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海洋文化對於潮汕人發展的優勢因素

海洋文化對於潮汕人發展的優勢因素

海洋文化對於潮汕人發展的優勢因素

  摘 要

  海洋文化,是指依賴於海洋進行商品生產所形成的文化觀念和形態。潮汕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典型。其間,蘊含有許多發展海洋文化的優勢因素。

  關鍵詞  潮汕;海洋文化;優勢;因素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這幾乎已經成為國際、國內的共識;海洋世紀的到來也掀起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熱潮。無論從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資源開發等領域,還是從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等角度來看,人們都應該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藍色的海洋。海洋文化是指人類緣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創造的文化;海洋文化較之於內陸文化,更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相容性、冒險性、神秘性、進取性。

  中國是個海陸型國家,在東南有漫長的海岸線。自中唐以來,中國就出現了一股海洋發展路向,尤其到了宋代,由於政治經濟重心向南移,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海外貿易的興盛,東南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成分加速增長,成為宋代海外貿易的中流砥柱。在此種外拓形勢的推動下,位於東南一角的潮汕地區的對外貿易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為潮汕地區的海洋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重要活力。隗芾先生在《潮人與市場》一書中就明確指出,中國的海洋文化在潮汕。他認為:中國的海洋文化在地處省尾國角的潮汕得到發育,典型是這裡的潮人文化和客家人文化。二者都可以說是海洋文化大陸文化的結合。如果細分,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為基礎,受到大陸文化的改革;客家文化是以大陸文化為底本,得到海洋文化的影響。

  從中國廣大沿海地區的自然條件看,從臺灣海峽到珠江口這一帶可與東南亞各國形成商品交換,具有孕育海洋文化的條件,而潮汕地區的海洋文化就是典型。潮汕地區,古代包括粵東、贛南、閩西的一部分,現在主要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市所轄區域。潮汕地區之所以能成為典型,這是與潮汕文化分不開的。潮汕文化中具有許多發展海洋文化的優勢因素。

  1.精明的性格和濃厚的市場意識

  潮汕人多地少,生存空間狹迫、物質資源匱乏,便形成了對實際效益精明估算的心理品性。比如,體現在農業上,精耕細做、輪向套種,“種田如繡花”。在經商中,潮汕人也以精明、精於算計著稱,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曾有人作了一比較後認為:上海人精於算計,但他們是越算越小,潮汕人是越算越大。客家人也精於算計,但客家人長於從政,多高官政要,潮汕人長於經商,多工商鉅子。這種精細和精明的個性也正符合現代商業社會的“數字管理”風格。

  市場意識是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最主要的區別。其起源於海洋文化最早的物質基礎是船、魚和鹽。從事打魚和曬鹽的人,必須透過商品交換,才能換得生活的其他必需品,乃至擴大再生產的生產資料。因此在他們眼中,一切都是以商品形態出現的。在商品交易中,潮汕人有時非常慷慨,有時又精於計算。對於顧客,他們為了贏得對方的好感,常常讓小利,寧願自己吃小虧,放的卻是長線,這樣回頭客自然就多了。但是在談判過程或討價還價過程中,他們卻非常仔細,對於利潤的一分一釐,都計算得極其清楚。潮州幫商人在國內的東南沿海一帶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國、新加坡一帶頗有勢力。強烈的商品意識,是潮汕人一種頗具優勢的文化潛質,使他們在改革開放時期足跡遍及城鄉,滲透各行各業,特別活躍。精細和精明並舉是潮汕人善於做生意的訣竅之一。潮汕人在商品意識上是先行者,一切物品都可以用來交換,一切商品都是有價值的。所以,潮人被譽為東方猶太人並不誇大。

  2.思想文化的相對開放性

  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中,既包括有內陸型的農耕文化、草原型的遊牧文化,也蘊含有處於邊緣地帶的海洋文化。內陸型文化基本上屬於封閉式的封建主義文化,而處於邊緣地帶的海洋文化則呈現出有別於封建文化的開放性、商業性等特徵。由於戰亂,兩宋出現了嶺北人口南遷廣東的高潮。遷潮移民和中央貶官將中原正統文化思想和先進技術帶到這裡。這種因素與該地區漁民的`海上經濟、市場意識、經營觀念一拍即合。由於潮汕地區與中原內地阻隔,遠離古代中原爭鬥的戰場,政治環境相對寬鬆,這就使得這一地區成為中原人避難的首選之地。秦末、南北朝、宋末、明末等幾次大規模的移民高潮,成為潮汕居民的主要來源。他們帶來了全國各地、各種系統的文化和觀念。潮人文化以海洋文化為基礎,又受大陸文化的改造。這裡的人相對於山區和草原的人來說,見多識廣,對自然界有著一種較為濃厚的探索熱情。他們共同將目光投向外地和東南亞各地。如到上海、廣州、東南亞各國經營的商人特別多,而且大多比較出色。

