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跳水教學設計

跳水教學設計

跳水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跳水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跳水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跳水》是第八單元“舟船”的第一篇課文,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文章記敘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跳水》中船長表現出的沉著、果斷、機智,源自豐富的經驗、超人的智慧,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展現了極大的人格魅力。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局劃分為四段,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絡和變化中發生、發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體會孩子走向橫木時的危險處境。

  4、透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衝動。

  教學重點:

  1、瞭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杆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教學難點:

  船長為什麼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查詢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跳水嗎?奧運會上,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跳水專案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不是體育比賽,而是一個驚險的故事。(板書:跳水。)

  《跳水》是誰寫的?你還知道什麼?

  (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等。)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誰跳水?為什麼跳水?他在什麼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等。)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3、再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熟讀通順。

  4、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字、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電腦課件,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

  (2)理解詞語。

  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朗讀課文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師生進行評議。

  2、學生讀書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3、在書中標畫出課文中都有誰?用幾個字說明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絡?

  (水手們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發生了危險,船長要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指導學生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麼特點,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

  2、學生描紅臨寫。

  3、評議:

  (1)學生交換互評。看看臨寫的字和範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2)師總結,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五、作業設計

  1、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課題。

  我們繼續學習跳水,大家齊讀課題。

  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還有什麼問題不理解,同學讀後提出來。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課件出示思考題: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要求:

  (1)學生自己讀書做批註筆記。

  (2)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穫。

  (3)在班上彙報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品讀感悟,理解重點部分。

  透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對課文做了細緻的學習,而且還做了認真的討論探究,這對我們學習文章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嚐讀書的果實。

  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段落,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以下段落。

  1、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反而“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於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隻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邊不斷往上爬,一邊回過頭來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後……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於是走上了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

  引導:區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頂端橫木的原因。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杆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出示電腦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3、看到這裡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麼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啊!(讓學生各抒己見。)(找海綿墊(床上被褥)、讓水手圍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著、找直升飛機、讓水手上去救孩子……)

  採用小組討論的辦法,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4、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那麼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樣做的?

  指名讀課文第7自然段。說說船長為什麼這樣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小組展開辯論。)

  從課文中找出根據,說明父親不會開槍。

  6、“四十秒鐘以後――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裡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已經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四、總結全文。

  1、教師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2、學習課文後,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

  (這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無策,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3、此時此刻,你想對船長的兒子說些什麼?

  (你做錯了事,要敢於回頭,不要怕別人笑話。

  你為了一頂帽子,差點失足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過沒有,萬一失足,你會給親人、朋友帶來多麼大的痛苦。

  你為了贏回一點兒面子,險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後做事一定要想想後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來以後,會說些什麼?船長會說些什麼?水手們又會說些什麼?展開想象,說一說,再寫下來。

  2、如果你當時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親人講述這件事後會怎樣說?

  六、作業設計。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預習《沙漠之舟》。

  教學反思:

  《跳水》一課情節起伏跌宕,學生樂於學習。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學習課文。新課改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對於孩子處於危險那部分,引導學生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隨著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課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聯絡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進行想象和理解,從而使學生入情入境。

  在真切理解“情況危急”的基礎上,體會到船長的機智、果斷、了不起。在討論想辦法使孩子脫險一部分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真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使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跳水教學設計2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不能單純地強調某一方面,要在學生感悟文字所表達情感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所以本課時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的思想,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句段,透過朗讀品味,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材與學情分析】

  《跳水》是課改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六單元一篇精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講的是發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長在危急關頭,用開槍的辦法強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絕處逢生。構思新奇,險象環生,高潮部分產生了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就在孩子得救,我們釋懷放鬆的同時,也進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學生來說,本文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張弛有力,學生愛讀。事件的.發展過程學生也能夠讀明白,但事件中情節間的內在聯絡,船長不同於其他人的沉著鎮定、機智果斷,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理解,同時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所以,我在教學中力求採用朗讀、聯絡上下文,找想象點,抓重點詞語、句段等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透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聯絡上下文理解孩子當時所處的險境和船長遇事沉著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

  2、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展變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說出讀後受到的啟發。

  3、學習本文的一些表達方法和寫作特點。

  4、能用指定的關聯詞語造句。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句段的意思,歸納出船長遇事沉著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知道本文的一些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船長品質,並能正確表達,談所受到的啟發。

  【教學流程】

  整體把握,質疑探究,引入文字

  直擊高潮,品讀感悟,體會險境

  學習寫法,訓練表達,歸納品質

  迴歸整體,總結寫法,暢談啟發

  【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質疑探究,引入文字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2課《跳水》,誰還記得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預設:在一艘大船上,船長在危急關頭,用開槍的辦法強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絕處逢生的故事。

  2、面對船長,也就是孩子父親的做法,您心中難道沒有什麼疑問嗎?

  預設:船長為什麼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

  教師小結:是,我也有此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到甲板上來看看孩子當時危險的處境。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回答對課文內容進行回憶,從而在整體上把握文章。在學生回答中捕捉關鍵資訊,進行質疑,產生閱讀期待。】

  二、直擊高潮,品讀感悟,體會險境

  1、哪些段落直接寫出了孩子已經陷入了即將失去生命的絕境,必須跳水?

  預設:6——8自然段。

  2、讀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危險的處境嗎?(萬分危急、生死攸關、身陷絕境)你們說的這些詞語,作者文中寫到了嗎?(沒有)一個詞語都沒用到,但是依然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處境的危險,那他到底是怎麼寫的呢?

