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甲午中日戰爭》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甲午中日戰爭》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甲午中日戰爭》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甲午中日戰爭》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節好的歷史課首先要讓學生愛聽,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教育。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節課我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本課教學既難又易,難的是教學方法難以突破,易指多數學生對這段歷史比較熟悉,我把黃海海戰和《馬關條約》的簽定做為教學重點,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分析鄧世昌這個歷史人物時,從責任感中體會愛國情感,從人格尊嚴感悟國家精神,以小見大,體現了教師的創新精神,教師透過談話、探究、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創設歷史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學生學習狀態精神飽滿。

  這節課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努力:

  1、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在這節課當中體現了老師新課程理念,比如說《馬關條約》內容這部分不僅讓學生知道條約有哪些內容,老師還引導學生利用圖表的方式與《南京條約》對比分析,讓學生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深刻認識《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嚴重的危害,教師還引導學生分析認識《馬關條約》給日本帶來的一些影響,這樣的做法,培養和訓練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和理解問題,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時候,是從問題入手,環環相扣,然後是層層深入。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探究中,使學生思維活動始終在進行著,並且在思維活動中得出自己的認識。

  2、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課點睛之筆是對《馬關條約》的教學,教師打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對《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進行重新設計,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的簽定,中國失去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層面的,那就是尊嚴,透過讓學生感悟到透過本課學習,我們不要積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3、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當中,我選用了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簽定和部分歷史史料等相關的片段,學生觀看過後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學生在談感受的過程中,進行感悟。如我在課堂結束部分引導學生學完《甲午中日戰爭》後,你有什麼心情?請用一種顏色來代表,並說明為什麼用這種顏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符合學生的從形象到邏輯的認知規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教學處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應該對我的探索進行反思、總結。整個教學中,不帖標籤、不灌結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又有客觀、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對歷史進行闡釋與理解,給歷史必要的寬容,現實的回答。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與實踐,在平實的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思想”的魅力;在饒有興趣的情境中體會思想的魅力。

  在課堂中,我也分明感覺到學生的回答是自己內心流淌出來的,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照著課本讀。“潤物細無聲”,我想,這恰恰是思想的意義與力量所在。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關於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等核心知識,相信學生不必於課後再去死記硬背,因為,這已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了。

【《甲午中日戰爭》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