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經驗談,校園,文化建設,精神

經驗談,校園,文化建設,精神

校園文化精神建設經驗談

  學校文化的建設,要根據自己學校的歷史與現狀,研究學校文化產生髮展的規律,遵循學校文化建設的原則,定位自己的文化核心。

  學校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關注傳承與生成。歷史地看學校文化,是傳統文化與生成文化的統一體。傳統文化是指長期辦學的文化傳承與積累;生成文化是指學校自身在發展中所確立的辦學追求。這種統一體構成了學校最本質的精神——學校文化。因此,建設學校文化的關鍵,一方面是對學校傳統文化的把握。二是對時代精神的定位。對學校優秀傳統、先進典範,要學習、繼承和發揚,在傳承的同時,要根據時代精神,賦予新的文化內涵。例如,順應時代發展,讓教師掌握網路、微機及多媒體使用技術,並廣泛應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改進實踐,更新認識事物的方式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思想。

  著眼學校特色。目前,有一些學校為了應付檢查,搞“文化模型”,或者照搬別的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和標語,不研究自己學校的特性,造成了很多學校外顯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獨立性,沒有自己的學校文化。不同的學校處於不同的環境之中,學校的精神、價值觀、行為等文化特徵也會不同,併產生不同的行為規範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研究表明,學校文化是學校個性的體現。缺乏獨立精神,唯上唯書,不可能構建優秀的學校文化。沒有獨立精神的學校文化無異於沒有學校文化。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學校的環境,進行具體的設計定位。

  研究成功學校的文化建設,不難發現成功的學校都有不一般的學校文化。有的學校見長於科研精神強、專業化程度高;有的學校見長於全體教師高度的敬業精神;有的學校是以人性化的管理而出眾。無論是什麼特色或什麼型別,最有價值的是能把學生、教師、校長、家長調動起來,使大家參與在特色活動中,使大家都能體驗到其中的價值,形成彼此共識的基礎。隨著特色的長久發展,就越能促使學校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講究校長統領。在建設學校文化的研究與實踐中,許多實踐探索者和理論研究者都肯定了校長的統領作用,校長被認為是“第一責任人”。要建設學校文化,就需要實行文化領導。文化領導指“學校領導者富於激情、具有魅力,並能建立影響個人或小組的使命、價值及規範的學校文化”。因此,可以用“心靈藝術家”來比喻校長。校長完全可以透過管理,把學校核心價值觀細化、凝結成“魂”,經過“心靈藝術家”教化,久而久之,大家就會不言而喻,不振自鳴,形成相互理解的基礎,就會形成相應的價值取向。

  重視戰略定位。要把學校文化建設擺在高度的戰略地位,學校的發展、規劃、管理等諸方面需要有領先性。首先是指時間上的領先,學校要儘早地樹立建設學校文化的意識。其次是指學校文化的地位在學校諸項工作中居領先地位,一切工作包括管理目標、管理方式方法、標語言論都要圍繞和有利於學校文化建設。

  注重管理的作用。學校的制度和特有的道德標準,必須強調嚴格執行,不論是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再完美的規章,一旦得不到嚴格執行,制度所蘊涵的價值觀,就如同草介朽木。學校領導要做遵守規章制度的'模範,當踐行道德的表率。要讓員工至少做到兩條:一、堅持規章標準,每個員工都能理直氣壯地說:我很好地做到了學校制定的規章標準;二、明確職責範圍,不能模糊或縮小職責範圍。學校的管理,要是非分明,獎罰嚴明,公開透明,實事求是,以實待人,以實取勝。制度原則面前公正、公平,形成優秀的學校文化就有了保證。

