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規劃

關於大學生職業規劃五篇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臺階,為了今後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不如趁現在給自己好好做個職業規劃吧。你知道怎樣的職業規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1

  一、訪問提綱

  研究現象: 研究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創業路程上應對挫折和困難的心態。

  研究目的: 主要研究大學生的創業路程和主要經歷,在現實社會中是否能夠經受各種磨練,能否保持正確的生活觀,正確的對待生活和未來。

  研究物件: 在校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二、訪談過程

  訪談人物 在校大四學生

  從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

  訪談地點 網上

  訪談日期 20xx-5-16

  訪談過程

  (在以下訪談中,z代表李師姐,w代表採訪者)

  W:您認為成功的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

  Z:自信,最重要就係學識點樣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新開始。

  W:您的生活態度是什麼?

  Z:積極向上,樂觀,我相信我是醜小鴨,就算沒有天鵝的命運,我也生活得很開心,I believe……

  W:當面對挫折時您是怎麼做的?

  Z:開頭肯定會難過,不過我會細心剖析自己噶錯誤,然後重新開始。

  W:你所從事的工作與您所學的專業是否一致呢?

  Z:不是。

  W:您對未來的工作還有什麼長遠的計劃嗎?

  Z:暫時沒有什麼長遠計劃,現在還在學習當中,讓自己的技能更加成熟。

  W:您是如何看待機會的?

  Z: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所以在機會來臨之前,要好好充足自己。同時也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可以晉升或者學習的機會,人非完人,不要因自己沒能力等藉口而放棄,你可以在這過程中慢慢地磨練自己,否則你會後悔。

  W:您對我們這些在校的或者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有什麼忠告,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少走一些彎路?

  Z:首先,我對在校學習的學生說,要多多反省自己,在大學期間學到了什麼,這樣的生活好嗎?這樣的生活方式對自己以後有幫助嘛?假如覺得不好,就得狠下心來,好好去改變,做一些自己無怨無悔的事情,讓自己以後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時不會有所遺憾。

  還有剛開始去找工作,不要計較工資的多少,反而要計較自己到底能做什麼。剛踏出社會,最重要的是經驗,當你自己可以做到別人沒你不行時,你才有資本去得到更高的待遇,這時你離成功不遠了!

  W:感謝師姐的配合,祝您在未來的路上一帆風順!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2

  離9月高校迎新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準大學生們憧憬未來的大學生活:豐富的大學課程,多彩的課餘生活,忙碌的社會實踐……可是,有多少準大學生想到4年後的職業問題?人力資源專家和高校老師們提醒,大學生職業規劃宜早不宜遲。這可使畢業生在未來的職場上少走彎路。

  規劃職業先要認識專業

  有人認為職業規劃關乎求職、工作,雖然很重要,但是並不迫切,因為大學四年還很漫長。剛剛從高考中一路走來的準大學生們,剛剛走入大學校門又要立即投入到長遠的職業規劃中去,這看來似乎有些殘酷,也有些功利和杞人憂天。

  有關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合理的職業規劃應該從高中開始,因為高考生面臨選擇專業,而專業跟職業之間畢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是我國目前高中階段的職業規劃教育尚不完善,不少高中生對於未來的職業認識知之甚少,個人興趣、特長也不突出,因此高考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大多由父母代勞。這就使得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時,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甚瞭解。

  準大學生做職業規劃,應該先從瞭解專業開始。智聯招聘高階職業顧問把冉說,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專業冷熱交替十分頻繁。幾年前貿易專業很熱門,高考錄取分數很高。很多人認為學習貿易專業將會進公司、當白領、拿高薪,然而畢業時才發覺貿易行業競爭激烈,人才需求較高階,普通畢業生就業困難。

  剛上大學,很少有學生能做出清晰的職業規劃。最重要的是在專業學習之初,就能瞭解在該專業內未來有什麼發展方向。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大部分人認為畢業後只能當工程師。其實在計算機專業上下游有很多支撐崗位,比如在it銷售、it媒體、諮詢公司等相關職位都可以發展。

