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單元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文化的含義,初步體味了文化的魅力,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後的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本課的學習,是學生對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明白,對以後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準確,增強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而且透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的關係,以及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

  (2)能夠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

  (3)能夠領會文化已成為各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國要不斷加強文化建設與發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課堂學生列舉各種文化活動以及直接參與文化生活,對這些文化活動的分析研究,讓學生課後收集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資料資料,使學生掌握分析材料、綜合比較、實踐參與、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方法與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特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競爭的意識。

  (2)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與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及依據

  本著高中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是本課的重點。

  確立依據是:本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文化與經濟政治間的關係,只有明白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才能理解它們是如何相互促進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文化知識,弘揚民族文化,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而且這也是使學生以後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學難點: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是本課的難點。

  確立依據:首先是這裡會涉及到書上沒有介紹到的而且有較難理解的幾個新概念,即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文化霸權主義,而且在現在非常開放、資訊化的時代,各國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多種多樣,學生是這一交流中比較活躍的主體,讓學生很容易忽視文化滲透,文化侵略這個問題。再次,我們通常將中和國力競爭都偏重於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實力,很難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而且這一般也很難與我們普通民眾學生髮生直接的利益關係,導致人們也一直較忽視它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講清楚這兩問題,是學生信服所講道理將會有一定的難度。

  (四)說課時安排及教具準備

  1、本課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講完這裡的內容,因為,根據整個教學程序的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和身心發展特徵,一個課時下來學生還是能夠很好的掌握本課知識的。

  2、在本課中,我將擬用兩個教具,資料卡片和影片資料,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教學能達到更好效果。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了,學習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高一學生要強一點,因為經過一年多的高中學習生活,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和適應高中知識的方法,所以教起來還是能夠比較順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擔心。但是,出於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沒有耐心,不能持久的聽一節課,容易注意力渙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課時須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說教法及依據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三)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舉例說明法:透過教師和學生自己舉例來論證所學知識,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學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識。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說學法及依據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而且教學還是“育人”的藝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思想覺悟的提高,反映在課堂上就是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本課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新課匯入(3—5分鐘)

  首先複習舊課,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然後帶領學生一起回顧近幾年我們國家舉行的大型活動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來引出本課要講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講授新課(30——35分鐘)

  1、講授重點:即就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本上的活動探究,通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活動,對對其進行歸類為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從而匯出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經濟、政治和文化。然後透過展示一些圖片資料,舉例說明,綜合探究,得出文化與經

  濟政治的關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又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這個問題是本課重點,因此,同時我又啟發學生自主提問,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分組討論不同文化對經濟和政治不同影響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

  2、講授和突破難點: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程序中。首先透過多媒體給學生放一個關於xxxx年第七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資訊影片,給出一些與要講知識有關的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放鬆一下緊繃的疲憊神經,又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關心國家發展,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看影片,得出將要講的知識。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聯絡越來越緊密,在新時代中不斷呈現出新的特點而且日益顯著。由於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會引導學生積極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問題,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充分理解這一知識,讓學生明白文化與經濟的精密聯絡,要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教育事業,以使更好的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強國;讓學生清楚文化滲透的力量有多大,幫助學生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意識。

  (2)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讓學生列舉出一些他們所知道的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後教師再來補充。列舉事例說明文化在綜合國力中越來越佔據重要地位。然後透過舉些當前的時事政治,及當下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來說明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在這點上,同時能鼓勵學生關注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努力學好知識,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三)課堂小結及課後作業佈置(5—10分鐘)

  1、課堂小結:透過簡單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課所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思路更加清晰,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深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2、作業佈置:透過不值一兩個思考題給學生課後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能鍛鍊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已經在說教學過程中寫好了,如黑板所示。這種大綱式的板書清晰明瞭,使學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識的結構思路及聯絡,更易於學生消化知識。

  七、說教後反思

  該堂課總體上講得還行,把知識講得較清楚,而且幫學生補充了較多知識點。同時突出了重難點,使學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課知識。但是上課所舉事例較多缺乏趣味性,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缺乏激情,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學習效率不高。

