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1

  《變形記》這本是書對人物心理描述十分精湛。雖然篇幅不長,但心理轉變的很自然。既荒誕又合乎情理。

  格里高爾變甲蟲後的心理變化大致是這樣的。

  1、格里高爾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

  他驚慌、憂鬱。他回憶過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為還清父債而苦幹。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趕車上班去。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一副惡狠狠的樣貌,趕他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儘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還不忘順從父親。

  2、為家庭經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

  格里高爾失業在家,過著甲蟲生活,只能爬來爬去。但是,他為家庭經濟狀況焦慮,還想著給妹妹實現“美夢”。他想著,父親老了,母親生病,妹妹還只有17歲。他一聽到家人出去做工掙錢,就“羞赧和悲哀得渾身燥熱”。他“受到了自責和憂愁的壓抑”,“最後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開始繞著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傷後,被親人厭棄而絕望,心態走向平和。

  一隻蘋果砸在背上,身受重傷,格里高爾最後被妹妹厭棄。妹妹一再說“我們務必設法擺脫它”。格里高爾“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認為自己務必離開那裡,他的這個意見也許比他妹妹的意見還堅決呢”。格里高爾異常冷靜,他在絕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應對變形,應對親人厭棄,應對死亡,格里高爾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人。

  格里高爾的人格形象集中表此刻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家,顯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職責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而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奈與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種超脫——死亡。

  格里高爾同家人就應互相熱愛,互相幫忙。但是,親人們認為格里高爾不能再養家,把他看做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去,親人們也不悲痛,反而去郊遊。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被異化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理解不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這也是一種象徵,象徵人的異化,人性異化,人際關係異化。在金錢和私利面前,小說表現了兩種異化:格里高爾的異化,人變成甲蟲,本性也變了,從掙錢還清父債、爭取獨立自由變為安於甲蟲生活的自輕自賤;以妹妹為代表的親人異化,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小說正是透過表現人的異化來反映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社會本質。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2

  今夜,卡夫卡的甲蟲在我的思維中蟄伏著。喧器的城市與疲憊的身影在我的燈光中四處搖曳,日漸消散。我試圖以仰姿與這位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聲名大振,轟動全球,被譽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悄悄對話。

  卡夫卡的筆記片斷中說:在巴爾扎克的手杖上寫著:我在粉碎一切障礙。在我的手杖柄上寫著: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一切那是什麼?城堡,審判,流放地,科學院,鄉村醫生,噪音尖利的龐大的機器,一卷一卷堆上去又掉下來的公文,甚至飢餓,甚至城牆,甚至飄搖的聖燈。

  而之後者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

  事實上,現代人的困境就是秩序化、數字化、資訊化與現時的既成現實相背離的產物。因而生活的苦難正需要以某種方式加以救渡,在眾多的障礙向卡夫卡的原點襲來的時候,這種擠壓狀誤解的境遇不得不使人產生變形以適應當前的生活。格里高爾薩姆沙在職業的習慣勢力和生活的重擔的壓迫下從人變成一隻大甲蟲,這位奧地利作家透過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人們所創造的物作為異己的、統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對立,並時刻想操縱著人,專心致志於把人變成物的奴隸,最終對人的至尊地位加以駁離,使人變成了物或非人。

  眼下的我們在變形,也正一天一天地走向自己的背面,與自己擦肩而過,但絕不是說喪失自我,只是在超越的過程中失去了原我。失意時顧影垂淚,自輕自賤,是變形;得意時自我膨脹,忘形失態,是變形。社會主角的不斷變換,比如居家要做好妻子,出外交往要做禮貌人,在單位要做好同事,在領導面前做好下屬等等,如此種種,實屬異化與變形,是壓扁了的生活,它與真正好處的生活大相徑庭。這也許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吧。社會現代化每向前邁進一步,對人的意識形態領域就是一次強有力的衝擊和擠壓,這樣的結果,難免會使得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其本性錯位或發生偏離。

