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選4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道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2、能透過討論解決問題。

  3、能自編自演課本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重點目標:知道寓言所講的故事。

  難點目標: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為獎品。(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麼?(“寓”字裡面有“道理”,“言”字裡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麼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麼?再學什麼?(先學故事,再學道理。)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

  二、實施目標:

  (一)、初讀。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他讀的正確嗎?

  3、讀詞:

  鷸 “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呀?(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彆著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能比老師寫得好!(實物投影展示兩個。)

  蚌 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麼?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

  啄 什麼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夾 什麼意思?能做個動作嗎?

  能把這四個詞都用上,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彆著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夾鷸。)

  過度:鷸和蚌之間又會怎麼說,怎麼做?結果怎樣呢?

  (二)、讀故事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鷸和蚌的話應該怎樣讀呀?

  2、同桌試著讀一讀。

  3、指一組讀。 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再指一組讀,評讀。

  4、同桌再練著讀讀,可以加上表情、動作。再指讀。評價:從你的表情、動作老師看出來了…… 男女生讀。

  5、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可讓誰,結果怎樣?

  6、把這則寓言再完整地讀一讀,注意讀出語氣。

  (三)、明道理

  1、問:誰還想讀?誰這隻鷸?你就是這隻鷸,你就是這個蚌。老師給你們旁白。其他同學,咱們要看動畫片嘍!

  2、 問:你們笑什麼呢?(指名3——4人。)

  3、動畫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組自編自演。看那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組演。(要有所拓展,讓漁夫說句話。)其他同學思考:你想對他們誰說些什麼?(指導:光批評他們也不行呀,還應該告訴他們錯在哪。)師對鷸和蚌:聽了他們的提醒,你想說些什麼呀?

  4、出示圖:假如,鷸和蚌從漁夫那裡逃了出來,有一天,鷸和蚌又相見了,他們之間會怎樣說?漁夫又來了,他們又會怎麼做?

  5、看來他們也明白了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再讀這個小故事,體會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這個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這是原文,讀一讀吧!出示原文讀一讀。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三、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會更多。

  四、作業:

  續寫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肌腸轆轆"."反唇相譏""輕而易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重點: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祖國燦爛輝煌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時期,中國被分割成七個國家,知道是哪七個國家嗎?對,這就是戰國其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發生在七國時期的故事.播放課件:鷸蚌相爭的故事.你感覺這個故事有趣嗎?,那我們就一起學習25鷸蚌相爭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理清課文的只要內容.

  2、溝劃優美的語句多讀幾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

  1、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環境怎麼樣?

  2、瞭解故事是怎麼發生的

  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朗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出河蚌的生氣,鷸鳥的後悔.

  3、瞭解故事的發展情況.

  思考:鷸蚌為什麼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讀

  4、瞭解故事的結果.

  鷸蚌相爭,結果怎麼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四、討論

  聯絡生活,昇華理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鷸蚌相爭的現象嗎?你想對這樣的人說什麼?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1.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書讀好了,就能變成自己的語言。怎樣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蘊含的大道理”呢?教師要讓語文課程富有創新活力,透過不同方法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提高語文素養。

  2.語文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前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並學習正確的運用語言。並注重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二﹑教學背景

  1.教學內容分析:

  《鷸蚌相爭》講的是河蚌剛剛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看見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緊緊夾住了鷸的嘴。它們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誰,結果一起被漁人捉去了。這則寓言生動地說明兩人一味爭鬥,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到好處。

  2.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讀懂故事內容,而且對寓言有很大的興趣,如此淺顯易懂的故事從語言和情節的理解上來說,對他們都不是難事。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與領悟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如果想讓學生透過自己讀書就能真正理解簡單的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也並非易事。

  3.技術準備:多媒體課件

  4.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學生事先查詢鷸和蚌的相關資料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想象及多種形式的朗讀等學習活動,理解重點詞語,並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瞭解鷸蚌相爭的故事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展開想象表演故事。

  教學重點:瞭解鷸蚌相爭的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懂得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出示鷸和蚌的圖片)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瞭解鷸和蚌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2.學生就鷸和蚌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兩方面進行介紹。

  3.談話: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鷸蚌相爭》的故事。

  (二)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寓意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1.請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2.讀一讀:鷸蚌相爭 毫不示弱 啄 夾   啄、夾各是什麼意思?

  1.3.再讀課文,思考:鷸和蚌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1.4.請學生按提示說一說:

  河蚌剛張開殼曬太陽,鷸( ),蚌( ),雙方( ),結果( )。

  2.細讀課文,理解寓意

  默讀課文,思考:

  2.1鷸和蚌為什麼會爭鬥起來呢?(2)它們是怎麼爭鬥的呢?

  2.2展示課件:鷸蚌相爭時的對話內容的文字片

  2.3.指導學生朗讀

  2.4.鷸和蚌誰也不肯放開誰,誰也不肯讓著誰,雙方互不相讓,結果怎樣呢?(被漁夫捉去了。)

  2.5.請學生戴上鷸和蚌的頭飾進行表演。

  3.迴歸整體,揭示寓意。

  3.1展示課件:鷸蚌相爭的完整動畫片。

  3.2指名分角色朗讀全文,請學生思考:鷸和蚌為什麼會一起被漁夫捉去了?你認為鷸和蚌怎樣做就可以不被漁夫捉去?

  3.3討論:透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練習

  同桌互相演一演“鷸蚌相爭”的故事。

  (四)小結:學完課文,談談體會。

  (五)作業

  1.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和相關詞語,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透過觀察字形特點、聯絡上下文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透過觀察字形特點和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1.老師講《戰國策·燕策二》的故事,匯入新課。

  2.板書課題,藉助圖片認識鷸和蚌,瞭解蚌的兩種讀音。

  3.指導書寫“鷸”和“蚌”。齊讀課題。

  二、運用推想,理解詞語

  (一)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抽生讀課文片段,推想詞語的意思。

  1.重點指導學生推想“漣漪”的意思,學習推想的方法。

  (1)看字形,初步推想“漣漪”和水有關。

  (2)聯絡上下文,推想“漣漪”在這段話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細小波紋。

  (3)帶著理解讀課文片段。

  2.運用學習的推想方法嘗試推想“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3.帶著理解讀課文相關片段。

  (三)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為概括課文內容打基礎。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學過的方法推想詞語意思。

  三、理清思路,概括內容

  出示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學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全班交流。

  概括關鍵詞並板書。

  2.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抓住關鍵詞,完整簡練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課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教師結合板書做總結,並提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2.推薦閱讀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