假,指派13名教師參加在大興十小進行的為期4天的培訓。聆聽了北大教授張辛《孔子智慧和國學的基本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谷曙光《聲律啟蒙時進行傳統文化薰陶的最佳讀本》、北京四中教師李雄,豐臺實驗中學教師何洪亮也分別結合自己對國學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學經驗,對《弟子規》、《論語》、《孟子》進行了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導。這些教師認真學習,撰寫了學習體會。在教研活動時,這些先期培訓的教師作為輔導員,結合自己的理解將專家對國學的闡述向同組教師介紹,對其他任課教師進行掃盲培訓,使教師對下一步如何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好了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

  在教師中重點推選李玉然、李潘、郭紅霞作為骨幹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加入到大興區的國學課程研究團隊中,參與總課題組的課題培訓,參與區內研究課的展示和交流活動,開闊眼界,利用榜樣的輻射作用帶動同組所有教師的整體提高。我們與校本部教研整合,經常開展教研活動,讓課題組教師在同一個平臺上相互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

  三、認真開展聽評課活動

  國學是一門課程,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同組教師集體備課,共同挖掘教材內容,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在根據各自教學風格設計教學過程。同組成員經常相互聽課,課後評課,反思教學行為。

  以六年級為例,在課程開始學習時,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為了儘快消除大家的盲目感,馬紅梅老師講授《良知良德》一課,作為一個具體的案例供大家研討。老師們以此為例剖析,共同揣摩國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最紅歸納出“創設情境激趣匯入通讀課文了解大意聯絡實際古為今用--拓展延伸昇華提升注重積累熟讀成誦”這幾大教學環節。

  為了得到專家的引領,我們推出王春紅、賈麗、郭紅霞分別上了低中高三節課,接受教研員檢查指導。老師們提前參與備課授課全過程,參照教研員的評析,校正自己對課程的理解,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四、反思教學提高業務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老師們基本上能夠勝任鑽研教材,完成課堂教學工作。在實踐中,漸漸摸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發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招。例如田雅琴老師透過以點帶面來鼓勵學生誦讀、高建爽老師利用教育技術充實相關資訊材料、邢文英老師把古詩文學習方法遷移到國學課程、朱月霞老師把國學學習與班級管理相結合楊春老師利用與時俱進的思想理解國學文化等等,我們鼓勵教師相互交流,透過教學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五、為學生誦讀搭建平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透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不要求“甚解”,知道大意即可,在讀中感受、欣賞、悟情。這就需要一定的讀書的量做積累。教師利用校訊通和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國學課程的意義,並提出一些在家庭方面促學的建議,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在家裡,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讀多背,多給孩子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任課教師注意對學生讀書的指導,利用朗讀檢測手冊對國學課文的朗讀質量進行評價,相應地完成自評和同學互評檢測。除了指導學生課上讀書,還培養學生抓住零散時間誦讀的好習慣。例如課外活動做操時按照節拍在心裡默唸課文;課間踢毽時按照一毽一字計數等等。

  為了檢查和監督國學授課情況,學校抽取每個班的5名學生進行國學朗讀檢測,成績計入教師功能考評,提醒師生對國學予以重視。還利用廣播時間和校本課程展示時間,選取優秀學生進行國學誦讀展示,起到榜樣示範作用,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一學期的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自由度大難以把握。由於每個年級只有一本書作為教師學生共用的教材,教師沒有相應的參考資料,教學中自由度太大,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不好確定。對於較多同軌班的學校,必須依賴教研活動才能夠統一把握的尺度。

  2、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厚。任課的教師都是原班的語文教師,對國學沒有深厚的造詣。他們還是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上,學習也是重在對語文教學能力的提高上,現有的師資培訓也是這個傾向,因此對於教師而言,亟需提高傳統文化積澱。

  3、課程管理不嚴格,沒有按要求上報活動資訊,課題教師積累研究成果意識不強。存在的問題就是下學期課題開展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校在下期要細化課題管理制度,嚴格要求,力求規範。

  另外,還應在以下方面有所改進:

  1、繼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讓老師開拓視野,學習兄弟學校成熟的經驗。

  2、我校為校園環境滲透德育和攀登英語課題實驗校,在已有的裝修佈置中已經定下了格調,我們力求在下學年班級文化佈置中重新設計國學文化氛圍。

  3、對於國學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研究方向有些偏離原來確定的研究課題,需要適度調整。

【國學課程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