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圖形的旋轉》教學分析

《圖形的旋轉》教學分析

《圖形的旋轉》教學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透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想象、比劃、探索、驗證、交流中學習數學。這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伊始,組織學生欣賞幾組經過旋轉的美麗圖案,然後提問:“你知道這些圖案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興趣。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動手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還沒有上《圖形的旋轉》這個單元時,我就對本單元的內容提前進行了瞭解,讓學生提前把書上所涉及的學具準備好,並進行檢查。在引入新課後,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十字架”,親自給學生演示怎麼樣旋轉90度,讓學生明確以哪個點為旋轉中心,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逆時針兩種)。然後留給學生較多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把自己事先準備的學具拿出來同位之間相互操作,在操作中體會、交流旋轉的角度。而且在後面的作業中,我都是讓學生自己去實際操作,然後全班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從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變。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旋轉的三要素: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逆時針兩種)和旋轉的角度描述物體的旋轉,藉助學具的旋轉畫旋轉圖形。不僅如此,我還讓學生在熟練中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在處理57的第3題時,我提前把圖規規矩矩地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時教師適當地進行點撥、指導。交流中我得到了意外地驚喜,學生們的答案各種各樣,為了驗證其正確性,我親自讓他們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學們在交流中終於找到了成就感,更知道了解答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途徑,那流淌在心底的高興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

  3、注意數學和其它學科的整合

  教材中有些練習看起來微不足道,考試時一般都不會出現,但是這些邊緣內容卻能體現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比如教材58頁的4題和5題。在教學第4題時我讓學生同桌先進行交流,然後全班交流,真正讓他們體會這些圖形既可以透過旋轉也可以透過平移得來。在教學第5題時,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模型,然後確定旋轉的中心點和旋轉方向,以備在不明白時借用。結果,好多學生都綜合利用我們學過的平移和旋轉知識畫出了一個個美麗的圖案,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高興。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及審美意識,真正領悟數學知識和圖案之美就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的道理,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讓他們探索到了這美麗圖案的神秘性。讓學生明白在學習中要做個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人,還要在生活中做個會觀察、會思考、會學習、會創造的有心人。

  4、充分運用遠端教育資源。

  新課的引入、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舉例及新課中平面圖形是怎麼旋轉的,都使用了多媒體的手段,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不僅幫助學生清楚地瞭解了圖形旋轉的三個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和基本圖形旋轉的過程,還擴充套件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實現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在教學中我透過操作讓學生看到了圖形旋轉的角度,也介紹了找圖形旋轉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圖形中一條邊旋轉的角度。但少部分同學不理解這種抽象的理論,還是從直觀表象入手,憑感覺判斷,我想,這隻能讓學生在課後多練習,教師多指導。

【《圖形的旋轉》教學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