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服務業/酒店/餐飲> 餐飲新思維的解讀探討

餐飲新思維的解讀探討

餐飲新思維的解讀探討

  一、餐飲新思維的邏輯內涵

  中國餐飲自成市以來,眾多企業曾經繁花似錦,最後卻又曇花幻滅,究其原因,在於其思維導向,混沌的思維導致了實踐的徬徨。以投資者感性思維為基礎的經營決策,造成了許多餐飲企業經營定位與市場需求的斷裂;以照貓畫虎式思維為導向的經營決策,使得餐飲市場上同質化餐店比比皆是,以致市場多元化需求與餐飲業單一性繁榮的矛盾日趨激化。凡此種種,凸顯出傳統餐飲思維的侷限性,導致餐飲產業缺乏做大做強的內在動力。傳統餐飲思維的侷限,客觀上引發了餐飲思維的創新需求。餐飲思維,是孕育餐飲智慧的前提,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餐飲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傳統單線性的餐飲思維亟需改變。王喜慶先生在其著作《新餐飲思維》中詳細闡述了新思維的邏輯內涵。他認為所謂新餐飲思維,即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強調思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運用發散性、反向性、收斂性等思維方法,以系統的觀點,審視餐飲行為,創造性地確定問題解決方法的思維運動過程。他認為新餐飲思維應該具有理性化、系統化、超前性、開放性和求異性等特點。

  1.理性化

  思維分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就事物的認識過程來說,感性思維需要上升到理性思維的認識階段,再從理性思維迴歸到感性思維,如此迴圈往復,不斷推動認識的無限發展。長期以來,眾多餐飲人士始終堅信自己的行業感覺,拒絕理性的介入,造成企業經營的慘淡與失敗。新餐飲思維並不排斥感性在經營中的重要地位,其強調的是行業感覺必須經過理性的梳理,才能科學有效的發揮其應有作用。

  2.系統化

  餐飲企業如同其他企業一樣,由多元要素構成,產品與服務作為餐飲領銜要素,已經形成行業共識。然而許多餐飲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優勢或改變頹勢,傾盡全力於某道菜餚的改良或某項服務的改進,但由於和企業總體目標相悖,往往勞而無功。新餐飲思維強調在構建總體經營目標的前提下,考量各要素的發展,在整體推進中突出重點,在宏觀把握中演進微觀,在市場大局中創造特色。

  3.超前性

  餐飲思維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企業做出經營決策,指揮餐飲實踐。許多企業往往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與企業運營風險的感知,當危機來臨時,由於缺乏前瞻性,導致難以應對,措手不及。新餐飲思維強調超前性,即必須透過科學的思維方法,在對現實市場把握的基礎上,對未來發展做出合理的預判,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4.開放性

  縱觀國內外菜系的發展壯大,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對旁系餐飲、外來餐飲的借鑑、吸收與融合,使外來餐飲的精華成為本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來年,中西合璧菜餚、各系嫁接菜餚層出不窮,固步自封顯然無法順應市場趨勢和潮流。新餐飲思維強調在保持自我獨特品質的基礎上,大力吸引並利用外在優良資源,始終保證思維的鮮活性。

  5.求異性

  在現今的餐飲市場上,食客的餐飲消費不斷變化,市場需求日益細分。建立契合顧客餐飲心理的個性化體系,是當今餐飲企業營銷的首要訴求點,大鍋飯式的餐飲產品和服務已經跟不上市場的更新速度。新餐飲思維強調面對相同的顧客源,餐飲企業有時必須突破傳統的思維習慣,打造特性,贏得顧客的青睞,從同質店突圍出來。

  二、熟悉的陌生的`理念內容

  餐飲產業要做大做強,需要不斷的發展與改變;餐飲理論要真正指導餐飲實踐,更需要不斷地發展與創新。就餐飲理論研究而言,史海鉤沉、典籍校讎固然能夠追溯餐飲文化源頭,為餐飲實踐尋求食學關懷;諸項分析、後天概括也能夠溫故知新,為餐飲實踐提供借鑑。然而,面對餐飲市場的激烈競爭,傳統的餐飲發展理念已經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局面,餐飲業亟需具有超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餐飲新理念做支援。正是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王喜慶先生提出了熟悉的陌生餐飲新理念。餐飲理論只有根植於現實的市場土壤中,才能具備持久的指導力和創新力,才能為餐飲行業所接受,發揮其真正的指導作用。熟悉的陌生理念基於王喜慶先生多年從業經驗的積累,是其理論研究與實踐分析相結合的重要成果。熟悉的陌生本質上是一種新餐飲思維,所謂熟悉是指傳統,所謂陌生意指創新,熟悉的陌生的核心思想是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相互融合與有機互動,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創新中發揚光大優秀傳統。從食者的角度而言,熟悉的陌生提供給消費者似曾相識,卻又有所驚喜的餐飲體驗。從餐飲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角度來看,熟悉的陌生為餐飲運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路徑,在傳統經營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理念,轉變思維模式,打造獨一無二的特色,從而佔據市場有利位置。熟悉的陌生是一種理性化的思維方式,是感性認知與理性判斷的綜合產物。

  中國餐飲內涵豐富,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感性思維的一脈傳承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取捨、有所創新,才是具有發展內涵的繼承與發揚。熟悉的陌生是一種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體現在餐飲經營的各個方面,小至一道菜餚的製作,一項服務的提供,大到一家餐飲企業的經營,一派菜系的傳承。熟悉的陌生是一種超前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以舊有經驗為基礎,著眼於當前發展與未來需求,在對現實把握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力求對未來前景的合理預判。熟悉的陌生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提倡古今融合、中外融合、地域融合。其本質就是在保持自我品質的層面上,增強熟悉帶來的優勢,同時不斷吸收外部的優良資源,發揮陌生給予的機遇和靈感。熟悉的陌生是一種求異性的思維方式,突破了傳統的思維習慣,迎合當今顧客的餐飲心理需求,透過視角的轉變,引導行動的改變,進而從同質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有利競爭地位。

