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餘華活著讀後感

餘華活著讀後感

餘華活著讀後感(精選6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餘華活著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餘華活著讀後感1

  放暑假前在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最近天太熱,剛好在家啃書,利用了三天時間看完了餘華的《活著》,請原諒我在書中劃了一些我認為經典的句子。

  趁現在有空閒時間,來寫寫自己的一點感想。六十年動盪造就了福貴悲慘的一生,一次次遭受厄運的打擊,令人無法喘息,而他卻一次次選擇堅強的活著。第一次厄運是他兒子有慶的死,一個五年級學生,多麼鮮活的生命,卻在一次義務獻血時,出現醫療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運是他女兒鳳霞的死,鳳霞是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卻因為一次高燒變成了聾啞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頭二喜後有了轉機,她得到了二喜的寵愛,生孩子之前的那段時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時光太短暫了,最終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時由於大出血嘎然而止。

  可是厄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緊接著是身患軟骨症一直臥床不起的妻子家珍去世,這時這個家只剩下福貴,二喜,還有年幼的外孫苦根(因他一出生就沒有了媽,爸爸又是個孤兒,他的命很苦,因此而得名)。總以為厄運不會再找上門來,可接踵而至的又是親人的離去,二喜在一次外出搬運時被水泥板砸中而身亡。原本圓滿的家庭卻只剩福貴和苦根祖孫倆孤苦相依。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簡單,而簡單便也是一種幸福,但好景不長……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歲,因為孩子生病了,福貴心疼他,於是鮮少地給孩子煮了一大盆豆子,結果孩子由於過度食用而撐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塗。”他守著老月獨自懺悔。從此,他便自己活著,也只能自己活著,在“福貴”這隻老牛的陪伴下孤獨的活著。

  到此故事也就講完了,真不知道福貴憑啥勇氣活到最後?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福貴守著時光如住常般活著,然後無懼地老去,原來,《活著》便是最好的幸運,活著就是生命的體驗,跡是最大的勇氣!

  餘華活著讀後感2

  暑假時拿到了一本書,黑色的封面上映著更加烏黑的大字:活著。我很少看到一本書的題目就如此深沉,懷著巨大的好奇心翻開了第一頁。

  這本書是作者聽了美國民歌后寫下的小說,作者餘華不動聲色的讓我們跟隨著他冰冷的筆調,親眼目睹人們在這個叫活著的故事裡接二連三的死去。

  大致閱覽了這本小說,主要是講了“我”在鄉下聽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福貴原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由於好賭而輸盡家財變成一個窮人,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活到現在。

  我的心情跌宕起伏,先是為福貴的敗家而感到氣憤,再後來又為了福貴悲慘的命運感到悲哀。整個故事氛圍都比較陰沉沉,但是,無論福貴的命運有多麼悲慘不堪,即使到了趨於死亡的邊緣,他都活了下來,在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福貴,他年輕時並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當時的他放蕩不羈,後來雖然變老實了,但是並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過仔細想想他還是有著其餘人不曾擁有的品質。福貴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常人所沒有的,可他還是靠著自己的力量,堅強的活著,不像春生因為在文革受挫折而自殺,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福貴那樣抹著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但是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崎嶇坎坷,在挫折面前,或氣餒投降,或昂首挺胸繼續前行,這樣,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和感受都會被我們遺忘,被時間所遺忘。

  合上書本,鮮豔的紅再次入我眼裡。我知道時光如黑夜一樣正在轉瞬即逝,死亡也終會如黑夜從天而降。但只要像現在這樣活著,寧靜就在遙遠的身旁波動……

  餘華活著讀後感3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洩,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餘華活著讀後感4

  最近,趙寶剛導演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北京青年》正在熱播,偶然間聽到它的片頭曲,名字叫《活著》。歌裡唱道:“生活啊生活,離不開折磨……這就是生活,就這麼活著吧。我們離不開生活也難免犯錯。愛過了錯過了傷過了痛過了,也曾失落過,到最後你還是會愛上這生活……” 聽到這首歌,激起了我想看看這部電視劇的衝動。活著,就這麼活著。我不禁想問,怎樣活著?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換句話說,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生活的本質是什麼?一連串的問題就這樣湧入腦海。當然,當問題出現在腦海的時候,大腦也會隨即尋找記憶中的相關資訊。於是我聯想到了曾經讀過的餘華的小說《活著》,小說的理念是活著的本質就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餘華的《活著》是一部充滿辛酸血淚的沉重人心的小說。在介紹小說之前,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作者。餘華,當代著名作家,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遷居浙江海鹽,現定居浙江杭州。在其青春成長期間,學習了一回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從文後先後發表了很多作品,被翻譯為多種文字,暢銷國內外,對社會的影響頗深,因此也獲得了許許多多的獎項。《活著》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活著》敘述了在中國三四十年代時,一位地主少爺福貴因為賭博輸光了家產,後在為母求醫的路上誤打誤撞被抓去充當壯丁,最後成為共產黨解放軍的俘虜。返回家鄉後得知母親早已去世,可愛的女兒也成了聾啞人,但還好,他的兒子聰明機靈,活潑可愛。然而,命運很殘酷,悲劇逐漸來襲。之後的日子裡,他經歷了人世間莫大的痛苦,他的妻子、女兒、兒子都相繼離去,從此與他陰陽相隔,只剩下一頭老牛陪伴在他身邊。《活著》向人們揭示了人活著的本質,就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中主人公福貴承受了人生中的巨大苦難,灑下了無數的淚水,但依然沒有絕望,因為他還活著。活著,就這麼活著。沒有希望,沒有絕望,就這樣活著,直到生命終結。

  餘華活著讀後感5

  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餘華》,是一部關於一個小人物與他家人,在飢餓年代掙扎生存的書。

  最初,書中主人公福貴是一個浪蕩子,仗著祖輩積累下來的財產,整日遊手好閒。有一天,他在賭場裡把錢輸光了,從此他們一家便過上了窮困潦倒的生活,而命運也再沒有垂青過他。

  《活著》的發生時間是在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期間。每個時期他都會失去幾位親人,然而他卻像石縫裡的草,不管外界環境如何惡劣,他都頑強地生存下去。但命運弄人,當改革開放後,全中國迎來了春天,農民們也不例外(福貴在破產後成為了農民),開始包產到戶了。可惜此時福貴的親人都已經全部逝去了。

  可以說福貴的命運是悲慘的,他為活著而苦苦奮鬥,但最終卻孤獨終老。我認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國家貧窮,個人也只能苟且偷生,就如本書裡的福貴那樣。雖說年輕時確實放蕩,但貧窮讓他認識到了生活的艱辛,他從此艱苦地當牛做馬。餘作家是這麼形象地比喻——他要讓雞變成鵝變成羊變成牛再變成馬。然而“吃大鍋飯”卻讓他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馬”又付之東流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福貴經歷了賭光家產和再度破產,這些都讓他活下去的信念更加堅定,且他也算逃過了一劫。而當初贏了他的家產的龍二,卻因為“地主”這個名號而被殺掉了。

  《活著》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為活著而活著”的道理。即使福貴賭輸了全部的田地,但是他為了活下去而放下面子,厚著臉皮向龍二租了五畝地,從地主降為農民。苦難促進了他的成長,成熟了他的心智,讓他懂得:也許前方仍然一片灰暗,但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就要將生活進行下去。這就是“為活著而活著”的精神,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的堅韌不拔。

  活著就會有希望,有句古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活著而活著”,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在動盪年代裡,活著就是一種勝利,並且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生生不息。

  餘華活著讀後感6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

  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著。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著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著。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裡。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著,有意義的活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餘華活著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