  結合特長確定職業方向

  在職業規劃中,不可或缺的是對自我的認識。認識專業是“知彼”,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是“知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在求職時,最重要的是應聘者與求職崗位的匹配度。喜歡做營銷,但是自己身體不好不能承受壓力,或是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就未必能勝任這個行業;喜歡做翻譯,但是經常粗心大意,做事不仔細,就當不好翻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所學的專業與自己的興趣、理想一致,他的學習和將來的就業可能水到渠成,在事業上也容易獲得成功。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韋平偉說,如果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特別明顯傾向於某個專業,而高考錄取未能達成願望。這部分學生可以在大學一年級末申請轉專業。想轉專業的學生一年級要好好唸書,爭取成績優秀,才能申請轉專業。

  不必苛求專業完全對口

  在職業規劃專家眼中,100%的專業對口是很難實現的。據粗略統計,高校文科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不到10%。把冉說,其實,通用型工作對專業知識要求並不高,只要大學生學好目前的專業,對未來的職業都是有益的。

  陳熙瑛高考錄取時被調劑到社會學專業。她曾經對這個“生僻”的專業感到失望,想輔修法律專業。但是畢業後她才發現在社會學專業的學習中受益匪淺。她學到的統計分析、調查方法等對實際工作十分有用,更重要的是社會學專業培養了她系統的思維能力,使她在外企的行政助理崗位幹得遊刃有餘。

  準大學生不要因為專業冷門而產生心理壓力和負擔。大學本科教育應該是厚基礎、寬口徑的模式。大學生要先學好本專業,踏實讀書,然後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涉獵多個學科,培養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由此,未來的職業道路才能越走越寬闊。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3

  截至目前,20xx級新生對就讀大學滿意的僅為35%,對專業的滿意度為44%。昨日,麥可思公佈20xx級大學新生月度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不少新生進入大學後,對大學的憧憬與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因此高考生在志願填報前,應更多瞭解備選大學與專業的資訊,包括課程設定、往屆畢業生就業流向等。

  這份調查顯示,20xx級大學新生中,有37%就讀的不是高考第一志願,42%就讀的專業也不是第一志願。即便在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市/自治區前25%的新生中,也有23%未能如願就讀第一志願大學,38%未能就讀第一志願專業。

  在調查的專業中,本科類滿意度最高的為土建類(57%),滿意度最低的為生物科學類(24%);高職高專專業中,滿意度最高的為建築設計類(58%),滿意度最低的為環保類(31%)和計算機類(31%)。而據麥可思此前對20xx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當初選擇生物科學類的本科畢業生,以及選擇環保類、計算機類的高職畢業生第一理由均為“興趣愛好”。因此,麥可思專家提醒,業餘興趣不等於職業興趣,特別是青春期學生的興趣具有易變性,而選專業就是選職業,職業具有穩定性,因此,職業規劃和志願填報不可以一味地跟著業餘興趣走。

  從不同性別來看,男生滿意度最高的本科專業,是土建類(57%);高職高專中,為建築設計類(56%)、土建施工類(56%);滿意度最低的本科專業和高職高專專業均是教育學類。而女生滿意度最高的本科專業為心理學類(64%),高職高專的,則為財政金融類(58%);滿意度最低的本科專業是公共管理類(28%)和化工與製藥類(28%),高職高專的為計算機類(25%)。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4

  一、認識自我

  我是一個性格很分明的人,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一個角落裡靜靜地看書,看電影,想問題……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無論歡喜或者悲傷,不喜歡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隱私。但我又是一個愛好廣泛,喜歡交朋友的人,喜歡傾聽朋友的悲或喜,與他一起承受,共同分擔。

  1.職業興趣:我對外界的風雲變化不太關注,與其把注意力放在外界那些不相干的事上,不如一個人默默地看書,多學點知識。因此,我希望能不斷地學習進步,考研讀博,做學問;或者成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應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幫助那些修要的人。