  卡夫卡的現實生活表面看來是異乎尋常的,但就其生活和文學的好處來說,沒有誰比他生活得更有好處、更理解真實。就其接近生活真實這一點上,現代新寫實小說或多或少從中汲取了豐厚的營養。他們的作品在展示瑣碎、苦難的時候,有意回顧了自己對苦難人生的情感和價值決定。我們被他們如此大膽地苦難描述弄得目瞪口呆,回過頭,卻只能看到作者那令人費解的冷漠表現。

  也許這就是卡夫卡和他的甲蟲情緒的背後。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3

  我讀過不少書,其中最喜歡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故事——卡夫卡的《變形記》。這篇小說我前前後後看過許多遍,對它的認識也在不停地變化之中——起初,我認為這是一個荒唐的故事。故事中,小小的推銷員格里高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小小的我也嚇得不敢入睡,怕自己也變成一隻大甲蟲。

  慢慢地,它變成了一個沉重的故事。可憐的格里高爾,由於生活和職業的重壓,變成了一隻大甲蟲,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小房間中,父母和妹妹先後對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無助、迷失、孤獨……他被世界拋棄。於是,他也拋棄了世界。在一個燦爛的早晨,當一絲陽光透入他的房間,照在他乾瘦的外殼上時,他死了……這樣沉重的故事下面,藏著多少現代人因為生活的巨大壓力發出的痛苦呼喊啊!每次看完,我都會呆望著陽光,看灰塵飛舞。這是怎樣沉重的一個故事呀!是怎樣被卡夫卡嵌在白紙裡的呀!我無聲地呼喊……是的,生活負擔終於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而這,正是一個關於沉重的故事。

  後來,我發現,我又錯了。這是一個關於善良,關於同情的故事。在喧囂的二十一世紀中,善良似乎已成了一棵無人理睬的狗尾草,而在卡夫卡,這位因為父親的一句責罵就去自殺的心靈脆弱的奧地利人的筆下,我終於重拾了善良——這一種昔日情懷。在格里高爾痛苦的時候,他得到了妹妹的同情;而後來,又在失去了這種善良的同情的時候,他死去了。但是,如果人們給予他善良的同情,如果他一直得到家人和其他人善良的同情和關懷,或許他又會成為……我不否認,雖然在這個關於善良的故事裡,我們無法找到更多的善良的故事,我們無法找到更多的善良的人和善良的事,但是,透過字裡行間,我們看到的是對善良的呼喚,是對善良的稱讚,是對善良价值的認可!

  落幕了。格里高爾在那樣燦爛的一個早晨死去了,或許他已經死了很久,只是沒有人發現。總之,他死了,但他的家人“得救”了,他們的生活終於因為那個陽光燦爛的早晨而燦爛;但甲蟲死去了。

  記下吧,記下這樣一個看似荒唐而又沉重的關於善良的故事吧!朋友,當你在這喧囂騷動的世界中忙碌的時候,想想那一隻死去的甲蟲吧,去養育一株善良的狗尾草吧。

  真的,感謝卡夫卡,感謝他為善良作證。

  人們啊,我們祈求善良!作文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4

  昨晚,乘著雨後的涼爽,捧起塵封許久的《外國中篇小說百年精華》,隨意翻了幾頁,便翻到了弗蘭茨。卡夫卡的《變形記》,題目很怪異,有點像科幻小說,但通篇讀下來,除了作品運用了想象的手法,實則與一般意義上科幻小說的寫作手法和敘事方式並不一樣。雖然小說的風格怪異,甚至有點荒誕,卻留給讀者無限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表面看來,小說主人公格里高爾是因為變成一隻甲蟲而為人屏棄,最後在孤獨中死去。而在我看來,主人公真正的悲劇不是變成一隻甲蟲,而是對現實的逃避。當格里高爾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了自己身體的變化,在最初的驚訝和慌張之後,更加使他鬱郁不悶是為了替父親還債,為了讓妹妹讀音樂學校,拉小提琴,為了負擔起當長子養家餬口的責任而單單挑上這麼一個累人的差使旅行推銷員,長期日夜顛倒的作息制度,毫無起色的人際關係,不被重視的社會地位,相比較於變成甲蟲的事實,格里高爾疲於奔命的生活現狀更令他沮喪。小說的大部分筆墨用於描述主人公在變形後,周圍人對他態度的.變化,以及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變形前的生活只是透過主人公的心理獨白講述出來,筆墨不多,卻能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一個小人物的艱辛、無奈。