  【設計意圖:直接進入高潮,讓學生體會當時的險境。培養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內容的能力,為學習作者寫法和歸納船長品質做好鋪墊。】

  3、交流:

  預設1:

  孩子放開了繩子,兩隻手搖搖擺擺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搖搖擺擺”“走上最高橫木”等體會孩子已經走到了“絕”路,進入了十分危險的境地。

  預設2: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1)教師引導:粉碎什麼意思?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況?(必死無疑)

  (2)學生說到“不知所措”時,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3)結合這幅圖引導學生直觀形象的體會出孩子所處的險境,思考:為什麼說就算孩子夠到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

  (4)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當時處境的危險。

  預設:用了只要……就……;即使……也……兩組關聯詞語。

  如果不加這兩組關聯詞,對比著讀一讀,體會一下,哪種表達方式更好?為什麼?

  句子練習,體會關聯詞語的作用: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聲,孩子就_______________。

  即使沒有人大叫一聲,孩子也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體會關聯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預設3:

  孩子聽見下邊的叫聲才醒悟過來。他往下一望,腳底下就搖晃起來。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醒悟”、“搖晃”等詞語讓學生談感受。

  預設: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處於危險境地,此時已經清醒了,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

  (2)追問:想象當時的情景。孩子在哪兒往下望,此時他有什麼想法?

  預設:孩子在最高的橫木上戰戰兢兢地向下看,腿打起哆嗦,心裡害怕極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畫面,體會孩子當時極其害怕的心情。】

  4、教師小結:作者雖然沒有直白的用大家所說的那些表示危險的詞語,但是卻把當時的情景生動地呈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吧。

  教師過渡語:就在這萬分緊急、命懸一線的時刻,水手們都不知所措了,這時,誰出現了?船長用什麼方法使孩子脫離了險境?

  三、學習寫法,訓練表達,歸納品質

  1、默讀9自然段,船長當時是怎麼做的?你感受到了什麼?抓重點的詞句體會,把你的感受與理解寫在旁邊。

  正在這時侯,孩子的父親——船長從船艙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一支槍,本來要打海鷗的。他看見兒子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跳到水裡,趕快跳到水裡,不跳我就開槍了!”孩子在上面搖晃著,沒有聽明白爸爸的話。“跳到水裡,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在父親剛喊出“三”時,孩子把頭一低就跳了下來。

  (1)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本來”、“立刻”、“同時”、“趕快”讓學生談體會。

  預設:這些詞語能體會到船長做出判斷時間短、速度快,果斷、機智、鎮定。

  (2)在父親的威逼下,你們聽到了什麼?(喊)想象假如你是孩子的父親,你怎樣向孩子喊話?(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

  引導學生體會歎號的表達方法:讀出當時的畫面。

  (3)追問:跳水就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嗎?他不怕風浪把孩子捲走嗎?

  預設:不會的。聯絡上文因為海面風平浪靜,何況還有那麼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4)繼續問:結果怎麼樣呢?讀讀10自然段。

  預設:當時情況很緊張。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寫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時的狀況——孩子像一顆炮彈落到水裡。炮彈說明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為他是從大船的最高的橫木上跳下來的。

  (5)在學生回答中,體會破折號的作用:40秒鐘以後——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

  分三個層次:

  ①藉助生活體驗40秒的時間很短。

  ②迴歸文字,體會破折號的用法——表示轉折。

  ③想象對誰來說40秒太長了,體會作為父親當時的心態。

  (6)孩子從這樣危險的處境中得救了,此時你又能用什麼詞來形容呢?

  預設: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理解此處破折號的用法,能聯絡生活實際談體會。】

  (7)比較:在孩子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眾人是怎麼做的?父親是怎麼做的?讓學生談體會。

  預設:周圍人的反應,全都嚇呆了、不知所措、有的人驚叫起來。船長則是鎮定、果斷地做出了決定。

  教師總結寫法:作者此時並沒有直接描寫船長,而是透過周圍人的反應,表現出船長的鎮定,這是什麼描寫?——側面描寫。

  【設計意圖:透過其他人與船長表現對比,再次感悟船長的沉著鎮定、機智果斷。】

  (8)教師總結:從船長的表現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預設:遇到突發狀況不要慌,要冷靜的想辦法等。

  四、迴歸整體,總結寫法,暢談啟發

  (一)迴歸整體,找出原因

  教師引導:(1)默讀1——6自然段,畫出描寫孩子神態、動作變化的詞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預設:哭笑不得、站

  臉紅了、脫、怕、追

  氣急了、追

  氣極了、丟、走、放、

  2、區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

  預設:急:生氣;極:到達極點。

  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字能否調換位置?感受孩子心態的變化,也是他走向最高橫木身陷絕境的原因。

  3、透過孩子的這種行為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可以對孩子說,也可以對水手們說……)

  預設:想對孩子說:遇事要冷靜,不要那麼衝動。

  想對水手說:開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過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批畫重點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梳理全文,總結寫法

  1、引導學生體會“風平浪靜”這一環境描寫是為後文故事的發生發展做鋪墊的作用。

  2、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作比較。體會出這篇文章寫法的獨特之處,高潮處主要人物才出現。

  【設計意圖:梳理全文,讓學生知道本文特殊寫法和表達方式。】

【跳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