  2.職業能力及適應性:我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沉下心,安心做某件認定的事情。我是一名師範類學生,我所學的就是如何教書育人,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正是學有所用;並且安心做學問是每一名學生都應該做到本分。

  3.職業性格——我喜歡靜下來的職業性格,我本人喜歡安靜。只有靜下來,才能更好的思考,考慮到每一個細節,避免一些失誤,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萬無一失。我喜歡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學習、思考正是我的兩大法寶。

  二:就業前景

  1.就業方向:我們學歷史專業畢業後主要到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物檔案館及各類企事業從事實際工作。例如:

  A.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B.考古、文件及博物館等單位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

  C.文物保護工作。

  2.發展前景指數:歷史學專業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17%,42%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發展前景“不太好和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本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4.20,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指數為中等偏下。

  三、職業選擇分析

  我作為一名免費師範生,為自己定下的理想職業就是教師,我將在下面作

  詳細分析:

  1.教師的必備條件:

  a.紮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

  b.高度的敬業精神以及人之負責的做事態度;

  c.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d.良好的團隊意識及較高的`責任心。

  2.自我分析

  (1)優勢:

  a.做事認真,精益求精;

  b.細心、耐心、勤于思考;

  c.又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歷史,知識較豐富;

  d.團隊合作較好,責任心強。

  (2)劣勢:

  a.交際能力較弱;

  b.做事有時沒有周密計劃。

  (3)機會:

  a.義務教育的普及,教師資源需求大;

  b.地區的就業機會大。

  四、未來三年的規劃

  歷史學是培養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我將以此來拓展我的知識面,提升我的分析能力,比且要提高自己做事的計劃性和效率,力求做到最好,增強與別人的交流溝通,已達到增加自我的交際。大二的時候學好專業課,爭取一下獎學金、繼續加強人際關係、拓展人脈,計算機過二級和為大三英語四級做準備,更要做好班級上的工作。大三除一些基本的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的計劃外,做好大四出去支教的安排和計劃,還有著手寫論文並完善。大四的時候完成論文答辯、做好支教工作並籌劃找工作與相關的考試。

  五、畢業後的人生規劃

  教師職業是我的目標,我追逐夢想也追求“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教師職業精神,我不怕勞苦、敢於為人師表,所以我把最大目標定位當一名教師,我也會教師默默奉獻我的一生,我為教師職業感到驕傲,相信教師職業也能綻放我的人生精彩!

  六、結束語

  好好學習,珍惜大學時光,使自己的大學豐富而多彩。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5

  大學生就業與職業規劃,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本文就大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並提供解決思路與方法。

  第一,認識到就業中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學生的就業自主性不高,尤其是名校學生的就業自主性不高。原因在於自視過高,自信到了自負的地步。總想著我是名校畢業生,不愁沒工作,即便是工作不來找我,我在就業大軍中也高人一等,甚至不屑於去與普通大學的畢業生一起去看看中小企業。滿腦子都是要去大企業,事業單位,期待能找個薪水高工作量小的地方,還覺得自己一定能找到。

  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個觀念。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在高校的榮譽、成績都只代表過去,也許這些代表你過去的能力,但是不代表你的將來。在就業中,這僅能算的上是敲門磚中的一個部分,期待用這些東西直接找到好工作,沒有可能。培訓告訴我們,單位喜歡的是能給他們帶來利益、利潤、價值的員工。你在學校時候的學習成績好,進了單位就一定能給單位帶來這些麼?不一定,因為學習和實踐還有很大的差距。

  你在學校的時候做過學生會幹部就一定能在企業有相同耀眼的程度?不一定,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環境還需要你一點一點的適應。你原來在學校是個才子,進了單位就一定能對單位有用?不一定,你的才華和你的工作是不是和諧的,對工作是不是有用的,尚未可知。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沒有就業主動性,不懂得自己尋找機會抓住機會,還守株待兔,不主動出擊,在找工作的起跑線上首先就輸了一成,慢了一拍。全國一流高校的畢業生中尚且有不能就業的學生,難道我們還僅僅因為是自己是211、985工程院校的學生就能指望以逸待勞麼?自然是不妥的。