  所以,以後要多收集些比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進教學發展。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文化與經濟、政治》。接下來我就對本課進行分析與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單元第二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文化的含義,初步體味了文化的魅力,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後的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本課的學習,是學生對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明白,對以後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準確,增強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而且透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二)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要求: 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的關係,以及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

  (2)能夠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

  (3)能夠領會文化已成為各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國要不斷加強文化建設與發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課堂學生列舉各種文化活動以及直接參與文化生活,對這些文化活動的分析研究,讓學生課後收集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資料資料,使學生掌握分析材料、綜合比較、實踐參與、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方法與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特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競爭的意識。

  (2)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與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及依據

  本著高中新課程標準,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是本課的重點。

  確立依據是:本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文化與經濟政治間的關係,只有明白了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才能理解它們是如何相互促進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文化知識,弘揚民族文化,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而且這也是使學生以後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學難點: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是本課的難點。

  確立依據:首先是這裡會涉及到書上沒有介紹到的而且有較難理解的幾個新概念,即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文化霸權主義,而且在現在非常開放、資訊化的時代,各國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多種多樣,學生是這一交流中比較活躍的主體,讓學生很容易忽視文化滲透,文化侵略這個問題。再次,我們通常將中和國力競爭都偏重於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實力,很難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而且這一般也很難與我們普通民眾學生髮生直接的利益關係,導致人們也一直較忽視它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講清楚這兩問題,是學生信服所講道理將會有一定的難度。

  (四)說課時安排及教具準備

  1、本課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講完這裡的內容,因為,根據整個教學程序的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和身心發展特徵,一個課時下來學生還是能夠很好的掌握本課知識的。

  2、在本課中,我將擬用資料卡片和影片資料,以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教學能達到更好效果。

  二、說學情

  學生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了,學習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高一學生要強一點,因為經過一年多的高中學習生活,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和適應高中知識的方法,所以教起來還是能夠比較順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擔心。但是,出於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沒有耐心,不能持久的聽一節課,容易注意力渙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課時須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說教法及依據-----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裡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啟發引導學生,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學生討論探究,師生共同建構知識

  (三)學生討論探究,師生共同建構知識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說學法及依據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而且教學還是“育人”的藝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思想覺悟的提高,反映在課堂上就是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我們知道,一節好課關鍵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面我就闡述我的具體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3—5分鐘)

  首先複習舊課,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知識,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然後帶領學生一起回顧近幾年我們國家舉行的大型活動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來引出本課要講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講授新課(20--25分鐘)

  1、講授重點:即就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本上的活動探究,通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活動,對對其進行歸類為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從而匯出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經濟、政治和文化。然後透過展示一些圖片資料,舉例說明,綜合探究,得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又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這個問題是本課重點,因此,同時我又啟發學生自主提問,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分組討論不同文化對經濟和政治不同影響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

  2、講授和突破難點: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程序中。首先透過多媒體給學生放一個關於2011年第七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資訊影片,給出一些與要講知識有關的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放鬆一下緊繃的疲憊神經,又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關心國家發展,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看影片,得出將要講的知識。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聯絡越來越緊密,在新時代中不斷呈現出新的特點而且日益顯著。由於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會引導學生積極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問題,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充分理解這一知識,讓學生明白文化與經濟的精密聯絡,要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教育事業,以使更好的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強國;讓學生清楚文化滲透的力量有多大,幫助學生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意識。

  (2)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讓學生列舉出一些他們所知道的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後教師再來補充。列舉事例說明文化在綜合國力中越來越佔據重要地位。然後透過舉些當前的時事政治,及當下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來說明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在這點上,同時能鼓勵學生關注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努力學好知識,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三)課堂小結及課後作業佈置(10—15分鐘)

  1、課堂小結:透過簡單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課所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思路更加清晰,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深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2、作業佈置:透過不值一兩個思考題給學生課後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能鍛鍊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知識運用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文化與經濟、政治

  一、相互影響

  1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2 、不同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

  二 、相互交融

  1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2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與綜合國力

  1 、地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2 、措施: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

  七、說教後反思

  本節課引用的影片、圖片和材料比較新穎,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在教法上,採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在貫徹“三貼近原則”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本框題知識是高考的一個常考點,從教學的情況看,學生參與熱情高,但是僅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全面把握高考在這一框題的要求,仍顯不足。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面,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高考,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