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遊牧部落旅遊景區導遊詞

遊牧部落旅遊景區導遊詞

遊牧部落旅遊景區導遊詞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遊牧部落旅遊景區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朋友們,“遊牧部落”,顧名思義,大家會很自然地想到蒙古先民的生活方式。那麼,現在這裡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完全原生態的遊牧保護區暨旅遊景區。它位於巴彥烏拉鎮以南35公里處的阿拉騰高勒蘇木東部,面積80多平方公里,相當於200個天安門廣場那麼大。它的核心旅遊區佔地約14平方公里,四面環山,牧草茂盛,地勢平坦而開闊。每當夏季,如茵的草灘上百花競相綻放,藍藍的天空白雲飄飄,碧綠的草原馬兒奔跑,彎彎的河流環繞青山,潔白的帳房炊煙飄飄!據《魏書》記載,早在1500年前,這裡就有許多牧民繁衍生息,創造出了絢麗多彩的遊牧文明。今天的遊牧部落保護區,也因其原始的自然景色,悠久的民族習俗而成為“草原文化”的活化石。這裡有最獨特、最濃郁的遊牧民族風情,最原始、最秀美的草原風光。

  在這裡,找不到一處永久性建築;在這裡,可以品嚐真正的草原風味,甚至還可以參與草原生產活動:放牧、擠奶、熬奶茶,觀賞套馬、賽馬、摔跤,做一天真正“牧民”,充分感受淳樸的遊牧民族風情,領略古老而細膩的遊牧文化,盡情感受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存。草原牧民的遊牧習俗充滿了駕馭自然的無窮智慧,遊牧的方式也不折不扣地遵循著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的規則。四季遊牧與走敖特爾的古老生活方式,世代沿傳至今,依然閃耀著它無盡的智慧光芒。這旺盛的生命力,源於它順應了自然的發展規律。在影視中常可看到這樣的.鏡頭:一家人趕著裝傢什的大輪牛車,從一地遷往另一地。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方式——四季遊牧與走敖特爾。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以牧業為主,生活和生產資料都離不開草原。飼養家畜的不同和草原遊牧經濟方式決定了牧民不可能長期生活在一個固定地方,而是要採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據說,成吉思汗就是其母在初秋七月走敖特爾時降生在草原上的。在正常情況下,牧民一年之中要遊牧四地,即春營地、夏營地、秋營地、冬營地。

  那麼,這四個營地是如何選擇的呢?經過了草枯、多雪的冬季,牲畜膘情大為下降,抵抗能力減弱。因此,春營地要選在可以躲避風雪災害的草場,以達到保膘保畜的目的;夏天,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選在山陰、山間平川的細嫩草場,要注意有可乘涼之處(眼前的整個遊牧部落地區,就是這裡牧民的夏營地);秋季,為了增加牲畜的油膘,要選擇草質好且涼爽的草場,以增強牲畜的耐寒能力;冬營地主要是為了保護牲畜安全度過寒冷而漫長的冬季,要選擇在山陽地帶,要特別注意牲畜的臥地,有句民諺稱“三分飲食,七分臥地”,說明冬天保膘的重要環節是臥地。營地的選擇非常重要,它關係到牧民能否生存與延續下去。特殊情況下,如遇到大的自然災害等,就要採取臨時走場即走敖特爾的方式。走敖特爾分近距離和遠距離兩種:近距離走敖特爾是在自己的所屬區域內選擇較好的草場,遠距離走敖特爾則要到較遠的地方,借用他鄉的草場。走敖特爾不分季節,時間長短根據自然災害的輕重和牲畜的膘情而定。

  四季遊牧和走敖特爾是草原牧民在與大自然的長期共處中,發明的一種適合草原生態環境的生存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加牲畜的膘情,增強其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可以輪歇草場,保護草場,不能不說是一種創舉。這種有利於經濟與環境長期協調發展的遊牧方式,一方面反映出了牧民尊崇自然,適應自然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現出了人、畜與草場、山水、氣候的和諧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並沒有先進與落後之分。今天,遊牧文化對廣大遊客的巨大吸引力也證明了這一點。就連最普通的蒙古包,其構造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天人合一”的精神。蒙古包的整體框架是木質結構,由四大部分組成,在蒙語中分別稱為陶腦、烏尼、哈那、烏德。陶腦,是指蒙古包的天窗,它的大小決定了其下面烏尼的長短與數量。圓拱形陶腦,宛如一把撐開的傘,傘的骨架就是這些木杆了,它們在蒙語中被稱為烏尼,長約為陶腦直徑的1.5倍。烏尼的下面是哈那,它是用柳條做成的網狀牆體,支撐著整個蒙古包。哈那是堵神奇的牆壁,因為它使蒙古包能伸能縮,可以把包建得矮而大,也可以建得高而小。

  烏德是蒙古包的門,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既可避西北風,又有以日出東方為吉祥的含義。說蒙古包是與大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環保型居室,主要是因為它很好地適應了蒙古高原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大草原平坦遼闊,每到冬春季節,狂風不斷,蒙古包圓形錐頂的外形正好適應這裡的大風氣候,它從任何角度都受風阻力小,不易被颳倒。冬季搭建的蒙古包,哈那要儘量降低高度,這就緩減了西北風的風力,還很保暖。而在夏季,則將哈那抻高,讓涼風吹進包裡,連空調也省了。牧民四季逐水草遊牧,蒙古包不會在一個地方停駐太久,因而也不會破壞包下面的草地。在蒙古包遷走之後,牧草繼續旺盛生長。蒙古包搭建時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時也不會留下任何廢墟。

【遊牧部落旅遊景區導遊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