  開發文化資源。學校決策者和管理者,要不斷地挖掘學校潛含的文化資源,不斷設計新的文化形象。比如學校中歷任校長的傳奇故事,優秀教師的成長故事採寫,學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的整理與展示,教師與學生間感人故事的傾訴,利用這些已發生的存在資源,著意體現學校文化形象的優秀方面,給予全體師生正面的、積極的暗示和薰陶,使學校文化在積澱中昇華。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體系。它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特殊的功能,對學校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著獨特的作用,是課堂教學、常規教育無法替代的。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物態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創新文化建設為主體,從主體著眼,正面突破,構建特色校園文化,推動素質教育的穩步實現。

  應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一些優秀學校,全體學生都積極學習,每一個班級都秩序井然,同學間團結互助,以禮相待,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全校學生無一例打架現象,也就是說學校的群體精神、群體意識、群體規範、群體作風、群體輿論、群體凝聚力非常優秀。細細解讀這其中原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學校的精神文化對學生髮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學校成員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和無形的精神力量;從很大程度上說,學校精神文化優劣是衡量學校德育成敗的重要標誌,是檢驗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指標。

  著眼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抓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首先,明確學校要求,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嚴格規範學生的言行。同時,在全校開展爭創“行為規範達標班”和“行為規範達標個人”活動,對學生進校、上樓、出操、上課、課間

  休息、衛生等都提出文明禮貌的具體要求,每天組織專人進行督導檢查,其成績作為評先選優、評定學生操行的重要依據。

  注意樹立典型,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在學生精神文化建設的培育過程中,運用典型榜樣進行示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學生們在各級各類比賽活動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或突出成績,及時進行賞識和鼓勵,進步者與突出者同樣重要,形成典型帶動進步,進步帶動同伴的氛圍。

  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在某一時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專題教育活動,或進行專題系列教育活動,形式靈活多變,吸引學生人人參與,形成一種氣勢,塑造他們的心靈。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轉型期,社會上的一些追求金錢、追求享樂及個人主義等價值觀不斷浸染學生們的心靈,自私自利、腐敗浪費、無禮放蕩等不良習慣不斷影響著學生的行為,鄙視勤奮刻苦和默默無聞地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空氣,嚴重干擾著學校的德育工作。所以,塑造優秀的學校德育文化是刻不容緩的。

  塑造高品位的德育文化

  學校要重視管理制度建設,確保德育文化建設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的管理制度要突出兩個字:一個是“嚴”字,一個是“實”字。一方面要規範和完善管理制度,編定規章制度要涉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細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嚴到紀律嚴明,獎罰分明。另一方面,要依據現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倡導人文情懷,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以民主、情感、制度為基礎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為本、德法兼治。把制度管理與情感內化相結合,堅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機制發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師生在互動的管理環境中得到共同發展。把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班級管理工作放到學生德育工作的首位,透過制定實施班主任管理條例、班主任考核制度、班主任聘齡津貼等一系列激勵機制,來提高班主任實施德育工作的責任心、主動性、積極性。透過定期檢查、考核、評比等手段,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常規化和制度化。學校管理網路完善,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學校在學生德育文化的制度建設過程中根據師生的內在需求、心理特徵,並符合德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創設穩定、持久並富有創新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注重探索德育模式。一是要注重主體性的德育模式,著眼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在學生常規德育管理產生實效的基礎上,學校積極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活動,讓學生參與制度制定,參與管理過程,參與評定結果,使他們產生了責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學校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從早鍛鍊到課間操、眼保健操,從早自習到夜自修,從寢室、食堂到教室,從勞動衛生到紀律,到處都可以有學生參與管理的身影。二是學校、家庭結合德育模式。過去,家長參與教育孩子,很多時候去充當“二老師”的角色,催促孩子學習,輔導孩子作業,沒有注意行為、習慣、價值觀上的教育和培養,造成孩子厭學、自私、心靈封閉等,不利孩子的終身發展。開展德育科研,從全方位進行德育探索和研究,把校長、家長、教師和學生都吸引進來,定期開辦家長學校,改革家長會內容和形式,邀請專家、學者做報告,老師向家長介紹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方法,使大家得到清新、實用的德育理念和措施,拋掉陳舊有害的做法,統一思想,統一行為、統一價值觀,形成優秀的德育文化。