  3.濃厚的探海意識和拼搏精神

  海洋意識,即海洋觀,指人們對海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反映了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包括對海洋和人類的關係如何、如何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認識。自宋朝以來,中國人長遠的航海史,培育了中國人的航海精神。正好黑格爾指出:航海是一項極具冒險性的活動,而東方的海更是時有颱風肆虐的暴風之海,航行十分危險。但是,中國閩粵沿海一帶的居民,勇敢地探索東亞與南亞海域,僅從媽祖廟在東方的分佈來說,東南亞與日本、韓國、琉球都有媽祖廟的建築,反映了中國人勇敢的冒險精神及其在征服海洋方面的努力。媽祖在中國人心中所體現出來的神性在海洋上以勇敢無畏、堅忍不拔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媽祖身上,人們可以看到東方海洋文化的特徵。潮汕南瀕大海,潮起潮落,從古而今,勤勞的潮汕人同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培養了潮汕人的創造、開拓和冒險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謀生,形成社會風氣。滔滔的大海總是激起潮汕人的心理衝動,他們夢向大海,向大海索取大自然的贈禮。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島嶼,優良的港口,使潮汕具備了發展海外貿易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潮汕人由於長期與風浪搏擊,逐步形成了崇尚流動的靈活性和富於冒險的開拓進取精神,這也使他們具備了海洋文化的特性和發展基礎。在海洋文化的薰陶下,潮人的思維是流動的,他們相信“愛拼才會贏”。從昔年一隻竹籃、一條水布“去過番”,到現代社會的“赤手空拳開啟下”,潮人以艱苦創業、自強不息聞名遐邇。由於,潮人善於敢於開拓、勇於冒險舉世矚目。這種海洋文化的特徵和意識一直延續到現代。

  4.強烈的誠信意識

  關係、信用,是法國東方學家韓林(中文名)總結的潮人成功四字訣。據韓林觀察,潮商在海外華人中最講關係、最講信用,乃至於他們之間可以不用銀行,而關係、信用足以擔保。李嘉誠為什麼能成功?國際漢學界的宗師饒宗頤只拈出“信用”二字,認為潮商承祖訓“民無信不立”運用於經商,而形成的商業道德。這是他們成功的最大關鍵,尤其值得繼承、傳揚。對於誠信的重要性,李嘉誠先生也是非常重視的。李嘉誠在做生意時,一直堅守誠信的原則。他說過“有些生意,給多少錢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也不做”,“如果單為賺錢而損害名譽,我不做”。有的人把李嘉誠先生的成功僅僅看作是超人智慧的結果,殊不知同時也是恪守誠信的成功。

  5.敬海的天人和諧意識

  潮人比較迷信。城市鄉村神廟林立,長年香火不斷,遊神賽會尤為熱鬧,大事小事都要問卜求神,祈求吉祥。

  在海洋文化中,民眾對海神的崇拜是信仰的核心。潮人崇拜的海神比較多。在媽祖出現以前,潮汕正宗的海神是南海聖王。後來也和其他沿海地方一樣崇信媽祖。媽祖是最受崇敬的中國海洋女神。據史籍記載媽祖實有其人,是北宋時福建湄洲島林氏女,善於醫病救世、拯人患難,28歲時身亡,因多行善事被尊為神。此後便傳誦她在狂濤中乘席渡海拯救海難和神燈引航等感人故事。因此被後世奉為海神,尊稱為媽祖,被封為天后、天妃。明清以後,朝廷實行“海禁”,潮汕大量男子為生活所迫,冒死渡海到東南亞一帶謀生,在海上風雲變蕩、資訊不通的時代,他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神明保佑上,尋求一種心靈上的安慰。但他們信而不迷,認為“三分天註定”。

  我們不應該簡單地把媽祖崇拜的海洋文化都斥為“封建迷信”。實際上,其中也有一些優秀因子。這種敬海的信仰也蘊含了一種天人合一或天人和諧的觀念。它與西方海洋文化所張揚的人為尺度、工具理性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應該積極尋求媽祖崇拜中的合理核心,如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並使其進行現代性的轉換。

  6.平等親和的海洋道德

  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西方海洋文化是戰神文化,中國海洋文化是和平交往的文化。從歐洲海洋史可以看到征服和掠奪史,殖民擴張是一種掠他而利己的文化。自從媽祖文化興盛以來,中國一直與南海國家和平相處,中國遠赴海外的客商一向是以經商為主要目的。善良的中國商人從來不會使東道國感到難堪或威脅,力爭與當地群眾和平相處,進行和平貿易。

  在海外的中國人,對待海外各民族一向是平等的,經常與當地民族通婚,種族歧視和媽祖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正如媽祖的愛普照耀一切航海的人一樣。出外創業的潮汕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都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出人頭地。海外潮人身上體現出的奮鬥、圖強、開放、相容、愛國愛鄉等優秀元素,熔鑄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也是潮汕優秀文化的筋骨和脊樑。

  如今,在海外的潮汕人以在泰國為最多,達數百萬人。泰國的潮人社團約215個,財力雄厚,活動頻繁。泰國曼谷的潮州會館,起著溝通華人社會與政府的橋樑作用,對泰國經濟的發展,華人社會以至全社會的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有口皆碑。法國、美國、加拿大的潮人社團在承辦第六、第七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時,當時的巴黎市長、現法國總統希拉剋親自主禮,克林頓總統發去賀電,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今屆年會亦發來賀電。這些世界政要讚美潮人的因素大多是:融入居留國的能力、工商成就、誠信經營、因保持了自身的傳統而對所在國文化多元化的貢獻。

  在東南亞潮人中,保留中國國籍的人愈來愈少,絕大多數人入籍居住國後,與眾多的華裔相繼認同於當地,成為居住國公民的一份子。文化方面,他們在適應居住國環境和與當地人民長外相處中,也已與當地文化互相滲透融合,使自身文化形成層次性和多元性的特點。

  人類與海洋的關係,經歷了由懼海到贊海,又到探海和鬥海,最後到親海的過程。由懼海到探海及鬥海,表現了人類的勇氣和自信;揭示了人類征服海洋的決心和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工具理性日益彰顯。由鬥海到親海,海洋不可避免地要成為人類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親和”,是我們對待自己生存環境的理性而長遠的選擇。

【海洋文化對於潮汕人發展的優勢因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