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報告

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報告範文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為切實瞭解我縣企業科技創新情況,5月17日,縣政協科技科協界委員赴**鎮,就我縣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方略,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為主線,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高點定位、目標一流、強勢推進,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科技富民強縣示範縣、省科技成果推廣示範縣、省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縣等榮譽。連續6年榮獲南通市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第一名;連續6年榮獲南通市科技系統綜合考核第一名。

  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透過科技招商選專案、產學研合作引專案、自主創新上專案,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全縣在原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電子資訊、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的基礎上,已發展形成四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環保裝備、軟體和服務外包),七大優勢產業(高效節能建材機械裝備、電梯裝備製造、數控鍛壓機械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電力裝備、高技術船舶配套、電子電器)和三大傳統產業(紡織化纖、絲綢服裝、特種水產養殖及農產品深加工)群。擁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165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9家,名列**市第一。引進實施了金屬注射成形技術、高可信高安全空間資料庫管理及應用、奈米塗料數碼噴印技術等國家863計劃專案1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10年的80.73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1.24億元,佔規模工業產值比增長了5個百分點,達31%。

  二是創新載體建設提質增量。不斷加強以企業科技孵化器、特色產業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為主的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科技創新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全縣建有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個,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孵化器3家,孵化面積達25萬平方米;建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35家、市級59家,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3家、市級2家,科技創新服務機構3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總量居全市第一。

  三是科技富民強縣影響全國。積極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桑蠶繭絲支柱產業。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75項,先後組織實施市以上農業科技計劃43項。全縣桑蠶繭絲綢產業年產值達52.6億元,帶動蠶農新增收入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和財政收入的14.5%均來自該產業。2009年12月,全國科技富民強縣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我縣的經驗受到科技部、財政部領導和全國各地代表的充分肯定。

  四是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效顯著。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不斷提升智慧財產權管理、運用、保護能力。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不斷提升智慧財產權管理、運用、保護能力。“十一五”以來,全縣累計申請專利8548件,授權3387件,連續三年進入全省“前十強”。2009年專利申請3709件,授權專利1853件,申請發明專利703件、PCT專利2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全市第一。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102項(國家1項、省級6項、市級95項)。

  五是科技成果轉化碩果累累。透過實施產學研合作“121”、“雙百千”工程,推動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在我縣轉化。縣政府先後與上海交大、哈工大、武漢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大等18所高校院所簽定了全面合作協議;與美、德、俄、日、烏克蘭、緬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國際科技合作關係;198家企業與12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實施產學研合作專案329個。先後承擔實施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專案3個,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專案6個,國家重點國際科技合作專案3項、國家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省國際科技合作專案24項,爭取上級科技撥款1.37億元。

  二、我縣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1、企業主體意識不強。企業是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近年來,在政府的推動下,我縣企業科技創新意識較之以前有一定的增強,但這與創新型經濟的發展要求還相距甚遠。主要表現在:部分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強、觀念滯後、動作遲緩,滿足於小富即安,缺乏戰略性前瞻目光,趨利思想嚴重。片面的認為技術創新投入大、見效慢、風險多,搞技術研發不如購買技術產生經濟效益快。甚至有些企業單純依附來料加工,滿足於眼前小利,不圖企業長遠發展。

  2、科技投入遠遠不足。科技創新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效益的特點。近幾年,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在科技創新投入上逐年加大比重,但這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從政府投入看,從總量到增幅都與發達地區和周邊地區存在差距。20xx年**安排三項經費2228萬元,**2616萬元,蘇南地區的**更是達到了2億元,而我縣僅有700萬元。從企業投入看,總體上規模偏小、結構不佳。按照國家有關標準,一個健康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應在6%、4%、3%以上,而縣內企業只有3%左右,低於國家、省標準,更低於發達國家10%的'平均水平。由於資金短缺,產品研究開發、培訓所必需的費用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從社會化投入看,近幾年,我縣也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但投資規模偏小,風險投資資金僅有幾千萬元,很難滿足科技型技術創新需要;加上我縣還沒有建立科技金融銀行,一些好的專案由資金原因沒能得到開發和轉化。

  3、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比較少。我縣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的340家企業中,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僅有128家,佔比達37.6%,145家億元企業與高校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的也只有78家;

  3000萬元製造業企業中,建立研發機構的198家,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沒有建立;

  全縣規模企業申請專利的只有131家,佔企業總數(905家)的14.48%;

  3000萬元以上企業申請專利的只有94家,佔企業總數(340家)的27.65%;