  第二,“找工作”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學問,一門技術。稀裡糊塗的做是不行的。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有認真的態度,務實的做法。誰都知道要“找工作”,但是有多少學生清楚怎麼才是認真的“找工作”呢?在市場裡瞎碰可不是辦法。所以,需要提前掌握學科基礎,瞭解其中的技巧,才能完成工作。目前,學生們找工作的時候都感覺很茫然。很多學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不知道怎麼寫簡歷,不知道怎麼面試,不知道應該學著適應……存在的問題非常多。

  開班主任會的時候就有畢業班的班主任非常著急的提出來了這個問題,說,看了看學生們寫的簡歷,發現他們無論去什麼單位應聘什麼崗位,全都是拿著一樣的簡歷,那能行麼?還有,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還全部寄希望於老師給介紹工作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園招聘會,沒有自己上網查過就業資訊,也從來沒有主動聯絡過某個單位,都不知道自己想找個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還有另外一個四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提到說,班裡有很多找工作的同學都不知道去面試應該怎麼穿著打扮,女孩子都把自己折騰的太“妖嬈”,作為男班主任不知道該怎麼給女孩子切身講這些東西,希望在場的女班主任能幫忙。當時大家都笑了,但是笑過之後大家發現這的確是個很嚴峻的問題。我們的學生被教育了四年,甚至七年,十年,論水平和素質按說都是不錯的。如果只是因為沒有包裝好而被市場拒絕,那就功虧一簣了。學生們不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找工作,而是對這個環節的工序瞭解太少,不知道該怎麼辦。

  工作這個事情也像打仗一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在職場勝出也無非是三個因素:瞭解自己,瞭解市場,認真實踐。

  第一,瞭解自己。作為大學畢業生,到畢業為止少說也上了十幾年學。如果是碩士,博士,上了二十年學也是有的。那麼,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走的,就是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具有什麼樣的素質,與別人相比有哪些長處,哪些短處,怎麼揚長避短,這樣的特質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從以往的經歷來說自己做哪些事情更加得心應手,自己的興趣在哪方面,在這個領域是不是有特長,等等。

  拿一個藥學畢業生來說,畢業的時候醫藥行業的用人單位很多,用人崗位很多,你首先得搞清楚自己是想去做科研呢還是去做銷售。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學生被某家醫藥企業高薪聘走在實驗室做科研,實習期還沒過就跑了回來覺得自己性格外向活潑,實在不喜歡天天悶在實驗室裡的工作模式。認清楚這一點,這個學生後來找到一家醫藥銷售企業去做藥代,現在發展的非常好,事業頗有成就。

  還曾經有個研究生,畢業時也選擇去一家企業做藥代,導師都覺得可惜了,碩士畢業去做這個不是屈才了麼?但是那位研究生說,我喜歡這樣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工作,現在,她也發展的很好,不比畢業後去做科研的同學查。而大部分學生是怎麼樣的呢?畢業的時候非常急功近利,只關係哪家單位給的薪水高,哪家單位給解決戶口問題,哪個企業現在知名度比較高將來有可能發展的比較好,而忽略了一些更為本質的東西:我適合這裡麼。以至於真的把就業這項工作變成了先就業再擇業。突然想起來辯論賽經常用的一個題目:就業,我們是幹一行,愛一行,還是愛一行,幹一行?也許這個問題在辯論賽場上永遠沒有答案。但是在實踐中,我認為首先應該選擇自己“相對”感興趣或者“相對”合適的行業,這樣才真正對將來的發展有利。怎麼了解自己?職業生涯規劃中會有很多的心理作坊,幫助你來發掘自己各方面的潛力。

