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蘭州鼓子藝術介紹

蘭州鼓子藝術介紹

蘭州鼓子藝術介紹

  蘭州人稱三絃為“鼓子”,原是伴奏樂器,後指蘭州鼓子曲。蘭州鼓子形成並流行於蘭州地區,是中國曲藝頗具特色的曲種之一。它曲牌豐富、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蘊含著深厚的地方特色。

  蘭州鼓子出現於清代,它由蘭州小曲、眉戶與北京八角鼓相結合而形成,唱詞典雅,用蘭州方言演唱。目前,已蒐集到的蘭州鼓子曲牌約100多種,傳統鼓子詞約1000多個段子。

  蘭州鼓子的表演形式多樣,有些段子只說不唱,有些段子則有說有唱。演唱時的`伴奏樂器以三絃為主,輔以揚琴、胡琴、二胡、簫、笛等,小月鼓領頭、擊節。演唱者一般為一人,其唱腔清雅婉轉,音域幽廣,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將喜、怒、哀、樂等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演員的手勢和麵部表情也能給聽眾以美感。

  從聲腔上來講,它可分為平調、鼓子、越調三種。平調多為單支的小令和大麴;鼓子腔是由鼓子頭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連綴而成;越調腔也是由越調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聯套而成。各種曲牌都有其特點,可以表達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緒,如“邊關調”的悲壯,“北宮調”的淒涼;“緊訴”的熱烈緊張,“慢訴”的舒緩輕快;“石榴花”和“倒推槳”的抒情婉轉,“金錢調”和“剪靛花”的喜悅平和以及“羅江怨”、“疊斷橋”的憂鬱悲傷。再如提煉全曲精華的“鼓子頭”,敘述情節的“詩牌子”,傾訴衷腸的“悲調”,還有抒發豪情的“依爾喲”,真是千啼百囀,各盡其能。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蘭州鼓子是蘭州當地人的一大娛樂專案,無論是喜慶節日、請客宴會還是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都要演唱蘭州鼓子。尤其是農村地區,能彈能唱者非常之多。許多人即使不能唱全,也能哼上幾句。在平日的茶館酒肆中,老蘭州人也會自發聚起來唱上幾句。蘭州鼓子有幫腔一說,唱到高潮時,聽眾們會自發一同幫腔,和聲者可達數十人,聲勢宏大,場面甚是熱鬧。

  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蘭州鼓子不僅被國內有關學者重視研究,而且還引起了許多外國學者的濃厚興趣。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美籍華人趙如蘭教授,曾專程來蘭錄製蘭州鼓子,她回到美國後翻譯成英文放映,影響很大,得到了美國音樂家的高度讚揚,稱這門古老的藝術為“中國的瑰寶”。2006年,蘭州鼓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蘭州鼓子將以新的姿態再次活躍在歷史舞臺上。

【蘭州鼓子藝術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