  三、熟悉的陌生的應用價值

  熟悉的陌生理念契合餐飲發展的諸多方面,極具指導意義和價值,歸納總結,主要體現在菜品製作、食境營造、運營方式等三個方面。

  1.體現在菜品製作上

  陝西小吃名聲在外,陝菜卻始終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王喜慶先生結合歷史與現狀,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改革開放後陝菜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技法和味形,但陝菜發展仍然很緩慢,這同陝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密切相關。陝西文化歷史厚重,這既是陝菜發展的優勢,同樣也是陝菜發展的制約因素,陝菜發展往往走不出歷史文化的侷限,崇尚以史記典藏作為做菜依據,卻忽視了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也是近20 年來振興陝菜的誤區。王喜慶先生認為,陝菜想要進一步繼承創新,必須在傳統基礎上增添新的元素和方法,即打造熟悉的陌生。譬如在陝菜的製作上,王喜慶先生主張陝菜製作應該以陝西地方原材料為主,採用陝菜的技法,保持陝菜的味型,譬如調味品,使用陝西產的秦椒,陝西產的雙耳花椒和大紅袍花椒,陝西人喜愛的果醋和米醋,即保持熟悉的特質;同時在保留地方傳統的同時,大力研發創新菜品,緊密聯絡市場,取悅大眾,以民間喜聞樂見的方式入手,既堅持陝菜的技法,又不拘泥於固定的條條框框,從呈現樣式上或菜品味道上打造迥然不同的餐飲體驗,所以是熟悉的陌生,或者陌生的熟悉。一個菜系的生成與延伸,應該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其一,味型特點;其二,獨特的技法;其三,餐飲文化綜合含量;其四,食者群量。王喜慶先生認為菜系發展需要以點帶面,在單點突破後,才能獲得人們對整個菜系的認可。而陝菜現在缺乏的就是顯著的特點,亟需從味感、質感、觀感、品種、調料、器具、歷史、文化、氛圍等諸方面找尋最能代表陝菜精髓的突破口,打造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熟悉的陌生。

  2.體現在食境營造上

  食境,即飲食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前者透過裝修設計、器皿物什、企業識別系統的物質載體等要素實現;後者透過文化整裝、人文涵養、企業資訊表達等環節實現。王喜慶先生認為,食境的營造應當與目標客戶心理預期對位,求新求異是消費者普遍的心理需求,食境營造也應當遵循熟悉的陌生,力求帶給消費者溫馨舒適又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食境的營造過程中,許多企業決策者缺乏對市場資訊的深刻把握,缺乏對目標客戶需求的深層分析,只是按照心中所想營造食境氛圍。吃好吃飽是溫飽型社會餐飲行為的主要目的特徵,現今,吃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吃感覺即是人們餐飲消費的集中訴求之一,所謂餐飲感覺包括品質感覺、環境感覺、服務感覺、特殊心理需求感覺在內的綜合性感覺,是因為餐飲而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動。王喜慶先生以曲江通易坊為例,評價了熟悉的陌生理念在該街區食境營造中的運用,他認為曲江通易坊與唐代通易坊有相似之處,當年通易坊中就很多胡食,如今有印度菜館這樣的店面;唐朝時酒肆盛行,如今的酒吧也是唐代酒飲方式的現實版體現,消費者在這樣的食境中很容易有代入感。唐代飲食最大的特點就是交流與融合,通易坊內的餐飲環境多元化、店鋪裝修充分彰顯盛唐文化、內部設施同時滿足現代化就餐要求,很好地體現了體現熟悉的陌生這一特點。

  3.體現在運營方式上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在陝菜經營中,感覺與經驗幾乎一直是決策和施行的不二依據。投資者的經驗指數和個人喜好,往往成為企業所有行動的指南。在廚藝傳承中,言傳身教、自省吾身,往往是廚藝相傳的基本方法。然而師正徒未必正,師訛則註定會以訛傳訛,許多活動均缺乏科學資料的支援,其結果就會使陝菜經營缺少明確前進的方向。王喜慶先生有感於此,對陝菜經營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必須儘快建立起科學的思維方法,用先進的資料化理性思維方式取代感性思維方式。簡而言之,餐飲經營管理要和當下口味潮流、健康養生趨勢接軌,缺乏理性判斷,耳目閉塞,又不會把握市場趨勢,餐飲經營必然無法做到得心應手。

  王先生多次談到餐飲經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打造熟悉的陌生。他認為陝西餐飲人應該跳出歷史陝菜的束縛,把目光投射到萬千三秦百姓相濡以沫的灶臺,以民間家常陝菜為經營主體,將經營目光直接投向老百姓的舌尖。注意把傳統元素用時尚進行表達,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客群的體驗點,將菜餚經營變成客群全方位情感記憶體驗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唯一。同時運用暈輪效應、排隊效應、平民價格戰略、慢餐中速化等現代化經營手段,使得歷史的陝菜得以趕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從以往川、湘、粵等菜系的市場份額中奪回陝菜應有的佔據,使陝菜真正成為陝西人的陝菜。王喜慶先生30 年來窮經皓首,致力於餐飲經營與飲食文化研究,其付出的努力遠遠超出常人想象。正是由於先生的不懈努力,中國餐飲研究才得以豐富。衷心祝願王喜慶先生在學術上永葆青春活力,在理論和實踐研究中取得更多成就,以惠餐飲學界和行業。

【餐飲新思維的解讀探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