  第二,瞭解市場,也就是了解就業環境。老師在培訓中的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你們能分清楚行業和職業這兩個名詞麼?很多學生都分不清楚的。這是就業中很基礎的兩個範圍啊。的確,不僅學生,連我們都對就業瞭解的有些不夠。整天催著學生要抓緊找工作啊抓緊找工作啊,卻很少很實際的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找工作,應該怎麼了解市場。例如,常見的獲得就業資訊的渠道有哪些?不僅僅是招聘會這樣的模式。相反,透過招聘會找工作成功率其實並不高。

  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網上的資訊,熟人介紹等等很多方式。而且,這些方式都是比參加招聘會更加主動的擇業方式,其中以熟人介紹成功率最高。所以,就算在學校裡,身為一個學生,人脈也是很重要的。多多跟自己的師兄師姐接觸,將來透過他們瞭解市場和就業環境,也是很有效的一個途徑。瞭解就業環境,包括瞭解一個行業的發展,一個行業中某個職業的發展,自己感興趣的單位的發展,這個單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瞭解了這些以後,學生還會拿著同樣的簡歷以不變應萬變麼?還會在面試時只敘述自己在校的光輝事蹟而不談自己對企業的瞭解和嚮往麼?瞭解了,就會主動學習這些技巧,因為了解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了目標,自己就會尋求得到的方法。

  第三,所謂實踐。就是透過實實在在的找工作就磨練出自己的經驗。簡歷怎麼寫才有吸引力?多用招聘啟事中的詞彙啊,多寫跟企業要求的內容匹配度高的語言啊。這些都是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教給學生的。還有一句話我認為是真理級別的,就是,簡歷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一個專業畢業生給戴爾電腦自願無償站了兩週的櫃檯寫出的市場調查報告,使得他贏得了一個很多研究生都得不來的職位。這,就是“做”出來的簡歷。還有面試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啊,簡歷應該怎麼發啊,這些問題,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呢誒容可以學到,但更重要的是要去實踐。聲優班集體答辯的那天,我跟參加答辯的畢業班班長一起做班車,跟她探討了一下有關這些技巧在實踐中的應用。

  很欣慰的看到,我們的學生幹部,在大學四年裡建立起來了比較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就算沒有參加過職業生涯規劃,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做的比較到位,有一個好的心態和好的方法。聽她講去大企業應聘的經歷,那些筆試,面試,小組討論,一輪一輪,都是在培訓課上老師講過的情景,歷歷在目。聽著她說她透過那幾個大企業重重面試關卡的時候,心裡是油然而生的高興,為學生感到高興。同時透過聽她講班裡其他同學的招聘情況,又得出結論給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是件迫在眉睫的工作了。畢竟,一個人的就業成功,不代表所有人的就業成功,大大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達不到這個學生幹部的水準,鬧了很多笑話。當然,實踐不止是侷限在找工作的過程,還體現在找到工作以後的實習期。印象中,去年畢業的一個本科生,很優秀,畢業以後去企業做藥代。

  還沒實習之前自己很高興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又挺適合自己外向性格的工作,但是實習開始後,感受了社會和校園完全不一樣的壓力和環境後,曾經也有一度很難適應想要放棄。我問她說,是因為現在的團隊不好?領導不好?她說不是,大家都很好,很樂於幫助她,團隊很和諧,領導也很器重她。只是因為一下難以適應這樣的壓力,覺得自己做不來。

  於是我安慰她說,任何人在畢業後經歷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不適應出現,無論這份工作的性質是怎樣的是你曾經多喜歡的覺得自己多合適的都難以逃避掉這個階段。不是因為真的不適應,而是因為校園和社會差別太大了,角色沒有轉變好。所以才造成了新畢業的大學生跳槽率高。其實,如果只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就跳槽,很可能第二份工作還是會不適應,因為你根本沒有一個ready的狀態去面對周圍環境的改變。

  所以,要透過一個時間段來努力適應這個改變,跟周圍一切進行磨合,如果過段時間還是不行那再放棄,如果適應了那就ok了。

【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