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衚衕文化教學安排

衚衕文化教學安排

衚衕文化教學安排

  教學目標:

  1、瞭解衚衕文化的特點,掌握作者行文的脈絡。

  2、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1、對湘鄉地方文化現象作點研究,精選典型現象供學生探討其文化內涵。

  2、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新課

  1、有一首歌詞這樣唱的:“……”(略。見課件)(有條件則播放MTV)

  2、提問:聽過這首歌嗎,對歌詞所唱的有何感受?

  3、這首歌唱出的是北京往昔的歲月,如今的北京城日新月異,大多數北京市民都已走出狹窄的衚衕、擁擠的四合院,住進了高樓大廈。現存的衚衕逐漸消失著、沒落著。為著一種難以忘卻的情感,出版社專門編輯了一本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著名作家汪曾祺應邀為這一本攝影藝術集撰寫了序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衚衕文化》這篇課文。

  二、速讀課文,理清結構

  1、快速閱讀課文,劃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指名讀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3、提問:作者是如何圍繞“衚衕之沒”來.寫作序言的?

  板書結構:

  (一)衚衕的特點;

  (二)衚衕文化的特徵;

  (三)衚衕及衚衕文化在時代大潮中的衰落。

  三、細讀討論,體會情感

  1、北京的衚衕有些什麼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結合多媒體展示。

  2、第五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引出“衚衕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引出對“衚衕文化”的探究。

  3、“衚衕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明確。

  4、在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描寫中,哪一句話比較集中鮮明地表明瞭作者的情感態度?

  明確:“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追問:這一句表現了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怎樣的情感態度?

  明確:既有佩服也有嘲諷。

  5、“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作為一種傳統心理定勢和道德規範,在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注意引導學生言之成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忍”)

  6、對衚衕和衚衕文化的衰敗、沒落,作者是怎樣一種感情?

  齊讀13~15節。

  (1)“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這些描寫中透露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衚衕衰敗的景象,作者滿懷懷舊、感傷,卻又無可奈何)

  (2)“再見吧,衚衕。”一句可不可以改為“再見吧,衚衕文化。”或者在結尾加上一句“再見吧,衚衕文化”?

  討論後明確:

  不可以。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序,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衚衕必將被新的高樓大廈所替代。衚衕消失了,失去根基的衚衕文化也必將沒落,但文化的沒落不同於物質的消失,衚衕文化會轉移、分解、傳承到新的載體上。在邁向現代文明的旅程中,既會創造出新的文化,同時,舊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將繼承下來。因此,衚衕雖消失了,衚衕文化卻並不會全部消亡。

  四、拓展遷移,瞭解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現象

  探究一: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不愛管閒事。“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我們湘鄉人也愛瞧熱鬧,常於熱鬧處聽到起鬨:“打嘍!”“走嘍,去找他的麻煩嘍!”這從一個側面折射了湘鄉人怎樣的個性?這對湘鄉的治安狀況、經濟發展將帶來什麼影響?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探究二:

  近來,湘鄉城裡歌廳茶樓等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一家興起,這一現象中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文化?聯絡湘鄉經濟的發展,你對這一種文化現象有怎樣的評說?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適時點撥引導)

  五、總結

  《衚衕文化》是一篇序言,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評點或介紹類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匠心獨運、充分顯示作者個性風格的小品文。

  作者在文中將普普通通的衚衕,從來源到起名分類和其中凝聚浸透著的獨有的衚衕文化自然融合起來,使我們對北京的衚衕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態有了生動、深刻的瞭解。從中也窺探到作者對衚衕文化懷舊傷感的思緒。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透過對本文的學習,更深一層地瞭解到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浸染著文化的色彩,衷心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從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做個有文化的合格公民。

  六、結尾曲:

  《前門情思大碗茶》

  

  

【衚衕文化教學安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