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古文》語文教材理解

《古文》語文教材理解

《古文兩篇》語文教材理解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課文中的兩個故事。

  4.能聯絡實際,說說學習課文的體會。

  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

  2.學生:蒐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

  教材簡析

  本課安排了兩篇淺顯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們很熟悉的故事。

  《司馬光救友》透過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讚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矛盾》透過一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語言,諷刺了生活中的這種現象,告誡人們說話做事不要前後矛盾。這兩則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內容淺顯易懂,敘述形象生動,寓意深刻。

  因為學生是初次接觸文言文,教學前,應讓孩子們知道: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傳統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瑰寶。古代的很多東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學習一點淺顯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教學時,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認認真真讀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再對照註解,試著讀懂每一句話,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最後說說自己讀了以後的感受。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一、司馬光救友

  1.詞語解釋。

  戲:遊戲。於:在。甕:一種盛東西的陶器,腹部較大,這裡指陶製大水缸。沒():淹沒,沉下去。皆:都。棄:放棄,扔掉。持:拿。擊:打,敲打。迸:向外濺出或噴射。

  2.重點內容提示。

  與群兒戲於庭中的戲於庭與現在的表述方式有明顯的區別,要引導學生體會;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透過其他小孩和司馬光行為的對比,突出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3.全文大意。

  司馬光七歲時,與一群小孩子在院子裡遊戲,一個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進缸中淹著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嚇得跑了,只有司馬光拿著石頭把水缸砸破,水流出來了,小孩得救了。

  二、矛盾

  1.詞語解釋。

  鬻():賣。譽:稱讚。盾:古代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箭的武器。其:他的。堅:堅固,堅硬。莫:沒有。陷:攻破。矛:古代兵器,在長杆的一端裝青銅或鐵製成的槍頭。如何:怎麼樣。其人:這個人。弗:不。應:回答。

  2.重點內容提示。

  物莫能陷也物無不陷也對比明顯,應讓學生準確理解,這樣有利於想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結果,充分體會這則寓言的寓意。

  3.全文大意。

  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稱讚自己的盾非常堅固,沒有什麼東西能攻破它。一會兒又誇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戳穿。

  一個人反問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這個人回答不上來。

  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大致瞭解文中的意思即可。教師不必作過高、過深的講解。要重視朗讀訓練,透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意思,領悟文章內容揭示的道理。

  *課後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藉助註釋自學,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課後第2題不要求直譯,只要正確講出意思,並說出自己的體會就行。

  *在瞭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就易背誦了。

【《古文》語文教材理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