  學校開展可持續發展的德育活動和特色活動。精心策劃德育活動,努力增加優秀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的含量,用優秀文化去薰陶學生,感化學生,以形成學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質、儒雅的氣質、獨特的風格和追求卓越的個性。如:學生辦校園報刊、文學社、讀書會、小記者團、校園新聞、校園文學、文化講座、辯論賽、新聞採風、讀書徵文等活動,活躍在課堂內外,並定期評選優秀刊物和活動,授予社團榮譽稱號,向有關社會正式部門推薦學生習作,爭取作品為有關報刊雜誌或有關單位所選用,引發學生的成就感。

  “實”字為先的校風是優秀的學校文化。在一所具有優秀文化的學校中,從校長到員工的作風都離不開“實”字。校長具有硬實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老實的科研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紮實的工作精神,實心對待自己的員工,講實話,辦實事,說實理,邁實步,走實路,求實效,立實功;教師的行為處世誠實、樸實,工作態度紮實、踏實,說話實在,工作實在。

  文化動力催生優質名校

  優秀的學校文化是優質學校的靈魂,是優質學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看那些全國一流學校,我們可以無一例外地發現這些學校經過長期的辦學積澱,已形成了屬於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也正是這些各具特色的學校文化,使得名校猶如常青樹一樣屹立於教育之林。世界著名企業松下公司“造人先於造物”的企業文化,IBM的“IBM就是服務”的企業文化,海爾公司“服務意識、使用者意識、真誠到永遠”的文化,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一次次重新煥發青春而基業長青,其根本原因不是資本,不是規模,不是技術,也不是某一群特定的優秀員工,而是看不見的企業文化。辦學何嘗不是如此?一流的學校做文化,一流的學校文化哺育一流的學校,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活力和創造性。假如學校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根生命線,這所學校將流於平庸,優秀學校的“生命”將終止。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應當說這些名言警語都在指向優秀學校的生命真諦。但要補充一句:好校長在一所學校長期經營。一個追求學術,堅持學術魅力的高素質的校長,必然有卓越的教育理想,必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所領導的學校必然辦有特色。特色的辦學風格,可形成良性的特色文化,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學校核心價值觀,內化成為員工的集體意識。一所學校如果沒有特色,就沒有優秀的學校文化,也就沒有優勢和強勁的生命力。學校的辦學特色,是校長長期辦學思想影響的結果,不能朝做夕成,就像小苗不能速成大樹一樣。有些地方實行校長交流制、校長任期制,這些都是不符合學校文化建設的,對優秀學校的持續發展是有害的。如果學校階段性的換校長,學校的特色就會受到影響,學校文化與學校的管理就會發生衝突,辦學質量就跟著發生滑坡。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的辦學實踐中是很多的,教訓的代價也是慘重的。

  一個學校不在於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築,而在於它有多少名師。縱觀古今,橫察內外,優質的學校都是名師、大師聚集的學校。在目前中小學的辦學實踐中,一些優質學校的“名師”、“大師”並不多,但這些學校中教師都有追求名師、大師的過程,許多教師離名師、大師也就不遠了。這樣的學校人才資源得到了開發,名師人才就得到了培育,教師隊伍素質也就具有了持續發展的後勁。值得一提的是,高尚的師德必然具有奉獻精神,在這些優質學校教師的素質中,師德和奉獻精神都是一流的,缺乏了這個一流的首要素質,教學質量就會動搖,優秀學校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

  創造優秀的師生文化

  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其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這種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的建造與變革,又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一文化氛圍的陶冶、引導和塑造。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儘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鬆,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佈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薰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建立優秀的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讓教師有能力維護自己的精神家園,培育教師的人文精神。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範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

【經驗談,校園,文化建設,精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