  變成甲蟲之後的格里高爾從一開始害怕嚇著自己的家人,自卑地蜷縮在沙發下,還用白布遮住自己丑陋的身體,到後來由於逐漸被人遺忘,連善良的妹妹也懶得打掃他的房間,漸漸地連人應有的最基本的廉恥心也沒有了,變得漠然、麻木,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或許從變成甲蟲的那天起,格里高爾想恢復原樣的願望早已被現實生活的不如意擊退了,即使因逃出房間遭父親毒打,抑或是被人遺忘,會萌生重返人類世界的願望,但這種想法畢竟是曇花一現,對現實世界的自我逃避是導致格里高爾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他躲藏在甲蟲的身軀下,旁觀著人類世界的悲歡離合,寧願被當作怪物被人遺棄,也不幻想著重返人類世界。

  如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人對卡夫卡《變形記》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或許這就是大師級別作家的過人之處。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5

  《變形記》是篇幅不大的一個小故事。三個小節。

  格里高爾是一位善良、忠厚且富有責任感的人,生活給他太多壓力。故事讓他在一夜之間變為一隻巨大的甲蟲,變形之後,他所關心的家人卻沒接受他的變形,拋棄了異樣的他。這是一個因為變異,不能被家人接受而絕望死亡的悲劇人物。

  他的父母年紀大了,根本沒什麼經濟收入,他的妹妹還有自己的人生要經營。變異後的格里高爾對誰來說都是一個負擔,因為剩下的人必須得生活。家人最初的表現為心痛和憐憫,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格里高爾復原的期待逐漸削減為零,也嘗試著堅持,但最終抵不過內心的私慾和無力感。時間消磨了最初的同情和憐憫,附和產生了厭惡和憎恨,他們最後都把格里高爾當成是負擔,誰也不願承擔這個當初照顧他們而如今卻變異的親人。當格里高爾絕望至死,父母和妹妹拋棄格里高爾之後,三人坐火車外出接受陽光沐浴時心裡如釋重負的描寫,或許帶著冷漠和悲劇的氣味。但是誰又能斷言格里高爾的家人最終的拋棄就是冷漠無情呢?我卻更願意相信,最終的拋棄不全是出自狠心的本意,假若他們有能力,他們絕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這是一個無弱拍、強硬到底的社會,有太多人承受著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那種無法克服的、荒誕的恐懼使人發生異化現象。故事終究是故事,情節過於誇張,因為人難以變形為動物。但是生活中心靈變異的事實卻存在。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這種精神層面的變異更值得當今社會的重視。或許我們過得比幾十年前好,但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精神追求如基因突變般千變萬化而又難以捉摸。這也是心理學在現今社會大受關注的原因。我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吃得飽,穿得暖,更為關注的是精神層面的建設。

  每一個人都該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不要讓自己毀滅在自己的手裡。要知道人始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簡單的個體。錯綜複雜的人生就像是一團線,你要準確無誤地纏好每一根細絲,要學會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情緒。

  不要以為得到別人的憐憫和同情就可以繼續存活,任何一段感情都必須在相對平等的狀態下才能存活。時間是解藥也是毒藥,它的累積只會滋生分解同情和憐憫的化學物質。任何情感紐帶都無法繫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感觸好大,心裡好酸!

【卡夫卡變形記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