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精選3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1

  今年,我閱讀了《新教育》前七章內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事例:猶太人口1300多萬,占人類總人口的0.2%—0.3%。1901年—2001年共有6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猶太人(或者說猶太裔)有128位,佔獲獎總人數的19.84%。其中獲物理學獎的有39人,佔物理學獲獎總數的24%;化學獎獲獎者23人,佔16.8%;生理學和醫學獲獎者51人,佔29.1%;經濟學獎獲得者14人,佔36.84%;文學獎獲得者12人,佔13%;和平獎獲得者9人,佔10.98%。許多研究認為,猶太人的成就與他們嗜書如命、崇尚讀書息息相關。在猶太人家中,可以沒有高檔傢俱,但不能沒有書櫥書架。從這樣一個事例中,我們就不難理解曾經飽受苦難的猶太民族之所以能傳奇般地崛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謎底了。

  說實話,我不太喜愛讀書。但讀書讓人明理,豐富人的內在積澱,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卻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那些特級教師,博覽群書,講課過程中隨口都能適時適地、恰到好處地引經據典,為他們的課堂、演講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觀眾覺得聽他們演講是一種享受,絕沒有冗長的感覺;孩子們聽他們講課久久不願離去,進入情境了。作為這樣的老師,本身是一種幸福,生活在他們班上的孩子也是幸福的。這正驗證了朱教授在《新教育》中所倡導的:“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說起來不難,但要想做到絕非三年五載的功夫。

  今年,我有幸去聽了幾位特級教師的課,感觸甚多。其中劉老師在給我們作報告時提到,他希望我們中國的校長都能像《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樣,再也不會有孩子怕上學了。我當時感到非常慚愧。這本書是我們學校的師生共讀課本,同年級的孩子身邊每人都有一本,但我竟然沒有讀過。所以,從蘇州回來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學生身邊借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並且一口氣把它讀完。之後我又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百條裙子》等。以前,我認為這些童書是給孩子們閱讀的,成人看了沒多大意思。但現在看來,我的想法錯了。真的,每讀一本書,都有不一樣的收穫。也許,學生愛讀書的興趣也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吧!

  《新教育》其中十大行動之一就是營造書香校園,讓教師和學生都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從而做一個自由而幸福的人。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生活在這樣一個校園裡,有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想不讀書都難。

  《新教育》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思考,以上只是我就其中的一小點闡述了我的個人看法。今後我將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努力讓我和我的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2

  《新教育》讀後感,由收集,希望有關於《新教育》讀後感的這篇文章《新教育》讀後感能對您有所幫助!

  馮家溝學校何慧雲最初知道“新教育”這個詞是在20xx年,在局長和校長帶領下,我們去石家莊市新教育實驗學校去學習,聽了晨誦課、繪本課、還觀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啟發。之後校長又給我們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細讀了以後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

  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築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群。透過閱讀和學校的實驗有以下體會: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在我校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一個專案,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著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臺,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3

  對於剛剛成為教師隊伍一員中的我來說,我深知自己在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因此,閱讀教育理論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充實自己的方式。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讓我對新教育理論有了初步的理解,也指引著我今後的教育方向。

  新教育致力於讓教師和學生擁有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既有對教育意義的思考,也有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擔憂;既包括教育的傳承,也包括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教育進行的改革和創新。在我看來,新的.改變應滲透於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現實生活中,教育的弊端雖然沒有完全除去,但是局面還是在改變的。以我所在的英語學科為例,我做學生時,我的老師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知識點上,提成績大多隻能靠死記硬背和刷題,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師範教育之後,發現現在的英語教育強調的是在語境中進行教學,詞彙和語法仍為磚瓦,但房子的搭建如果想要足夠穩,還是要形成堅固的體系,而這個體系就是語境,語言之所以稱之為語言,就是因為它是在語境中被使用的。如何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都感受到幸福呢?那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所教和所學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的同時,在自己的精神層面也有所提升,比如更好的瞭解外國文化,或是能夠運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又或是對中西文化差異有所感悟。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所談到的“在反思中成長”。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直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經驗可以隨著時間不斷積累,但是反思是絕對需要智慧的,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絕對造就不出教育專家,而只會誕生教書匠。反思不應該是為了應付工作,更多的是應該形成自己真正的感悟,不斷地反思才能讓自己明白不足,逐漸成長,形成教育智慧。雖然我平時也會經常將自己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身邊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探討,但缺乏專業的語言以及持續性,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除了認真備課和進行教學設計外,我還要經常書寫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史。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要吸收豐富的教學理論,並將先進的教育理論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成為新教育的踐行者,做幸福的教師。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