  億元企業申請專利的也只有60家,佔企業總數(152家)的39.47%。若剔除未獲授權專利和無效專利,企業真正擁有專利的就更少。由於企業不重視科技創新,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不高、效益偏低。

  4、高層次創新人才比較缺乏。**縣人才總量雖逐年增加達5.2萬人,但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僅為2566人,只佔科技人才總量的4%。企業中人才總量還不多,工程技術人員只佔18.1%,尤其在企業一線直接從事產品研發的人員更少,只佔3.5%。雖然縣委、縣政府每年都組織大型人才招聘活動,但引進的數量還不夠多,帶資金、帶技術、帶專案、帶管理的來海創新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尤其比較缺乏。科技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引進難、外流嚴重,已成為經濟、科技發展的嚴重製約因素。

  5、科技管理隊伍力量比較薄弱。隨著國家將科技創新擺上戰略層面,各級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科技主管部門的工作領域不斷拓寬,工作內容逐年增加,工作任務也愈加繁重。調查瞭解到,**縣科技主管部門現有行政編制10個,其中領導8人,遠不能適應科技創新形勢任務的需要。科技部門人員少與任務重的矛盾直接影響到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與開展。

  三、幾點建議

  科技創新已成為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新型工業化的實施,事關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事關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事關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和長治久安,也事關縣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推進創新經濟建設,建議如下:

  一是強化政府推動作用。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黨委、政府要把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藉助各種媒體,大力宣揚科技創新各項政策,讓企業和社會熟知科技創新各項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和社會科技創新熱情,推動全社會科技創新意識的提升。

  2、要進一步整合現有政策資源,用好用足創新激勵政策。對現有的鼓勵創新業的財稅政策、激勵政策,要按規定落實到位,使企業從科技創新實踐中真正得到實惠。

  3、要進一步加大創新文化的培育力度。積極弘揚創新精神,增強創新意識,宣傳創新典型,推進創新實踐,形成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濃烈氛圍。

  4、要調劑充實和加強科技主管部門的力量。根據形勢任務的需要,積極研究現有體制下科技部門人員編配職數,採取多種方式配齊配強科技部門人員,保證他們有足夠的力量做好科技工作。

  二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發揮政府科技投入對全社會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資金引導、專項資金扶持、企業資金為主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

  1、政府要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形成與GDP增長相適應的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注重財政科技投入的有效使用,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重大公共技術、關鍵技術和特色產業產品的研發上。

  2、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透過行政、經濟的手段和政策約束激勵機制等,刺激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主動牽線搭橋,定期舉辦支援科技創新的銀企洽談會,促進銀企合作。

  3、探索、建立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機制。加強金融部門對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和技術改造專案扶持力度,予以貸款貼息,減少貸款風險。完善企業貸款擔保機構,擴充擔保本金,創新擔保方式,提高運轉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

  4、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府支援企業科技進步優惠政策,對科技創新突出的企業按政策規定給予免稅、減稅和抵扣折稅的優惠。

  三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創新體系建設中處於關鍵地位。企業要從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階,就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政府要從源頭上推進企業的自主創新,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建設。

  1、要加強組織引導。組織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對接洽談活動,透過成果轉讓、委託開發、聯合開發、共建研發機構和科技型技術企業實體等形式,使之儘快由引進跟蹤向自主創新轉變。

  2、要加快建設創新平臺載體。加強科技孵化器、特色產業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完善軟硬體條件,強化資源整合,提高孵化能力和研發能力。

  3、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著重強化全社會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提升企業運用、管理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能力,開發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大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侵權行為。

  四是加快建立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自主創新的決定性因素。政府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與使用工作,大量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緊構建人才高地。

  1、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加大對優先發展的電子資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優秀人才的引進,採取柔性引才與重金聘才相結合的方式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對引進的人才不為所求,但為所用。

  2、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對那些有突出貢獻、掌握核心技術的拔尖人才,應打破常規,不惜代價,給予特殊優惠政策,採取給予科研啟動費、安家補助費、最低收入保障等措施,建立人才特區,既用事業和感情留人,也重視待遇,利用市場法則吸引和留住人才。

  3、加快一線技術人才隊伍培養。在抓好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同時,要重視職工技能素質的提高。要拿出具體措施,鼓勵企業和社會對生產一線職工科技素質的培養。透過業餘教育、聯合辦班、專項短訓、掛鉤送學、參加學術交流、出國深造等方式,培養生產一線職工,提高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和對高新技術消化、吸收、創新的能力。同時,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教授到企業講學,為職工“充電”。透過對人才的引進、培養與使用,充分發揮人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我縣科技創新工作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